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旗渠精神研究的文献学分析

2022-09-19刘青盼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红旗渠精神研究

刘青盼

(河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党中央批准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红旗渠精神被纳入其中[1]。20世纪6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林县人民不等不靠苦干十年修成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铸就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20世纪90年代林县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关于宣传、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的决定》,红旗渠精神得到了大力宣传与发扬,红旗渠精神研究也正因如此展开了新篇章。红旗渠精神研究是指以红旗渠精神为研究基点、研究主体对红旗渠精神的整体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认识,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研究的重要视角之一。红旗渠精神研究经久不息,围绕红旗渠精神学界从不同角度展开分析,涌现了一大批具有一定学术水准、思想深度和现实意义的学术成果。通过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和整体把握,阐释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深化红旗渠精神研究的具体路径,推动红旗渠精神研究向纵深发展,增强红旗渠精神研究的学术影响力和辐射力,是新时代新征程背景下接续传承红旗渠精神的应有之义。

一、红旗渠精神研究主要成果的计量分析

从引漳入林工程一开始动工,林县人民战天斗地的壮举就引来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记录修渠事迹的影像资料、宣传红旗渠的通讯报道、发行关于红旗渠的作品逐渐升温。经过学界的不懈努力,红旗渠精神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呈现形式有专著、论文文献、政社评论、宣传报道、研究课题、电视剧等。文献计量学是以文献作为对象进行计量研究的学问,它是采用数学、统计学等各种定量方法,对信息基本循环图式所描述的社会化的信息交流过程中的文献信息组织、存储、分布、传递、相互引用和开发利用等进行定量描述和统计分析,以便揭示社会文献信息交流过程的数量特征内在规律的新兴学科[2]。相关专著、期刊论文、学位论文是红旗渠精神研究成果的主要载体,因此作为本文分析的依据。

(一)相关专著的计量分析

“出版专著是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的重要体现。”[3]通过超星读秀学术搜索以“书名=红旗渠”,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版的与红旗渠相关专著进行检索统计。据不完全统计,1990年至2021年共出版了80本相关专著(见表1)。一方面从相关专著论述的主题来看,有红旗渠人物事迹、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红旗渠精神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红旗渠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在注重史料梳理、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聚焦时代热点与红旗渠精神结合。另一方面从相关专著的类型来看,红旗渠和红旗渠精神研究专著类型丰富、形式多样,有史料汇编、摄影绘画作品集、纪实文学、报告文学、诗歌、人物传记等题材,可见从事红旗渠和红旗渠精神研究的学者具有多样化的学科背景。其中《红旗渠志》以翔实的史实资料全面记述了红旗渠建设过程中的数据和重要文件,是红旗渠研究者可以参考的重要综合资料,成为有力的研究工具书。虽然与红旗渠相关的出版著作取得了可观的数量,但是严格意义上围绕红旗渠精神进行全面系统论述的专著少之又少,红旗渠精神专题研究的学术著作理论成果数量相对不足。其中较为全面论述红旗渠精神基本理论的代表性专著有2007年安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的《红旗渠精神研究》和2019年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系列读本《红旗渠精神》,这与学术专著写作需要长时间的积淀、专著出版的周期长有一定关系。

表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红旗渠相关专著数量统计

(二)相关期刊论文的计量分析

期刊论文在研究成果构成中占重要部分,较能代表红旗渠精神研究的整体情况。20世纪90年代,红旗渠和红旗渠精神从一度沉寂到声名鹊起,相关学术研究开启了崭新的篇章。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主题词=红旗渠精神”进行

单库检索,文献检索的时间范围为1990年1月1日至2021年9月15日,检索结果如图1红旗渠精神研究期刊发文量年际统计所示。总体上看,发文数量初具规模,趋于稳定增长趋势。中国知网收录的红旗渠精神研究期刊论文共有726篇,其中2021年实际发文量为73篇,该值高于历年来的年度发文量,由此可见红旗渠精神研究依然是当前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其中,1999年22篇作为2000年之前发文量的小高峰,与红旗渠建成30周年引起较大关注有关; 2006年34篇小高峰的出现与2004年红旗渠精神巡回展引起全国轰动密不可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1年、2016年两次谈到红旗渠精神,2021年红旗渠精神被批准纳入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谱系,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红旗渠精神研究进一步得到学者的重视。从论文的主题上看,时代价值、民族精神、中原经济区建设、新时代、共产党人、红色文化、中国梦出现频次较高,成为学者们重点关注的对象。但是,从发表期刊的层次类型来看,刊登在核心期刊及CSSCI来源期刊的文章只有101篇,核心及以上层次的论文数量约占总期刊发文量14%,86%为普通期刊发文。可见,当前期刊关注度和期刊层次较低,缺乏原创性高质量高影响力的研究论文,红旗渠精神研究水平有待提高。

