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在研究生艺术教学中的实践与效果评价
——以研究生专业课程“艺术原理”为例
2022-10-22覃思
覃 思
(广西大学艺术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4)
混合式教学在教育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从十多年前的多媒体技术走进课堂,到现如今的教育大数据的共享与共建,混合式教学渗透到音乐教学中,为传统的研究生专业课程的教学注入勃勃生机和活力。
1 关于混合式教学的简述
在专业研究生的教学领域,如何使研究生的学习更有深度?如何使研究生的教学效果更有效率?从教学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混合式教学能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动力,求知的欲望,提高研究生的教学质量。研究性学习方式更具深度和广度,要求研究生主动学习、积极研究,乐于探索、勤于动手,获得更丰富的知识储备。那么,混合式教学是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延续,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与现代先进的“线上”教学模式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教育优势,突出研究性学习的趣味性、探索性、创新性的特点。打破原来学习方式的单一,教学方式的墨守成规模式,达到学生与教师的协同进步与提升。
诚然,混合式教学,利用“信息化教育”的优势,将原来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加上现代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手段,可以将原来研究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变成积极主动探索型学习方式;可以使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与学习方式上的默契合作;可以使学生独立研究的能力与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相互的提升。此外,在创新教育的教学革新中,混合式教学使传统的课堂教学空间不断拓展和延伸,从传统的课堂,拓展到网络课堂,再到网络与传统相结合的教学课堂活动构建。实现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两大转变:一方面,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到主动性、探索性、创新性学习的转变;另一方面,教师的教育技能、科研能力、专业素养得到有效的转变。此外,混合式教学为教师与学生搭建了新的平台,并提出了更多新的挑战和要求,使教师与学生在今后的教学和学习中,不断突破自我,不断迎难而上,在音乐学科领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和进步。
2 混合式教学对艺术专业研究生开展教学活动的意义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艺术专业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利用“教育大数据”使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具有明显的提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在信息资源的整合、搜集、整理方面,学生的学习能力明显提高。例如,课前预习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研究生在互联网上,通过百度搜索,搜狗搜索、360 安全浏览器等进入多媒体电子阅览室、数字化图书馆,进入网络电子百科搜集资料。这样的学习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率。②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创新方面,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明显提高。例如,通过对广西民间乐器鼓的种类、产生的历史起源、艺术特色、与鼓有关的习俗、功能文化象征意义等,对广西鼓文化的探究学习,学生了解了更多关于广西鼓文化的知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成四组进行不同节奏、不同节拍、不同动作的击鼓表演。教师布置学生手工制作一面小鼓,并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③在教学内容选择和组织方面,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教学形式更加新颖,更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另外,师生的课堂互动:在线感受与鉴赏、在线问答、在线视频讨论、在线测试等方式,使教师的教学形式与教学管理组织更加生动活泼,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 具体教学实施构建
3.1 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深度学习方式
“艺术原理”是艺术专业硕士必修的理论课程。这门课程注重艺术知识、技能的传授,也注重审美主体的主观体验。那么,学生如何构建“线上”学习方式呢?首先,进入操作网络页面的学习方式。进入网络页面,访问相关艺术专业知识,学习“艺术原理”的理论知识,例如进入相关的艺术类页面,搜集艺术观念、艺术功能、艺术作品、艺术接受、艺术创作、艺术批评、艺术类型等内容。对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艺术发展脉络更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掌握。其次,浏览观看艺术的相关视频,并开展讨论与专题报告的学习方式活动。找到与艺术学习内容有关的页面,让学生观看与艺术专业有关的包括音、像、画、文字解说等内容,并发表自己的观后感,观看的心得和体会。教师也可以录制微视频,可供学生观看每一章节课的内容。微视频录制好后,让学提前观看,预习相关内容,并让学生分享学习的心得体会;第三,建立学习档案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档案中,学生要撰写每一次学习日记。学生要把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心得体会,学习经验、遇到的难题、困惑等内容记录在学习档案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及时的反馈、点评,并提出修改意见。此种学习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归纳与总结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沟通,增进了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遇到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
