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泲上停云集》考述

2022-09-19智晓倩王卓华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总集云集交游

智晓倩,王卓华

(上海大学 文学院,上海 200444)

清代中期,社会安定,国力昌盛,经济繁荣。多数文人兼具学者、士大夫身份,诗友同僚之间的文学交游活动蔚然成风。与此同时,唱和赠答类型的诗歌总集层出不穷,使得清代诗歌总集具有地域性、专题性等特点。正确认识清代诗歌总集的整体风貌,对于深入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总体阶段的诗词创作与诗学思想有着重要价值。近年来,由王卓华、曹辛华教授编纂,线装书局出版的《清诗总集丛刊》对清代的各类诗歌总集进行了整理汇编。《泲上停云集》作为乾嘉时期的诗歌总集之一,被编入丛刊一百六十五册。该总集主要收录了清代孙星衍本人和其赴任山东期间所交游的部分文人诗歌作品。孙星衍作为乾嘉时期的重要学者和文学家,其诗歌创作兼有“学人之诗”和“诗人之诗”的双重风貌,《泲上停云集》中所编选的文人作品也大多与孙星衍文学创作后期平正敦厚、质朴自然的风格相近。同时,《泲上停云集》主要以游记诗、感怀诗、赠答诗为主,是反映清中期山东南部风土人情的重要文学史料。该诗歌总集的存留与研究,有利于更加全面地考察孙星衍在山东期间的文学交游活动,加深对清代乾嘉文坛整体面貌的认识。

一、 《泲上停云集》的版本与编纂

《泲上停云集》共一卷,孙星衍所主持编纂的《岱南阁丛书》和《平津馆丛书》中均有收录。该诗集为乾隆嘉庆年间孙星衍在山东任职期间陆续收录的诗歌汇编。由于孙星衍毕生致力于经学考据,将诗歌创作视为学问研究之余的娱乐消遣。其仲弟孙星衡、门生杨文荪、侄婿龚庆等人常对其诗集进行辑佚增补,《泲上停云集》除孙星衍本人编纂的版本外,另有其门生亲友校勘修订的版本。

《泲上停云集》现存有四种刊本,分别为:嘉庆十七年的兰陵孙氏兖州刻本,现藏于四川大学图书馆;光绪十一年的长沙王先豫刊本,现藏于国家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光绪十—至十二年的吴县朱记荣槐庐家塾刻本,现存于河南大学图书馆;民国十三年上海博古斋影印本,现存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河南大学图书馆、辽宁大学图书馆。经比对发现,现今通行的单行刻本多从《岱南阁丛书》和《平津馆丛书》中摘录而来,但两部丛书中诗集所收录的诗歌内容存在差异,使得《泲上停云集》出现了两个不同的版本体系。

《平津馆丛书》中《芳茂山人诗存》卷四中存有《泲上停云集》一卷,共七十六首诗,以孙星衍本人的创作为主,附录有他人唱和诗作,是其亲友门生在其去世后的增补本。其侄婿龚庆在《芳茂山人诗录》有跋:“甲戌岁,从蒋明府因培索得一本,兹将集中先生诗录出,并录和作。庚申辛酉间,主讲诂经精舍时所作,亦附焉编为第四卷,仍名《停云集》,纪胜会也。”[1](P61)据此可知,在孙星衍去世后,其门生亲友根据将唱和集中孙星衍本人的诗歌单独辑录,并附有其讲经时期的作品与他人和诗。《平津馆丛书》中的《泲上停云集》收录诗歌多为孙星衍本人的文学作品,属于诗歌别集。

本文所指《泲上停云集》为诗歌总集,所依托版本为1924年上海博古斋影印的《岱南阁丛书》本。诗集由孙星衍编纂,曾刊刻存放在黄易、蒋因培等友人家中,真实反映了孙星衍在山东任职期间的交游活动。不仅收集了孙星衍在山东期间的个人创作,更以孙星衍为中心,汇编了当时与其共同交游唱和的文人诗作,让人足以窥见乾嘉时期的名士风流。

