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社会工作伦理课程思政建设实践
——以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09-29林淼

成长 2022年10期
关键词:伦理育人思政

林淼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学院 (广东省珠海市 519090)

在“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专业课程建设以“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为指导,分学科分专业积极探索富有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实践。课程思政的实施,强调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全方位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突出育人行为的“润物细无声”和潜移默化[2]。为了充分发挥全部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提升高校的育人成效,课程思政建设势在必行。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助人的职业,直接面向社区、居民、弱势群体开展服务。基于社会的福祉和人民的利益,专业的价值观和道德伦理是社会工作者最重要的职业素养。本文以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课程实践为例,分析和总结高职社会工作伦理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和典型案例。

1 课程定位与内容选取

1.1 课程定位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工作专业面向珠海市及珠三角地区公共服务行业,旨在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履行社会责任、道德准则,认可及恪守社会工作价值观及基本伦理,面向社会组织、社会服务类企事业单位等组织职业群,能够从事社会工作一线服务、行政事务和基层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塑造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也确立了社会工作伦理课程在专业教育立德树人工程中的重要地位,从而精准确定社会工作伦理课程的课程思政元素以职业价值为核心,奠定本门课程在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基础作用。

社会工作伦理课程开设于学生入学的第2 学期,属于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既为学生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和拓展能力课程形成铺垫,也为学生实习实训和就业阶段培养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专业道德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1.2 内容选取突出学科特色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对原有的课程内容进行重构和再组织,在保留核心授课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挖掘和丰富课程内涵中的思政元素。总体上,社会工作伦理课程的教学内容选取与设计依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家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标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传承“以人为本,知行合一”的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理念,对接“社工员”等核心岗位群,参照职业标准,选取教学内容。为了突出不同专业课程在整体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的思政元素侧重点,社会工作伦理课程确立了“塑职业精神,担时代使命”的课程思政育人主线,以社会工作职业价值观的塑造为目的,序化教学内容,设计教学项目。所有教学项目和任务的设计遵循了工作过程导向的设计思路,强调“学中做”,“做中学”,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道德,在实践中内化价值,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依据教学设计思路,在教学内容中结合每个教学项目的不同主题特点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实现所有教学项目全覆盖,如表1所示,课程思政元素涵盖了文化自信、辩证思维、底线意识、法治精神、公平正义等重要的思想意识和核心价值。以文化自信为例,该元素嵌入于“社会工作价值伦理的历史溯源”教学项目,让学生了解几千年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对新兴的西方学科的影响,从而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表1 课程思政育人元素一览表

2 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2.1 学情分析关注学生短板

学情分析是课程建设的基础,也是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考量因素。社会工作伦理的授课对象为高职社会工作专业一年级学生,通过前导课程的课程平台数据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社会工作专业基础知识,理解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意义和内容,但对潜在服务伦理风险缺乏判断能力。同时,学生存在“三重三轻”的现象,即:重国际视野,轻家国情怀;重个人发展,轻社会关切;重知识能力,轻人格素养。

2.2 教学目标融入思政理念

基于学情分析,社会工作伦理依据课程标准和核心岗位素质要求,确立“三维”教学目标。其中,思政目标是检验立德树人工程成效的重要指标,努力回应“三重三轻”的客观学情。由此,本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形成“一主线、三层次、九要素”的模型,将专业教育与思政融入有机结合。一主线即“塑职业精神,担时代使命”,三层次即国家、社会、个人,九要素包括厚植家国情怀,坚定四个自信,树立全球视野,勇担社会责任,坚持以人为本,尊崇民主法治,坚定理想信念,恪守职业道德,践行奉献担当。

3 教学方法与策略

3.1 教学方法蕴含思政元素

思政引领,方法先行,教学方法是课程思政育人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社会工作伦理课程综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课程的吸引力、趣味性和互动性,并深入挖掘不同教学方法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如表2 所示,以案例教学法为例,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思考,培养辩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

表2 社会工作伦理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3.2 教学策略侧重潜移默化

以“润物无声,立德有形”为指导,社会工作伦理的课程思政教学策略可以总结为“三寓六式”。为了提高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融合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将道德伦理与案例相结合,即寓道于例;将道理原则与社会事件相结合,即寓理于事;将民生情怀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即寓情于行。“六式”即课程思政元素的传递路径,包括影音式、启迪式、游戏式、个案式、交互式、探讨式。“三寓六式”教学策略的实施,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得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不生搬硬套、水到渠成,实现潜移默化的思政育人效果。

