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高等教育管理信息化创新路径研究

2022-10-22

科教导刊 2022年21期
关键词:教务信息化信息

李 青

(西安财经大学 陕西 西安 710100)

2021年3月15 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顺应现代教育信息化趋势,运用好大数据技术,率先实现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升级,建设学校特色的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为学校的教务管理、教学实施等工作提供技术保障。相关政策文件发布后,近两年全国各地高校都在紧锣密鼓地开展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通过系统整合、大数据技术运用、硬件设施建设与软件系统完善等,寻求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新突破。虽然各高校已经取得了不小进展,但在实际建设工作中,仍出现了系统整合不足、数据共享不畅、服务体验不佳、设施重复建设等问题,加之众多高校受传统教育管理理念影响,一直存在“重教学、轻管理”的倾向,导致高校在实际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搭建中遇到不少阻碍。本研究立足大数据技术运用,对高等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路径重新思考,提出一些创新的工作方法,提升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质量,促进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1 高等教育管理信息化的要求

高等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实质是利用好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及网络平台,搭建起学校教务管理、教学实施、师生管理等工作所需的系统化、一体化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对校园人、事、物的全过程、高质量、智慧化管理。根据我国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高校开展教育管理信息化的主要要求集中在四点:其一,管理系统的整合,即:教学、教务管理、师生信息及其他信息的有机整合,让分散的教务资源与数据统一起来,实现一站式管理,减少教育管理中人力、物力、资金、时间的浪费,提高教育管理的整体效率。其二,师生服务工作的智慧化,教育管理的本质是对人、物、事的管理,其中,教师、学生的管理工作是教育管理的头等事务,要求借助大数据技术,实现“大数据+智能推送”工作,让师生管理智慧化、智能化。其三,促进教育数据的开放共享,要坚持以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加强高校院系之间的数据共享、高校之间的数据共享。其四,完善硬件、软件系统,以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促进“云、网、端”三种技术组合,建成系统性、完善型、可服务型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2 大数据背景下高等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创新目标

2.1 聚焦师生管理,做好教育服务

高等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一线教学工作、教务管理工作提供技术保障,其最终服务的对象是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群体。因此,根据我国对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要求,必须树立起“以人为本”之原则,将工作目标聚焦到教师、大学生层面,通过高等教育信息化平台建立,做好对教师教学的服务与保障工作,做好对大学生学习的服务工作。通过“大数据技术+智能推送”的形式,采集到教师教学数据,将数据进行加工与计算,进行多维度分析,从而为教师提供教学决策指导,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

2.2 关注数据运用,提升数据效能

大数据背景下,高等教育管理信息平台与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相比,其最大优势就是数据运营与分析的智慧化、精准化、智能化,它不仅体现在数据采集、数据存储与传输、数据使用层面,更体现在数据的加工与最终产出上。其最终目的就是服务于一线教学、教务管理,提升整体的教育管理效率,因此,这就需要将学校的教育管理信息平台搭建或设计,重点放在数据运用上,要创新性地做到“数据全面采集”“数据智能分析”“数据精准共享”,完善好数据管理制度,打造数据标准体系,形成“一数一源”“一校一标”,坚持好数据共享与实际运用。

2.3 重视后勤保障,完善监管功能

基于上述对高等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分析可知,学校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不仅要做好师生服务、教务管理工作,还需要强化硬件、软件系统的完善,硬件与软件系统的完善与优化,其主要目的就是实现后勤保障,为学校所有教务工作提供安全保障支撑。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将工作重点放在教育管理信息平台的监管上。另外,现实情况也表明,近年来由于防火墙技术运用不足,加之信息平台的维护力度不够,导致我国各高校建立的教育管理信息平台,建成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漏洞频出,在实际使用中出现各种应用BUG,甚至发生师生信息泄漏、学校教务信息泄漏的事件。

