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好生活目标追求的历史演进与当代启示
——基于“一五”到“十四五”规划(计划)的文本分析

2022-09-20周程远吴翠丽

滁州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计划阶段规划

周程远,吴翠丽

透视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奋斗史,实则是党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通过“五年规划”转化为民生福祉的发展史。连续编制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①,不仅确保了我国宏观治理层面上的政策连续性和国家长期稳定发展,也不断促进着美好生活目标追求的实现,彰显了中国道路与中国模式的成功。[1]基于对十四个“五年规划”文本的梳理,明晰其演进特征和经验启示,前瞻“十四五”规划对人民美好生活目标实现提出的新愿景新要求,以期对推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启示与借鉴。

一、十四个“五年规划”中美好生活目标追求的内容演进历程

整体把握“五年规划”内容中有关“美好生活”的内容演进(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民生福祉的改善、美好生活愿景的实现始终是党制定“五年规划”的初衷与使命。

表1 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内容演进历程(1953—2021年)

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五年规划”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在创新中全面推进。从名称层面看,“五年规划”发生过两次嬗变,即从单一的“国民经济”计划转变为综合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从“计划”转变为“规划”。从内容层面看,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中的“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中的“人民生活更为宽裕”,再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中的“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这些逐级提升的人民生活水平标准契合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从动态角度映射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与奋斗,表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对实现美好生活追求途径认识的不断深化。

从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到2021年再次启航的“十四五”,我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转型,我们党深刻认识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固然有许多弊端,但社会主义经济计划必须要有,所以坚持把制定“五年规划”作为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并贯穿实施于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全过程之中,使人民生活实现了“质”的飞跃,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世所罕见的瞩目成就。

二、十四个“五年规划”中美好生活目标追求的演进特点

“五年规划”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历时性连续性过程。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时间跨越近70年,可以说每一个规划都镌刻着体现时代特点和阶段性特征的鲜明印迹,彰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和强大生命力。而具有共性的“追求目标日趋高远”“实践途径逐渐完善”“制度优势愈发彰显”三大演进特征则在与时俱进的编制实施中,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创新发展中日益凸显并逐渐稳固。

(一)追求目标日趋高远:从物的依赖性向人的全面发展过渡

中国共产党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仅以马克思对未来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这一描述作为最高指引目标,同时坚持实事求是,将美好生活目标的追求进行阶段化、现实化的分解。我国“五年规划”目标在总体上经历了“以物为本”“以GDP为本”的机械片面,到“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科学全面,由满足人民“物的依赖性”这一初阶目标向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终极目的不断过渡。

宏观来看,“一五”到“五五”计划处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在国内“一穷二白”、国际“围剿封锁”的时空背景下,为了谋求民族对立、巩固国家政权,这一时期的计划内容以满足物的依赖性为中心。“一五”计划确定了“一化”“三改”两方面的主要任务,在“边建、边改、边学”中完成了工业化奠基,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六五”计划到“十五”计划的经济转轨时期,在对社会主义调节手段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中,人的发展和需求开始引起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开始逐渐成为计划编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市场经济体制时期,“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思想,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环境的优化、生活内容的丰富等开始成为人民生活追求的新内容,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更高阶目标[3]。进入新时代,“美好生活”作为目标追求融入到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当中。在“十三五”规划中,习近平总书记把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视程度提升到新高度,“十四五”规划更明确了“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的目标任务[4]。可以看出,新时代的美好生活既是社会发展与矛盾运动的统一体,更是向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崇高理想的无限靠近。

(二)实践途径逐渐完善:从单一经济发展向科学全面发展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我们就要不断制定新的阶段性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沿着正确的道路往前走。”[5]纵观十四个“五年规划”可以看出,规划从问题着手,从国情出发,在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开辟了通向美好生活图景的新路径,美好生活的实践也经历了四个演进阶段,即奠基初创阶段、创新调整阶段、科学发展阶段及全面推进阶段。

“一五”计划到“五五”计划是奠基初创阶段。这一阶段,在实现美好生活目标的实践途径上,强调以传统的“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观为理念引领,以“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为指导策略[6],通过完全的政府指令性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尽管除“一五”计划以外其他四个计划并未正式公布,但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我国基本实现了公有制尤其是全民所有制一统天下的局面,基本建立了完善的国民经济体系。

“六五”计划到“十五”计划是创新调整阶段。这一阶段,美好生活在“自我改革”和创新调试中不断发展。如“九五”“十五”计划减少了具体性指标,增加反映结构变化的指导性宏观指标,明确了具有战略意义的“两个根本性转变”以及“以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的发展布局,[7]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十一五”规划到“十二五”规划是科学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了从“计划”向“规划”的历史性转变。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引领下,“十一五”和“十二五”明确提出坚持“一个主题”即科学发展,“一条主线”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发展思路。“十二五”规划更通过推行“四分开”(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分开)的行政体制改革,破除了制约科学协调发展的深层壁垒。

“十三五”规划到“十四五”规划是全面推进阶段。这一阶段,“十三五”规划以顶层设计思维,在经济“三期叠加”的关键期提出了三大攻坚战、军民深度融合、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等一系列格局宏大、目标长远的重大战略举措,通过“树立全新的CORE规划理念,突出规划的连续性、开放性、制度性、开拓性”[8],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三)制度优势愈发彰显:从相对封闭向全球效应扩展

