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转化”策略实践具身数学

2022-10-11李悦

课程教学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转化比赛游戏

文∣李悦

一、“离身”学习仍然存在

在一次课后练习中,学生遇到了这样一道题:“有64支足球队参加比赛,比赛以单场淘汰制进行(即每比赛一场淘汰1支球队),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才能产生冠军?”这道题目出自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练习题,学生可以利用图形直观表征,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也可以转化解决问题的视角,将“进行多少场比赛产生冠军”转化成“去掉冠军球队,剩余几支队伍,就要比赛多少场”。借助于课堂学习经验,学生只需要运用这样的逆向思维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实际解答的正确率却只有73.56%,问题出在哪里?

通过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分析,笔者发现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一)关键词理解不清

问题是要比赛多少场,这个“场”是指每两支球队比一场;而图1学生作品中的“场”,有点类似于我们生活中说的“轮”,64进32是一轮,32进16是一轮,它涵盖的是所有球队的比赛轮次,并不聚焦于具体某两支球队的比赛场次。学生将两个概念混淆了。

图1

(二)简便计算方法不对

图2学生作品不仅漏掉了冠亚军之争的“1”,且整个计算应用等比数列求和,学生用的却是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因此答案相差甚远。公式应用错误的本源是学生对于各数所代表的实际含义不理解。

图2

(三)解决问题思路不佳

查看两幅学生作品,虽然错因不同,但思考路径都是正向思考,从64支队伍两两比赛中层层递进,争夺冠军。回看本题的知识点,从学生的答题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并没有将“进行多少场比赛产生冠军”转化成“去掉冠军球队,剩余几支队伍,就要比赛多少场”,虽然两种思路都可以解决问题,但转化之后的逆向思维更简单、快速。

通过以上问题,窥探错题本质,都是因为在课堂教学时,缺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忽略了让学生亲身体验“单场淘汰制”的含义,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没有“具身性”,陷入“离身”状态。

二、“具身数学”课堂范式

(一)“具身数学”的内涵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在人的认知活动中,身体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影响人身体的众多要素中,身体结构、身体经验、行为活动形式对人的认知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理论,结合学科教学实践,我们尝试建构“具身数学”课堂。“具”是指给学生提供具体、明确、熟悉的学习情境,“身”是指学生本人亲身经历、体验;“具身数学”的内涵是为学生创设熟悉的、可参与的学习情境,以学生自身为参与主体,基于亲身体验获得直接感受或积累直接经验,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从而提升其数学素养的一系列活动。

(二)“具身数学”的基本特征

1.实践性

“具身数学”基于学生的亲身体验,可实践性是它的第一属性。这里的实践性区别于一般的模仿操作,更多是指学生在理解数学问题的前提下,在合适的教学情境中亲身参与所获得的直接感受和积累的直接经验。当然,强调实践性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学习素材都必须具有实践性,而是在学习之初以可实践性的素材展开学习活动。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可以做到也应该做到在头脑中将学习任务实践化,以提升思维品质,逐渐提高学习能力。

2.主体性

“具身数学”的操作体验主体一定是学生本身,学生的学习以其主体参与为基准,后续在此基础上有所提升。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学生自身参与的操作体验,因此主体性是“具身数学”所独有的特征。主体性强调学生获得的是直接经验,它有别于传统课堂的教师讲授、学生代表回答等间接经验获得。在直接经验的帮助下,学生易于构建知识模型,完善知识体系,形成具有个性特征的知识脉络。

3.开放性

开放性强调有三。一是学生具身体验环境的开放。如果环境不够开放,学生没有体验的空间。在活动中,教师可以突破座位、小组等限制,让学生在一定的空间内自由、有序地开展活动。二是学生具身体验问题的开放。如果问题不够开放,学生没有体验的必要。教师活动的问题设计不能琐碎,最好是一个主题式或板块化的大问题,学生能够在问题的引领下开展一系列的体验操作。三是教师具身体验课堂设计视角的开放。如果视角不够开放,既没有打破“离身”的桎梏,又达不到“具身”的要求,课堂将会陷入低效中,无法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深度构建。

(三)“具身数学”课堂建构原则

1.趣味性原则

“具身数学”课堂以学生的亲身体验为学习经验获取的重要来源,而学生愿意甚至主动开展体验活动的前提条件就是活动充满趣味性。教师提供的活动情境要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理解和开展。学生在亲身体验活动中能获得乐趣,后续又能脱离情境展开数学思考;这样,教师才能将课堂有趣、深入地推进下去。

2.融合性原则

在开展教学时,教师要秉持融合性原则,跳出固有的学科视角,尝试从学科融合的角度出发,以适合本课教学内容开展的素材为学生具身体验的起始点。在学生后续的学习中,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其数学知识的习得,更要关注其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3.发展性原则

具身数学的课堂不是割裂的,在同类知识或并列知识的教学中,其体验内容也应该具有发展性。学生借助之前的具身体验所获得的学习经验,可以作为后续体验的基础。课堂初始的体验可以为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埋下伏笔,课堂结尾的悬念设置可以帮助学生将学习延续到课后。总之,以发展性为原则开展的“具身数学”课,能突破单一的课时结构,整合知识内容,便于学生形成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