图1 红旗渠精神研究期刊发文量年际统计

(三)相关学位论文的计量分析

学位论文的选题往往紧扣时代主题,兼具理论深度和实践价值。因而一个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和发展趋势可以从学位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上得到反映。通过中国知网博硕学位论文数据库,以“题名=红旗渠or关键词=红旗渠精神” 进行单库检索得到学位论文35篇,且均为硕士学位论文。从学位论文的数量上看,2012年3篇,2013年2篇,2014年3篇,2015年3篇,2016年3篇,2017年5篇,2018年3篇,2019年7篇,2020年6篇,年度最高发文量仅有7篇,可见博硕学位论文的数量相对缺乏。尽管考虑到目前暂时仍有未导入中国知网数据库使资料不全的现实原因,与同为诞生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其他革命精神相比,研究成果并不太理想。红旗渠精神研究若要取得纵深持续发展,需要越来越多年轻学者予以关注,为科研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从研究的热点主题来看,相关红旗渠精神学位论文中关键词出现3次及以上的主要有“民族精神”“时代价值”“红色文化资源”“中国梦”“思想政治教育”“工程建设”“精神财富”。从学位论文的学科分布来看(如图2),社会科学类专辑共占62.86%,经济与管理科学占20%,工程科技Ⅱ辑占17.14%。其中哲学与人文科学占14.29%,主要集中在人文社科类。从学位授予单位来看(如图3),红旗渠精神研究学位论文的授予单位主要集中在河南,其中河南大学最多占14.29%,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占14.13%,郑州大学占5.71%,河南师范大学占5.71%。另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占5.71%。

图2 红旗渠精神研究学位论文的学科分布图

图3 红旗渠精神研究学位论文的授予单位

二、红旗渠精神研究中面临的现实困境

在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红旗渠精神研究成果计量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相关研究成果的内容,发现虽然有理论深度、鲜明特色的研究成果,但是比较完善的研究成果仍有待学术界努力推出,红旗渠精神研究总体上学理性、系统性有待提高。

(一)研究作者协同性弱,研究机构区域性突出

任何一项科学研究,都离不开研究主体。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以“主题词=红旗渠精神”分别进行期刊论文、学位论文单库检索,文献检索的时间范围为1990年1月1日至2021年9月15日,剔除征稿启示、表彰决定等非研究性文献,得到期刊论文699篇、学位论文39篇,共计738篇文献。以EndNote格式导出并保存至压缩包上传到SATI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经过系统再次去重,最终进入分析732篇文献。从发文作者来看,研究作者之间协同关系略显稀疏,尚未形成核心研究作者群。总作者数840人,独立作者数688,平均每篇文章1.15作者。

如图4所示,节点越大、字体越大,表明该研究作者取得的研究成果越多,其中张进平、李妲、来亮、路阳、杨惠淑、陈莉莉、王会民、杨杰等人发文量较多,均在4篇及以上。图中连线表明学者之间存在学术合作关系,图4中连线稀疏,学者之间缺少合作关系,核心研究队伍尚未形成。

图4 红旗渠精神研究作者的可视化图谱

享誉“世界第八大奇迹” 的红旗渠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受区域因素影响,相关研究机构中安阳市及豫北党政机关、高校对红旗渠精神的研究最多,红旗渠精神研究机构呈现明显的地域性特征。红旗渠精神研究机构有460个,其中独立研究机构有327个。如图5所示,节点越大,表示该研究机构文献产出量越多。河南师范大学、红旗渠干部学院、安阳师范学院、安阳工学院发文量较多,是红旗渠精神研究的主要机构。其中河南师范大学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中原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的人才优势居于榜首;安阳市高校尤其是安阳师范学院和安阳工学院依托地理优势、资源优势和平台优势成为红旗渠精神研究的中坚力量,2014年红旗渠干部学院建成并投入使用后成为研究红旗渠精神的后起之星。总体看来,红旗渠精神研究机构数量多,研究机构发文量与高产作者所属单位有直接关系。此外红旗渠精神研究机构集中在河南省内,区域特征突出不利于整合红旗渠精神研究资源,研究力量分散。