3.2 构建专题与艺术实践展示课堂
在“线下”传统课堂教学,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教师是组织者与引导者,设计者,学生是主体。根据教学内容,教师的设计专题研究的教学方式,是有效的教学设计。例如“研究性学习”,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专题活动的主角;通过生生之间的积极互动,易于达到教学目标;强调教学过程的自主性、因材施教,因生施教,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补性,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探索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生是艺术实践的主体,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投入教学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专业才能,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提升。例如,音乐专业的研究生多主要是表演类,声乐表演,器乐演奏、作曲等方面。笔者作为一名专业硕士的导师,为了提升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会定期进行音乐实践课程展示。2021年6月笔者组织了《2020 级艺术专业硕士东盟艺术课程展示》。展示的内容包括:小组课堂讨论,东盟各国歌舞主题活动、东盟各国歌舞展示。笔者设计的教学活动方案主要包括:①研究生的学习情况分析;②课堂活动设计的目标;③课前活动准备;④活动设计的主要流程;⑤课后完成的作业。通过组织东盟各国音乐艺术实践表演,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提升了研究生的表演能力、知识结构,培养学生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向心力。
3.3 构建特色微课程教学方式
在开设特色创新教学方式方面,笔者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得出两方面的心得体会:首先,鼓励研究生自编、自导、自演、自拍微视频,参与教学文本的创作与视频录制。例如,微视频的拍摄可以是讲解式的形式,所讲内容可以选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电视、建筑、书画等其中的专题,可以制作成精美的课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录制微课视频。再如,在“艺术原理”的教学内容的框架下,一部即兴创编的情景剧,一首爱国主义的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快闪,《我和我的祖国》快闪,《领航》快闪,红色经典人物介绍,优秀党员先进典型事迹,一首优美动听的琴曲,一幅意境深远的山水墨画,一部有意义的校园为电影,一段难忘的青春回忆,一次艺术专题的试讲等等,都可以用手机、录像机录制成微视频、快闪、抖音等、微评论形式,进行交流展播。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思想精髓和生活智慧,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微视频的录制注重趣味性、创新性、探索性、真实性、质朴性,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与“艺术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契合,适合新时代师生追求的理想信念。此外,还可以利用手机的微信,QQ进行“微问答”“微讨论”“微测试”“微评论”,动手制作PPT等灵活的课堂教学形式,鼓励研究生踊跃参与教学的组织和活动,让研究生更加深切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达到寓教于乐,提升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
4 关于教学效果评价
关于教学效果评价,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置不同评价内容,因生评定。“艺术原理”的线上评价方式可以多样式进行,例如,“艺术作品”板块的“音乐作品展示”,可以让学生自拍一段钢琴演奏、声乐演唱、舞蹈表演、情景剧创编的微视频,这个微视频可以放到QQ课程“艺术原理”班群,同学们可以用手机或电脑,打开课程班群,就可以看到自己上传的自拍作品。根据学生的表演水平,设置评分板块(满分100 分,优秀90 分以上,良好80―85)。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设置了“思政评分标准”“专业技能评分标准”“自我评估”“综合评估”“我的心得体会”等评估栏目;教师可以做一个综合点评专栏。通过这样的评价环节,可以真实地记录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学生发展和进步的信息,并在适当的情况下进行小奖励和加分。
自我评定,师生互评。教师的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力。教师的自我评价,自我反思,有助于教师能够勇于正视自身的理论、科研、实践存在的不足之处,可以及时纠正和探索教学问题,扬长避短,使混合式教学模式得到更好的运用。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教学上只有知己知彼方能获得教益。教师可以设置教学评价项目,包括“教学内容评价”“教学方法评价”“教学语言评价”“教学课堂组织评价”等方面项目,评价的目的旨在促进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发展,促使教师进行教学的自我反思,督促教学水平不断进步。
5 结语
综上所述,混合式教学在研究生专业课程“艺术原理”的教学实践,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先进技术,如5G 手机,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其他高科技的先进手段开展教学。同时,结合教育的现代教学媒体:幻灯片、投影仪、音像资料、录制剪贴好的微视频、课件等教学元素,使“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得到更好的利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