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高职英语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

2022-09-13潘瑞勇仝慧茹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15期
关键词:小组讨论高职教学模式

潘瑞勇,仝慧茹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 530200)

2018年4 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1]。近年来,慕课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混合式教学的重新认识和高度重视,使得越来越多的高校及研究机构对混合式教学表现出了积极接受的态度[2]。

兼容传统教学和现代信息化教学的优势,混合式教学模式被高职院校大力推行[3]。姜运隆倡导为学生构建一个连通、跨界、开放、交互的混合式学习环境[4]。杨浩、付艳芳在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了新时代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5]。肖桂兰等构建了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手段、实践教学、教学评价、教学管理平台等维度的高职英语多维混合式教学模式[6]。高玉垒将BYOD(自带设备)与中国本土原创对分课堂(PAD Class)教学模式相融合,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实践[7]。杨一丹构建了情境感知、交互碰撞、体验获得、反思成长的混合式教学[8]。李佐认为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可实现信息技术和高职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9]。赵爱美提出混合式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升学生成绩方面均有积极作用[10]。

1 高职英语评价现状

2020年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11]。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以移动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与高职教育深度融合[12]。然而,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高职英语评价模式普遍沿用“终结性评价”[13],这种评价模式暴露出诸多问题。

1.1 评价指标模糊

考核依据主要源于期末卷面成绩,无法动态反映整个学习过程。部分教师虽然融入平时成绩,但评价主观性、随意性较大。这种评价方式无法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严重影响高职英语的教学效果。

1.2 评价主体单一

在传统教学评价体系中,教师是唯一评价主体。学习小组组员相互协作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组员互评却没有融入评价体系。此外,在教学信息化背景下,移动教学平台在考勤、改卷等方面优势明显。同伴评价、智能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有机融合更具客观性、全面性。

1.3 评价维度片面

评价内容局限于英语的语言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自主学习能力等其他能力、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因素则被忽视。一个完整的教学评价应当遵循多级化参与和多维化观测的原则,并以多元化手段和多样化设计的原则确定教学评价的方法[14]。

2 混合式教学模式

本文以某中医药院校高职新生作为研究对象,持续大一上下两个学期。通过引进“蓝墨云班课”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教师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便于完成线上线下小组讨论和各项小组学习任务。所用教材为复旦大学出版社的《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第一、二册,每个单元主要包括以下模块:listening & speaking,reading & writing,exercises,grammar review,writing。以第一册Unit 1 College--A Transition Point in My Life为例,各阶段教学安排如表1所示。

表1 授课单元的各阶段教学安排

2.1 课前学习

教师通过学习平台发布预习公告:(1)在线完成听力练习;(2)在线观看教学PPT完成词汇学习;(3)在线观看PPT完成课文内容的理解,第一、二两个小组准备主题演讲,话题是Why is college life important?(4)就听力、词汇、课文理解遇到的问题进行在线小组讨论,组长记录难点问题;(5)在线观看教学微视频,完成语法学习;(6)在线观看写作教学微视频;(7)将课前预习笔记上传平台。

2.2 课中学习

课中学习是师生、生生面对面解决问题的关键:(1)由第一、二小组完成主题演讲,结束后由其他小组和教师提问;(2)教师就词汇、句子、重点内容等进行讲解,对预习遗留问题进行答疑解惑;(3)教师提供话题,供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进一步内化知识;(4)教师组织学生完成第一单元主题活动,话题为Things I felt excited about and worried about when I first got to college。

2.3 课后学习

课后学习是检验课前预习和课中学习的重要一环:(1)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并就遇到的问题在线进行小组讨论;(2)学生完成单元写作练习;(3)教师就作业和写作情况给学生反馈,指出问题并给予引导和帮助;(4)在线完成单元小测试。

3 混合式评价体系

随着混合式教学实践的持续深入,构建一个新的适应混合式教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线上线下学习效果进行全面考核,已经成为混合式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15]。新评价体系由课前学习评价、课中学习评价、课后学习评价、测试评价四个部分构成。新评价体系遵循以下原则:评价维度多样化(线上线下相结合)、评价主体多元化(学习平台APP、教师、学生共同参与)、评价指标动态化(知识和情感兼顾)。评价指标和占比如表2所示。

表2 混合式评价体系评价指标和比例构成

3.1 课前学习评价(15%)

(1)观看学习资源:占5%,由学习平台APP智能评分。课前,学生在平台完成预习,包括学习音频、PPT、教学微视频等教学资源。平台记录学习情况,并根据设置好的评分标准智能评分。

(2)在线学习笔记:占5%,由教师评分。学生在预习时做笔记记录重点难点、学习心得、问题等,并将笔记拍照上传至平台。该项任务既能保证预习真实性,还能为后面的小组讨论做准备。教师根据预习的真实性、质量、态度评分。

(3)在线讨论参与:占5%。学生在观看教学资源后在线进行小组讨论。根据讨论的积极性和贡献,小组成员相互评分,营造相互竞争、相互激励的学习氛围。

3.2 课中学习评价(15%)

(1)小组主题演讲:占5%,由其他学习小组评分。每个单元由两个学习小组进行主题演讲,结束时由教师和其他小组提问。从语言表达的流畅度、内容、PPT制作、问题回答四个方面综合评分。

(2)小组讨论参与:占5%。由小组成员评分。教师根据预习情况提出重点、难点问题,在课堂上要求小组进行进一步讨论,未解决的问题由教师答疑解惑。小组内部根据组员参与的积极性和贡献评分。

(3)主题活动参与:占5%,由教师评分。为巩固重点词汇、表达式、文章中心等,教师设计角色扮演、对话练习、小组辩论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教师根据学生在主题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进行评分。

3.3 课后学习评价(10%)

(1)课后练习完成:占5%,由学习平台APP智能评分。课堂授课结束后,学生按要求在学习平台完成课后练习。学习平台根据完成进度、答案正确率进行评分。

(2)写作作业完成:占5%,由教师评分。课前预习、课中讨论和答疑解惑后,课后学生完成写作作业。教师从写作内容、语言等方面进行评分。

3.4 测试评价(60%)

(1)单元测试:占10%,由学习平台APP智能评分。单元学习结束后,学生在线参加单元测试,平台根据学生提交的答案正确率进行评分。

(2)期末测试:占50%,由教师评分。在学期末,学生参加期末考试,教师根据学生的答卷进行评分。该项评分考核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效果,是对本学期教学和学习的综合评定。

4 结语

评价体系改革后对学生进行了访谈,大部分学生认为混合式评价体系可有效促进英语学习。首先,学习平台动态实时记录学生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紧迫感。同时,在线讨论、即时反馈可促进师生、生生交流,及时解答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然而,新体系也暴露了一些问题。由于评价指标不够细化,个别评分相差较大、评分缺乏依据。其次,评价监管有待加强。

猜你喜欢

小组讨论高职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如何提升初中社会课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语文学习小组讨论的纠偏与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