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火针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PGF2α、PGE2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效果*

2022-09-26曾少君郑敏钦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火针血瘀原发性

曾少君,郑敏钦,翁 财

(1.福州市中医院,福建福州 350013;2.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福州 350001;3.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福州 350001)

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又明为功能性痛经,是临床常见病,是由于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的小腹及腰骶部疼痛,可伴有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手足厥冷、呕吐等症状,发作周期与月经周期同步,排除女性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即可诊断[1]。随着现代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的不断改变,现代研究调查该病的发病率高达85.0%以上,

为痛经人群比例90%以上[2-3]。且有调查研究表明,由于血液运行不畅的血瘀体质为原发性痛经发病的病理基础,在中医证型的分布中,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所占比例为51.7%,占大多数[4]。由于其疼痛症状明显且容易反复发作,大大影响了广大女性的正常生活及工作、学习状态。因此,对于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治疗及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及科学意义。我们在临床中发现火针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并对其作用机制深入研究分析,现将研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90 个病例均来源于福州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及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妇科门诊的患者,全部病例均经妇科检查或B 超确诊后符合纳入标准后予以纳入。按照SPSS20.0 统计软件产生的随机数字将病例分为3组:火针组、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30例。火针组年龄18~26 岁,平均(22±2)岁;病程6 个月~7 年,平均(3.12±1.82)年。针刺组年龄18~28 岁,平均(22±3)岁;病程6 个月~7 年,平均(3.07±1.76)年。西药组年龄18~26 岁,平均(22±2)岁;病程6 个月~7 年,平均(3.02±1.80)年。各组病例在例数、年龄、病程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寒凝血瘀型痛经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寒凝血瘀证的中医辨证标准:(1)主症:经行至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2)次症:月经量少;经色有血块或呈紫黑色,排出血块疼痛减轻;形寒肢冷、畏寒;而色青白。(3)舌脉象:舌质紫黯,可伴瘀斑,脉涩或沉弦。主症必备加次症≥2项),并结合舌脉象即可诊断。

1.2.2 西医诊断标准 原发性痛经诊断标准[1]:女性在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小腹及腰骶部疼痛、坠胀,可伴有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手足厥冷、呕吐等不适症状,经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多发生于月经初潮后2~3 年的青春期少女或未生育的年轻妇女。

1.3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及以上寒凝血瘀证的中医辨证标准;(2)年龄18-45 岁;(3)经期规律,周期在(28 士7)d 内者;(4)患者知情同意,且自愿受试;并在试验前3个月无使用避孕药、强效镇痛药等相关药物史;(5)病程≥6个月。

1.4 排除标准(1)由子宫腺肌病、内膜异位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等导致的继发性痛经者;(2)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或免疫等原发性疾病者;(3)临床资料不全者;(4)伴有精神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无法配合治疗与检查者;(5)中途退出治疗。

1.5 治疗方案

火针组:采用火针治疗。取穴选择:十七椎、三阴交(双侧)、关元、气海、次髎(双侧)。操作:先用75%酒精常规皮肤消毒,然后左手持止血钳挟95%酒精棉球点燃,靠近已消毒的针刺部位,右手持细火针(直径≤40mm)置于火焰外焰上烧至针体通红并迅速刺入穴位,进针深度约2.5-3cm,迅速出针。为预防感染,治疗后24h 不可洗浴针刺部位。月经来潮前3 天按上述方法操作,1 次/日,至月经结束,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针刺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取穴:十七椎、三阴交(双侧)、关元、气海、次髎(双侧)。操作:先用75%酒精常规皮肤消毒,然后采用常规毫针进针3cm 左右,采用平补平泻手法,以得气为度,留针30min。月经来潮前3 天按上述方法操作,1 次/日,至月经结束,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西药组:采用布洛芬缓释胶囊(芬必得)治疗。具体方法: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芬必得)每次0.3g×2 粒,每天3 次,每次月经来潮前3 天开始服用,至月经结束,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1.6 观察指标

1.6.1 痛经症状评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制定的痛经症状积分判定标准:经期及其前后小腹疼痛基础分5 分,有明显疼痛者0.5 分,难忍疼痛1 分,坐卧不宁者1 分,面色无华者0.5 分,体克者2分,四肢厥冷者1分,冷汗淋漓者1分,得分越高说明痛经症状越严重。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统计所有患者痛经症状积分。

