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论元结构理论的现代汉语“看”字义项划分和描写研究

2022-09-19李士毅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论元义项应用文

陶 颖,李士毅

(西南大学 文学院,重庆 400715)

一、引言

鲁国尧先生曾以大气磅礴的全球史观论述了“国力学术相应律”的内在含义,意思是国力强盛,必然导致文化发达、学术繁荣,近现代中国在国力上落后于美国,所以相应地中国语言学研究也落后于美国语言学研究[1]。张志毅先生也曾气势豪迈地指出:“辞书大业,惠及天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它是民族思想、科学、文化和语言的结晶,是国运的标志。”继而又满怀忧虑地指出中国词典编纂的现状却是:“从人才、理论、辞书文本以及产业规模四方面综合取出平均值,我们离辞书强国还有50年左右的距离。”[2]李仕春认为中国词典编纂现状落后的主要原因在于:“目前英美等辞书强国已经完成了用语料库技术研究英语常用词义项分布情况的工作……我国汉语类词典的编纂者乃至研究现代汉语词汇的学者还没有大规模地运用语料库技术对汉语常用词的义项进行丰富与补充。”[3]因此文章以个案研究的形式,融类型学理论、语料库技术和论元结构理论于一体,重新描写了“看”在现代汉语中的义项分布情况,以期为研究清楚现代汉语常用词的义项分布情况提供方法和理论的参考。

“动词会随着论元结构及其搭配对象的变化而增加它的意义,产生动词多义。”[4]“看”的每个义项的产生都与“看”的论元结构及“看”搭配的对象有密切关系。“看”在现代汉语中主要有三类义项:一表视觉活动的义项,“看”的对象是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二表心理活动的义项,“看”的对象是一个事件或一件事情,要通过心理活动想象;三表泛化义的义项,其特点是“看”已经失去了具体词汇意义,带有语法标记的形式。

二、基于论元结构理论的“看”字表视觉活动义项的划分和描写

《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对“视觉”的解释是“物体的影像刺激视网膜所产生的感觉。”“看”的视觉类义项特点是主体论元“人”通过眼睛感受客体论元“外界具体事物”,随着充当客体论元的事物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义项(1)根据Pustejovsky的语义分类体系,“看”的视觉类活动义项所搭配的多是人造类名词。功用义是人造名词的固有义,不可或缺(宋作艳,2016)。因此“看”与人造名词搭配时,会激发其蕴含的功用义,产生新的义项,如人们创造“医生”这类职业的目的就是为了治病,当“看”与医生搭配时,便激发了“医生”的功用义、产生新义项“诊断疾病”,我们在释义时要把这种功用义解释出来。“看”在该文中的第5、6、7、8义项都是由人造类名词的功用义造成的。。

①香港人拿了一煲猪脚姜去她们公司谢喜,她和她的女同事[看]着那煲黑呼呼的东西竟不敢吃。(当代应用文菜谱菜谱集锦)

②惊慌的管家只得叫来秘书和私人医生,当他们打开书房门,却[看]见怀特先生正搂着一堆拐杖泪流满面。(当代报刊青年文摘青年文摘2003人物版)

按:该义项对应的是《现汉》中“看”的第1个义项“使视线接触人或物”。与该义项对应的是《牛津高阶英语词典(第9版)》(以下简称《牛高》)中“look”的第一个义项“to turn your eyes in a particular direction”。两者都认为“看”是主体从眼睛中发出一条无形的线,即视线,穿过空间,达到物体。这是利用视线的运动来表征“看”这一动作,不涉及感知事物。但事实上“看”是一种视觉行为,其含义是:主体通过视觉感知到客体并对客体形成一定的认识。《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参考《牛高》中“see”的释义将“看”的第一个义项解释为“用眼睛感受外界事物”。这更符合“看”作为一个感官动词所具有的感知作用。

我们还可以根据同场同模式原则论证“看”的本义。同场同模式原则指同一语义场的若干个词的释语模式相同或主体模式基本相同。人类认知世界的最重要的知觉是视觉、听觉、嗅觉,“看/see”“听/hear”“闻/smell”分别是这三个知觉域中最主要的动词,它们都属于感官动词,应该有相同的释义模式。但“see”“hear”“smell”在《牛高》中有相同的释义模式,“看”与“听”“闻”在《现汉》中的释义模式不相同。具体见表1。

