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时代下当代大学生阅读倾向分析
——以南京财经大学为例

2022-09-30吴森楠曹雨轩周嘉磊耿宇豪王爱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22期
关键词:类图书书籍图书

吴森楠,曹雨轩,周嘉磊,耿宇豪,王爱

(南京财经大学,江苏南京 210000)

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时代背景下, 人们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发展, 阅读是最简便快速的通过语言文字去获得信息、理解世界和扩展思维的过程。大学生处于身心蜕变和迈向社会的特殊时期, 阅读可以帮他们形成敏捷的思维,助他们拥有良好的素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 ”作为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 大学生的阅读倾向和素养更是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大学阶段作为大部分人学习的最后时光,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大学时期的阅读倾向可以反映出大学生对自我、 对世界的思考和理解。

然而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电子产品的普及, 多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阅读存在的问题包括碎片化的浅阅读、阅读目的娱乐化和功利化、缺乏科学有效的检索方法以及阅读体验感欠佳[1]。 与此同时,即使有了阅读的动力和兴趣,不知道读什么书和不知道怎么去读书依旧是大学生阅读推广的“拦路虎”[2]。在社会竞争残酷的今天,大学生阅读也趋于功利化,经典的文学作品在书架上封存已久, 他们更倾向于阅读有利于升学考试和职业技术的相关书籍, 这样浮躁的阅读心态更是阻碍了大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

因此调研和分析大学生的阅读行为, 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素养教育活动, 由此激发大学生的阅读意识、培养其阅读兴趣、提升大学生的阅读素养势在必行。

1 大学生阅读倾向分析的设计与方法说明

基于本次研究的主题——数字时代下当代大学生阅读倾向分析,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如何在现有数据基础上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防止杂乱信息干扰;如何结合处理后的数据及研究方向需要,基于不同的划分依据及研究方法得到结论, 并合理评价大学生的阅读倾向。

1.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选取南京财经大学2011-2019年学生借阅图书馆书目数据作为研究对象(数据由南京财经大学校图书馆提供)。 由于数据时间跨度较长,丢失了少部分数据 (2014年以及2019年部分借阅数据),在进行去重以及删除无效数据等操作之后仍保留了大量的真实借阅数据, 可以真实反映学生阅读情况。

本次研究只涉及图书馆纸质图书借阅数据的研究分析, 不包括网络阅读以及学生线下购买图书的分析。 并且未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该方法过于传统,非常依赖于用户反馈的质量,且存在主观性的影响。 因此利用图书馆借阅记录数据以现有的方法进行分析, 不论是数据的客观性还是方法本身的科学性,都有更大的研究价值。

1.2 研究方法

研究主要采用分类的方法对学生的借阅数据进行分析, 分类的原理是找出数据库中一组数据对象的共同特点并按照分类模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类,将数据库中的数据项映射到某个特定的类别。

研究主要进程如下: 首先根据借阅人数年度变化等基本指标,宏观了解学生借阅情况,接着依据索书号将借阅的图书分为5 大类22 小类,从各类书籍总量及占比的角度对读者的阅读倾向进行研究,并采用部分样本反映全体样本的方法, 这样分析出来的结果更能代表大多数学生的阅读倾向且结论更加简洁明了, 之后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读者的阅读倾向和特征,探究学生阅读倾向的演变规律,通过此类整体加部分的结合研究方法, 得出当代大学生整体阅读倾向的结果。

2 大学生阅读趋势变化分析

2.1 大学生阅读趋势年度变化

本研究从借阅人数、借阅书籍总数、借阅书籍种类数、人均阅读量四个维度,探究阅读趋势的年度变化。 该文选取借阅人数、 人均借阅量时序图作为展示,见图1、2。

图1 2011-2019年人数年度变化折线图

借阅人数、借阅书籍总数、借阅书籍种类数、人均阅读量在2011-2019年间都是逐年递减。 主要由于数字化时代下大学生的阅读习惯的改变。 综合考虑, 借阅趋势的下降不能被完全认定为大学生阅读群体阅读热情的降低, 确切说是反映了数字化阅读的趋势,有调查表明,年轻教师备课、搞科研都以查阅电子文献为主, 课下愿意看纸质图书的学生比例仅占20%左右[3]。

2.2 大学生借阅数月度变化

本研究将每年的同一月份的借阅量相加得到各月份的借阅量,借阅数在3月和9月(即每年的开学时间)较多,并在学期内(3-6月、9-1月)呈现递减趋势。 其主要原因为学期初大学生有较为充裕的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借阅书籍, 随着学期的进行,课业压力的增大,学生可用于自由支配的阅读时间也随之减少,对于书籍的借阅便会有所下降。

2.3 各学院借阅数

根据2011-2019年各学院的总借阅数降序排序表的统计数据,结果如下:借阅量排前五的学院为会计学院、金融学院、经济学院、国贸院、营销与物流学院。财经类学院的借阅是学校总借阅的主体。而一些理工科类学院,如食工院、信工院的排名也在中上位置, 说明南财理工科类学院的学生们的阅读积极性也是较高的。

