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峨眉伤科踩跷法足底压力特征分析*

2022-09-26张梦竹陈东男李庆兵刘中兴罗才贵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2年13期
关键词:教授动作研究

冯 跃,张梦竹,陈东男,李庆兵,刘中兴,罗才贵

(1.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四川 成都 610075;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四川成都 610041;3.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四川成都 610095;4.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 610072)

推拿古称按跷,跷字从足,当指以脚进行操作的推拿方法,即“手摩为之按,足蹑谓之跷”。后世医家多言“按”,而很少言“跷”,踩跷作为古代按摩的重要分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力量大、渗透性强等特点的推拿特色疗法[1]。踩跷,广义上是指以脚作为主要工具治疗疾病的中医外治疗法,是一个学科。而狭义上即是指踩跷法,指踩跷中众多治病脚法中的一种,是指双脚在患者腰背部同时节律性弹跳踩踏的一种踩跷脚法。嘱患者全身放松并张口,医者双脚分置脊柱两旁,双肩扶于踩跷床之扶手,然后开始弹跳,跳起时,脚掌完全向上离开踩踏部位,但脚趾尖始终与部位接触,不能完全腾空。然后蓄力于双足前掌或第一趾,向下踩踏。踩跷法的节律性很强,频率快,作用时间短,多两轻一重[2]。

峨眉伤科疗法为四川省第四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踩跷法是具有代表性的疗法之一,作用强度大、深透力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显著疗效[3]。为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保护和传承,本研究采用中科院研制的JPD4040足底压力软垫测试仪,采集非遗传承人罗才贵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时踩跷法的完整过程,对其足底压力进行特征分析。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操作者

本研究以四川省第四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峨眉伤科疗法代表性传承人罗才贵教授作为研究对象,从事踩跷临床近40年,善用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有效率达86.67%[4,5]。以1名推拿专业研究生为对照者,从事踩跷临床5年,一直学习与运用踩跷法。

1.1.2 受术者

本研究以同1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受术对象,患者为男 性,42岁,CT示腰4-5椎 间盘突出3.3mm,无踩跷禁忌。

1.2 研究方法

1.2.1 踩跷法操作

受术者俯卧于踩跷床,头部放于呼吸孔,将一枕头分别垫于受术者胸部,枕头下缘与肋弓下缘齐平,另一枕头垫于受术者髋部,枕头上缘与耻骨联合上缘齐平。操作者手撑扶杆站于受术者腰骶部,嘱患者全身放松并张口,双足第一趾踩于受术者腰4-5间棘突旁1.5cm,双脚同时节律性弹跳踩踏,跳起时,脚掌完全向上抬起,但脚趾尖始终与部位接触,不能完全腾空,然后蓄力于双足第一趾向下踩踏(如图1所示)。

图1 踩跷法操作示意图

研究者和对照者均对受术者完成一次有效治疗的踩跷法操作,均包含6个“三轻一重”重复性的踩跷周期。研究者和对照者对受术者的踩跷法操作间隔24小时。

1.2.2 足底压力测试系统

采用中科院研制的JPD4040足底压力软垫测试仪。将足底压力测试系统软垫置于受术者腰骶部,操作者站于其上进行踩跷法操作,同时,联机软件进行实时动态运动生物力学参数采集。

1.2.3 踩跷动作单元划分

整个踩跷过程含有6个重复性的踩跷周期,每个踩跷周期包含“两轻一重”3个“抬起-下踩”动作单元,为了便于数据分析研究和阐述,将“两轻一重”3个动作单元分别用Ⅰ、ⅠⅠ、ⅠⅠⅠ标注,即Ⅰ单元(“轻”)、ⅠⅠ单元(“轻”)和ⅠⅠⅠ单元(“重”),如图2所示。

图2 踩跷动作单元划分

1.3 统计分析

本实验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采集整个踩跷过程的数据,包含有6个重复性的踩跷周期,每个踩跷周期有三个动作单元,按每个动作单元的波峰和波谷进行对比分析。所有数据的分析统计均委托对推拿,尤其是对踩跷法完全不了解的四川省运动技术学院研究人员按照运动学特点进行统计,我们除检验是否有数据误差外,均不干预。数据平均值、标准差采用Excel表自带系统进行计算,结果用均 数±标 准 差(±s)表 示,差 异 分 析P值 用SPSS16.0计算,统计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踩跷法足底总压强变化对比

如表1,结果显示:三个动作单元波谷时罗教授踩跷的总压强均小于对照者(P<0.05),其中,Ⅲ单元更是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三个动作单元波峰时罗教授踩跷的总压强均大于对照者,其中Ⅱ单元P<0.05,Ⅲ单元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

表1 罗教授与对照者波谷、波峰足底总压强值比较(bar)

2.2 踩跷法足底接触面积变化对比

如表2,结果显示:三个单元波谷时罗教授踩跷的接触面积均小于对照者,其中,Ⅱ单元P<0.05,Ⅲ单元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三个单元波峰时罗教授踩跷的接触面积均大于对照者,其中,Ⅲ单元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

表2 罗教授与对照者波谷、波峰足底接触面积比较(cm2)

2.3 踩跷法单个传感器上足底最大压强及压力中心点分布区域对比

2.3.1 踩跷法单个传感器上足底最大压强分布对比

把一个完整足底压力图划分为4个部分R1,R2,R3,R4。R1表示踩跷者脚趾部位;R2表示踩跷者足底前部;R3表示踩跷者足底中部;R4表示踩跷者足底跟部(图3)。