三、“转化”策略实践具身教学

(一)化虚为实,“辩”中厘清思维脉络

为了让学生亲身感受前述例题中“一轮”“一场”的区别,在教学时我们要化虚为实。

课始,通过引入猜拳游戏,两人一组,一局定输赢,让学生亲身经历游戏过程,理解游戏规则。一轮游戏结束之后,让学生简单表述一下全班同学的游戏情况,这时学生可以用列举法,也可以用统计法,比如胜出的男生有几人,女生有几人……让学生将目光从经历游戏过程转向辨别游戏结果。接着可以继续下一轮游戏,结合之前学生分享的经验,总结新一轮的游戏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在第一轮关注获胜人数的基础上,尝试从输、赢两个方面表述比赛结果,比如获胜的有8人,淘汰的也有8人,这一轮比赛有8场。

接下来进行至关重要的一步:让学生不再继续进行游戏,但需要描述后续游戏进程。将学生的关注点从进行游戏转向为思考问题。有的学生提出,现在有8人,两人一组可以分成4组,也就是还要比赛4场,然后胜出2人,淘汰2人;最后2人只要再比赛1场,就能够决出冠亚军,我们不继续游戏也能利用数学知识推导出后续游戏进程。当然,还会有不一样的声音:我们只知道接下来的冠军是按照这样的方式产生的,但究竟谁才是冠军,我们是不知道的,只有把游戏进行下去,才能揭晓最终答案。

“具身数学”视角下的教学活动,借助亲身参与的游戏活动,让学生给数赋予生活含义,比如8可以表示8人获胜,8人被淘汰,进行了8场比赛。学生借此活动将数学问题与生活问题相关联。最后又回到游戏情境,思考数学问题成立的条件,完善思维路径。正是有了这样的实际体验做基础,学生学习才能“四两拨千斤”。

(二)化数为形,“变”中转化问题视角

实践表明,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基础是数学高阶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探寻学生的思维起点,深化学生的认知视角,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形结合是帮助学生思维发展的一大利器。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一开始无论是直接计算比赛场数,还是用总人数减1,视角都只停留在数的计算上,前者没有和转化策略结合起来,后者没有深度感受数学思想。而“具身数学”视角下的课堂探索,可以帮我们突破这个桎梏。

图3

回顾反思是“具身数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重新回顾解决问题的路径。在解决这道题时,我们不仅可以像题目要求的那样正向思考,一步一步计算;还可以逆向思维,比如,32人去掉最终获胜的1人,剩下的就是淘汰的人数;而单场淘汰制表明要淘汰31人,也就是比赛31场。

在“具身数学”视角下,当学生将注意力聚焦到“观察这些数,你还想到了什么”这一问题时,学生之前的学习经验被唤醒,而将数学问题用几何直观地表征出来,转化问题视角,使“数”和“形”联动,让学生思维可视化,促进了学生超越“低阶认知”,形成高阶思维,发展深度学习。

(三)化隐为显,“辨”中明晰错误本质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只看到题目本身的知识点,容易忽视练习题与例题的联系,忽视练习题自身所“蕴藏”的数学思想方法,导致教学“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在“转化”策略学习的最后,我们还需要和学生一起,从宏观视角出发,重新审视游戏条件。我们可以这样设问:“如果其他班级也像这样玩游戏,请问这个游戏对班级的人数有要求吗?他们又要比多少场呢?”这一问题将数学游戏延伸进真实生活,学生在前面游戏、学习经验的基础上,会产生只要是双数就可以进行比赛的一种数学直觉。这时我们可以随机举例,验证游戏条件。比如,游戏人数为32和34,通过验证发现人数为34时,游戏无法进行下去。

学生的认知冲突已经产生,错误也明晰,但错误背后的原因还未找到。这时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模型,启发他们进行逆向思维:最终胜出1人,那么倒数第二轮就要有2人,倒数第三轮就要有4人……每一个数都要是前一个数的两倍。也就是说,参加比赛的总人数要符合这样的规律“1、2、4、8、16、32、64…”。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带着抽象出来的数学模型,顺利迁移并应用到更大范围、更多情境的场景中去,这是学生完善自我构建的最后一步,也是“具身数学”顺利进行的最重要一环。让学生对“总人数要符合什么要求”这一问题分析,就是帮助学生自我构建的一个脚手架,在学生互相交流、质疑、补充时,其学习能力自然而然地获得了生长。

综上所述,“转化”策略能将“具身数学”落到实处,将数学问题与生活问题相融合,将数学计算与图形表征相结合,将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相配合,给予学生思维空间;为学生提供思维支点,启发他们深入思考,触摸到数学知识的本质内核。该方法切实有利于深化学生的策略意识。

猜你喜欢

转化比赛游戏
选美比赛
比赛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爆笑游戏
最疯狂的比赛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