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植入物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效果研究

2022-10-13

中国伤残医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髓内四肢病患

王 凯

( 辽阳市中心医院新城医院 , 辽宁 辽阳 111000 )

四肢创伤性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类型,该种类型骨折一般采取切开复位外固定或者内固定可获得理想效果。但是相关研究显示[1],部分患者采取常规的切开复位术后治疗后会出现明显骨不连等情况,该情况下再次进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不但达不到效果,还会损伤肢体。因此临床对于四肢创伤性骨折骨不连情况的治疗应该选择合理的植入物固定方式,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根据以上情况本次选取2018年7月-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6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2018年7月-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6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患者。按照随机数据原则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33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6例,年龄19-78岁,平均为(33.1±7.6)岁,病程3-12个月,平均为(11.3±1.1)个月。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13例,年龄18-79岁,平均为(34.2±7.0)岁,病程3-15个月,平均为(12.±1.8)个月。对比分析2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纳入标准:同意本次治疗患者;无手术禁忌。(2)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疾病如肿瘤或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

2 治疗方法:2组术后进行常规的评定,然后进行相应的植入物固定治疗。对照组为常规性的加压钢板治疗:麻醉成功后在患侧大腿外侧15cm处做一手术切口,对阔筋膜以及股外肌逐层分离,使得病变部位完全暴露,对骨不连骨膜进行剥离,在病变部位放置相应的加压钢板,根据患者体质量置入皮质骨螺钉加压,完成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交锁髓内钉治疗:仰卧后进行相应的麻醉,同样在患侧大腿外侧15cm做切口,对阔筋膜以及股外肌逐层分离,使得病变部位完全暴露。患侧病变部位采取梯形截面和横截面进行修复,将硬化的骨质采用骨刀进行凿除后扩髓,病变部位的骨骼处植入固定物,逐层将切口缝合后完成手术。2组术后常规进行抗感染等干预。

3 观察项目:(1)治疗优良率评定[2]。骨折端叩击无疼痛感,X线检查显示骨缝完全愈合为优;骨折端叩击出现轻微疼痛,X线检查骨缝有骨痂形成为良;骨折端叩击出现明显的疼痛,X线检查骨缝无结痂为差[2]。(2)手术指标。包括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骨折愈合时间、X线骨痂评分,该评分分为Ⅰ-Ⅳ级,总分为3分,得分越高说明恢复越好[3]。(3)术后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可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关节僵硬等。

5 结果

5.1 2组治疗优良率对比:对照组以及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75.7%及93.9%,具有结果见表1。

表1 2组治疗优良率对比(n,%)

5.2 2组手术指标对比:观察组的术中输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手术时间等均少于对照组,结果见表2。

表2 2组手术指标对比

5.3 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对照组33例患者,术后2例关节僵硬,2例出现切口感染,1例疼痛明显,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为18.2%(6/33);观察组1例疼痛,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6.1%(2/33),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058,P=0.000)。

讨 论

骨不连是四肢骨折常见严重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复杂,常见因素可包括手术骨折缺损、治疗方法不当、术后感染等,患者术后出现骨不连不仅会影响预后效果,还会影响肢体功能,可导致出现肢体长短不一等情况,具有一定致残率。