二、 《泲上停云集》唱和者考述

《泲上停云集》以孙星衍为中心,共收录二十八位诗人的作品,除周隽、杨元锡、蒋因培、李銮宣外,多数诗人仅有一篇诗作被收入集中。诗人群体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泲上停云集》中每位诗人姓名后附有籍贯与官职,其中江浙籍诗人居多,江苏籍有十三位,浙江籍有五位,其他分别为山东、安徽、湖南、山西、四川、福建等地。同时,诗集中所收入诗人大多与孙星衍的年龄与入仕时间相近,为了解乾嘉时期学术幕府和地域文人的交游情况提供了重要史料。

孙星衍,字渊如,号芳茂山人,江苏阳湖人,生于乾隆十八年(1753)。《清史稿》有传。年少以诗名,被袁枚称为“天下奇才”。后深究经史小学,精于目录校勘,有《平津馆丛书》《岱南阁丛书》传世,学术成就卓越。乾隆五十二年进士,任翰林编修、刑部主事。乾隆六十年,授山东兖沂曹济道,历任山东按察使、督粮道,官至布政使。在山东任职期间,为官清廉,勤政爱民,屡督河工,平反冤案[2](P10056)。据《泲上停云集》所收录的众多诗作可知,作为乾嘉经学的代表人物,孙星衍交游广泛,同僚亲友门生众多。在研经考证之余,常招引名士宴饮唱和。《泲上停云集》中共收录孙星衍诗作十九首,其中有十首均与唱和赠答相关。可见其赴任山东期间,与文人名士交游之频繁,来往之密切,也足以证明孙星衍在乾嘉文坛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除孙星衍外,《泲上停云集》收录有众多诗人作品,其中不乏阮元、桂馥、吴锡麒等名家,但多数诗人仅参与了一次孙星衍在山东期间的赠答唱和活动。翻阅诗集,仅有周隽、杨元锡、蒋因培、李銮宣四人的作品被收入两次以上,其中周隽、杨元锡与孙星衍的交游唱和最为密切,均有数十首作品存留。但二人生卒年份均已失考,仅能通过清代方志与诗集中所收录作品,略知一二。

周隽,号曼亭,江苏元和人。据《苏州府志》可知,其为乾隆五十一年(1785)丙午科举人,曾任黄县知县[3]。与孙星衍交往极为密切,曾与孙星衍一同参加宴饮雅集、巡视河防、游览金石古迹等。《泲上停云集》共收录其诗作十七首,多写于山东,并与孙星衍诗作相和。据《别后寄怀渊如观察》中“非关海燕择梁棲”“策士能竽滥适齐”[4](P674)等句推测可知,周隽多半为孙星衍学术幕府中的一员。

杨元锡,字云珊,江苏阳湖人。据《武进阳湖县合志》可知,时为贡生,著有《览煇阁诗钞》[5]。据《泲上停云集》所收其诗题《呈舅氏渊如先生》《奉赠渊如舅氏律诗六首》等知,他与孙星衍当为甥舅关系。据嘉庆年间《枣强县志》《长垣县志》可知,其为两本县志的主要编纂者。《泲上停云集》共收录其诗作十一首,曾多次参与孙星衍组织的宴饮活动,并撰写诗作。

蒋因培,字伯生,江苏常熟人。生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著有《乌目山房诗存》。乾隆四十九年举人。《济南府志》有传。嘉庆二年,任山东费县巡检。历任山东汶上、峄县、高密、巨野等地知县,深得当地百姓爱戴。道光元年被弹劾后,遣戍新疆。晚年释归中原,卒于道光十八年[6]。《泲上停云集》收录其诗作八首,均为赠答孙星衍所作,可见其历任山东期间,与孙星衍有较为密切的交往。

李銮宣,字伯宣,山西静乐人。生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著有《坚白石斋诗集》。据《坚白石斋诗集》前言可考,乾隆五十五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嘉庆三年,升任浙江温处兵备道,官至云南巡抚。一生为官清廉,多有政绩。卒于嘉庆二十二年[7](P1)。《泲上停云集》收录其三首诗作,均为赠别孙星衍而作。

