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联合健脾和胃降逆汤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分析
2022-09-28石俊生
石俊生
河南省商水县人民医院 466100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以反酸、烧心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病因较为复杂,随病情进展可引发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具有根治难度大、易反复发作的特点。质子泵抑制剂是目前该类疾病的临床常用药物,可抑制胃酸分泌,缓解疾病症状。中医将GERD归于“吐酸”范畴,认为其病位虽在胃与食道,但发病与肝、胃、脾密切相关,邪气居胃可致气机升降失调,肝气过盛可犯胃,胃中津液受损发为“吐酸”,治则以疏肝健脾、和胃降逆为基本[1]。温针灸是一种中医外治法,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之功效[2]。基于此,本文用温针灸联合健脾和胃降逆汤治疗RGERD,旨在明确其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RGERD患者1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男32例,女30例;年龄34~72岁,平均年龄(51.63±4.57)岁;病程7~21个月,平均病程(14.67±5.43)个月。观察组男33例,女29例;年龄31~71岁,平均年龄(51.57±4.52)岁;病程6~23个月,平均病程(14.79±5.56)个月。两组基本资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获院伦理委员会许可。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胃食管反流病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3]中相关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医《消化系统常见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4]中相关诊断标准,辨证为肝胃郁热证。主症:烧心、反酸;次症:胸骨后痛、胃脘灼痛、脘腹胀满、嗳气、烦躁易怒、易饥,具备主症2项+次症2项即可确诊。③年龄≥18岁。④入组前2周内未服用过影响胃酸分泌、胃动力和精神状态的药物。⑤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消化系统疾病;②重要脏器功能不全;③近期重大手术史;④恶性肿瘤;⑤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⑥药物过敏;⑦精神障碍。
1.3 方法 对照组:(1)口服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6380),20mg/次,2次/d,晨起及睡前服用。(2)服用健脾和胃降逆汤:药用乌贼骨、白芍、莱菔子各30g,连翘、蒲公英各20g,川楝子15g,陈皮、佛手、香橼皮、柴胡、枳壳、厚朴各10g,砂仁6g。口干加沙参10g,恶心甚加半夏10g,便秘加枳实6g,每日1剂,水煎至250ml左右,早晚2次分服,连服8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针灸。取膻中、中脘、下脘、梁丘、气海、足三里、行间、合谷、期门等穴,患者取仰卧位,暴露并消毒针灸部位,选取毫针(30mm×40mm),直刺10~25mm,平补平泻,得气后将艾炷插入针柄并点燃,每穴1 壮,共留针30min,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8周。
1.4 观察指标 (1)中医证候积分:主症依据症状严重程度分为无、轻、中、重分别计0分、2分、4分、6分;次症依据症状严重程度分为无、轻、中、重分别计0分、1分、2分、3分,计算总积分。(2)RDQ评分:对比两组治疗前后RDQ评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症状越严重。(3)胃肠激素:使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GAS、MTL水平。(4)神经递质:使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5-HT、DA水平。(5)食管动力学:使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阻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LESP、UESP水平。(6)疗效评估:参照《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5]拟定:证候积分减少率≥70%,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少为显效;证候积分减少率30%~69%,临床症状体征有减轻为有效;证候积分减少率<30%,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为无效。证候积分减少率(%)=(治疗前证候积分-治疗后证候积分)/治疗前证候积分×10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79.03%(χ2=5.522,P=0.019<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中医证候积分及RDQ评分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RDQ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及RDQ评分比较分)
2.3 胃肠激素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GAS、MTL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胃肠激素水平比较
2.4 神经递质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5-HT水平均上升,DA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5-HT水平上升及DA水平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神经递质水平比较
2.5 食管动力学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LESP、UESP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治疗后LESP、UESP水平上升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食管动力学指标比较
3 讨论
RGERD属于良性病变,短期内不会对患者生命产生威胁,故目前临床仍以药物治疗为主。抑酸治疗是针对RGERD患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受多种因素影响,有30%~40%的患者在接受标准、足疗程抑酸治疗后症状并未得到有效改善[6]。
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观念,认为RGERD虽病位在胃与食道,但其发生与肝、胃、脾均有密切关系。邪气居于胃可使气机升降失调,肝气过盛可犯胃,胃中津液受损发为“吐酸”。治则主张以疏肝健脾、和胃降逆为原则[7]。健脾和胃降逆汤为经验方,方中乌贼骨固精止带、制酸止痛,白芍柔肝止痛、平抑肝阳,莱菔子消食除胀、降气化痰,连翘、蒲公英清热解郁,川楝子疏肝泄热、行气止痛,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佛手、香橼皮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柴胡和解表里,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厚朴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砂仁化湿开胃、温脾止泻[8]。而口干者加养阴清热、益胃生津的沙参,恶心甚者加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的半夏,便秘者加破气消积的枳实。方中柴胡配伍枳壳一升一降,可行升清降浊之功效,柴胡与白芍配伍可行养肝益气之功,蒲公英配伍连翘可增强清热解郁之功效,诸药合用,共行疏肝健脾、和胃降逆之功效。
温针灸是中医外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同时发挥针刺直接刺激和艾灸的热刺激作用,能激发机体阳气,从而推动气血运行,活血祛瘀。本文中选取了膻中、中脘、下脘、梁丘、气海、足三里、行间、合谷、期门等穴,其中膻中、中脘属任脉,为胃与心胞之募穴,针刺可调节胃气,下脘为辅助穴,可助消化,足三里与中脘相配可健脾和胃,气海配中脘可益气升阳,梁丘为调节脾胃的名穴,可调节胃经气血紊乱[9]。行间、期门、合谷配合可清泻肝火,诸穴相配可共行升清降浊、疏肝健脾之功效。
脑肠轴是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功能相互影响的一个双向调节轴,其通过各种神经递质和相关激素发挥调节作用。GAS和MTL是重要的胃肠激素,也是脑肠轴调节的重要参与者。GAS主要由胃窦、胃底等部位的G细胞分泌,其不仅能促进胃肠蠕动,加快胃排空,还可促进幽门括约肌和下食管括约肌收缩,从而阻止胃食管反流;MTL则主要分布在小肠,其可通过与肠道神经系统中的胃动素神经元相互作用促进胃强力收缩和小肠分节运动[10]。5-HT、DA均是参与情绪调节的重要神经递质,其对胃食管活动亦有一定调节作用,5-HT可促进胃肠道蠕动,抑制内脏高敏感性,而DA可抑制胃肠道运动。本文中,观察组治疗后GAS、MTL、5-H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DA水平低于对照组,这表明观察组治疗后脑肠轴调节功能恢复较好。脑肠轴是胃肠道症状和精神心理因素连接的桥梁,其功能恢复不仅能改善患者胃肠道症状,还可调节患者情绪,形成良性循环,从而促进患者康复[11-12]。食管动力学异常是RGERD患者重要的临床表现,下食管括约肌作为重要的抗反流屏障,可阻止胃食管内容物刺激食管、咽喉和呼吸道,其功能障碍会引发食管外症状[13]。本文中,治疗后观察组LESP、UESP水平高于对照组,这表明观察组治疗后食管动力学指标恢复较好,增加温针灸治疗可通过针刺和热刺激疏通经气,协调表里,增强食管和胃肠道蠕动能力,改善食管下括约肌松弛,从而缓解RGERD患者反流症状。
综上所述,温针灸联合健脾和胃降逆汤可通过调整相关胃肠激素、神经递质、食管动力学指标水平治疗RGERD,其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