中国大学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情况分析
2022-10-22杨光辉
杨光辉,陈 平,许 倩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 100083)
2021年2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印发〈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1年工作要点〉的通知》,通知指出,坚持示范带动,推进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一流基础学科“三个一流”建设。以一流课程建设为抓手,推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开展第二批国家级一流课程遴选工作。近年来国内外高校将“互联网+”引入传统课堂教学和考核,例如将“雨课堂”“慕课(MOOC)”等线上授课方式与传统课堂的线下教学相结合来进行一流课程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流课程建设不仅成为高校热议的话题,同时也成为学术研究领域的热点。本研究在梳理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收集和分析目前一流课程建设的真实数据,以揭示目前中国一流课程建设的总体情况,并给出申报建议。
1 一流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2019年10月教育部开始部署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双万计划”。其中,有4000 门左右线上一流课程,强调课程的优质性、开放性和共享性;4000 门左右线下一流课程,强调课程内容的重塑性,教学方法的创新性,课堂教学的活跃性;6000 门左右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强调数字教学化工具的适当性,线下面授和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方法的多样性;1500 门左右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强调通过虚拟仿真实验环境解决实验条件不具备等实际问题;1000 门左右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强调德育、专业教育应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
线上一流课程评审指标主要有5 个一级指标,分别为课程内容、课程教学设计、课程团队、教学支持和应用效果与影响。
线下一流课程评审指标主要有6 个一级指标,分别为课程目标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授课教师(团队)切实投入教学改革、课程内容与时俱进、教与学发生改变、评价拓展深化、改革行之有效。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评审指标主要有6 个一级指标,分别为课程目标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授课教师(团队)切实投入教学改革、课程内容与时俱进、教与学发生改变、评价拓展深化、改革行之有效。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评审指标主要有4 个一级指标,分别为应用强度、应用广度、应用效度和保障机制。
社会实践一流课程评审指标主要有8 个一级指标,分别为课程目标、教学理念、课程形态、课程内容、教学设计、授课教师、教学支持和效果与影响。
2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情况分析
2.1 入选课程门数的具体情况分析
2020年11月,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共5118 门,其中线上一流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线下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社会实践一流课程的课程数分别为1875 门(占36.6%)、728 门(占14.2%)、1463 门(占28.6%)、868 门(占17.0%)、184 门(占3.6%)。
2.2 入选课程地域分布分析
按入选课程所在的地理区域来看,华东地区入选课程最多,共入选课程1766 门,占入选总数的34.5%,其中,线上一流课程620 门,线下一流课程477 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320 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275 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74 门。
2.3 入选课程所在的省市分布分析
按入选课程所在的省、市、自治区来分析,北京市入选课程最多,共入选729 门,占入选总数的14.2%;江苏省入选552 门,占10.8%;湖北省入选373 门,占7.3%。入选排名前10 的省份共入选课程3481 门,占入选总数的68.0%。
2.4 入选课程所在高校分布情况分析
按入选课程所在高校的情况来分析,入选高校约650所,其中,清华大学入选课程最多,共入选170 门,占入选总数的3.3%;其次为北京大学,入选102 门,占2.0%;第三为西安交通大学,入选78 门,占1.5%。
2.5 入选课程开课平台分析
按照主要开课平台分析,首批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共入选1875 门,主要分布在23 家开课平台。其中,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平台入选的课程门数最多,共1333门,占线上课程入选总数的71.1%;其次为学堂在线平台,共入选198 门,占10.6%;第三为智慧树网平台,共入选179门,占9.5%;其他20 家平台共入选165 门,占8.8%。
2.6 三个批次建设的课程数分析
2019年10月教育部部署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双万计划”,要经过三年左右的时间分三个批次建设完成。首批共5118 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第二批、第三批分别建设5000 多门课程,从三个批次的一流本科课程的分布来看,第一批线上一流课程建设门数最多,共入选1875 门,而第二批、第三批重点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共建设大约5000 门左右。
3 一流本科课程申报建议
3.1 申报材料要齐全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评审材料主要包括3 个方面,即申报书、视频材料和其他佐证材料。
线上课程申报书主要包括7 个方面的内容: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团队情况、课程特色、课程考核(试)情况、课程应用情况、课程建设计划、附件材料清单。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申报书主要包括11 个方面的内容:课程基本情况、教学服务团队情况、实验描述、实验教学特色、实验教学在线支持与服务、实验教学相关网络及安全要求描述、实验教学技术架构及主要研发技术、实验教学课程持续建设服务计划、知识产权、诚信承诺、附件材料清单。
线下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社会实践课程申报书7 个方面的内容相似,主要包括:课程基本信息、授课教师(教学团队)、课程目标、课程建设及应用情况、课程特色与创新、课程建设计划、附件材料清单。
3.2 申报课程要具有特色性
一流本科课程的“推荐条件”中明确指出,推荐课程要经过实质性改革,教学效果良好,后续要持续改进。入选课程除了符合同类型课程的基本情况和特殊要求外,要有实质性的课程创新,对同类课程要有较大的借鉴和参考意义以及推广应用价值。例如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要有显著的教学成果、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且能够有效支撑达成培养目标、要有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设计、要有与时俱进的课程教学内容、要突出学生的核心地位和教师的导引地位、要有科学且可测量的课程管理和评价体系、该课程对于同类课程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和推广实用价值等。
3.3 申报书内容与评审指标要有对应性
申报书是整个申报材料中最重要的内容,申报书的书写内容直接决定了申报是否成功。书写申报书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申报书中的书写内容要与具体的评审指标对应起来,这样的内容才具有完整性和针对性,以社会实践课程为例,申报书中的“课程建设及应用情况”对应的评审指标最多,包括“教学理念”“课程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支持和效果与影响”4 个一级指标,共计75 分,是书写重点阐述的部分。
3.4 课程建设内容要形成闭环反馈
教学目标始终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统领,课程目标的制订要结合学校的整体办学定位、学生的整体具体情况、每个专业的具体人才培养要求以及学习本课程后应该达到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等。课程建设内容要根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资源建设,接下来组织实施、成绩评定以及对课程进行评价。最后可以对课程改革的应用情况和改革成效进行总结分析,分析上述课程改革是否达到了本课程的课程目标?是否已经解决或部分解决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问题?如果没有解决或部分未解决,分析找出原因,然后提出后续计划,该计划同样是为了更好地达到课程目标和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题,整个课程建设内容是一个闭环建设。
课程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课程目标和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开展。课程内容的建设要体现出德育培养的元素和内容,实现专业授课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同时,课程建设要体现出时代性、前沿性、先进性和科学性,要让课程为“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的建设服务。同时课程建设的内容还应体现出思教融合、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等内容。
4 结语
教育是立国之本、党之大计。为了让课程更加优秀、教师更加强大、学生更加忙碌、管理更加严格、效果更加显著,国家开始实施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各个高校、教师、学生应该为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一流本科课程,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课程体系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