4 教学实施与成效

4.1 实施线上线下双教学

社会工作伦理课程所有教学任务的教学实施由云班课课程平台贯穿课堂,形成“线上线下2 混合、课前课中课后3 段式”的教学模式。课程充分运用国家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资源库、智慧树平台课程、学习强国APP、课程思政微课视频、教学案例库等线上资源,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同时拓宽了课程思政育人的阵地。

4.2 改革传统教学评价模式

仅仅依据课程学习效果不能准确评价课程思政的育人成效,因此课程首先进行评价模式改革,形成“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增值评价”的多元评价体系。同时,课程改革评价主体的权重,赋予行业导师、小组同伴等响应的评价权力,综合分析课程平台学习数据、课堂参与、社会服务等多重维度。

4.3 教学效果获得多方认可

针对2020 级大一学生的教学反馈现示,93.6%的学生认为课程的学习对专业价值观的培养具有明显作用。同时,思政元素的融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合作的意识,课堂气氛活跃、抬头率高。由于全部课程模块均嵌入课程思政的元素,将教学任务与立德树人的目标紧密结合,有效实现学生德技同步提升,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与此同时,学生积极投身社会服务,践行使命担当,涌现出疫情期间为母校捐酒精的社工学子,也有珠海市抗疫先进个人,充分体现了课程思政育人的成效。

5 教学反思与改进

5.1 教学反思

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果,也间接呈现出存在的不足。一是分组实训教学的弊端,难以一对一开展个性化的思政育人指导。二是疫情期间学生真实岗位情境的实践和考核受限,削弱了实践教学对学生实操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效果,尤其是对“知行合一”的理解与内化。

5.2 教学改进

改革是发展的不竭动力,社会工作伦理课程坚持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为引领开展教学改革。一方面,依托省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运用虚拟现实(VR)技术改造专业实训中心,满足仿真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依托社会工作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新型活页式教材,满足实训教学的需要,进一步提高思政育人成效。

6 教学特色

课程思政建设是教学团队、教学资源、建设模式的充分整合,社会工作伦理课程在建设实践中积极发挥三者的优势,形成课程思政特色教学。

一是高水平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由专任教师+行业导师+思政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制定联席研讨制度,定期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例会。二是多元化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在教学中以信息化教学贯穿始终,融合资源库、精品课、微课视频、案例库、学习强国等多元化教学资源。三是全方位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包含三个核心,以“价值引领+专业知识+实务技巧”为核心,三位一体建设课程思政教学框架;以“中外文化+政策发展+社会热点”为核心,立体融合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资源;以“课前自学+课中互学+课后拓学”为核心,三学联动落实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7 典型案例剖析

本案例选取自公共救助社会工作伦理模块,以“跨越千里帮扶社区,链接资源脱贫攻坚”为主题,引导学生坚信党和国家的正确政策方针,树立为民情怀,坚定四个自信,勇担时代重任。

案例选取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工作专业优秀毕业生李美美的事迹,让学生感受身边人的榜样力量。通过珠海市香洲区驻云南怒江扶贫干部李美美的事迹,结合公共救助社会工作中公平、助人自助等价值观,引导学生培养职业道德和民生情怀。勉励学生不负韶华、勇担使命,以榜样为引领,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展现青春风采。

课前,教师在云班课平台推送李美美扶贫事迹的相关新闻报道链接,要求学生提前学习资源库和精品课中的课程知识,通过案例嵌入,启发学生思考身边人的榜样力量。课中,教师借助微课视频等形式展现李美美的感人故事,通过讨论、游戏、互动和总结提炼等方式,达到思政元素画龙点睛的效果。课后,教师要求学生在云班课平台上传学后感,启发学生对中国特色扶贫道路和中国扶贫经验的思考,感受制度自信,促进思政元素由“化”到“合”。

通过学生课后主动服务农村、学后感的文本关键词分析和针对价值观影响效果的课前课后测评数据表明,本案例价值内化效果明显,思政育人实效突出,有效回应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教育初心。

猜你喜欢

伦理育人思政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