1.6.2 ⅤAS 视觉模拟评分量表 治疗前及治疗3 个月经周期后统计所有患者ⅤAS值的平均值。

1.6.3 子宫微循环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使用多普勒超声仪进行监测子宫动脉,观察数据包括:血流搏动指数(PⅠ)、阻力指数(RⅠ)和收缩期峰值/舒张期峰值(A/B)。

1.6.4 实验室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3 个月经周期后,于月经来潮的前2 天当日清晨空腹静脉采血,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ELⅠSA)测定前列腺素PGF2α和PGE2。

1.6.5 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评定:参照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痊愈:治疗后痛经积分为0,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显效:治疗后痛经积分较治疗前降低50%以上,不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者;有效:治疗后痛经积分较治疗前降低30%-49%,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无效:腹痛及其症状无改变者。临床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7 统计方法 应用SPSS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多组间及自身前后对照均值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ⅤA),组间两两比较方差齐时采用LSD 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Dunnett's T3 检验;无序计数资料以频数(f)、构成比(P)表示,采用χ2检验。多样本等级资料比较,采用Ridit 分析,由DPS 7.05进行数据处理。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痛经症状积分比较 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前,火针组、针刺组和西药组的痛经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痛经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火针组痛经症状积分明显降低,与同期针刺组、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症状积分比较(,分)

表1 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症状积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针刺组比较,②P<0.05;与西药组比较,③P<0.01

2.2 ⅤAS 评分比较 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前,火针组、针刺组和西药组的Ⅴ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ⅤA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火针组ⅤAS评分显著降低,且治疗后火针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针刺组和西药组(P<0.05)。详见表3。

表3 各组治疗前后子宫微循环指标比较(,n=30)

表3 各组治疗前后子宫微循环指标比较(,n=30)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针刺组比较,②P<0.05;与西药组比较,③P<0.01

2.3 子宫微循环比较 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前,火针组、针刺组和西药组的PⅠ、RⅠ、A/B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后的PⅠ、RⅠ、A/B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火针组的PⅠ、RⅠ、A/B 明显低于同期的针刺组、西药组患者(P<0.05)。

2.4 血浆PGF2α 及PGE2 对比 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前,火针组、针刺组和西药组的PGF2α、PGE2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后PGF2α、PGE2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火针组PGF2α、PGE2含量与针刺组、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治疗后三组PGF2α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地降低、PGE2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地升高,但火针组明显优于针刺组和西药组。表明火针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机制与经期外周血中PGF2α及PGE2水平变化密切相关,可能是通过降低外周血中PGF2α、升高PGE2水平发挥止痛作用。详见表5。

表4 各组治疗前后血浆PGF2α及PGE2比较(,ng/L)

表4 各组治疗前后血浆PGF2α及PGE2比较(,ng/L)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针刺组比较,②P<0.05;与西药组比较,③P<0.01

表5 各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5 临床疗效比较 经统计学分析,火针组疗效与针刺组、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火针组疗效优于针刺组和西药组。详见表2。

表2 各组患者治疗前后ⅤAS评分比较(,分)

表2 各组患者治疗前后ⅤAS评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针刺组比较,②P<0.05;与西药组比较,③P<0.01

3 讨论

原发性痛经归属于祖国医学中“经行腹痛”的范畴,其病机根据疼痛原因主要可归纳为瘀与虚,即“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7]。临床中发现其主要由于瘀滞胞宫的导致的不通则痛为常见原因,而寒凝血瘀证是最为常见的证型,其主要是由于寒客于冲任,寒性收引,血遇寒则凝,从而导致胞宫、胞脉气血瘀阻,故发为痛经。王娜等[8]研究发现,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与前列腺素有着密切相关性,其认为前列腺素的异常变化是痛经发生的根本机制之一。前列腺素中主要成分是PGF2α和PGE2,二者都是由女性生殖器官中的子宫内膜合成的。而其中,PGF2α的升高会导致子宫平滑肌出现收缩,从而使子宫局部循环血流量减少,最终出现子宫平滑肌缺血;而PGE2作用与之相反,其主要是抑制子宫平滑肌的自发性收缩,故当PGF2α/PGE2比值升高时,就可能会导致子宫平滑肌出现持续且过度收缩,从而出现痛经。现代大量研究表明[9],痛经患者子宫内膜及经血中所含前列腺素的浓度明显高于非痛经患者,且前列腺素水平变化与痛经程度呈正相关。