此外,《泲上停云集》还收录有阮元、桂馥、吴锡麒、张问陶、伊秉绶、方体、徐嵩、余鹏年、赵怀玉、韩葑、何启赞、王复、李奉翰、王宗敬、王德、陆嗣宣、冯培、顾礼琥、管世铭、马覆泰、魏成宪、亮保、毕裕曾等二十三人的诗歌作品,诗题后均附有作者籍贯及字号小传。整体来看,诗集中所收录作者虽然较为杂乱,但仍然具有相似的特点。诗集中的中心人物为孙星衍,其他诗人或在山东当地做官、或为孙星衍亲友门生,均与孙星衍相识。从身份地位来看,诗集中的诗人大多为乾嘉年间的举人进士,担任政府官职,并享有一定的社会声誉。从籍贯来看,一半以上的诗人来自江浙地区,也使得《泲上停云集》在反映山东风土人情的同时,融合了江南诗坛特有的清雅气质,呈现出地域性总集的特征。

三、 《泲上停云集》的题材特点

《泲上停云集》共收录有九十五首诗歌,均为近体诗。其中七言律诗五十七首,七言绝句三十三首,七言排律两首,五言律诗一首,五言排律两首。七言诗歌在诗集中占据主导地位。诗歌内容主要围绕孙星衍在山东任职期间的交游情况而展开,以赠答唱和为主要形式,大致有宴饮雅集、送别怀人、记游访古、咏物题画等不同类型。

第一,《泲上停云集》中的诗歌与宴饮雅集活动有着密切联系,多吟咏宴酣之乐,夸耀主人之德,思想内容较为统一。孙星衍在赴任山东期间,多次参与并组织宴饮雅集活动,《泲上停云集》中有四次相关记载,存有二十二首诗作。其中以乾隆六十年的明湖小沧浪亭雅集最为盛大,参与人数和创作诗歌最多。时任山东学政的阮元是集会的发起者,为催促孙星衍前来历下参加集会,寄七绝《明湖小沧浪亭荷花盛开迟孙观察东来不至作诗速之》一首,孙星衍次韵答诗。此时正值孙星衍即将奔赴兖州任职,桂馥、吴锡麒等参与讌集的文人纷纷和诗送行,遂形成一次颇具规模的唱和活动。同时,孙星衍多次在太白楼、浣笔池等地招游宴饮,杨元锡《渊如舅氏招饮工部南池复登太白酒楼赋呈一律》中的“间携尊榼来凭眺,酹拍阑干共唱酬”[4](P676),何启赞《渊如观察招饮浣笔泉用壁间刘荻江韵》中的“名士风流名宦乐,旷怀欣使野人知”[4](P676)均是当时宴饮雅集盛况的真实写照。可以说,宴饮雅集的赠答唱和是《泲上停云集》中诗歌创作的主要动因,有利于考证乾嘉时期诗人之间的交游情况。

第二,《泲上停云集》中也收录了众多送别怀人的诗歌,或为孙星衍赠别他人,或为他人别后感怀星衍,情感真挚,醇厚朴实。孙星衍宦途显耀,交游广泛,常有同僚亲友写诗寄托思念与仰慕之情。《泲上停云集》中有八次相关记载,存有诗歌十八首,是研究孙星衍济上交游圈的重要资料。例如,马覆泰的《将去历下留别渊如同年》通过描述孙星衍“扫除秕政”“刊尽奇书”等事迹,凸显了渊如“才人爱慕学人倾”[4](P673)的人格魅力,表达了分别的不舍之情。孙星衍收到后作有《答马秋药同年比部》一首,回忆了两人“螭头谒帝同时入,鸡舌趋朝作队行”[4](P674)的旧时交游,抒发了友人北去的愁苦寂寞之情。在思念之余,也有不少诗人专门通过赠别诗歌来集中表达对孙星衍的倾慕崇拜之情。其中最典型的便是杨元锡的《奉赠渊如舅氏律诗六首》,集中赞颂了孙渊如的廉政爱民、治学严谨、禀赋奇才,并发出了“愧将姓氏并公卿”[4](P680)的感慨,足以使人感受到孙星衍为人之风神。可以说,送别怀人类型的诗歌,有具体针对对象,情感更为真挚,诗中所描述的交游事件大多真实可靠,是研究人物生平的重要史料。

