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作业育人价值探微

2022-10-11秦超

课程教学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资料双减育人

文∣秦超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将作业和校外培训规范管理上升至国家层面,该意见指出,要健全作业机制、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升作业设计质量等。然而,长期以来,作业问题一直是困扰教学改进的重要因素。鉴于此,有必要重新梳理地理作业的问题,以核心素养为目标,引领地理作业改革的全新路向。

一、提升初中地理作业育人价值的困境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提升地理作业价值的重点指向。当前提升地理作业的育人价值主要面临以下困境:

第一,作业数量、类型程式化明显,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已有的知识水平差距比较明显。很多地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并没有考虑学生的水平,大多布置相同的作业,并且以填空题、选择题为主。

第二,以纸质作业为主,缺乏高质量的、彰显地理实践价值的作业。在地理核心素养的体系中,地理实践力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与实践的联系,最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助力学生个人成长。但是,绝大多数地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侧重对课时所学内容的强化和加深,涉及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测量、分组合作、实地考查的作业少之又少。作业设计缺乏实践价值,学生难以从做作业的过程中历练能力,当面对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时,难以以地理的视角去解读。

第三,地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缺乏有效整合的意识,资源陈旧,未能彰显地理学科的生活化、开放性等特征。在当前新高考和新中考的大背景下,将要考查的地理知识融入情境中,设置不同层次的试题,正成为试题命制的趋势。地理是研究一切地理事物的学科,因此,凡是与学生日常生活有关的内容,都可以作为作业设计的资源。地理教师只有将资源和最新的研究热点进行结合,才能设计出有生命力的、生活化的地理作业。但在实际设计作业时,一些地理教师对于当下的地理研究热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不够,所设计出的作业不能体现核心素养的本质要求,学生只是单纯地完成课程作业,却没能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提高初中地理作业育人价值的路径

地理作业不只是地理教学的一部分,还应挖掘学科内涵,将其提升为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要环节。因此,地理教师若是想对作业进行优化改进,就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层面,而要以作业作为平台,锻炼学生最基本的地理学科能力,引导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地理作业。经过笔者和学科组教师的深入研讨,逐渐厘清了地理作业的学科内涵,明确了实现地理作业提资增效的基本方略,大体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立足核心素养,厘清课业学习目标

立足核心素养,厘清课业学习目标,构建科学、规范、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实现课堂教学质的飞跃。课时作业是评定课堂实施效果的重要参考之一,因此作业也必须建立在素养为导向的课业学习目标的基础之上。素养指向的课业学习目标设计需要具备结构化思维,精确分析课标要求,一般需要遵循整体性、层次性、可操作性的原则。[1]因此,地理教师可以和学科组教师进行合作,明确分工,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学习目标。表1为笔者设计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水资源”一节对应的目标及所体现的素养维度。

表1 “水资源”学习目标及素养维度

(续表)

借助表1,地理教师能够进一步明确课堂教学的重点,还能对作业数量、题目类型等进行有效的指导,从而设计出能够展现地理学科特色的作业,并为地理教师改进作业提供思考的方向。

(二)构建创意地理情境,培养地理必备品格

将学习放在一定的情境中,可以加强学生对地理现象和地理意义的理解和应用。[2]只有设计有创意的、真实的情境,才能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和情境的联结,促进其灵活运用知识。因此,地理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多角度思考,全方位整合素材,构建适合学情、易于评价、有地理学科“味道”的地理作业。例如,为了能够让学生有效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以及通过区域特色农业带动区域发展的经济发展方式,帮助学生用课本上的地理知识为区域经济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笔者立足学生所在省区,深入挖掘可供利用的乡土地理教学素材,并进行有效整合,设计出作业一和表2,其中表2将作业设问对应的核心素养维度明确表示出来,以便地理教师在批阅作业时,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生能力达成的程度。