加压钢板内固定是治疗四肢骨折后骨不连的一种常见方式,该种治疗可以在直视下进行手术操作,手术人员不需要借助太多的工具可完成手术,因此手术具有操作简单以及手术时间短等优势,但该种治疗一定程度会对骨折部位血运情况造成破坏,对于患者具有较大损伤,因此不适合于部分患者[3]。交锁髓内钉治疗具有手术切口小、手术创伤小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该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方式与加压钢板内固定相比,牢固性和安全性更加可观。进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过程中,能够很好控制旋转的角度,可有效避免骨折部位复合不好后造成畸形情况,在应力刺激以及生物应力双重作用下,骨缝愈合时间会明显缩短,因此该种治疗方式可有效修复骨不连情况,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下肢骨折患者采取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除了具有牢固效果之外,还能够减轻对于患者的骨折血运影响,可有效缩短患者下地活动时间,但是该种治疗模式具有置入钉困难以及锁孔边缘被磨损明显等缺点,该种治疗时应该注意动作轻柔,粗暴剥离骨膜会对骨折端血运造成不良影响,骨折端容易出现微动现象。为了保证手术的效果,再次手术必须是创伤小、内固定稳定以及不会对患者的远端血运造成影响等,侧方钢板治疗模式能够在患者原有髓内钉保留基础上取得较好稳定效果,通过侧方钢板固定模式获得更稳定力学模式,使得新生血管可穿透断端从而提供血运。原来的髓内钉为弹性固定,使得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应力得到保持,这可有效刺激骨痂生长,并发挥抗弯曲和抗压效果。该种治疗模式不会影响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开展,并避免下肢长期固定造成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4]。本次采取对比研究模式,对照组采取动力加压钢板治疗,观察组采取交锁髓内钉治疗,经过相应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可达到90.0%以上,说明交锁髓内钉治疗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在术后恢复效果中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等短于对照组,从而提示交锁髓内钉治疗术后恢复快。对照组及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2%及6.1%,则说明交锁髓内钉治疗安全性更高。罗方[5]对80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试验组,对照组采取动力加压钢板治疗,试验组实施交锁髓内钉治疗,结果试验组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输血量少于对照组,说明试验组手术方式操作简单,试验组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说明试验组手术方式患者恢复效果更加理想,其报道与本次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均说明交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优势。有文献分析了不同植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效果,其认为:骨不连为四肢创伤骨折之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种类。导致这种疾病发生的因素比较复杂,一般而言术后感染、手术后肢体愈合情况不佳、手术操作方法不科学、骨折缺损等等均会造成术后骨不连现象发生。这种疾病的出现不但会对患者手术后骨折预后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也干扰了功能恢复。由此能够看出,针对于四肢创伤骨折之后骨不连病患开展行之有效的治疗,选择一类有效的内固定方法加以处理意义重大[6]。加压钢板内固定为现如今临床针对于四肢创伤骨折之后骨不连患者提出的重点治疗手段。这种治疗方法能够于直视条件下开展手术操作。进行手术中所使用的工具比较少、操作方式简单、安全快捷。值得说明的是,此类固定方式有可能破坏病患骨折位置血运,引发大型创伤。因而这种方式并不适合所有的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疾病治疗。带锁髓内钉固定法手术切口比较小,应用此法对病患开展治疗能够全面减少术后恢复时间,有助于手术创伤恢复。相较于加压钢板内固定法而言,这种干预方式安全性比较强,牢固性比较好。应用这种办法对患者开展治疗,能够发挥出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的效果,另外也能够积极控制旋转角度,以免发生畸形。通过生物应力和应激刺激的双重作用,能够明显缩短骨痂形成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转归,积极修复骨不连,发挥出改善病患生命质量以及预后结局的根本性目的。