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运行机制探究

2022-10-22

科教导刊 2022年21期
关键词:国际交流国际化院校

赵 冉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外国语学院 北京 100102)

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党和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迫切需要人才。2020年教育部等多部门共同发布的《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中明确地指出了新时代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层面肩负的重要任务,即培育具备全球视野的高层次人才。2021年,国务院为推动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健康、高质量发展,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调要“打造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品牌”,通过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水平,加强与国际高水平职业教育机构和组织合作,拓展中外合作交流平台,探索“中文+职业技能”的国际化发展模式等途径提升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1 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建设困境

1.1 “学历门槛”制约高职院校国际化建设

当前就业市场的“学历门槛”,让“本科”学历凌驾于“高职”学历之上的优越感深入人心。面对“学历偏见”,许多高职院校为提升办学水平和知名度,通过与国外高校、行业、企业等联合办学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即便如此,学生在就业时仍然会受到第一学历的影响,被就业市场的“学历门槛”拒之门外,这一方面导致高等职业教育受到的关注度不高、进而国际化程度弱化的局面;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国际化合作存在被动性,在合作对象上缺乏较为优质的国外合作院校。

1.2 高职院校国际合作模式亟待多元化

当前,联合办学、对接国际证书这两种方式已经成为国内多数学校通用的合作模式。其中,联合办学可以理解为是由我国的职业院校与国外学校、行业、企业联合办学,其中比较常见的合作模式包括:1+2 模式、2+1 模式或专升本3+2 模式,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这种合作模式大都无法深入推进教学资源整合和教学模式优化;另一种是国际通用专业证书的合作模式,国内高职院校与国外学校、行业、企业根据需求联合培养人才,学生在国内学习国外专业课程,考试通过后可获得国际通用的技能证书。

1.3 高职院校国际合作管理运行机制不健全

目前,高职院校的国际合作在形式上主要是在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科研成果、师资培训等方面的交流与结合,但是由于高职院校行政化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高职院校国际合作管理运行机制尚未健全以及合作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也导致国际合作质量无法保证。此外,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的国际交流合作职能由行政部门来承担,没有成熟的专业管理队伍,现有的人员不足,业务不熟练,单凭现有的人力并不足以让国际合作项目良性运转,非常容易出现项目管理运行不规范、不畅通的情况。

2 健全高职院校国际合作运行机制

推进更深入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要健全国际合作运行机制,高职院校除了要强化自身的内涵发展以外,还需要与政府、行业、企业四方联动、协同创新,形成“政府搭建平台、行企双向融合、学校内涵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

2.1 政府政策引导搭建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平台

2.1.1 完善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引导机制

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需要配备专业人员来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就目前而言,国内基本没有组织协调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各方利益的机构,更谈不上监管和统筹评价人才培养实施过程。笔者认为,政府应该起到引导的作用,出台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充分利用市场的调节和配置作用,为参与国际合作的各方搭建平台,指定专门的组织来统筹各方;政府在高职院校、行业和企业之间搭建平台后,在统筹协调各方效益、规避和监管各类风险等方面也应当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

2.1.2 健全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制度

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教育模式需要从顶层设计层面入手,严格把关门槛。为此,监管部门必须要依据实际情况设置较高的执业门槛,确保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的质量。通过不同形式,高标准严要求进行资格认证,同时,政府出台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政策,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进行行业监管,做到有法可依。

2.2 行企深度融合创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2.2.1 构建高职院校人才实践培养平台

行业和企业在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达到行业、企业与政府的深度融合,加快培养能够满足市场需求,拥有国际视野,掌握国际标准的优秀人才。同时,要把各方资源有机整合起来,优化资源配置,激励行业、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计划和过程,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提高学生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增强其就业能力。另外,高职院校还要依据人才能力需求和岗位要求,将之反馈到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内容的深度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2.2 行业、企业为高职院校国际合作搭建信息共享平台

搭建国际合作信息共享平台,动态记录和反馈人才需求,确保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及时对接。面对当前日新月异的发展现状,以及各个行业不断更迭的技术和标准,如何及时把握社会经济发展变化,掌握国际化人才的需求现状甚至预判未来人才培养方向,成为高等职业院校有效培养高质量国际化人才的关键之一。这要求高职院校能够及时获取、更新有关信息,然而,当前在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领域没有一个官方平台整合相关信息资源,如有关高职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信息、中外办学机构和中外合作项目等等。搭建国际合作建设工作信息共享平台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平台可以实时更新国际合作项目、国际交流或者共建的案例分享,依照不同行业整合信息资源,成为信息更新快、内容全、覆盖面广,操作灵活便捷的国际合作建设工作信息共享平台。

