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小学英语课前预习策略探究

2022-09-29吴昀姝

成长 2022年10期
关键词:行为主体课前预习笔者

吴昀姝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第十二小学 (贵州省遵义市 563000)

1 引言

自主学习是教育改革背景下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是相对于“接受式”、“被动式”而言的、以“自主”为核心和主线的学习模式。作为一线执教教师,笔者认为:“自主学习”并非是新型的教育理念或学习方式。国外关于“自主学习”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很遥远的时代,如古希腊时代的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就格外关注“自主学习”的研究,强调:通过个体主动探究和建构的知识显得更加有意义。在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思想就开始批判“填鸭式”、“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强调教育应当尊重“人本”这一生命主体。

本文中,笔者研究的主题是“自主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小学英语课前预习策略”,研究的重心有二:一是自主学习理论;二是以自主学习理论为指导的小学英语课前预习。本质上,小学英语教师指导学生课前预习,隶属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范畴。而以自主学习理论为指导的小学英语课前预习,教师的教学指导将不再局限于“课前预习”本身,而是借助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课前预习效率,两者之间的相互促进,促学生英语学习效率提升。

2 自主学习理论概述

“自主学习理论”是本文研究的一个重点。唯有充分解读自主学习理论的内涵、组成要素以及理论基础等,方能为笔者基于自主学习理论强化学生英语课前预习指导奠定基础。

2.1 “自主学习”的研究现状

在近现代的教育研究领域中,“自主学习”历来是热议的话题。这种以学生“自觉、主动”开展学习为表现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学习内驱力得以激发的一种表现。依据教学研究需要,笔者以“自主学习”、“小学英语自主学习”为关键词,依托“中国知网”平台检索,查阅平台近年来收录的有关文献。其中,以“自主学习”为关键词检索,截止时间2022 年4 月,与之相关的研究文献高达21.75 万篇,学术期刊8.61 万篇,硕博论文1.58 万篇,其他为特色期刊或者是会议。而以“小学英语 自主学习”为关键词检索,截止2022 年4 月与之相关的研究文献2936 篇,其中学术期刊240 篇,硕博论文266 篇,其他为特色期刊或者是会议。研究总体趋势分布如下:

从上图可以看出:我国关于“小学英语 自主学习”的研究,“中国知网”平台收录的文献最早可以追溯到2002 年。从2012 年起,以小学英语学科为例研究“自主学习”的文献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该趋势与我国教育改革的趋势具有同一性。

2.2 “自主学习”的构成要素

“自主学习”由哪些要素构成?这是本文研究的一个重点。唯有充分了解自主学习的要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才能基于这些要素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构建自主学习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2.1 自主学习的行为主体:学生

马斯洛、罗杰斯等人的“人本主义”思想强调教育要尊重“人本”这一生命主体。那么,“人文”所指代的是什么?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将“人本”解读为“生本”,即“学生本位”,“学生主体”这一概念应运而生。因此,笔者认为:课堂教学中,“学生”才是自主学习的行为主体。唯有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尊重“学生”这一主体地位,以引导、协助为载体,方能让学生这一行为主体从“填鸭式”、“灌输式”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为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2.2.2 自主学习的引导主体:教师

很多学者在研究“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强调:教学的过程应当是行为主体与引导主体之间互动、交流和对话的过程。学生是行为主体,而教师则是引导主体。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设计教学方案、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二是以多元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促使行为主体在参与的过程中主动建构,实现“有意义教学”的目标。由此可见,自主学习不是教师直接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通过有意义的教学活动的开展,促使学生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建构”知识。

2.2.3 自主学习的核心要素:目标驱动

自主学习是行为主体与引导主体基于内容和目标驱动而构建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笔者认为:目标驱动是自主学习模式构成的核心要素。唯有行为主体与引导主体具有共同的目标,如“知识技能”目标、“过程方法”目标等。以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教师还应当在相关目标的基础之上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驱动,最终以目标的达成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2.3 “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

2.3.1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思想起源于“认知加工学说”,其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布鲁纳等。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应当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明确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协助者角色。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强硬地将知识、内容等“灌输”进学生大脑的教学方法是不科学的,这是教师无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唯有教师通过科学的引导,激发学生主体主动建构知识框架和体系,学习活动方显价值和意义。

2.3.2 人本主义理论

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主要代表的“人本主义”理论,起源于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最初属于心理学的范畴。“人本主义”理论是一个格外注重个体发展和需求性的教育理论,强调教育应当充分尊重“人本”这一生命主体,而不是一味地灌输和传授,甚至用苛求的条件“强迫”、“逼迫”学习者学习。在批判传统“灌输”、“填鸭”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人本主义理论也提出了“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以激发学习者求知欲和好奇心为主线的自主学习模式。

3 影响小学生英语课前预习效果的因素

3.1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低下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以及自媒体的迅速发展,我们时常会在一些短视频平台、社交平台看到有关“父母辅导孩子作业”被气出心脏病的案例。相关的案例也引发了笔者的一些思考:为什么八零后、九零后这一代,孩子的学习不需要依赖于父母的管教,甚至在放学之后还需要完成很多家务方能做作业。而当今时代的孩子,则需要在父母的陪伴之下方会被动式的学习?一个简单的原因:习惯于依赖,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作为一线小学英语教师,笔者近年来在研究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一个班级中,近半数以上的小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或者是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即便是教师时常谆谆教诲“预习很重要”,多数学生依然是“充耳不闻”,放学之后该玩则玩,根本没将教师的教诲“当回事”。在此背景下,若家长在学生课余学习中的监管不到位,学生便如同脱缰的野马根本不受管教。

