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文诱导联合全面协同护理在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中的应用

2022-09-22吴玲艳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18期
关键词:图文输液诱导

徐 祁,刘 莉,吴玲艳

(南通大学附属常州儿童医院 江苏常州213000)

静脉留置针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输液器材,可以避免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以及害怕心理,有利于患儿接受治疗,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增强患儿依从性[1-2]。但是留置针也是一种有创的护理手段,如何对静脉留置针进行护理,提升留置针的安全性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3]。协同模式是一种新型的互联模式,是以责任制为基础的,充分调动患者及患儿家长的主动性,积极鼓励患者增强自我护理的能力[4]。护理人员主要通过支持教育帮助患儿及其家长进一步提升护理的能力,保障自身安全。本研究将图文诱导联合全面协同护理运用于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中,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我院收治的120例静脉输液患儿。纳入标准:患儿均行静脉留置针输液,且配合程度良好。根据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男26例、女34例,年龄6~12 (7.9±1.4) 岁;观察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8~13 (8.6±3.1) 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学要求。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图文诱导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全面协同护理。

1.2.1 图文诱导护理 ①环境护理:将穿刺室环境设置为儿童喜欢的粉红色或黄色等暖色调,营造浪漫、新鲜、明亮的氛围,同时也可以在墙壁上粘贴自我护理的漫画及留置针相关知识;根据患儿年龄和爱好,穿刺时为患儿播放喜欢的音乐,由家长为其讲述故事,避免在穿刺时患儿过度紧张。②穿刺前护理:护理人员要采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与患儿沟通,消除患儿对医院的陌生感和对静脉留置针的抵触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同时在进行穿刺前采用电脑、平板等方式绘画,播放卡通动画,告知患儿穿刺的主要流程,对于配合良好的患儿还要进行肯定和鼓励。

1.2.2 全面协同护理 ①对患儿进行评估:明确患儿及其家长在留置针护理过程中掌握的知识以及自我护理能力,采用一对一方式为患儿家长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告知患儿家长有关留置针的相关内容,同时强调留置针的优点,活动时的注意事项,简单讲解维护要点。②心理护理:患儿是每个家庭重要的核心成员,一旦生病,家长会对患儿病情感到焦虑和担忧,同时患儿自身也容易表现出恐惧、陌生、害怕、焦虑等心理情绪。护理人员与患儿家长沟通时要换位思考,体谅家长心情,明确激动焦躁的负性情绪产生的原因,向患儿家长讲解治疗成功的案例,增强治疗信心,从而缓解不良情绪。对于患儿要加强心理安慰,可给予小玩具缓解哭闹情绪。③加强自我护理能力的指导和训练:为患儿家长发放留置针知识相关手册,讲解留置针的护理技巧。可以先由护理人员进行演示,随后换家长进行操作,当场明确家长对留置针的掌握情况。另外也可以组织患儿家长交流会,提高患儿家长的自护能力。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况:分别应用儿童焦虑自评量表(SCARED)[5]、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6]评估患儿心理状况。SCARED包括41个条目,5个项目,总分≥23分提示有焦虑症状,分数越高提示患儿焦虑程度越严重;DSRSC包括18个项目,总分≥15分为有抑郁症状,分数越高提示患儿抑郁程度越严重。②比较两组自我效能:采用自我效能护理能力量表(ESCA)进行评估[7]。量表包括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健康知识4个方面内容,总分170分,分数越高提示自我护理能力越强。③比较两组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脱管、导管堵塞、感染、外渗。

2 结果

2.1 两组SCARED、DSRSC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SCARED、DSRSC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ESCA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ESCA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更加注重人的主观因素,并充分尊重患者的需求,这也是目前临床护理的方向和趋势[8]。但是对于儿童而言,患儿自我管理能力较低,缺乏自我管理意识,容易出现哭闹反抗等行为,增加了护理难度,进而影响护理质量[9]。本研究结合患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将图文诱导方式运用于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中,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患儿心理情绪均好转,且观察组SCARED、DSRS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图文诱导可以稳定患儿情绪,减轻其消极态度[10]。分析原因:通过图文诱导根据患儿的生理特点制订了相关护理对策,以暖色调以及卡通漫画等布置了舒适的环境,增加了趣味性,减少患儿在穿刺时的紧张情绪;通过采用肢体动作安慰患儿,帮助患儿消除紧张情绪,减轻其在治疗时的陌生感,增强患儿的信心,有助于改善其心理状态。

有研究发现,3岁前的患儿思维是直观的,而3~7岁之间的患儿可以对自己的形象有一个联想[11],因此学龄前儿童对多种知识的理解以图画为主。图文的形式有多种,可以包括图画、图标照片等静态图片,也可以包括动画、视频录像等动态画面。本研究为患儿采用图文诱导的护理,可以将留置针这类枯燥无味的医学知识编辑成丰富多彩的动画故事或者神话故事等,吸引患儿的阅读。通过采用幸运的色彩和夸张的动画表演,使患儿更加愿意接受留置针,符合患儿的心理特点和阅读习惯,也有助于患儿表达内心的情感,宣泄情绪,释放心理压力[12]。另外,图文诱导护理不仅可以吸引患儿的注意,也可以减少环境给患儿带来的应激,有助于提升患儿的心理状态。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各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这可能是由于通过采用全面协同护理,不仅使护理人员参与护理过程中,同时强调了患儿及其家长的参与,强调了护士的协调者和倡导者的角色[13]。在护理过程中,融洽了医护人员之间的关系,同时患儿及家长全程参与护理过程,培养了患儿及其家长的自我护理能力,充分调动了患儿及家长的积极性,促进患儿的自我恢复。

同时,图文诱导有助于提高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4]。护理质量是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也是以患者的满意度为基础的,在对患儿进行留置针护理过程中,强调了对家长的满意度。全面协同护理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和自我护理能力的指导,强调了护患双方共同参与,通过院内指导强化改善了患儿的院外照顾,因而患儿家长对留置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观察组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家长了解了静脉留置针相关知识,主动参与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工作中,掌握了护理的基本技能,增强了自理行为;另一方面加强了协作和沟通,护患双方互相理解,保证了患儿自身的安全。

综上所述,将图文诱导和全面协同护理应用于小儿留置针静脉输液中,增强了护理人员对静脉留置针使用的风险意识,有效缓解了患儿的紧张情绪,提升了患儿及其家长的自我护理能力,降低了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图文输液诱导
隧道智能逃生诱导系统
姜黄素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诱导凋亡的作用研究
画与理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及诱导公式
Ang Ⅱ诱导大鼠成肌细胞萎缩模型的构建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图文配
图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