火针疗法是中国针灸的一个分支,其主要是通过高温将火针加热至针体通红,并迅速刺入人体特定部位,是集针、灸、放血、刃针、消融等众多疗法为一体的特殊治疗方法[10]。其疗效主要概括为通与补两方面:首先,火针是通过针借助火力,疏通寒、湿等瘀滞人体内不通之病邪,达到温则流而通之的通法;其次,人为阴阳之本,故通过火针自身的阳性,对阴盛阳虚之人能达到补火助阳,温经通脉的作用[11]。而本研究所选取的十七椎、三阴交、关元、气海、次髎等穴与火针可共奏温经散寒止痛之功。其中,十七椎位循行于督脉之上,有主阳气升发之功效;三阴交顾名思义其为足三阴经的交会穴,能滋阴理血,阴阳化,孤阳不升故配合三阴交达到滋阴补阳、调达气血之功效,且该穴又为临床治疗痛经的要穴。王明明等[12]发现针刺十七椎可舒张痉挛的子宫平滑肌,从而缓解痛经;而三阴交作为妇科要穴,不仅可以缓解子宫平滑肌痉挛且能有效改善子宫微循环状态,从而达到镇痛作用[13]。关元和气海均属任脉,而任脉又起于胞宫,故二者合而用之,以全益气固元、温经散寒之功。研究表明[14],部分脊神经节支配生殖器官的神经反射,而关元的神经传入投射与其汇聚重叠,故针刺关元穴也能明显地改善子宫痉挛性收缩,从而减轻疼痛。次髎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与肾经相表里,具有通经活络、理气调经的功效,是临床治疗痛经的常用穴位,据目前研究[15],针刺次髎穴不能有效缓解子宫平滑肌痉挛状态,同时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痛阈。综上,火针的温热刺激作用结合穴位作用,不仅可通过循经感传使气至病所,同时温通经脉、行气活血,达到通则不痛的效果,并通过火针的通、补作用可激发脏腑阳气,鼓舞气血运行,最终达到解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目的。

当月经期前列腺素浓度过高时,血管平滑肌持续收缩,引起子宫血管痉挛,动脉血流阻力异常升高,导致血管中局部血流速度降低,此时子宫内的肌壁会出现缺血、缺氧,逐渐导致小腹部疼痛的症状[16]。刘群等[17]通过对痛经患者的子宫动脉微循环状态进行分析,发现痛经患者的循环状态多为高阻低流型。同时据调查研究,痛经患者的子宫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Ⅰ)和阻力指数(RⅠ)也都明显高于非痛经患者[18]。且有实验研究发现,火针疗法可调节机体内分泌以及改善血液循环,从而缓解疼痛[11]。本研究中,患者经火针治疗后疼痛症状明显改善,且子宫动脉血流提示PⅠ、RⅠ及A/B 值均明显下降,而外周血中前列腺素水平也有显著变化。不仅表明火针可改善子宫微循环状态,从而缓解痛经,进一步探究了其疗效机制是通过降低外周血中PGF2α、升高PGE2水平,纠正PGF2α/PGE2比值,从而改善子宫内局部血运循环,缓解子宫缺血缺氧状态,最终起到止痛作用。

综上所述,临床上采用火针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且疗效机制与外周血中PGF2α、PGE2水平变化密切相关,但由于本课题设计样本量不大且观察时间较短,其确切相关性及长期疗效尚有待进一步深入设计研究,以提供更高质量的临床依据。

猜你喜欢

火针血瘀原发性
AFP、CA19-9、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靶向免疫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宏基因组测序辅助诊断原发性肺隐球菌
身痛逐瘀汤治疗血瘀型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观舌头辨血瘀程度
火针配合拔罐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观察及护理
中药配合火针治疗血瘀型结节性痒疹67例临床观察
火针加艾灸治疗褥疮的护理体会
血瘀与活血化瘀在斑秃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