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车辆救援从业人员培训体系构建探索
2022-09-25江西省交通投资集团路网运营管理公司漆志平涂帆
文/图 江西省交通投资集团路网运营管理公司 漆志平 涂帆
当前,我国高速公路车辆救援行业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面临着救援保障能力不足、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教育培训体系滞后等问题。为适应近年来高速公路车辆救援服务市场的快速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需求,适应行业发展需要,亟需探索构建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的救援人员培训体系,以填补行业空白,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美好安全出行。
当前,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正从“走得了”向“走得好”转变、从“人便其行”向“人享其行”升级,这对高速公路服务供给和效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车辆救援作为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保障道路畅通、预防二次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是保障人民群众美好安全出行的基础。全面提升车辆救援队伍整体素质,加强从业人员工作培训,提升队伍快速救援能力,对维护高速公路安全畅通十分关键。
为切实加强高速公路车辆救援队伍专业化建设,更好地服务保障高速公路安全畅通,江西省交通投资集团路网运营公司结合行业特点和工作实际,探索构建专业化的高速公路车辆救援从业人员培训体系,全力实现车辆救援从业人员培训规范化、标准化和专业化,切实提升车辆救援服务与管理水平。
培训必要性及重要性
培训是车辆救援队伍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车辆救援队伍已成为高速公路安全通行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队伍规模和救援力量不断扩大,为高速公路安全畅通和人民群众美好出行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但随着高速公路路网流量持续上升和高效救援要求越来越高的新形势,车辆救援队伍面临更大的挑战和风险,由于长期以来缺乏规范化、专业化的培训,队伍救援人员业务素质较低、救援效率不高、作业规范性不够、安全意识不强等问题逐渐凸显,直接影响制约专业化车辆救援队伍健康稳定发展。因此,作为车辆救援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起一套符合车辆救援行业特点的从业人员培训体系,成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救援队伍的必然要求,对于推动建立更加规范、标准的高速公路车辆救援管理与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培训是提升车辆救援作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由于高速公路具有全封闭、行驶速度高、通行能力强、路况复杂等特点,一旦发生突发性交通事故,受自然因素、异常气候、交通障碍及行车不安全等因素影响,在实际作业过程中,救援作业的复杂性及环境风险性会被显著放大,极大增加现场救援难度。确保安全、高效地对高速公路上突发故障(事故)车辆实施救援,对救援队伍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全面有效开展车辆救援工作,需要通过开展从业人员培训,提升救援关键技术能力和队伍整体救援效能,以适应日趋复杂的高速公路车辆救援形势和任务,这是全面提升车辆救援队伍作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和现实需求,更是确保高速公路安全畅通的重要举措。
现阶段培训存在的问题
规范化培训体系尚未形成 缺乏经验借鉴
车辆救援属于技术服务,其服务过程涉及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作业规范等内容。现阶段,我国高速公路车辆救援行业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在行业内尚未形成规范化的培训体系,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普遍缺乏规范化、系统化的教育培训,针对专业技能的培训更是严重缺失,培训范围窄、层次低,整体培训水平与车辆救援队伍建设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在实际开展车辆救援从业人员培训的过程中,由于缺乏行业经验借鉴和相关法律法规指导,很难从行业特性出发,科学合理地找准培训需求,严格设置培训实战条件,建立健全以战斗力为标准的评估体系,从而影响培训效果,制约专业化车辆救援队伍发展。
专业化培训资源尚有不足 缺乏有效途径
车辆救援从业人员培训通常采取以“以老带新”的传统教学模式,缺少科学、规范、系统的培训,专业化培训资源严重不足成为突出问题。首先,在培训师资方面,培训教员主要来自一线救援人员,培训内容主要是机械性地教授设备操作和现场救援技能,缺乏原理性讲解,综合专业理论水平不足;其次,在培训教材方面,行业内缺乏系统全面的专业培训教材,交通运输部印发的《道路车辆清障救援操作规范》和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内部制定的制度规范,尚不足以填补车辆救援专业培训教材方面的空白;此外,受培训场地设施、设备和模拟器材等条件制约,培训手段往往比较原始,课程往往只涉及一般故障(事故)情况下的车辆侧翻扶正和背载拖运作业,未能完全模拟高速公路现场真实作业环境,不利于从业人员掌握在隧道、桥梁等重点路段,危化品车辆故障事故和车辆燃烧等复杂情况,以及恶劣天气条件下的车辆救援处置技能。
专业化培训资源严重不足成为传统教学模式的突出问题。
系统化培训机制尚未构建 缺乏效果评估
车辆救援从业人员培训涉及组织形式、培养理念及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与相应的制度机制,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但当前行业内尚未构建起健全的系统化培训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形式单一 “理论+实操”的集中培训方式,“重理论讲授、轻实操作业”的现象较为突出,理论与实践融合力度不够,培训以灌输方式为主,互动式、专题讲座式等培训方法用得不多。
