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监理“网格化管理”体系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2022-09-25姜河霍续涛张雁平

中国公路 2022年14期
关键词:网格化管理奖惩网格化

姜河 霍续涛 张雁平

(宁波交通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浙江 宁波 315100)

网格化管理是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互联网思维应用在一线施工班组层面的一种管理模式,便于施工出现问题时,相关部门主动干预,对所存问题“点对点”对接。作为施工生产过程中的主控角色,监理单位通过网格化管理措施紧密联系建设、监理、施工三方人员,通过网格形式明确各方人员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分工,制定科学的考评办法与奖惩措施,激发参建各方的主动性、积极性、责任心,使其在管理过程中形成合力,提高问题解决效率。借助网格化组织流程,监理单位可将施工组织管理层的思路和要求及时传递到施工一线,有效根除“小事拖大、慢事拖急”的弊病。使得“网格化管理”体系在施工中可起到“黏结剂、催化剂”作用,应用于参建各方后,可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做到有的放矢,进而形成“高效、稳定、良性、无死角”的管理网络,实现系统资源应用最优化、效率最佳化。

一、参建各方的管理现状

(一)监理单位管理现状

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监理行业在工程建设领域中的重要性逐步加强,但在工程管理过程中自身也面临着一些困境。例如:由于监理人员工资整体较低,引进高素质人才比较困难,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监理服务质量的提升;不同的建设单位对监理服务要求不同,监理单位与之适应节奏较慢,贯彻管理意图过程灵活度不够,导致建设单位不认可监理工作。因此,监理单位需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组织结构体系。

(二)施工单位管理现状

施工单位作为承建方,是工程建设的实施者,需要在施工合同范围内,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和组织体系,并按要求完成各项建设任务。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部分施工单位大批招聘应届毕业生,边做边学现象严重。由于缺乏成熟的管理人员,这类施工单位一方面在生产过程中往往显得头重脚轻,严重依赖施工班组,导致自身在施工现场发挥不出管理作用;另一方面,受业务扩张影响,资格老、有经验的老职员逐渐走上管理岗,部分人以“老资格”自居,工作懈怠,甚至还会出现推诿、扯皮、形式主义等问题。

二、监理“网格化管理”体系创建思路

通过分析与思考参建各方现状,应整合各方资源,形成联动,在管理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重复性无效工作,以保证各方管理体系上下信息传递流畅,提高项目管理效率。因此,应引入互联网思维,即“共享、简单直接、大数据、创新、注重体验、社会化思维、跨界思维”等,构建施工组织网格化管理理念。

(一)组织设计

网格化管理是由监理单位凭借自身优势发起、负责具体组织实施的管理平台,其他参建方按规则接入原有管理资源,从而形成资源整合、信息互通、成果共享、目标一致的协同管理平台。

网格化管理平台设计应以施工班组为中心,将参建各方聚焦在施工班组层面,对班组协同管理、协同考核,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根除“小事拖大、慢事拖急”弊病。借助网格化组织流程,方便监理单位将上级管理思路和要求及时传递到施工一线,最大程度上激活施工管理人员、现场监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在施工、监理、建设单位三者间发挥“黏结剂、催化剂”的作用,编织出“三位一体”的,高效、稳定、良性、无死角的管理网络。

图1 网格管管理设计示意图

(二)运作机制

“左手质量、右手安全”。网格化管理坚持“一岗双责”理念,打破了传统监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质量、安全管理相对脱节的弊病,是对原有监理人员思维深度的一次改变和革新,同时也是根治施工现场管理一线存在的诸如“发现问题不知道找谁、互相推诿扯皮、不找领导不能解决问题”等现象的一种尝试。通过网格化管理划分施工区域,在参建各方既有分工和评价体系不改变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分工职责并使之与具体工区、具体班组关联,将质量、安全要求纳入日常考核标准中,一旦发现问题能够“点对点”对接,提高问题解决效率。