第三,《泲上停云集》中多次记录了孙星衍及其友人的巡游访古活动,或描写行役巡查中的感想,或记述游览古迹的见闻,兼有记游和怀古诗的双重风貌。在学者、文人、官员三重身份的影响下,孙星衍在山东为官期间的游历范围十分广泛,与游记访古相关的诗作占据《泲上停云集》的三分之一,诗集中共有十四次记载,收录诗歌三十五首。一方面,身为政府官员,巡视办公是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行役过程中的所见所想,是此类诗歌表述的主要内容,大多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风格冲淡肃穆。如孙星衍的《十月十一日巡视曹军河防作》即为其巡视办公期间所作,诗中“居民晚岁输薪束,候吏寒更报水邮”[4](P661)一句,在平易质朴的语言中,蕴含着对百姓民生的关心爱护。周隽亦依托原韵和诗一首,风格内容亦与原作相近。另一方面,作为朴学大师,游览考证古迹是学术研究过程的基本环节。例如,孙星衍的《邹县山程访女娲遗迹》《金乡城西北访汉扶沟侯朱鲔石室》,周隽的《薛城过孟尝君墓》,杨元锡的《过柳下惠墓口占》等诗作,均记述了诗人在探访古迹时的亲身见闻。或记叙游览过程,或描述古迹面貌,或咏史寄怀,诗句中多有夹注,具有以学问入诗的突出特点。

第四,《泲上停云集》中题画咏物主题的诗歌也占据着较大的比例,诗中常借画作抒发个人情感,含蓄委婉,耐人寻味。清代中期,在文字狱高压的笼罩下,诗人的吟咏对象在其书斋生活内不断深入,咏物诗、题画诗大量涌现。《泲上停云集》中有四次相关记载,存有十四首诗歌。其中大部分诗歌是对孙星衍画作的赞咏与品评。如蒋因培的《题孙观察任城放棹图》四绝句,通过描摹画中“烛映水红”“青雀乘风”“雪后淡云”等风景,在吟咏画作的同时,表达对孙星衍“风流尽可传”[4](P664)的仰慕与赞颂。另外,孙星衍本人也作有《题<南楼却扇图>赠吴山尊妹丈》三首绝句,从书画持有者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出发,借题画对妹婿进行“画眉莫费凌云笔”[4](P680)的勉励。可见,乾嘉时期诗人大多将图画作为表达议论和抒发情感的载体,经常从画作之外的角度进行吟咏创作,拓宽了题画诗的内容,赋予了题画咏物诗新的思想内涵。

可以说,《泲上停云集》所收录的诗歌,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类型多样。诗歌主题大多与孙星衍息息相关,并且诗风也与之相近,醇正敦厚,具有文人之诗和学者之诗的双重特质。诗集中的作品均立足实际交游生活,尚质朴、重议论,具有一定的纪实性。因此,《泲上停云集》不仅为研究孙星衍本人和相关人物的生平经历提供了重要文献材料,更集中反映了乾嘉时期经学与文学相互交融的主要风貌,具有较高的文学史料价值。

四、 《泲上停云集》的意义与价值

《泲上停云集》作为乾嘉时期集中创作于山东的清代诗歌总集,其辑录诗人与诗歌的丰富性与完整性,对于清代诗歌的辑佚校勘、诗人生平的考据研究、山东历史的载录梳理与文坛风尚的映射存留都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泲上停云集》保存了众多文学作品,对清诗的编纂及考据具有重要意义。诗集中共保存有九十五首诗歌作品,其中半数以上的作品仅在此一个诗集中有收录。该诗集的编纂使得清代诗歌作品的保存更加完整,尤其是对周隽、杨元锡等别集散轶的作家来说尤为可贵,使得其能够在清代文学史上存留一丝痕迹,也对《全清诗》的整理汇编起到了增补作用。同时,由于诗集包含多次唱和活动,其中存留的部分作品在他人诗集中也有刊刻。例如,阮元招引孙星衍的诗作在《小沧浪亭雅集》中为“济南池馆傍湖开”,但在《泲上停云集》中为“济南亭馆傍湖开”[4](P649)。而阮元所编纂的诗集更早,更贴近作品原貌,两相对照,应作“池馆”。可见,该总集在存留散轶作品的同时,也起到了文献考订作用,有利于更好地保留和还原作品原貌。

