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阻力训练个性化护理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2022-09-22程爱红祝妙琴范细梅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18期
关键词:阻力乳腺癌护理人员

黄 敏,程爱红,祝妙琴,范细梅

(1.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西抚州344000;2.崇仁县人民医院)

乳腺癌是雌二醇、雌酮等内分泌激素异常紊乱,导致乳腺小叶和导管上皮细胞组织发生炎性浸润病理性改变的妇科系统疾病。患者常表现为乳房外上象限可触及质地较明显硬结、单侧乳头溢出血性浆液分泌物以及食欲缺乏、消瘦等症状。随着癌细胞转移扩散,还会引发高钙血症、呼吸困难、咯血等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严重时还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全球乳腺癌年发病约130万例,死亡约40万例[2]。乳腺癌根治术通过将患者癌肿组织以及乳腺周围筋膜、脂肪组织以及淋巴结等进行完全彻底清除,可有效控制癌细胞转运,是临床治疗乳腺癌的首选[3]。但在以往临床护理中,部分护理人员对于患者术后心理及生理需求未重视,临床护理效果欠佳。因此,实施全面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十分关键。抗阻力训练个性化护理通过分析患者实际恢复情况,借助身体克服阻力,从而达到增加肌肉力量的效果,降低了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被广泛应用于妇科系统疾病术后康复护理领域。本研究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实施抗阻力训练个性化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7月1日~2021年4月30日我院收治的134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超声影像检查、病理组织活检、乳腺磁共振、免疫组化检查等,符合2015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诊断标准;年龄30~60岁。排除标准:妊娠期、月经期、哺乳期者;合并呼吸、肾脏功能衰竭,皮肤溃烂程度较重,严重传染性皮肤疾病者;伴严重颅脑外部重创损伤出血、急性心肌梗死、酮症酸中毒急性发作期者;患淋巴癌、甲状腺癌、宫颈癌等疾病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7例。观察组年龄(45.61±1.33)岁,病程(5.39±1.31)个月,体重(52.41±1.32)kg,身高(163.43±1.26)cm,WBC(10.36±1.35)×109/L,手术时间(85.42±1.26)min,术中出血量(149.49±1.36)ml,入组时生活质量评分(65.34±1.46)分,付费方式:医保41例、自费26例,入组时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68.42±1.29)分,入组时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69.51±1.38)分。对照组年龄(45.59±1.22)岁,病程(5.37±1.28)个月,体重(52.39±1.26)kg,身高(163.41±1.22)cm,WBC(10.32±1.24)×109/L,手术时间(85.31±1.29)min,术中出血量(149.52±1.34)ml,入院时生活质量评分(65.31±1.41)分,付费方式:医保42例、自费25例,入院时SAS评分(68.37±1.22)分,入院时SDS评分(69.48±1.34)分。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干预。①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术后切口有无出血、渗出液颜色、呼吸、体温、脉搏等并详细记录,若发现异常,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其实施救治[4]。②为改善患者因疾病产生的焦虑、恐慌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详细讲解乳腺癌相关知识及术后注意事项,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与掌握程度的同时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有助于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状态应对疾病,提高临床治疗依从性[5]。③病室定期清扫消毒,营造舒适安静的环境。根据患者机体恢复情况及饮食习惯制订有针对性的饮食计划,告知患者摄入易消化、清淡、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抗阻力训练个性化护理。为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制订疗效显著的抗阻力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

1.2.2.1 抗阻力训练干预 为预防术后上肢水肿,护理人员为病程情况允许的患者制订肌肉功能恢复抗阻力训练计划。指导患者手术结束24 h后进行屈腕、握拳、伸腕等关节顺时针活动,3~4次/d,每次8~10 min。手术结束后3 d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同侧上肢肌肉等长收缩运动,患者取适宜锻炼的半坐卧位;随后将双手臂伸直,双手呈交叉状置于患者患侧肩峰处,鼓励患者以最大力量进行耸肩运动,同时护理人员以相同力量对患者肩峰进行施压,从而促使患者肩颈肌肉能够得到充分的等长收缩,每10次为1组,3~4组/d。随着患者上肢肌肉情况及手术切口情况逐渐恢复,对于情况允许的患者,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借助哑铃进行抗阻力量,控制65%~75%区间范围内的训练,5组/d,每组10~15次。

1.2.2.2 徒手淋巴引流按摩 为加速患者术后切口恢复,护理人员按摩患者患侧肢体处淋巴结。护理人员按摩前进行手部消毒,从淋巴上肢水肿的远端肢体开始,以手指和掌心与患者外表皮肤呈紧密贴合状态的方式进行抚触按摩,再对患侧肢体进行力度较轻的按摩,先远心端再近心端,促使淋巴液向周围淋巴结回流,2次/d,每次15~20 min。

1.2.2.3 音乐心理疗法 为缓解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患者住院期间睡前30 min安排音乐聆听与赏析,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减少噪音,病室内部光线调暗,指导患者放松全身肌肉,每次聆听20~25 min,音乐结束后继续休息3~5 min。

1.3 评价指标 ①比较两组干预后SAS、SD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生活质量评估量表(SF-36)评分及住院时间[6]。SAS以50分为分界线、SDS以53分为分界限,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VAS满分10分,分数越高说明疼痛程度越严重。SF-36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②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皮瓣坏死、上肢水肿、皮下积液、肢体麻木、静脉血栓形成等[7]。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后SAS、SDS、VAS、SF-36评分及住院时间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后SAS、SDS、VAS、SF-36评分及住院时间比较(分,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随着现代化重工业产业飞速发展,社会经济水平、互联网信息通讯手段、临床医学诊疗技术等随之提升,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在医疗卫生改革及人们日益增长的护理服务质量需求影响下,传统护理干预模式逐渐被新型护理干预模式所取代,创新护理方法、转变护理理念成为现阶段临床医护人员的工作重点。乳腺癌作为妇科疾病中发病率、病死率相对较高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由于患者不规律饮食及作息,加之不断增长的来自社会及家庭等方面的压力与负担,导致患者自身免疫及内分泌系统发生异常紊乱,机体乳腺导管上皮细胞组织发生病理性改变。临床表现为乳房外表皮肤出现橘皮样变化、乳房胀痛、乳房内部硬结触感较明显、乳头血性分泌物增多等,若不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手段,严重时会造成全身组织器官及同侧腋窝下淋巴结发生恶性病变,危及患者生命安全[8]。因此,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手段尤为重要。

抗阻力训练个性化护理作为目前临床护理方法较新颖、全面、人性化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优化升级,很好地弥补了传统护理的不足,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干预后SAS、SDS、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与崔瑛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为改善患者因疾病及疼痛引发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可通过音乐疗法使患者肌肉完全放松,转移疼痛的注意力,降低疼痛敏感程度,同时有利于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缩短住院时间。研究发现,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实际恢复情况制订抗阻力训练指导及淋巴按摩等,促进患侧肢体血液及淋巴回流,促使侧支循环流通顺畅,加速引流液顺利排出,减少皮下积液的发生,降低皮瓣坏死及上肢水肿的发生概率,提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实施抗阻力训练个性化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指标,减少术后并发症,对于推动临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猜你喜欢

阻力乳腺癌护理人员
绝经了,是否就离乳腺癌越来越远呢?
中医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鼻阻力测定在儿童OSA诊疗中的临床作用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零阻力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猪猴跳伞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