【作业一】阅读下列相关资料,完成对应小题。

资料一:汉中北依秦岭,南临川渝,属南北气候的过渡带。茶园多立于竹木繁茂、雨量丰沛的大巴山北麓海拔800~1600米的缓坡地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汉中产茶历史悠久,自古就是茶马互市的重要集散地。多年来,汉中市委把茶产业作为主导优势产业、绿色生态产业、脱贫攻坚支柱产业、乡村振兴重点产业予以倾力打造。

资料二:汉中盆地呈东西狭长分布,区域内水资源丰富,主要是耕地和林地土地利用类型,适宜种植水稻、油菜、小麦、玉米、茶树等多种农作物。

(1)读资料一、资料二,分析汉中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水资源分布的原因。

(2)结合资料一、资料二,请思考:选择一块最佳的茶树生长区域,需要满足怎样的条件?

(3)综合上述资料,讨论汉中市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茶产业基地的有利条件。

(4)简要概述汉中市将茶叶作为优势主导产业带来的自然和社会经济价值。

表2 “作业一”的问题梳理、能力落实与素养体现情况

值得指出的是,地理教师在设计情境类地理作业时,应在素养导向的课业学习目标的基础之上进行设计,唯有如此,设计出的地理作业才符合学生素养发展要求,才更能彰显学科的育人价值。

(三)把握考试评价方案,设计地理进阶作业

地理教师要充分把握学情,在完成规定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地理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可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设置有针对性的作业,以便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体现地理学科的育人内涵。当前地理中考主要分为各市自己命题和全省统一命题,前者通常是学业水平考试,这种考试成绩不计入中考总分,只是以等级的方式呈现,学业要求相对较低;后者通常是中考的一部分,考试成绩计入中考总成绩,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地理教师要明确所在区域最新的考试改革方案,对于各市自主命题的情况,平时作业夯实基础即可;对于全省统一考试,则要在设计作业时适当增加区分度,训练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解决较为复杂的地理问题的能力。例如,笔者参照可观察的思维结构(SOLO)理论,对问题进行区分,设计出作业二,表3详细展示了不同考试对应的作业相关能力要求。

【作业二】阅读下列相关资料,完成对应小题。

资料一:日本矿产资源贫乏,主要的工业原料和燃料严重依赖进口,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近年来,向国土南北两端发展。

资料二: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种类齐全,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出口国之一,被称为“世界加油站”,为工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石油、天然气、煤、铁、有色金属等的储量和产量、水能蕴藏量都在世界上位居前列,森林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1/2,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针叶林区。

(1)根据资料一、资料二,概括日本和俄罗斯的主要工业部门和工业类型。

(2)根据资料一、资料二,分析日本和俄罗斯主要工业区都有哪些,以及工业区分布的特征。

(3)根据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俄罗斯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4)根据资料,分析日本和俄罗斯如何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经济领域的合作共赢。

表3 基于SOLO分类思想的作业设计(以作业二为例)

(四)深挖核心素养本质,提升地理学科价值

要想真正地在核心素养指向下提升地理学科的育人功能,就必须深刻把握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本质,深入研究作业与核心素养的契合性,打造学科组作业研究共同体,学习作业设计方面最前沿的理论,并在实际教学和作业设计中加以运用。笔者以地理实践力培养为例,分析设计核心素养导向的地理作业的路径。

第一,项目式作业。当前,项目式学习成为一线地理教师深入探讨的议题,借助项目式学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学科核心概念的理解,更能帮助学生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从本质上掌握知识,达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这为作业改进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例如,为了使学生能够理解土地资源的相关知识,可以设计“家乡的土地利用调查”项目式学习作业,要求学生从项目准备、项目实施到项目完成阶段,进行合作探究,最后采取过程性评价的方法,对学生在整个作业完成的情况进行科学、客观、有效的评价,提升作业的学科内涵。

第二,长周期作业。长周期作业能够引导学生深刻把握学科思想和方法,是作业改革的一大创新点。提升作业育人价值是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地理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需要巧妙构建长周期作业,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七年级上册地球的公转知识点时,普遍反映难度较大,但地球的公转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笔者设计了一份长周期作业:观察旗杆和教室影子一年四季的长短变化,并做好详细记录,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地球公转的规律。通过长周期地理作业,逐步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资料双减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