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

2022-10-02刘文斌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26期
关键词:疝气疝囊修补术

刘文斌

(铁岭市中心医院普外科,辽宁 铁岭 112321)

腹股沟疝的形成与先天鞘突闭锁遗传、后天腹壁薄弱、腹肌肌肉萎缩、腹内压升高等因素有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本病好发于男性,60岁以上的人群由于各项脏器功能出现生理性减退,在长期便秘、咳喘、前列腺增生等因素的影响下可致使腹腔内脏器自腹股沟区经缺损处向体表突出。多数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在发病早期无典型症状,待患者感到局部不适时多伴有肠管穿孔以及嵌顿等症状[1]。本次研究为论证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对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临床应用价值,选取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74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74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7例,行传统疝修补术)与试验组(37例,行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对照组男、女分别为30、7例;年龄为54~79岁,平均年龄为(63.82±1.42)岁;病程为3个月~19个月,平均病程为(11.52±1.32)个月;直疝、斜疝例数分别为17、20例。试验组男、女分别为31、6例;年龄为54~78岁,平均年龄为(63.81±1.44)岁;病程为3个月~20个月,平均病程为(11.84±1.34)个月;直疝、斜疝例数分别为18、19例。本次研究对象在性别、平均年龄以及平均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经统计学验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中老年腹股沟疝诊治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2]。②在征得患者、患者家属、医院伦理会的同意下顺利完成相关手术。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急性疾病或伴有严重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患者。②存在便秘、剧烈咳嗽致持续腹内压升高的患者。③神志异常或抗拒临床诊疗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术中体位以及麻醉方式分别为头低足高位、硬膜外麻醉,于腹股沟韧带与耻骨外侧结节交点处作手术切口,进入腹腔对疝囊准确定位,结合腹股沟疝类型实施手术治疗。对于大斜疝囊患者,自其颈部横向切断,然后游离疝囊近端,对疝囊行高位结扎。对于小斜疝囊患者,直接游离疝囊至颈部而后实施结扎。对直疝患者,将其翻至腹腔后行疝环缝合,间断缝合腹股沟韧带、肌腱,针距约为0.5 cm。对于腹股沟管伴有缺损的患者,对其管壁应用补片进行修补,完成上述操作后局部包扎,并用盐袋压迫切口。试验组采用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术中体位以及麻醉方式分别为头低足高位、全身麻醉,于脐下作一长约2 cm的切口,切口深度达腹直肌,对腹直肌实施牵引与分离,于脐下手术切口置入气腹针以建立CO2气腹,于腹直肌外侧缘下2 cm处置入2个直径为5 mm的Trocar,并在脐下置入腹腔镜以及1个直径为10 mm的Trocar。在腹腔镜下观察患者的疝囊位置,对于疝囊被阴囊包裹的患者应自疝囊颈部行结扎切断,并将补片自套管鞘内置入,保证补片有效覆盖在耻骨肌孔,补片的上缘应超出腹横肌,补片下缘应覆盖股管内口,在完成上述操作后拔除管套、解除气腹,待气腹缓解后对补片实施压迫固定。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诊疗资料。②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后72 h IgG、以及等免疫指标,分别于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后72 h取5 mL空腹静脉血,采取放射免疫酶检测法测定上述免疫指标。③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诊疗资料对比 试验组平均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平均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诊疗资料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手术诊疗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相关免疫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入院时IgG、以及等免疫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两组患者IgG、以及等免疫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且试验组患者术后72 h IgG、以及等免疫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相关免疫指标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相关免疫指标对比()

注:与同组入院时比较,aP<0.05;与对照组术后72 h后比较,bP<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老年腹股沟疝的发生与腹壁肌肉萎缩、腹壁变薄、长期咳嗽、便秘等因素有关,长期咳嗽、便秘可致使腹内压力增大,在高腹压驱使下可迫使腹腔内圆韧带、血管或精索穿过腹壁薄弱处向体表突出,从而形成腹股沟疝气[3-7]。腹股沟疝气传统疝修补术对患者腹腔原生理解剖结构造成的影响较大,对腹股沟与耻骨梳韧带强行缝合,其手术难度较大,手术时间较长,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多[8-12]。此外,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传统疝修补术中补片稳固性弱,相关腹腔组织强制缝合可影响局部血运,继而影响患者术后切口愈合,增加术后切口感染、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13-17]。近20年我国腹腔镜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腹腔镜手术治疗属于微创术式,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仅通过脐下缘切口对疝囊病灶进行修复,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手术创口小,可避免外界病原体或其他微生物通过切口侵入患者体内,从而引发局部炎性反应。人体腹膜主要细胞为间皮细胞,间皮细胞同样是腹腔巨噬细胞靶细胞,腹膜间皮细胞通过自分泌作用、旁分泌作用,参与到腹腔免疫过程中。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对患者局部腹膜造成的损伤小,对腹膜免疫功能造成的破坏小。此外,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术中人工气腹的建立可改变腹膜微环境,致使腹膜各种细胞内PH值降低,极大程度降低了术中操作对腹膜免疫功能的影响[18-21]。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在达到治愈目的的同时在腹腔镜下实施相关操作,腹腔镜镜的应用有利于手术操作者在术中发现细微改变,继而提升术中操作准确性,有利于术中充分游离腹膜前间隙、分离腹膜外间隙,使手术操作者可精准识别腹腔相关脏器组织生理解剖结构,提升补片固定的准确性,减少术中操作对血管造成的损伤[22]。

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腹股沟疝患者[23]。本研究结果亦显示,试验组术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证实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安全性比传统腹股沟疝高。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试验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早,可见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患者术后机体恢复快。这是因为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可为术中操作提供较大的操作空间,气腹的建立可使腹腔组织细胞处于相对缺氧的状态,从而减少术中操作对腹腔T细胞活性的抑制,有利于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从而提升手术安全性。

综上所述,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应用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均优于传统疝修补术。

猜你喜欢

疝气疝囊修补术
疝气患者日常护理需要注意什么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疝气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正确治疗
疝手术后注意事项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疝囊处理的研究进展
宝宝得了疝气怎么办?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日间手术模式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肝脏刀刺伤修补术后黄疸一例
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感染的预防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