图3 足底压力分区

结果显示:罗教授足底最大压强三个动作单元均100%分布于R1区,而对照者三个动作单元的波谷和Ⅰ单元波峰100%分布于R1区,Ⅱ单元波峰83.3%在R1区,16.7%在R2区,Ⅲ单元波峰33.3%在R1区,66.7%在R2区。(表3)

表3 罗教授和对照者波峰、波谷单个传感器上最大压强点分布区域对比

2.3.2 踩跷法压力中心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压力中心点罗教授与对照者在三个动作单元的波谷时均分布于R1区,Ⅰ、Ⅱ单元波峰时均分布于R2区,而在Ⅲ单元的波峰时罗教授压力中心分布于R1区,对照者分布在R2区。(表4)

表4 罗教授和对照者波峰、波谷压力中心点分布区域对比

2.4 踩跷法频率对比

结论:Ⅰ单元时间罗教授慢于对照者(P<0.05),Ⅱ单元时间罗教授慢于对照者(P<0.01),Ⅲ单元时间罗教授快于对照者(P<0.01)。(表5)

表5 罗才贵教授与对照者踩跷频率比较

3 讨论与分析

3.1 足底总压强分析

足底总压强研究结果显示,罗才贵教授进行踩跷操作时三个动作单元踩踏最低点(波峰)时的足底总压强均大于对照者,而三个动作单元抬起最高点(波谷)时的总压强均小于对照者。此结果表明罗才贵教授在进行踩跷操作时最高点时压力轻,而向下踩时的压力较重,抬起和下踩时的压强差大,说明蓄力过程充分,力量释放强度更大。这充分体现了罗才贵教授踩跷法的力量特点,这样的特点可保证足够的压力作用于治疗部位,从而提高疗效。

3.2 足底接触面积分析

足底接触面积研究结果显示,罗才贵教授进行踩跷操作时三个动作单元踩踏最低点(波峰)时的足底接触面积均大于对照者,而三个动作单元抬起最高点(波谷)时的接触面积均小于对照者。此结果说明罗才贵教授在进行踩跷操作时抬起时接触面积小,而下踩时接触面积大,结合足底压强结果分析,更能体现罗才贵教授踩跷法“轻时更轻、重时更重”的技术特点,即柔和轻巧,又浑厚有力,接触面积大而力量深透,可充分刺激深层组织,增强疗效。

3.3 足底最大压强及压力分布分析

足底最大压强分布研究结果显示,罗才贵教授足底最大压强三个动作单元均分布于脚趾(R1区),说明罗才贵教授在踩跷的整个过程中最大压强均集中在脚趾部,更能把力量集中在治疗部位。而对照者下踩时有部分分布于足底前部(R2区),特别是Ⅲ单元(“一重”)下踩时,说明对照者在发力下踩时其脚趾不能有效支撑身体下踩的力量,从而使最大压强分布区域大部分后移。足底压力中心分布也显示在Ⅲ单元(“一重”)下踩时对照者的压力中心是分布在足底前部(R2区)的,而罗才贵教授是分布在脚趾(R1区)的,结合足底接触面积分析,罗才贵教授下踩时接触面积但压强集中在脚趾,力量大而又不过于刚强,脚趾支撑力强,通过脚趾将压强集中在病变部位向下深透。

3.4 频率分析

踩跷频率研究结果显示Ⅰ、Ⅱ单元时间罗才贵教授慢于对照者,Ⅲ单元时间罗教授快于对照者。罗才教授的踩跷频率特点为“两轻”频率慢、“一重”频率快。轻时缓慢,就放松患者身心,重时快速爆发,能迅速刺激治疗部位的深层软组织,寸劲瞬间发力,瞬间加大腰椎的生理曲度,增宽椎体的椎间隙,同时使盘外压力大于盘内压力而促进病变椎间盘的回纳。

4 结论

推拿是我国传统的中医疗法,靠的多是临床经验。推拿疗效与推拿医生的经验水平(施力的作用点、大小、方向、角度、时间、频率等)密切相关[6,7]。如何更好的传承推拿技艺,发扬推拿治病疗效成为推拿研究重点。运用运动学研究推拿手法,能客观地解释手法操作规律,从而服务于推拿人才培养及提高推拿临床疗效。因此,推拿手法在这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8,9]。本研究采用足底压力软垫测试仪采集并分析了踩跷法的足底压力进行特征。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非遗传承人罗才贵教授踩跷法具有以下特点:①下踩时足底总压强高,尤其是ⅠⅠⅠ单元(“一重”);②下踩时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力更大,深透性强;③作用部位集中,能更好的作用于病变部位;④Ⅰ、ⅠⅠ单元(“两轻”)缓,ⅠⅠⅠ单元(“一重”)快,更具有爆发力。总结而言,此踩跷法力大集中、柔和深透、寸劲爆发,完全符合推拿从业者所追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和“巧力寸劲、突发突止”的动作要领,值得传承推广。

本研究得出了非遗传承人罗才贵教授踩跷法技术特点,分析其动作要领,为规范化培养踩跷法技术传承人及推广应用提供数据支持。在踩跷法的继承和发展过程中,学习者不但要从总体上把握好手法的技术特点和动作要领,还必须细心揣摩其作用原理和操作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刻苦练习,使手法达到《医宗金鉴·正骨心法》所言“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的高度境界。

猜你喜欢

教授动作研究
下一个动作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开心格格
恐怖的教授
心不在焉的教授
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