正是因为小学生缺乏应有的自主学习能力,导致其在英语课前预习的过程中,难以静心、耐心地去学习,最终影响了其课前预习效果的提升。

3.2 课前预习的目标不明、辅助资料缺失

3.2.1 学生课前预习的目标不明

在研究小学生英语课前自主预习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在谈到课前自主预习时,很多小学生对预习的目标、方向并不明确。一些小学生表示:虽然老师也要求要预习,但预习什么、如何预习,学生全然不知。部分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能够自主总结归纳预习的思路,如熟悉单词、朗读课文;但部分学习成绩欠佳的学生,在面对陌生的单词、课文以及句法时,往往会显得不知所措。正是因为教师对学生的课前预习缺乏必要的指导,影响了学生英语课前自主预习效果的提升。

3.2.2 学生课前预习辅助资料不足

英语学科的自主预习需要依赖一定的学习辅助资料,如视频资料、音频资料等。以词汇的预习为例,学生在面对新单词时,对于尚不懂音标以及查阅英语字典的小学生而言,如果缺乏必要的资料辅助,学生是难以把握新词汇的读音、含义,更甭谈文本的朗读、翻译了。笔者在开展小学生英语课前自主预习的过程中,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进行了访谈,梳理结果如下:在缺乏必要的课前辅助资料的前提下,学习成绩较为优异的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查阅资料的方式完成新词汇、课文的学习;此外,部分学生家长也精通英文,能够在孩子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辅导,这部分孩子在课前预习资料不足的情况下,依托于家长的辅导也能够完成自主预习;但针对部分英语学习成绩偏差、家长不懂英文的孩子而言,在缺乏学习辅助资料的前提下,学生面对新的词汇、新的课文则显得无所适从。由此可见,必要的课前预习辅助资料,是确保学生学习效果提升的关键因素。而正是因为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必要的课前辅助资料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英语课前预习的效果。

4 自主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小学英语课前预习策略

4.1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基于自主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小学英语课前预习,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第一要义。但如何培养,则主要教师基于学情深入研究、总结和归纳。

4.1.1 以“学习任务单”为载体培养学生预习习惯

很多小学英语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常常会陷入一个误区:即教师会不断地给学生强调“课前预习很重要”,但何等重要、如何预习,教师却只字不提。在自主学习预习能力培养方面,笔者认为: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是促使其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关键要素。

笔者在指导小学生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巧妙地通过“学习任务单”的方式,在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方面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所谓“学习任务单”,即笔者在指导学生预习的过程中,立足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以“任务单”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只需要完成“任务单”的学习任务,预习目标自然达成。

以小学四年级英语Unit 3 “How many?”的课前预习为例,为了引领学生更加有目标的预习,笔者从“语言能力”、“学习能力”等多角度为学生设计了课前预习任务单:

首先,语言能力方面。在课前预习过程中,“语言能力”是核心要素,是学生自主预习中应当掌握的最为基本、最为关键的能力。在“How many?”一课的“语言能力”设计中,笔者明确了以下几点能力:①基础词汇的掌握,这部分,笔者罗列了学生在单元学习中应当掌握、能够应用的核心词汇,要求学生熟练并懂得用法;②核心句型“How many…do you have?I have…What do you have?”的掌握与应用;③朗读、熟读课文,掌握文本大意。

其次,学习能力方面。要求学生自主借助工具书,把握词汇语音和含义;归纳总结学习的重难点以及优点和不足。

4.1.2 注重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技能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建立在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基础之上。因此,在学生英语课前自主预习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技巧和方法的指导。笔者在指导小学生英语课前自主预习的过程中,强化了词汇、语篇预习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词汇的预习方面,学生要遵循“一听二读三查四写”的方法。即先听读音,然后跟读,了解含义之后再行书写。这是学生熟悉词汇的基本流程,对该方法的掌握,能够快速提高学生的词汇预习效率;其次,在语篇的预习方面,笔者强调的核心是“读”。“读”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更有助于促使其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本大意,掌握语法知识。当然,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小学生也可以结合学习的需要,自主归纳总结课前预习的方法和技巧。

4.2 以目标为载体丰富学生课前学习资源

在英语课前自主预习方面,学习资源的丰富至关重要。尤其是针对一些自主学习能力偏弱、学习成绩偏差且家长辅导能力不足的学生,学生的英语课前预习只能依托教师共享的学习资源。针对小学生的课前英语自主预习,笔者强化的资源主要有二:

4.2.1 依托中小学生英语信息化学习平台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学生课前学习资源的丰富提供了技术支持。以小学英语的课前预习为例,“中小学同步英语”公众号、“点读英语”App,能够为学生的课前自主预习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以“点读英语”App 为例,学生只需要在智能设备终端下载“点读英语”,安装之后,选择需要的英语教材版本即可。在预习的过程中,“点读英语”能够为学生单词、句子的发音提供标准的示范,同时在“点读”每一个单词和句子时,平台马上会显示语句和词汇翻译。

4.2.2 依托微课资源强化学生的课前预习指导

除了依托信息化的英语学习平台,小学英语教师也可以设计和开发微课,以微课为载体丰富学生的课前预习资源,为学生的课前预习提供有效的指导,有效地解决学生因课前学习资源不足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

猜你喜欢

行为主体课前预习笔者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浅议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
网络政治参与相关问题辨析
做好课前预习
甘肃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困境及解决路径研究
言语主体与庭审转述行为主体的多元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