值得说明的是,带锁髓内钉固定术能够全面提升固定稳定程度、缩减手术范围以及创伤面积。同时也可减少患者骨折位置愈合时长,这种治疗方案适合于股骨干下端、中端以及上端骨折的病患。此法比较符合人体生理,有着独特的生物力学特征,手术适应证比较广泛。其可以被视为理想的手术方法。通过对病患开展此项手术治疗疾病,能够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值得说明的是,为了发挥出降低以及预防术后并发症的目的,在对患者开展带锁髓内钉固定之后,应当同时配合抗生素抗感染以及低分子肝素实现抗凝,另外也要强化病患的疾病观察。对患者开展行之有效的功能训练与康复指导。有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更高,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可见,带锁髓内钉固定疗法用于处理四肢创伤后骨不连效果显著,这种方式安全性强,并发症发生概率低。喻畅[7]研究表明,经过分析四肢创伤后骨不连症状可以知晓,全身因素、药物因素以及局部因素为导致骨不连症状发生的重要原因。局部因素为最主要且最明显的相关原因。在临床中,可分为患者以及医源性两大方面。局部因素对于骨不连症状的产生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此外不容忽视的是,如果医生没有科学的处置骨折断端,未能做好骨折复位工作,也会导致手术固定失败。可见,骨折不愈合的有效方式为切开复位。在择取长短型钢板时,倘若医生没有判断并计算受试者骨折位置情况,则会导致内固定钢板过短或者螺旋钉过短的不良情况,引发固定不牢现象发生,就此对临床治疗效果造成影响。在该实验内,针对于观察组病患所应用的LCP材料更为科学先进。相较于对照组所应用的LC-DCP材料而言,这种材料更符合人体生理需求以及生物固定原则。并且值得说明的是,其独有的凹面螺孔设计能够有效提升自身塑性,能够实现用力均匀分配,可以提高钢板和骨面之间的关联性。与之相比,对照组所应用的LC-DCP材料虽然说能够降低患者术后骨质疏松发生概率,但这种材料的应用有可能损伤患者骨膜。可见,观察组患者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更高。此外该学者还证实:对照组受试者手术平均持续时长与骨折愈合时长明显比观察组要长,观察组病患X线骨折评分值比对照组要高,P<0.05.观察组疾病治疗优良率为90.1%,对照组为69.6%。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疾病质量优良率明显更高,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有研究分析了不同植入内固定用于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具体效果。该学者指出: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具体形成原因为以下几点,详细为:(1)应力不当所引发骨折断端出现供血障碍,导致病患的预后受到影响。(2)软组织充满骨折断端,牵引以及器械所引发间隙增宽导致患者发生骨折对位不良。(3)重度血液供应障碍。(4)骨溶解以及骨死亡等等因素引发无菌性感染。(5)患者机体营养状况不良,个人机体功能低下,经常性应用激素抗凝放射剂与烧伤等等原因有可能对骨折愈合造成影响。基于这种情况,当对患者开展完毕四肢创伤骨折手术之后发生骨不连时,要马上为其开展行之有效的处理举措,积极改善病患机体营养情况。在对其开展治疗时,应当以植骨以及有效处理骨折断端为首要性治疗原则。而在处理病患的骨折端时,可以发现骨不连病变位置一般为随行闭锁、假关节形成、瘢痕。基于这种情况,医生有必要对其开展谨慎处理。这一点重点体现在肥大型骨不连处理之中,主要原因在于:肥大型骨不连病患发病位置血运比较丰富,医生无须对具体断端加以特别处理,只要对该位置实施固定加压,即可发挥出满意的效果。而针对于萎缩型骨不连病患而言,有必要全面清除具体的病变组织。另外也要开放处于闭锁状态的髓腔开展行之有效的开放操作。满意的对位线能够促进病患骨折位置顺利愈合。在该组中,针对于90名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病患加以分组:A组患者应用带锁髓内钉固定 ;B组患者应用动力加压钢板固定;C组患者则应用外固定架实现固定。结果表明:治疗之后,C组病患的切口长度以及手术时间明显比A组以及B组要短,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B组病患术中引流量和手术中输血量明显比 C组以及A组要多,组件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近期治疗效果比C组以及B组要好 ,P<0.05。就固定方式方面而言,3类固定方法均有一定优点。外固定能够结合病患的实际情况有效调整外固定架,其对于病患的骨折愈合情况有着良好的控制效用,有着血运破坏程度低、创伤小等的优势。该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手术治疗方式的近期和远期治疗效果均偏差。加压钢板内固定有着安装方便、操作简单等等优势。但不容忽视的是,这种治疗方法术中出血量偏大、手术创伤面积也大,固定性不佳,会对患者局部位置血运造成大型破坏,有可能引发骨折延迟愈合。