3 大数据背景下高等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创新路径

3.1 立足“云、网、端”三项技术整合,构建起“大数据+智能推送”服务板块

基于上述对高等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要求与目标的分析,本研究建议,高校在建设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时,可立足“云、网、端”三个技术要素,重点推动“大数据+智能推送”的服务板块设计,瞄准师生服务方向,解决好教师的教学服务工作、学生学习服务工作。例如:若高校有足够的资金与技术能力,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由专业技术人员建立起一体化的教育管理信息平台,在教育管理信息平台设计出信息、办事、业务、数据、资源、大数据服务等功能板块,打造通用的底层功能架构,实现全方位的API 开放。然后,优化校园区域网,在校园区域网的支持下,利用信息平台上的数据连接功能,将各个院系的服务端口连接,实现分层设计,每一个学院开发出一个子系统,从而打造一个智慧云端。在实际运用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建成的云端平台,课程资源、教育资源、科研资源及教辅资料的下载与运用。例如:教师可以借助云课堂平台进行教学资源共享,强化专业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从而发挥教育教学的实效性;还可以利用云课堂平台开展个性化的线上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促进教育改革升级。此外,将全国优质的学习资源融入系统平台中,开发出学生系统板块,通过学号与密码,可以登录校园系统平台自主学习,享受到院系给他们智能推送的各种优质学习资源。

3.2 坚持“一数一源”与“数据共享”,全面打造校园数据采集与应用标准体系

数据采集、数据共享、数据运用是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任务。本研究建议学校进一步制定完善的数据管理制度、打造数据标准体系、明确“一数一源”、建立“一校一标”。从而实现“规范数据采集、存储传输、使用处理、开放共享等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活动。”在设计教育管理信息平台时,增设数据共享交换功能,数据共享交换功能通过帮助学校建立数据共享审核制度、规范数据共享工作流程,既推进跨部门的数据共享,又帮助学校简化数据共享流程,有效提升数据利用效率和应用水平,实现数据多向赋能,有力支撑教育决策和管理。在此基础上,学校就可以将校园网络与校外网络连接,建立起一个网络资源综合分享平台,有利于学校信息技术教师与其他学校教师的沟通,实现区域内甚至国内高等院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并且,教师可借助教育管理系统平台提供的交流、咨询、沟通等功能,实现本校与其他院校的沟通、方案制定与合作,完成一站式的教育合作管理与教育资源、数据共享。通过为教师提供一个教学资源共享的平台,提升教学质量。

3.3 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覆盖率,构建安全保障、教务管理的智慧分层系统

基于上文对高等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分析,本研究建议将学校的教育管理信息平台设计及网络系统搭建聚焦到安全保障体系、教务管理、信息分享的智慧分层工作上。将防火墙技术、信息平台监管技术与其他教务管理的应用板块对接,在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用性功能的同时,也不断做好对应的数据安全保管与信息安全防护工作。例如:安全保障上,学校可以成立专业的教育管理平台监管队伍,落实好监管责任,做好对平台或软件的维护。在网络平台上载入防火墙功能,设计出密码保护与登录人员的信息识别、人脸验证功能,从而提高平台的安全性。教务管理的智慧服务层面,重点扩展教育管理信息平台的应用覆盖率,可以让教育管理信息平台与校外合作企业、其他院校甚至教育部门、政府部门的系统网对接,以校企合作为例,在教育管理信息平台上设计出专门的校企合作管理子系统,通过系统平台,教师就可以将完成的教学任务结果上传至网上学习平台,教师与企业对学生的作业成果进行共同评价,如此,就可以促进学生技能实践能力的养成。同时,通过移动互联网端头,实现技能实践与企业线下岗位的对接,也可以设置出“在线研学”“资源分享”“课程案例”“技能训练”“知识学习”“学习评价”“校企沟通”等一体化的智慧服务板块,依据建立起的教学平台,去实施专业课程教学,为课程任务的导入提供平台基础。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大数据背景下,持续推动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寻求教育管理系统建设新路径,不仅是我国对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改革的根本性要求,更是高校实现自我升级、自我发展、自我服务的必然需求。高等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需明确好工作目标,牢牢贯彻落实我国对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聚焦师生管理、教务管理及数据采集、分享等内容上,坚持教育管理系统平台优化与创新设计,推动教育管理数据化体系创新,从而推动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高质量实施,彰显学校的教育管理特色。

猜你喜欢

教务信息化信息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关于教务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订阅信息
高职院校教务员业务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探究
展会信息
写在最后
高校教务管理的现状及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