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双减”的新型区域协同教研模式探索
——以广州市越秀区“学—研—调—宣—导”模式为例
2022-11-25何军
文∣何军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我国教育大踏步向前,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党和国家提出“科教兴国”,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教育投入越来越多,教育资源越来越优质,学习路径越来越广阔。中国教育从“跟跑”到“并跑”,再到某些领域的“领跑”,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不断提出新要求;孩子们从“上学难”到“有学上”,再到“上好学”,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望不断提高。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发展更加强调质量水平、更加强调内涵发展、更加强调公平均衡,建设更高水平的服务国家社会能力的教育体系已提上国家议程。
国家战略需求和人民的需要是教育政策的基点。我们欣喜地看到,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政策,将教育治理上升到国家治理的层面。从治理的高度出发,教育改革需要顶层设计,需要总体规划、一体化推进,需要分阶段实施及上下游的支持。在这样的背景下,2021年7月“双减”政策出台,作为教育治理的一部分,“双减”政策的本质是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坚守教育的公益性原则和真正凸显学校教育的主体地位。
为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需要,作为广州市中心城区的越秀区,有着“广州教育高地”的美誉,教育改革迫切需要突破区域困境,破解发展难题,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而作为区域教育发展智囊的越秀区教研院,要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越秀方案”,大力推动教改纵深发展,特别是要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双减”的春风,进一步促进区域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形成。
教研机构的定位问题一直是教研机构和教研工作的困扰之一。2019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把完善教研体系作为重要抓手,解决现行教研机构存在的职能定位不清、“行政化”色彩较浓,活力不足,功能发挥不足,对区域教育服务的“有效供给”不足,阻碍着教研机构的发展、影响着教研工作的实效等问题。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越秀区教研院在结合区域实情、洞悉教研机构及教研工作本质的基础上,开始探索和全面构建区域教研新机制,系统规划区域“教、科、培、评”的工作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
“双减”政策出台后,越秀区教研院积极行动,在区内切实贯彻国家政策,发挥教研机构专业引领,推进“双减”政策落地生根,发挥区域“参谋人”“领头雁”“助推器”的作用。从研究、指导和服务的角度,立足“共治共享,立体协同”的教研机制,创新推进“双减”政策的“学—研—调—宣—导”工作模式,助力区域全面落实“双减”政策。以广泛开展政策宣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作业设计为抓手,改进学生培养模式和教育评价方式,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全面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将落实“双减”工作整体设计、同步实施、一体推进,促进学校减负提质。
一、“学”:认真学习,把握政策内涵,提高政治站位
“学”分为四个层面,一是国家“双减”政策刚发布,越秀区教研院的政策研究中心归类整理并牵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中央的有关教育政策文件及专家的权威解答材料,明晰政策方向。二是收集各省、市关于“双减”的实施指导意见,从国家、广东省到广州市的纵向以及其他试点城市横向推进的举措,归纳整理出实施操作的核心要点。三是围绕“双减”工作及时开展深入交流,并初步整理出“双减”政策的分析材料,为后期的推进工作做好必要的政策储备。四是组织全体行政召开“双减”政策学习会议,进行政策的分析与解读,明确“双减”政策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战略。在此基础上,越秀区教研院全体行政骨干参与组建区域“双减”政策推广智库团队,迅速统一思想,更新工作理念,清晰工作任务,把推进“双减”政策在越秀教育落地生根作为教研院的第一要务。这一切都为“双减”政策在区域的切实落地,迈出了开拓而又稳健的第一步。
二、“研”:深入研讨,理清工作思路,强化政策执行
“双减”政策要想在基层有效落实,亟须开展家校共育,利用区域教研培训来整体推进。越秀区教研院政策研究中心组织“减负提质,教研转型”专题研讨会,全体教研员、中小学校长、主任代表共70余人围绕“双减”政策带来的学校发展新机遇、教育管理新要求、教师专业新发展、学科教研新课题、学生素养新提升以及家校合作新契机等话题,展开思维大碰撞。此外,教研院还利用进德修业大讲堂,开展“聚焦个性化作业设计,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双减之我见”等专题研讨活动。通过研讨,教研人员对政策的具体要求更加明确,对实施的着力点更加清晰,提出了更加翔实的突破症结的举措,培养了落实“双减”工作的骨干成员和示范校。
三、“调”:全面调研,摸清症结所在, 精准推进决策