网格管理评价则打破分专业评价,从参建各方管理资源补充、整合、提效等方面展开,使评价更全面、更客观。同时疏通参建各方的沟通途径,使之相互协调更有效,进而实现管理资源共享、管理问题大数据、班组创新孵化、班组施工大环境体验改进、突破专业隔离、问题解决迅速等目标。

图2 监理网格化管理机制图示

(三)考核评价

网格化管理系统评价步骤:

一是根据网格化管理思路并结合施工现场施工特点,将施工现场划分为若干区域。

二是使施工区域与施工班组匹配,施工方、监理方与施工班组匹配,分工职责定位到人。

三是编制考核指标及奖惩措施。应按施工区域任务不同、施工班组工序不同,编制质量、安全、技术等控制要求指标,指标不应过细,应突出控制要点。奖惩措施应明确施工班组的奖惩条件、落实细节,可操作性要强,应具有激励性和警示性。同时奖惩应包含管理一线人员,如与班组匹配的施工管理人员、施工监理人员。同时考核指标中应明确参建各方评价权重。

四是考核载体可以是随身记录本(固定格式)或手机App,参建各方的评价应基于同一平台即记录本或手机App,应将日常各方各自的管理体系评价情况合并在同一载体上。

五是收集评价数据、汇总评价规则,得出考评结果,公示奖惩名单。

六是组织一定规模的考评奖惩会议,通过发放奖金、锦旗、分享经验等形式,扩大网格化考评成果,提高影响力。

(四)持续改进措施

首先,网格化管理的考评指标是各方考核的主要依据,指标设置应留有操作余地,并设置动态指标,根据不同建设时期的工作重心转移,灵活增补。

其次,施工方和监理方的网格化管理考评应按月度考评,建设单位则按季度考评,并总结、讨论阶段性执行情况,及时修改运行问题,以便为下一阶段考评提供参考。

三、实践应用效果显著

(一)施工班组

监理人员日常根据基础及红线指标控制质量与安全,使各施工班组长在深刻了解控制要求的同时,依据考核指标做出预先自控,使班组长敢于讲出问题并主动寻求帮助。

(二)现场监理人员

对“一岗双责”加深了认识,加强了班组服务意识,通过主动对接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提出问题与要求,跟踪整改,增强了主动管理意识。

(三)施工现场管理人员

增强了部门之间的协作意识,更加重视班组提出的诉求,减少了对监理人员管理要求的敷衍和推诿,提升了工作效率。

该项目自运行网格化管理至交工为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也用实践证明了网格化管理应用在大型项目中的可行性。

四、结语

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参建各方的共同努力及各方的管理优势互补和资源整合。网格化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思路,在不改变原有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将原本独立存在的参建各方统一到同一管理平台,并统筹各方资源形成合力,对提高组织运行效率和节约管理资源效果显著。

在实施过程需注意:

一是加强交底,使全员充分认识到“网格化管理”的理念对于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提效作用。

二是加强管理资源整合,使各方评价内容以“网格化管理”框架为接入点,并根据项目实际制定符合项目特点的考核指标。

三是抓好管理人员对班组管控的深入程度,使其与班组并肩作战,使个人荣誉与班组工作状态挂钩。

四是根据项目充分调研,制定恰当适度的奖惩制度,设立专项奖惩资金运作机制,落实考核过程,落实各环节操作的规范性,杜绝大锅饭现象。同时确保奖惩考核落地,使得网格化管理办法既能形成有效的激励氛围,又能实现现场监理及施工管理人员的技能、管理水平双提升。

猜你喜欢

网格化管理奖惩网格化
基于模糊马尔可夫链的奖惩系统*
农业农村部部署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
城镇燃气管道网格化动态后果评估方法研究
智慧社区视野下网格化社会服务客体研究
论如何正确对待高校学生奖惩工作
我国纳税信用体系建设研究
我国环境监察网格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网格化管理的职业院校顶岗实习安全管理体系研究
河北发力网格化监管信息化
网格化管理在市场营销工作中运用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