图2 2011-2019年人均阅读量条形图

3 大学生阅读兴趣变化

3.1 近十年大学生借阅书籍类别的总分布情况

在表1 中,从5 个书籍大类上来看,社会科学类借阅量遥遥领先,达到了83.1%,这体现了南京财经大学偏重文科的院校特色。同时,自然科学大类借阅量相对一般但也达到了11.5%, 说明学生具有一定的综合发展意识, 学校图书馆也提供了良好的硬件配置和阅读环境,使得学生可以接触到全面的书籍。当然,问题也是存在的,由于学校的专业设置以及图书馆所能接触到的资源有所限制等各方面原因,大学生的可阅读领域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在校学生在理工科图书的阅读上存在较为明显的不足,仍有提高的空间。

而从22 个小类上来看(见表1),前10 名分别是文学类(35.7%)、经济类(18.6%)、语言文字类(11.6%)、历史地理类(5.6%)、工业技术类(5.14%)、数理科学和化学类(5.12%)、哲学宗教类(4.9%)、政治法律类(3.8%)、艺术类(3.1%)、社会科学总论(2.5%)。 文学类占比最多,说明大学生对于文学类的阅读热情很高。经济类占比次多,符合该校作为财经类大学的显著特征。语言文字类占比第三,和当前社会对大学生外语能力要求变高, 大学生对外语能力证书需求增多,备考需求增多,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历史地理类排在第四位,也体现着大学生对于自身全面发展尤其是提升个人人文素养的诉求的存在。 而第五、 第六是工业技术类和数理科学与化学类, 与财经类高校中大学生在学习财经类科目时所需的大量数学计算和软件的使用有着密切的联系。此外,艺术类也排到了第九位,这些都和南京财经大学以财经为底色,以粮食为特色,以工科为亮色,以文体为增色的鲜明学科设置息息相关。

表1 书籍类别总分布表

3.2 借阅书籍类别的年度变化趋势

经研究,如图3、图4 所示,I 类(文学类)呈现上升趋势, 从2011年的32.72%上升到了2018年的37.17%,而F 类(经济类)基本保持了一个比较稳定的比例,H 类(语言文字类)则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从2011年的13.19%下降到了2018年的10.05%。这些结果综合反映了大学生对于文学类书籍的阅读热情持续升高,也反映了数字时代下,因为阅读方式的改变等因素, 图书馆的资源正更多地倾向文学类书籍。

图3 2011年借阅数目比例汇总

图4 2018年借阅数目比例汇总

3.3 借阅总量前十的书籍类别中的热门书籍

分析结果如表2 中所示, 我们可以选取几个类型着重分析。

表2 内部借阅量占比前十书籍类别分布

T 类、O 类、F 类中,热门书籍前十名中绝大部分都是专业课的教材或者辅导习题, 说明学生在这方面的阅读需求偏向于对于课业的学习, 阅读的目的性非常强,也侧面反映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广泛性。

I 类中, 前十名图书都是评分非常高的中外名著,它们都出自不同时代的卓越作家之手,说明大学生对于此类作品的取向非常有品位。 在将数据扩展到前11-100 名乃至更多进行分析时,所发现的现象也符合这一特征, 只不过在以高分文学名著为主流的同时,也出现了部分现代流行小说,这种现象也反映了读者兴趣的广泛性。

H 类中,前十名书籍中五本是英文原著,体现了大学生学习英语方式的多样性, 不仅仅拘泥于教材课本,其余的书籍中三本与四六级考试相关,其余是会计专业的专业英语教程书以及和韩语相关的图书,反映出大学生在学习外国语言之余,还有准备四六级等考试、 丰富自身专业能力以及学习其他语言等多种需求, 当把研究对象扩展到语言文学类的11-20 名时,此时有七本英文原著图书、两本日语相关图书和一本四六级图书, 这也进一步佐证了上述现象的存在。

3.4 年度热门书籍前十名

对十年的借阅量前十名图书进行分析 (以图5为例),在借阅总量逐渐减少的情况下,工科类图书中专业相关图书占有相当高的比例, 反映出学生对此类图书有较大的需求, 但是专业类图书出现了占比逐年减少的情况。文学类图书后来居上,在借阅前十的统计占比逐渐升高且文学类图书的借阅量并未出现明显变化, 文学类图书热门的原因除了书籍本身的高质量外,也和当年书籍的火爆程度有关,例如电影《小王子》在2015年上映,同年《小王子》的借阅量也突然升高。专业类图书借阅量减少的情况,与当前线上学习资料更加多样以及图书馆未能及时更新有关。