为摸清“双减”政策的实施情况,越秀区教研院设计了三份调查问卷。第一份是“学校问卷调查”,针对校长、学校中层干部、年级组长、班主任和各科教师。问卷聚焦“双减”政策下学校面向教师和家长的宣讲情况,学校作业管理办法、公示制度、公示方式、作业总量的统筹,作业批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对于课后服务的需求,学生参与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的情况,线上教育资源的使用情况,学校希望得到越秀区教研院哪些帮助等26个问题。本次调查回收949份问卷,分别来自46所小学、27所中学和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参与度达93%。第二份是“越秀区初中家长问卷调查”,聚焦家长对“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规定具体内容的了解程度,报读培训机构课程的情况 ,孩子的作业、睡眠情况,早餐准备,家庭体锻,家务与社会劳动等27个问题。本次调查回收25 933份问卷,35所中学100%参与,家长参与度达76.8%。第三份问卷是“小学家长问卷调查”,聚焦与初中家长问卷共性问题,增设了基于小学身心发展特点的个性化问题,如学校提供的课后服务与学生报读情况,亲子体锻等29个问题。辖区54所公(民)办小学(含九年一贯制)全部参与,回收58 178份问卷,家长参与率达80.4%。教研室通过问卷分析数据,精准评估,问题溯源,找出“双减”政策实施中学校、家长面临的症结所在,为区域落实“双减”政策提供了决策依据和推进方向。
四、“宣”:广泛宣讲,聚焦调研结果,提供解决方案
越秀区教研院组建“双减”政策义务宣讲团,宣讲团集体备课、协同攻坚,分别从政策背景、区域对策、学校管理、课程管理、提质增效、科研跟进、社会宣传等主题,精心设计宣讲内容,集体磨课,根据对象不同调整宣讲策略。从2021年10月起,宣讲团结合越秀区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格局,应邀开展30多场宣讲,宣讲对象有教育管理者、教师、小学生家长、幼儿园学生家长,并同步通过线上辐射到对口帮扶学校。宣讲内容注重满足学校的差异化需求,例如组织题为《步稳蹄疾,行对致远——“双减”政策的思考与实施》《聚焦“双减”政策,探索个性化作业设计》《双减政策下的科研探索》《“双减”政策下的儿童阅读研究》《幼小衔接期的家长如何应对“双减”》《“双减”呼唤本真教育》的宣讲等。通过宣讲,越秀区促进了区域内学校的相互交流与学习,共同探讨如何提高课堂质量、减轻学生负担、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落实五育并举、全面育人。越秀区教研院深入学校,做落实“双减”工作的“排头兵”。在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训中,“双减”课程也是重头戏,如以“蹄疾而步稳,行对方致远”为主题进行培训,要求青年教师要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新变化、新要求,落实“双减”政策,聚焦课堂,锐意创新,尽快站稳、站好讲台。
五、“导”:专业引导,回归教育本源,推动“双减”落地
越秀区教研院组织区域教研工作,紧紧抓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完善作业设计两大抓手,通过常规教研指导、专项工作现场会、区域学术年会等多种形式融入教研工作体系,将“双减”政策渗透到教、学、评的各个环节。如重新修订《越秀区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补充和强化了减负增效、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优化作业设计等内容,实现以评促教。在区域层面全面推广《越秀区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倡导新的教育质量观,推动以增值评价为导向的教育评价改革视野下的课堂观课议课。全学段各学科教研员发挥教研引领和指导作用,通过“双减”专项调研和学科调研方式,聚焦双减背景,构建“大单元”“大概念”知识体系,开展课程研究、教学管理、课堂重塑、作业设计、中小幼衔接、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等教研内容,进行教学和作业设计研究。例如小学英语学科基于6个学区开展基础性作业、分层作业、综合性作业、跨学科作业、拓展性作业、课堂练习等课题的实证研究。此外,越秀区教研院把作业设计纳入青年教师技能大赛范畴,进行了全区作业设计优秀案例的征集与评选,其中突出的案例在全区20多所学校进行了巡展。另外,还开展了多维度作业设计培训与精品作业设计的分享活动,创新作业类型,形成了不同类型的作业设计范式,提升了作业质量。在越秀区教研院的引领下,区域内的学校在原有学校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减负提质,改进做法,提升经验,提炼育人成果,例如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的“共生课堂”实践、珠光路小学“分层、适时、增值作业探索”实践、回民小学“生活即教育特色课后服务”实践,具有区域性、独特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彰显越秀区教研的研究智慧。
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和社会发展对高水平教育质量的期待催生教育新生态。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学生的思想认知、行为表现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我们呼唤教育新生态,把握教育新常态,最主要在于回归教育的本真,这个本真体现的就是教育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要很好地回应这三个问题,国家教育体制、学校办学思路、教师教育方法、家庭的引导技巧都必须与时俱进地作出有力的调整。所以“双减”政策的出台,是目前中国发展的“时”与“势”使然,也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尊重教育教学规律、贯彻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