图5 红旗渠精神研究机构的可视化图谱

(二)理论水平不高,高质量研究成果不足

如图1红旗渠精神研究期刊发文量年际统计所示,近年来研究成果的数量呈稳步增长趋势,随之这对研究质量的高标准也提出了相应要求。尽管当前取得了一定规模的学术成果,但是真正带有原创性、突破性的高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偏少,这种高数量与低质量之间的不均衡问题制约了红旗渠精神的研究成效。从承载红旗渠精神研究的载体上看,期刊论文在普通期刊上发表的居多,高级别的期刊上发表的较少。如图6红旗渠精神研究发文期刊可视化所示,其中期刊论文刊文量前五名有《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安阳工学院学报》《安阳师范学院学报》《农村·农业·农民(A版)》《采写编》。通过检索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仅有一项“基于口述史的红旗渠精神生成逻辑与当代价值研究”(18AKSO1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一项为“红旗渠精神研究”(18JD710029),其他课题多为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或高等院校校级科研项目级别等。从已有成果的理论内容上看,政治解释性文章多,学理性文章少。学术研究不仅要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从事一切社会科学研究的前提,而且要讲究基础理论、多做学理性研究。红旗渠工程能够成功修建,绝不是偶然的,红旗渠的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处处闪耀着深厚的理论知识,土木工程、水利技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人民群众史观、精神生产理论等都是可以提高红旗渠精神学理性的理论基础。学理支撑薄弱、理论性不足的文章占一定分量,这与从事红旗渠精神研究的人员趋于泛化有一定关系,突出了提高研究人员的专业素质的紧迫性。总之,科学而系统的红旗渠精神研究体系尚未构建、高影响力的研究成果缺乏是提高红旗渠精神研究水平的首要瓶颈,我们必须看到红旗渠精神研究与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等传统革命精神研究成果之间的差距,必须认清红旗渠精神研究仍处于发展进程中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必须正视亟待提升红旗渠精神的研究水平。

图6 红旗渠精神期刊发文量可视化分析

(三)研究内容相对集中,研究视域有待拓展

红旗渠一声炮响便引来各界的广泛关注,经过专家学者半个世纪多的努力,红旗渠精神研究取得了一批卓有成效的成果。通过梳理已有成果发现,研究内容中存在重复、视野单一的问题,不利于推动红旗渠精神研究纵深化可持续发展。一方面从研究内容上看,在已有研究成果中学界关于红旗渠精神研究的内容相对集中、同质性高,主要表现在红旗渠精神的生成与内涵、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传承与弘扬红旗渠精神以及对修建红旗渠相关人物的研究四个方面,这些研究成果为红旗渠精神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基于“五位一体”视角具体分析红旗渠精神的价值表现、红旗渠精神与其他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对比、红旗渠精神的文化资源与育人功能、对红旗渠精神的反思性研究还很欠缺,这些都是今后应该深入研究的方向。另一方面从研究视域上看,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研究方法结构性问题突出。红旗渠精神只有进课堂、进校园走入大中小学生的校园生活,红旗渠精神文化只有融入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和党政干部的党性教育活动,相关应用研究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人们对红旗渠精神的行为认同。目前关于如何融入的进路分析仍然不足,路径的可实施性与适用性有待进一步思考。此外,已有成果中主要是通过理论分析进行定性研究,仅有个别文章采用了定量研究方法,如李洁(2019)借助CiteSpace研究工具对收录在CNKI数据库中的492篇期刊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对红旗渠精神研究的演进脉络和前沿热点进行实证分析[4]。陈莉莉、赵爽(2021)以集体记忆历时性为视角,对集中在《人民日报》1965-1977年、1990-2003年、2004-2019年三个时期的相关报道文本数据进行分析, 由此认为红旗渠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尽相同的主题意蕴,体现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包容性[5]。因此,有待进一步借鉴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深入红旗渠精神研究。

三、深化红旗渠精神研究的路径选择

红旗渠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团结领导林县人民进行改天换地的伟大创造,红旗渠精神震撼世界、激励人心、影响深远[6]。新时代新征程,面临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更需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激励中华儿女迎难而上、砥砺奋进。深化红旗渠精神研究是大家达成的共识,新时代如何深化红旗渠精神研究同样也是学者们面临的重大课题。深化红旗渠精神研究可以从理论维度、创新维度和实践维度出发,切实增强红旗渠精神研究的学理性、创新性,夯实深化红旗渠精神研究展开的各项保障工作,推动红旗渠精神研究高质量发展。

(一)增强学理性,深化红旗渠精神专题研究

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7]破解当前红旗渠精神研究整体水平不高的现状,强化学理支撑是“牛鼻子”,要深化红旗渠精神研究的专题研究。其一,积极构建红旗渠精神研究的话语体系,增强红旗渠精神研究的学理性。“学术话语体系植根于一切学术活动中,直接影响着学术生态环境和学术领域的再生产。”[8]红旗渠精神研究话语体系是指红旗渠精神研究共同体所形成的一系列概念系统和表达范式。构建红旗渠精神研究的话语体系是新时代红旗渠精神研究的重要任务,通过发挥其对红旗渠精神研究共同体的强大凝聚作用,不断完善红旗渠精神研究的基本理论构建,是增强红旗渠精神在中国革命精神谱系中影响力与感召力的前提保障。其二,在观照现实与旧题新解中深化已有认识,提升红旗渠精神研究的理论高度。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到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红旗渠精神+”的研究必须结合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代课题进行当代诠释。旧题新解是指审视已有研究中仍具有现实意义和重要价值的课题,通过创新研究视角对此进一步挖掘和分析,进一步丰富、深化相关理论知识。在时刻关注时代热点的同时,不断取其精华、推陈出新,力争推出原创精品,不断提高研究成果的理论高度。其三,在破与立中探索红旗渠精神的反思性研究,提高红旗渠精神研究的系统性。“在弘扬和研究红旗渠精神中,我们也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做出反思,即对红旗渠和红旗渠精神进行反思性研究。”[9]在理性反思的基础上不仅要明确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还要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在破与立的对立统一中赋予红旗渠精神研究新的生命力。