针对性不强 对不同层级、不同岗位救援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特点研究不足,培训未采取分类、分级的递进式模式,培训效果不够理想。
考核机制不健全 考核大多采取内部考核形式,考核指标和考核方式均不能较好地紧贴车辆救援作业需求,行业内缺乏统一的考核评定、职业技能等级鉴定等机制,缺乏培训效果评估。
新培训体系的探索构建
建立系统性的培训管理机制
要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符合行业特点的高速公路车辆救援从业人员培训体系,构建系统性的培训管理机制是关键步骤。
培训机制 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作为车辆救援服务工作的责任主体,应承担起建立专业化车辆救援队伍培训机制的责任,可采取“集中+分散”的分级、分类培训机制,即由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统筹开展车辆救援从业人员的岗前准入培训,集中培训理论,开展实操,统一考核;车辆救援队伍各自分散,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能训练和涉及安全意识等方面的日常内部培训。
同时,培训应坚持“分批次组织、分岗位培训、分内容教学”的原则,根据高速公路车辆救援不同岗位的工作特点及胜任要求,对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实施分级、分类精准培训。常态化开展新进人员岗前准入培训、在岗人员队伍轮训,切实强化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培训师资 可加强与行业龙头、大专院校合作,依托专业教育资源提升培训效果;内部可积极实践探索车辆救援人才队伍建设,选拔优秀队员作为内训师进行重点培养,建立健全教员培训体系。
培训管理 可成立培训工作专班,导入准军事化管理模式,实施全过程封闭式管理,健全培训后勤保障、风险预防等机制,有效落实对培训的全过程组织实施。
构建专业化的培训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要结合有关标准规范及车辆救援岗位职责,突出理论学习、技能操作、设备使用与安全管理,紧密联系高速公路现场救援作业环境,明确课程学时要求,构建具有实践性、针对性的专业化车辆救援培训课程体系。把安全警示教育、常见救援车辆结构介绍及维修保养、救援车辆安全操作、防御性驾驶、日常安全管理、车辆救援现场操作规程、车辆救援现场安全布控、一般事故(故障)车辆拖运作业、大型客货车托举拖运救援作业、大型客货车侧翻起吊作业、信息化救援系统应用、事故案例分析、桌面模拟推演、业务技能竞赛、应急救援演练等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
推行递进式的培训阶段体制
根据从业人员对车辆救援业务的认知度和业务知识的相关性,采取由易到难、分步实施的办法,按照“体能、理论+实操、实操跟班作业”进行递进式的三阶段培训,逐步建立完善的车辆救援从业人员培训体系。
体能培训阶段 主要加强从业人员体能训练、纪律意识培养,熟悉高速公路运营环境,了解掌握常用救援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相关管理制度规范。
培训场地应建设成为贴近高速公路通行环境的教学培训平台。
“理论+实操”阶段 主要通过集中教学、单兵培训等形式,让从业人员扎实掌握车辆救援理论知识和各类情况下的现场操作技能;基于以提高实战作业能力为目的的多样化培训手段,模拟制定全天候实战救援作业培训课程和应急救援演练内容,进一步增强救援人员应急处置和协同配合等能力。
实操跟班作业阶段 主要通过从业人员到车辆救援班组一线进行跟班实操作业,进一步熟悉车辆救援队运营机制及业务操作流程,适应高速公路车辆救援现场环境,培养具备高速公路现场车辆救援经验的从业人员,提升从业人员上岗的胜任力。
完善综合性的培训场地条件
根据车辆救援工作专业性强、技能特殊、安全风险大的特点,培训场地应建设成为贴近高速公路通行环境的教学培训平台,切实以实战需求作为衡量尺度,避免培训场地设施与真实作业环境“脱钩”。因此,车辆救援培训场地应具备1∶1高速公路模拟车道训练场,满足车辆救援150米至200米的安全布控距离;建设隧道模型等功能设施,拓展隧道等领域救援实训功能;加强VR等新技术在车辆救援领域的推广应用,推动符合车辆救援现场实际作业环境特点的设备技术改造和工法创新,构建接近实际作业环境的训练环境,更好地满足车辆救援队伍实战化、多元化、个性化的培训需求。同时,应配备爆闪灯、警示灯、安全锥、标志标牌、声音模拟设备等声光电装置,使受训人员在接近真实高速公路的环境中,感受车流等环境因素对现场指挥、设备操作与救援作业的影响,克服恐惧心理,切实提高学员在实战条件下的救援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培训实效。
实行通关式的培训考核程序
培训应按照“体能、理论+实操、实操跟班作业”递进式的培训阶段实行通关式考核,即一个阶段考核合格后方能进入下一阶段业务培训。对不合格的人员实行淘汰,只有通过所有阶段培训方可认定为考核合格。考核内容为体能七项、理论、实操作业、现场作业等,重点对安全布控、起吊及拖运作业现场操作规程等进行现场量化打分;考核方式主要以书面闭卷考试、一对一实操作业、演习、业务技能竞赛等方式开展,对人员救援能力进行评估。考核要结合车辆救援从业人员不同岗位,研究建立分级、分类的考评机制,并建立培训效果评估机制,充分利用考核“指挥棒”促进培训效果的转化。
高速公路车辆救援从业人员培训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是队伍战斗力生成的基石,必须将其贯穿到车辆救援队伍工作的各个方面,努力使培训水平与车辆救援队伍建设需求相适应,有效推动队伍全面建设。
当前,国家正大力加强公路车辆救援规范化建设,提升救援服务能力。2020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向社会正式发布了汽车救援员等18个新职业信息,明确了该岗位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方向。下一步,全行业应继续深化提升高速公路车辆救援从业人员培训体系,打通高水平、高层次、高技能的职工成长通道,推进救援规范化、标准化,从而更好地服务和保障公众美好出行,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和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