2.3 高职院校需健全国际合作运行长效机制

2.3.1 完善运行机制 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

从目前高职院校内部的现状来看,部门和人员的职责不清,工作的目标不明确、运行机制不顺,导致国际化建设工作思路不清晰、工作框架散乱,没有系统性的建设规划,缺少推进落实的有效抓手。所以,高职院校要主动“走出去”,向世界一流职业院校学习,以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实施为抓手,在主管部门和行业、企业的联动下,大胆突破运行机制中的桎梏,提高自身管理能效;另外,学校的外事管理部门应建立完备的外事管理制度,建立专门国际项目合作部门,配备专门的管理队伍,规范办事规则和流程,完善约束和监督机制,为更好地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奠定基础。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在国际化工作中始终把握“坚持党对外事工作的统一领导”这一原则,认为“只有学校有国际化的发展视野,才能培养出具有国际水准的高素质人才”。学校有专门部门负责国际化工作,通过专门化、体系化的管理,让学生顺利出国,教师能够通过选拔参与外派。学校已经形成完备的学生出国管理工作体系,涵盖健全的制度保障、广泛的宣传渠道以及细致的过程管控。通过设立海外教师工作站,教师参与规范选拔、定制化的培训,经过全程测评监督获取相关证书,保证教师的培养质量。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实行院党委书记分管国际化工作,设立专门的外事办公室,健全教师外派、学生出国以及留学生管理制度。在教师国际化培养方面,通过政策引导、完善机制,整合资源,以培训促发展,实现“外办搭台,教师唱戏”,提升教职工积极性;立足学院品牌专业,明确专业人才建设重点、构建教育体系、引进教育资源、对接国际职业标准、推动师生交流;制订灵活的学分制度和激励制度,鼓励学生出国留学;组建一支懂外事、能力强、办事效率高的外事行政管理人员梯队,把握细节,滴水不漏,为学校的国际建设工作保驾护航。

2.3.2 多途径培养国际化师资

打造中国职业教育品牌,培养国际化人才,必须要有一只技术水平强、拥有国际视野的教师队伍。目前很多职业院校通过加强国际互访提升教师的国际化水平,但是普遍存在国际化深度不够的问题。

除了采取出国培训、研修、学术访问、合作研究等传统的国际合作模式,高职院校还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加深国际合作。一是高质量海外资源的“引进来”,例如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引进海(境)外人才开展长短期授课、科研合作、聘请海(境)外高校教师担任名誉教授等方式提升教师科研素养;二是鼓励学校教师“走出去”,教师参与外派工作,服务境外培训基地,提升业务素质和教学质量,例如一些高职院校依托“一带一路”参与援非计划,委派学校教授担任非洲技术专家,破解技术难题、引进优良作物品种、在当地开设技术培训班,提升院校国际服务水平。同时,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也积极参与肯尼亚大中专升级项目,提供实训室、设备维护、课程培训等服务。

国际合作的具体举措,要从学校的特点和实际出发,但是无论是优质资源的“引进来”还是教学团队的“走出去”,都必须要紧紧围绕政策方向和地区经济发展需求,在服务经济发展的同时,提升院校的国际服务水平,从而从语言、技能和实践能力等多方面提升教师队伍的国际化素养。

2.3.3 “双进双出”注重高职院校课程国际化建设

课程国际化是高职院校国际化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授课内容应对标国际标准,就其表现形式而言不应仅限于英语或外语授课,也可以参考双语或汉语授课,通过双语课堂实现文化双向交流。以锡林郭勒职业学院为例,学院秉承“立足共赢,开放办学”的理念,依托“一带一路”政策下诞生的“对蒙职业教育培训基地”深入开放,在课程建设方面引进海(境)外学者开展长短期授课,如:邀请意大利音乐学院的教师授课、引进中德诺浩项目等国外大学的优质资源,促进教育理念与国际理念接轨,同时十分注重留学生在校的教学质量和规范管理,在教学内容方面注重文化交流,该校“蒙医”专业凭借多年积累的优异口碑吸引了许多留学生,成为学校的热门专业。此外,学校在留学生课程中重视汉语教学,描绘中国风貌,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汉语,也了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文化双向交流。因此,课程国际化不仅要做到优质资源“引进来”,也要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

3 结语

新时代,现代职业教育必将向更高质量发展,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建设,也将拥有更广阔天地。面对国际化建设中的挑战与机遇,高职院校需要始终立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对标国际标准,依托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结合院校优势特色,搭建国际化工作框架,打造国际化人才以及师资培养体系。盘活政府、行业、企业优势资源,形成联动,在优质海外资源“引进来”的同时,注重高职院校的教师、学生、特色专业、中国文化“走出去”,实现文化双向交流,开放共赢。随着各高职院校在国际化建设道路上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今后将形成更为体系化、操作性强、可推广的体制机制,高职院校的国际服务水平将有更进一步的提高,师资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也将随之有显著提升,新时代的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猜你喜欢

国际交流国际化院校
聚焦港口国际化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AStudyon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Students’WillingnesstoCommunicateandtheInfluentialFactorsinsidetheClassroom
活动预告
关于强化高校国际交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职业技术教育国际交流分会一届二次理事会议在大连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