(二)增强创新性,拓展红旗渠精神的研究视域

增强红旗渠精神研究的学术影响力和辐射力,激发创新动力是“硬骨头”,必须突破区域限制和传统思维,增强创新性拓展红旗渠精神的研究视域。其一,加强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方法的应用。红旗渠精神研究不应就理论谈理论,更不能自说自话,应采取科学适用的研究方法创新红旗渠精神的研究视角。图书馆学中的文献计量方法可以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定量分析,以知识图谱的方式直观呈现红旗渠精神的研究趋势、研究热点和历史脉络,为理论研究提供实证支撑。通过文献计量法对已有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以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是红旗渠精神研究方法创新的视角之一。红旗渠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中的“枝”与 “流”,通过比较研究方法将红旗渠精神与同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北大荒精神等进行横向比较,与新时代以来形成的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进行纵向比较,突出红旗渠精神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其二,打破学科屏障,推动跨学科的交叉融合。从物质实体上看,红旗渠作为劈开太行的奇迹,主干渠70公里渠首至渠尾的落差只有12米、1/8000的坡比,体现了吴祖太等一大批水利技术人员的高超智慧;从精神形态来看,红旗渠精神浓缩了林县党政干部、人民群众修渠护渠事迹的全过程。从事红旗渠精神研究的专兼职学者不仅要从自身专业背景做深做实,还要结合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推动研究交叉融合。因此,只有打破学科屏障,将土木工程、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水利工程技术、图书馆学等不同学科的范式融合起来开展多维度的综合性研究,才能真正还原红旗渠的完整全貌。其三,促进红旗渠精神研究成果的社会转化。“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更重要的还表现于从理性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飞跃。”[10]促进研究成果转化,将“红旗渠精神+”的理论成果运用至党政干部党性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和研学旅行等红旗渠精神的学习教育中,以行为认同的方式弘扬伟大红旗渠精神。

(三)增强保障性,夯实深化研究展开的基础保障

开展高层次学术研究与基础保障力量不足之间的不平衡是制约红旗渠精神研究不系统、不深入的重要原因。夯实深化红旗渠精神研究展开的基础保障,要从扩充史料文献、增强研究队伍力量、完善研究机构保障三个主要方面发力。其一,挖掘并完善红旗渠精神研究的相关史料。史实资料是开展社会科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教导我们说,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为此目的,就要像马克思所说的详细地占有材料,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11]红旗渠是20世纪建成的伟大工程,如今修渠前辈们大都步入耄耋之年,对修渠史料的进一步挖掘与整理是十分迫切的。通过口述史从亲历修渠人记忆中抢救挖掘红旗渠精神的珍贵史料,是扩充修渠第一手资料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对于此类资料学者一定要经过严格考证。同时还要加大对现有资料的系统归纳梳理,为后续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其二,建立健全红旗渠精神研究机构保障机制,为红旗渠精神学术交流搭建高峰平台。一方面通过加大对红旗渠精神研究会、红旗渠干部学院等机构的科研支持力度,推进研究机构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研究机构在红旗渠精神研究中的组织与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利用并发挥研究机构具有资深专家的人才优势和区域特征的资源优势打造红旗渠精神研究高地,定期为关注和从事红旗渠精神研究的中青年学者搭建学术交流的高峰平台,通过思想的碰撞推出一系列高质量标志性精品成果。其三,完善红旗渠精神研究学术梯队,提升研究队伍的专业素质。学术梯队建设和学者素质关系着红旗渠精神研究的整体发展水平,优化红旗渠精神研究队伍结构、提高红旗渠精神研究队伍素质是保障红旗渠精神研究的关键。红旗渠精神研究人员中党政干部、新闻工作者占重要部分,而真正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学者仍是少数。不仅要吸纳高等院校从事相关研究的影响力人物,还要重视培养后备队伍力量,吸纳红旗渠精神研究的新鲜血液,促进红旗渠精神研究队伍结构均衡化。此外,专兼职研究人员要加强理论借鉴和专业学习,注重提高自身素质能力,尽可能地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

猜你喜欢

红旗渠精神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弘扬红旗渠精神 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
红旗渠水为何会“自流”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