其次,《泲上停云集》共收录了二十八位诗人的作品,对于考据作者生平,保存诗人交往史料有着重要意义。诗集中所收录的每位诗人后均附注有其籍贯与官职,保存了诗人生平的基本史料。例如,诗集中的韩葑姓名后,附有“江苏吴县人。丁酉拔贡,前广东高廉道,今刑部主事”[4](P654)。方体姓名后,附有“安徽绩溪人,庚戌进士,刑部主事”[4](P651)。赵怀玉姓名后,附有“江苏武进人,庚子献赋中书”[4](P654)等简略的人物小传。这些信息方便了后人查阅相关方志,从而获得对诗人生平的基本认识。另外,诗集中所反映的赠答交游活动,也对研究诗人的交往游历情况有着重要价值,尤其是宴饮雅集、送别怀人等类型的诗歌。同时,作为围绕孙星衍山东交游而展开的诗歌总集,《泲上停云集》也有利于完整梳理孙星衍赴任山东兖沂曹济道期间的生活经历,弥补考订《孙渊如先生年谱》的缺漏。

再次,《泲上停云集》作为清代乾嘉时期的诗歌总集,在作家特点、诗歌内容、作品风格等方面均反映了当时的文坛风尚。从诗集中收录作家的数量可以看出,清代中期诗人潮涌,诗作繁多,呈现出“量如螳肚,质如蜂腰”的局面。其中江浙诗人居多,诗人群体的交往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在诗歌内容上,主要以唱和赠答为主,体现了文人酬唱活动常态化生活化的发展趋势。唱和过程中,诗歌韵脚字均相同。可见,清代对唱和诗歌的形式规范要求更为严格,次韵和诗已成为普遍形式。在作品风格上,诗作大多以议论纪实为主,质朴厚重,灵动不足,具有“学人之诗”的特点。阮元、桂馥、孙星衍等朴学大家的雅集唱和与金石考证、书画品评等诗歌的盛行,均反映了乾嘉时期学术和诗歌的密切交融。

最后,《泲上停云集》中的作品多写于乾嘉时期的山东南部,集中反映了清代乾嘉时期山东的社会风貌与风土人情。诗集中的作品曾多次提到山东南部的济宁、兖州、曹南、郯城等地与南望湖、太白楼、浣笔泉、太白祠等风景名胜。在反映孙星衍游历情况的同时,记录了当时山东的行政区划,再现了当地的民生民情和风土人情。同时,诗集中的金石考证诗,通过记录诗人对古迹碑刻的考察,为后世对山东金石碑刻情况的研究提供了直接材料,也从侧面体现了乾嘉时期金石考据、经史校勘等学术活动的盛行。

可以说,《泲上停云集》作为清代诗歌总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版本的特殊性、诗人的丰富性与诗歌的多样性,使得此诗集具有多方面的文学史料价值。继续深入开展对《泲上停云集》的研究,有利于更加全面地认识乾嘉时期诗歌创作的整体情况,同时也对于《全清诗》等清诗总集的编纂和补遗有着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总集云集交游
蓝营大咖云集
云山图
郑巢与僧人交游诗歌考
一部清诗研究的力作*——评夏勇《清诗总集通论》
高启与北郭诗社成员交游考
目录学视域下的地域总集范畴辨析
围攻云集品风波的背后
黑水城所出《慈觉禅师劝化集》作者宗赜生平交游新考
汤显祖与明代理学家交游考略
精英云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