表1 汉英对应词“看/see”“听/hear”“闻/smell”本义对应表

“83%的人类知识来自于眼睛”[5],视觉是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看”作为视觉动词,其动作的发出必然离不开承载这一动作的视觉器官——眼睛。因此,“看”还涉及到方式这一外围论元。在描写“看”的第一个义项时,突出“看”作为一个视觉动词具有感知作用的同时还应突出“用眼睛”这一感知方式。综上,我们将“看”的该义项描写为“用眼睛感受外界的人或事物”。

①“不要紧吧?”一个流泪的女工的脸,惴惴地[看]着医生。(现代戏剧夏衍剧本5种)

②大火让可乐开起来就改小火,放盐调味道,开始炖,不时[看][看]情况,水快干的时候就改大火,让可乐汁粘稠起来。(当代应用文菜谱菜谱集锦)

按:该义项对应的是《现汉》中“看”的第2个义项“观察并加以判断”。“观察”属于视觉活动,“判断”属于心理活动,两者不宜合并在一起,该义项可以拆分为 “观察”和“判断”两个义项(“判断”义项的描写见义项14)。“观察”的主体论元是人,客体论元是具体的人或物。相较于义项1的初步感受,观察时视线停留的时间更长,注意力更集中,看得也更仔细,这是为了获取更多有关客体的信息。因此将“看”的第二个义项描写为“有意地观察某人或某物,以便获得更多信息。”

①哥哥会打听你的消息,会尽力挣钱凑路费,争取寒假到郑州的狱中去[看]望你。好好改造呀!(当代报刊青年文摘青年文摘2003人物版)

②国家领导人多次深入疫区了解疫情,[看]望慰问病人和医护人员,动员全国人民抗击非典。(当代应用文中国政府白皮书2003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

按:该义项对应的是《现汉》中“看”的第4个义项“访问;探望”。当“看”的主体和客体都为人,且客体为特定的对象,如:亲人、朋友、长辈、领导、病人、犯人等,并不是主体单纯地用眼睛去看或观察,而是以访问、探望的方式去“看”,于是“看”便有了“访问、探望”的意义。因此,描写“看”的这一义项时,应突出“看”的客体。但因访问、探望的对象太多,没办法进行穷尽性的列举,我们便将其概括为某人。故将“看”的该义项描写为“访问、探望某人。”

①妹子,你年轻,还有的是指望,熬几年,[看]上个本份人,从了良,养个胖小子就快活一辈子。(现代戏剧曹禺日出)

②聂师傅说:“我知道您有份家产,不愁衣食,也[看]不起以劳力谋生的卑俗事物。(当代文学大陆作家邓友梅选集)

按:该义项对应的是《现汉》中“看”的第5个义项“对待”。有思想有感情的“人”看某些“人或事物”时,往往会产生三种结果,一是主体“人”对客体“人或事物”不带有褒贬感情色彩,只有中性色彩,这便产生了中性意义“对待”;二是主体“人”对客体“人或事物”持有积极的感情色彩,便有了“看上”“看中”“看好”“看重”等词;三是主体“人”对客体“人或事物”持有消极的感情色彩时,便有了“小看”“看不起”“看轻”“看腻”等词。因此,“看”的该义项不仅涉及到主、客体论元,还涉及到方式论元和结果论元,故将其描写为“带有感情地对待人或事物:a.中性色彩:~待;b.褒义色彩:~上;c.贬义色彩:~不起。”

①武邑县龙店乡卫生院,没有一件像样的医疗器械设备,医生[看]病还像50年代那样,只靠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当代报刊1994年报刊精选3)

②他平时身体很好,练书法,练剑,从来不[看]医生。(当代报刊1994年报刊精选10)

按:该义项对应的是《现汉》中“看”的第6个义项“诊治”。当“看”的主、客体论元是病人或医生时,该义项得以产生。无论是病人去看医生,还是医生给病人看病,“看病”这一过程的主导者都是医生,故将该义项描写为“医生给病人诊治疾病”。

①他吩咐家属大嫂暂时替他照[看]产妇,有事到家里找他,然后就离开卫生所急匆匆回家去了。(当代文学大陆作家邓贤)