“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9]从世界经济的历史大视野来看,规划制度并非起源于中国,也不是中国共产党独有。苏联在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制定并通过的1928—1932年国民经济计划,标志着中长期规划制度在全世界的诞生。在两个“五年计划”的指导下,苏联的工业总产值直接跃至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更直接推动席卷全球的计划化浪潮的出现。直到20世纪70年代非洲的发展规划总体宣告失败,世界逐渐出现了去计划化的浪潮,许多国家逐步取消了规划制度。中国是少数长期坚持五年规划制度并取得重大经济成就的国家之一,究其根本,是得益于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我国的五年规划不是僵化的五年一度的一次性工作,而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双向发力的循环过程。自“十五”计划始,我国不断健全规划编制制度的运行机制,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规划编制工作逐渐进入“屈群策、集众思、广纳言、合意决、告四方”[10]的法制化运行轨道。改革开放以来,“五年规划”通过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市场调控三条轨道并行,引领了中国实现阶段性、跨越式发展。

如“十一五”规划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提出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内需主导型发展战略,将风险转为机遇;“十二五”“十三五”时期,“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更加健全、层次更高、力度更大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构建,为解决人类发展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十四五”规划的编制与出台,恰逢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新冠疫情肆虐以及全球经济衰退等严峻形势,但正如习总书记指出,“我国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发展优势和机遇优势,经济社会发展依然有诸多有利条件,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谱写‘两大奇迹’新篇章。”[11]“十四五”规划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在维护好本国人民的利益福祉的同时,强调要“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8],不仅推动了美好生活的民族建构,更为携手建设更加美好世界开辟了崭新道路,更生动地为世界人民展现了中国独特的制度优势。

三、十四个“五年规划”对美好生活目标追求的当代启示

回顾我国“五年规划”历程,虽然最初学习了苏联模式,但一直在不断探索、改革、发展和完善,这种弹性规划制度既在实践中破解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旧问题和突出短板,也为新发展阶段下如何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地建构美好生活提供了科学研判与借鉴。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奋力谱写发展新奇迹

“五年规划”是党凝聚民族精神、擘画发展愿景,将社会共识转化为国家意志的治国理政重要形式。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瞄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梯度式需要的情况下,党领导人民在反对腐败、脱贫攻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应对贸易战等重大斗争中取得了瞩目性成就,充分彰显了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优势。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新的机遇与挑战双重并行的发展境况下继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在“十四五”发展时期尤为重要。

其一,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定“两个维护”,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强化国家发展规划的统领作用、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强化政策协同保障等措施并举,是“十四五”时期应对“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的迫切需要。其二,坚持党的思想领导,以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筑牢执政根基。“十四五”时期继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才能有效确保党在应对各种风险考验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其三,坚持党的组织领导,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12]经验表明,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及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势在必行。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纵观十四个“五年规划”,不难发现一条清晰主线贯穿其始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致力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编制程序方面,“五年规划”的编制经历了由内部决策到社会各界代表人士建言献策,再到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广泛参与相统一的转变过程。仅以“十四五”规划编制为例,习近平亲自担任起草组长,利用2020年7~9三个月时间进行广泛调研,先后召开了7次座谈会,充分吸纳民意民愿,真正把人民群众的要求反映到五年规划中[13]。民主透明的编制程序不仅使得“五年规划”发挥其聚民智、集民意、汇民力、凝共识的作用,也最大程度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

在规划内容方面,“十四五”规划重点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面对我国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存有弱项等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十四五”规划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更加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微观来看,“十四五”规划在住房问题上强调建立住房和土地联动机制,遏制投资投机性需求;在教育问题上,把提升国民素质放在突出重要位置;在医疗问题上,强调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实施健康中国行动,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这些务实具体的规划目标,体现了“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的价值取向,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冀,为补齐发展短板、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三)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科学规划发展路径

为解决美好生活目标实现的现实梗阻,不同时期的“五年规划”均从问题导向出发,制定了具有现实指向性和科学预测性的发展路径。在和平与发展不变的时代主题下,面对发展环境复杂深刻的新变化新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研判国情国力和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审时度势地提出了“十四五”规划的主要任务和远景目标,更加突出强调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三个“新”,即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

首先,要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当前,新发展阶段既是全面回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更加平衡更加充分发展的阶段,也是全面应对世界大变局、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主动延长和塑造战略机遇期的阶段。“十四五”时期,我国面临如初级产品供给保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碳达峰碳中和等诸多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都建立在对新发展阶段的准确判断基础上,进而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其次,为了应对外部发展环境的持续变化,要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立足于新发展阶段的“时”与“势”,“必须强化国内大循环的主导作用,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共进”[12],要构建供给和需求、经济和金融、国内和国际良性循环的整体系统,有效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在消费环节的淤点和堵点,以激发整体效应,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人民。

再次,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十三五”时期,我国首次从“完善发展理念”高度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十四五”时期,我们要更加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各领域、全方位的高质量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注 释]

① 本规划在“一五”到“十五”时期称为“五年计划”,从“十一五”时期开始改称为“五年规划”。本文统称为“五年规划”,而在具体论述时则根据情况分别称为“五年计划”或者“五年规划”。

猜你喜欢

计划阶段规划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暑假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