图5 2015年借阅量前十的书目

4 大学生主要阅读领域研究分析

4.1 年度热词

图6、 图7 显示,“英语”“四级”“精通”“考试”“理论”等,反映出了大学生的阅读选择仍然是学业为主,其中,“英语”这一词汇的高频出现,一方面反映着学生们对于外语学习的关注; 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大学生承担着来自英语四六级考试以及相关证书考试的压力。同时,从2017年开始,“考研”一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大学生的阅读热词中, 正反映了考研大潮的出现。

图6 2011年读书热词词云图

图7 2018年读书热词词云图

4.2 基于跨领域阅读现象的分析

由图8 可知,会计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新闻学院和金融学院四个学院的各类图书借阅量存在较大的差异,会计学院对于I 类(文学类)图书和F 类(经济类)图书的借阅量明显高于其他学院,金融学院的借阅情况也呈现相似的特征, 信息工程学院对T 类(工业技术类)图书的需求量明显偏高,而在其他种类书籍的借阅量上相对持平。总体来说,各学院的借阅需求仍然是迎合专业要求, 大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重视度是极高的。同时,也存在明显的跨领域阅读现象,会计学院对于T 类图书的借阅量也较为可观,这一现象反映学生对提升综合实力及成为复合型人才的期望。

图8 各学院借阅数量统计

4.3 社会热点和时代需求等对大学生阅读的影响

以年度热门作者和年度热门书籍为基础, 通过对每年借阅量排名靠前的书籍及作者的分析, 发现大学生的阅读往往与社会的热点紧密相关,近年来,《小王子》《平凡的世界》《盗墓笔记》等书籍的借阅量断崖式上涨, 这与阅读量上涨同年的相关影视改编作品的上映密不可分。同样的,作者的其他书籍也会因为相关改编作品大卖而备受关注, 例如阿加莎克里斯蒂落、南派三叔、东野圭吾都曾在他们所著的书籍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后排在了年度热门作者前列,前提是图书馆收录的该作者的作品足够多样。 除此之外,社会热点也牵动着最热作者的变化,例如莫言在2011年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此前从未上榜的他在那之后常年上榜,但由于与他相关的社会热点的下降,他的热度也是逐年下降。处于上升趋势的图书和作者往往反映着其社会关注度的上升, 而社会关注度的上升往往伴随着社会热点力量的推动,在表2 中,很容易看出大学生的阅读方向受到了社会热点一定程度的影响,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与社会相接轨的愿望是强烈的。

5 大学生阅读倾向的特点分析

在数字时代下,大学生借阅量虽然是逐年下降,但是由各学院的跨学科阅读及被大量借阅的书籍类别的变化不难看出大学生的阅读面变得广泛且多样化,大学生们涉猎的书籍类别越来越复杂。这样的阅读方式为学生们打开了视野, 其根源在于大学生多元化价值目标的存在。 同时大学生们的阅读兼具实用化的特点, 各类指导类书籍的借阅量仍然位居高位,说明现在大学生的借阅目的不单单是应对考试,更是为了个人长远的发展。 图书在大学生应对社会变化, 成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路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大学生为了迎合社会的变化,对于实用类书籍的需求定会更加突出。

当代大学生作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群,对于社会的动向有着极为敏锐的嗅觉, 这一切也反映在了书籍借阅类别上。在文学巨匠获奖后,他们著作的借阅量有了明显的增加,热门IP 的改编也为原著增加了不少的借阅量。大学生贴近生活、靠近社会有利于学生们更好地进入社会, 但是也由于网络文学鱼目混珠, 部分大学生的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很弱[4],一些不良的流行读物或许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在社会影响大学生阅读选择的同时, 大学生阅读需求的背后也反映着社会的关注热点。在考研类书籍频繁借出的几年间,考研悄然成了社会的热点。

6 对策

6.1 结合借阅规律,改进读者服务

根据借阅热词词云图、 热门书籍以及热门作者等情况,图书馆可以进行阅读推广活动,将读者的注意力从海量馆藏引导到小范围具有吸引力的图书,从而提高图书的流通量[5-6]。 此外,图书馆可以基于跨领域阅读的研究结果推荐书籍。

6.2 图书馆应重视和加强文科学生理科素养的培养

由于南京财经大学是偏重文科的学校, 大学生在理工科的培养力度上不强, 学生在理工科图书的阅读上存在较为明显的不足。阅读理工科类图书,对于培养大学生思维能力等极其重要。 图书馆可以开展一些理工科类图书的阅读推广以及指导等工作。

7 结语

当代大学生借阅总体呈现出阅读多样化、 高质量化、电子化的倾向,阅读是大学生掌握信息知识的重要手段, 尽管目前图书馆借阅数据总量出现下降的现象,但是这不代表阅读已经变得不再重要,我们希望通过此次研究提高学生对阅读的重视, 同时图书馆也需要加大服务推广力度,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

猜你喜欢

类图书书籍图书
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开创科技类图书的新板块
谁是2019美国图书市场最大黑马?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班里有个图书角
书籍与少年
为生活加点“料”
奥运类图书出版形势分析与趋势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