②这两个月忙忙碌碌,来去匆匆,竟没有找人帮我照[看]一下信件,从下面农场打回过几个电话来都忘记了问一声。(当代文学大陆作家不光闯西南)

按:该义项对应的是《现汉》中“看”的第7个义项“照料”。在“看”字语料库中进行标注发现,当“看”有“照料”义时,其客体多为小孩、老人、病人等弱势群体或一些较为重要的物品,故将看的这一义项描写为“照管小孩、老人、病人或物品”。

①爸说要种番茄,从图书馆里借了七八本教种番茄的书,爸爸一页一页[看],只怕到现在还在读书,我们的后院又怎么都有已经结了的番茄呢?(当代报刊青年文摘青年文摘2003人物版)

②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人倘能够‘超然象外’,[看][看]报章,倒也是一种清福。”(当代应用文词典中国成语大辞典)

按:当“看”的客体为菜谱、药方、书、文章、小说、报纸、帖子、纸条、短信等这一类语言文字符号或其他信息的载体时,“看”有了“阅读、阅览”义。主体在“看”这些客体时,除了用眼睛感受语言文字符号外还伴随着心理活动,即对这些语言文字符号进行理解。

①13万多场,观众达2850万人次,农牧民群众人均每月至少能观[看]一场电影。在广大农牧区实现了电影藏语化,基本解决了农牧民[看]电影的问题。(当代应用文中国政府白皮书西藏文化的发展)

②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来[看]这部历史片,也非常有它的现实的意义。(当代电视电影非文艺《大国崛起》解说词)

按:当“看”的客体为录像、电视、电影、比赛、演出、风景时,“看”产生了“该义项。这些客体的可欣赏性决定了主体在看客体时带有心理上的欣赏。如“看电视”并不是用眼睛看电视机,而是用眼睛感受电视机里放映的节目并在心理上获得愉悦。如果理解成“用眼睛感受”,就不能体现出当时语境中观看者心理上的享受。因此,将该义项描写为“通过视觉来欣赏电视节目、电影、比赛、演出、风景等”。

①放入摄氏150度油锅里炸2分钟左右,用筷子试插茄子中心部位查[看]是否熟透。(当代应用文菜谱菜谱大全4577道菜)

②无论是刺骨的冬季,还是热浪袭人的盛夏,徐启斌都坚持到公路修建工地查[看],检查施工质量,及时解决施工中的重大问题。(当代报刊1994年报刊精选3)

按:“看”产生该义项时往往涉及到结果论元。对事物进行检查的目的是看被检查的事物是否是如它应当是的样子,或者是否正确、安全。如“看生产日期”是检查事物是否过期;“查看电路”是检查电路是否漏电,是否安全。

三、基于论元结构理论的“看”字表心理活动义项的划分和描写(2)该部分的义项均属于在语料库中新发现的义项。

当“看”的客体是能用眼睛感知的客观事物时,便产生了上述表示视觉活动的义项,当“看”的客体是无法用眼睛感知的事物时,主体还需要对客体进行心理想象,于是产生了表示心理活动的义项(3)值得注意的是,当表示视觉活动时,“看”的对象多是客观事物;当表示心理活动时,“看”的对象多为不在眼前的具体事物或抽象事物和一件事情或一个事件。。因此,“看”表心理活动义项时的主体论元只能是具有思维能力的人。人类认知世界首先通过眼睛、耳朵、鼻子等感官感知事物,继而再用大脑对所感知到的事物进行综合加工获得信息,然后在脑中整合相关信息最后做出判断。有认知能力的人看到事物后通过一系列心理活动完成对事物的认知,这些心理活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认知过程。该认知过程分四步完成:第一步,在对事物观察的基础上开始“思考(源点)”;第二步,在“思考”的基础上“认清”事物;第三步,只有“认清”事物后才能“理解”事物;第四步,只有“理解”了事物才能对事物进行主观定性——“认为”或做出较为客观的“判断(终点)”。对应于上述心理活动,“看”便产生了下列表心理类活动的义项。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当“看”的客体论元是已经发生或未发生的事件时,并不是眼睛真实看到的,而是人根据眼前的情况在大脑中进行联想得到的,于是产生了表示心理活动的义项10。例如:

①在冬运会速滑赛场外,人们[看]到60年代的名将王金玉、罗致焕、王淑媛和70年代的赵伟昌、80年代的……。(人民日报1995年)

②中国强调要让罪犯在劳动改造中学会和提高生产技能,使罪犯[看]到重新做人的希望,将罪犯改造成为对现代化建设有用的新人。(中国政府白皮书中国改造罪犯的状况)

按:当客体是不容易决定的问题的时候,在调动思维进行思考的基础上,需要再进一步的考虑。“看”就有了“仔细考虑某事”的意思。例如:

①前后之事一说,道长又细细问来,随后微微点着头说:“这事情虽然[看]起来不可思议,但你们真的是冤枉潘武了。(当代报刊故事会故事会2005)

②当然,由于各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后现代主义的这种真实含义至今也还没有一个确定的规范,甚至有人干脆说后现代主义根本就不存在,比如弗兰克·克默德(Frank Kermode)就持这种观点。(当代报刊读书vol-157)

①现在,我[看]明白了,我不应当专顾了尽孝,而把自己白白地牺牲了。(现代戏剧老舍戏剧1)

②他们回答说:“哪会有巢毁而卵不破的呢!”意思是说他们早已[看]透了自己也逃不脱同样的命运。(当代报刊读书vol-005)

①何老板摇摇头,出语惊人地说:“依我[看],现在你的这个家还不算一个完整的家,知道缺点什么吗?”(当代报刊故事会故事会2005)

②对于曹操是乱世奸雄的说法,易中天先生的[看]法是什么呢?他是怎样分析和评价的呢?(当代电视电影非文艺易中天品三国)

①从撰写序言和命名来[看],也足说明他对这部百科全书的重视。(当代报刊读书vol-003.)

②结合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来[看],《公司法》作如此规定,至少有如下两点意义:其一是防止滥用。(当代应用文法律文献公司法理解与运作)

四、基于论元结构理论的“看”字表泛化义义项的划分和描写

“看”的视觉类和心理类义项中无论是充当主体论元的事物还是充当客体论元的事物都是明确的,即:主、客体论元都是由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充当的。但在语料库中还有一类“看”字语料,其主、客体论元都不是明确的事物,充当主、客体论元的也不是名词短语而是一个谓词性成分,袁毓林将其称为“命题论元”[6]。在这种情况下“看”就产生了义项15和义项16。

①据说在韩国,你是不是一个好主妇,主要[看]你是否会做一手象样的泡菜。(当代应用文菜谱菜谱集锦)

②《婚姻法》规定,男女双方能否离婚,主要[看]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能否恢复和好。(当代应用文法律文献法律问答)

①这里靠近城区,地价日益[看]涨,但他们以很低的地价转让了1600多亩耕地。(当代报刊1994年报刊精选6)

②四嫂,一个人不能去,[看]掉在沟里头!(现代戏剧老舍戏剧1)

①编辑主任,还是总编辑,哪个好?倒要想想[看],姑且算作总编辑吧!(现代戏剧老舍戏剧1)

②没有登上去则说明该代理无效,只能换一个试试[看]了。(当代应用文说明书QQ号码使用基础知识大全)

按:“看”在CCL语料库中有83951条古代汉语语料,541666条现代汉语语料,是从古到今使用频率都很高的动词。由于“看”的弱动作性,在历时发展过程中,其表示视觉动作的意义逐渐虚化为表示尝试的语法意义,成为了一种语法标记,用在动词或动词结构后面,表示试一试(前面的动词常用重叠式)。

五、结语

“语言研究的理想状态就是在描写清楚语言现象的基础上再解释清楚。”[7]“1950-1990年是欠缺数据的年代;而1990到当前,则是欠缺理论的时代。”[8]鉴于此,文章以论元结构理论为指导探讨了研究“看”字在现代汉语中的义项分布情况,希望为现代汉语动词义项的划分和描写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论元义项应用文
应用文写作:语言简练、得体、有效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四种英语常考应用文写作范例
基于语料库的俄汉“怀疑”语义客体论元对比研究及其翻译
基于论元结构和题元指派对汉语处置义“把”字句的句法语义分析
高职应用文教学方法初探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离合词扩展式的句法成因
Enhanced Precision
基于依存树距离识别论元的语义角色标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