就总体治疗效果方面来看,交锁髓内钉固定方式更具有优势,其为一类弹性固定办法,有着良好的生理应力。应用这种办法对病患开展治疗,能够刺激骨痂形成,可发挥出满意的固定作用。可以令近端以及远端有效加压,全面预防骨折移位或者骨折旋转现象出现。韩镔[8]学者指出,骨不连为四肢创伤骨折后极易出现的并发症种类。导致此类疾病发生的机制相对复杂,主要包含术后感染血液不佳、治疗方法不科学、手术过程中骨折缺损等等。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发生骨不连不但会严重影响具体的骨折愈合效果,另外也延长了肢体功能恢复时间。由此不难看出,针对发生骨不连的患者而言,择取一类有效的内固定方法加以处理意义重大。加压钢板为当前临床中比较常用的治疗骨不连方式。这种办法能够于直视状态下对患者开展手术操作[9]。在进行实际操作过程中,医生无需使用过多治疗用具。且值得说明的是,这种干预方法操作步骤少,手术用时短。但此类加压钢板内固定会破坏患者骨折位置血液对其机体造成比较大的损伤。基于这种情况,并非所有病患都适合使用这种办法治疗疾病。带锁髓内钉固定手术切口比较小,对患者所造成的损害也比较低。应用这种办法对病患开展治疗,可促进其手术后疾病转归。这类带锁髓内钉固定方式相较于传统加压钢板内固定法而言,牢固性更强、安全性更高。另外,对患者开展此项治疗还能够在极大程度上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概率。对患者开展带锁髓内钉固定法治疗时 ,因这种方案能够对旋转角度加以科学控制,因而能够全面规避骨折位置骨骼畸形现象发生。此外,于应力刺激与生物应力双重作用之下,可全面缩短骨缝位置骨痂形成,积极修复骨不连原有症状,全面促进病患术后康复,进而发挥出改善患者手术后生存品质以及预后的根本目的。马常地[9]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病患治疗之后有效率达到了98.04%,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为76.47%。经对比,2组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之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为5.88%,对照组患者干预之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为19.61%。经对比,2组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从上述内容中我们不难看出:和加压钢板内固定法相比而言,对于骨不连患者应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法加以治疗,能够取得更为满意的效果。且值得说明的是,带锁髓内钉固定法有着比较广泛的适应证,其和人体生理性与生物力学特点更为符合。有学者认为:如果过度使用激素以及机体血红蛋白值过低,也有可能导致骨折不愈合现象发生。为了确保患者术后尽快实现转归,在确诊骨不连之后应当第一时间开展有效的处理工作。其中又以植骨治疗以及骨折端处理为主要内容。而开展骨折处理过程之中,医生有必要重点观察病变位置情况,同时结合实际对症处理,以促进其疾病转归。在对病患开展植骨治疗过程中,一般选择人工合成骨、异体骨以及自体骨。且大多为自体骨。现如今,在对病患实施内固定治疗时,主要包含带锁髓内钉固定法以及动力加压钢板等方式。加压钢板内固定有着操作简单、工具少等优点,但出血量比较多。且固定多选择骨折段外侧,容易引发弯曲应力加大。随着患者骨折的不断吸收,加压钢板作用也会逐步下降。在后期,患者非常容易发生再次骨折的不良情况。此类固定方式加压效用的发挥一般经过肌肉加压针对于骨折端生成作用,因而有着一定的弊端。带锁髓内钉固定法有着符合人体生理应力以及弹性固定等优势,对患者开展此项治疗能够全面刺激骨痂形成。并且值得说明的是,这种固定方法的固定点于人体的股骨中线上方,能够发挥出预防骨折位置旋转以及移位的效用。此外,带锁髓内钉固定方式会对内层70%皮质骨造成损害,而外层70%与骨膜则不会受到显著影响,方便患者术后转归。所以说,内固定方式有着稳定性强、手术范围小等优点,可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概率[10]。

总的来讲,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容易出现骨不连等严重情况,对于骨不连情况采取交锁髓内钉治疗效果优于动力加压钢板,临床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优先考虑交锁髓内钉。

猜你喜欢

髓内四肢病患
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研究进展
术中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栓塞术患者自我效能、不良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交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对照分析
跟踪导练(四)
介入治疗及护理知识科普
超大号病患
跟踪导练(四)
肺心病的护理措施都有哪些
跟踪导练(四)
更换髓内钉与保留髓内钉附加钢板治疗髓内钉固定后股骨肥大性骨不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