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征象诊断急性阑尾炎病理类型的临床效果
2022-09-13吴浛嘉
吴浛嘉
全球调查结果显示,在一般人群中,急性阑尾炎的发病率为6%~10%,居各类外科急腹症之首。急性阑尾炎患者最主要的临床体征为麦氏点压痛、反跳痛,部分患者也伴随转移性腹痛、消化道反应[1]。急性阑尾炎主要包括单纯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和化脓性阑尾炎三种病理类型,如何对急性阑尾炎的类型进行正确区分、鉴别对于临床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在临床上,手术病理检查是诊断急性阑尾炎病理类型的金标准,但这种检查涉及有创操作,且检查时间较长,不适于术前诊断;多层螺旋CT扫描层次全面、检查快速、诊断准确率高,在急性阑尾炎的术前诊断中具有应用优势,为了分析不同病理类型急性阑尾炎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征象特点,探讨MSCT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特做本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9年6月-2020年12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84例,纳入标准:(1)均具有急性阑尾炎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麦氏点压痛和反跳痛、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腹肌紧张等;(2)入院后接受腹部B超检查和多层螺旋CT检查;(3)影像学检查后6 h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和组织病理检查,明确病理类型。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2)妊娠期;(3)未成年;(4)阑尾炎切除术禁忌证,即发病时间>72 h、形成包块、阑尾局部水肿严重等情形;(5)临床资料不全。本组患者男49例,女35例;年龄20~62岁,平均(36.1±2.4)岁;入院时体温(腋温):36.2 ℃~39.4 ℃,平均(37.4±0.8)℃;体温超过37.3 ℃(具有发热体征)患者72例;白细胞计数(WBC):3×109/L~30.9×109/L,平均(13.7±3.4)×109/L;WBC超过10×109/L患者 76例;发病时间 12~32 h,平均(20.6±2.9)h。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病理类型:单纯性阑尾炎43例,化脓性阑尾炎29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12例。患者或家属对研究的目的、方法均了解,签订研究同意协议书,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后批准执行。
1.2 方法
在术前对本组患者阑尾部位先后进行B超检查和MSCT检查,B超检查所用仪器为LOGIQ E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腹部扫查所用探头频率为2.5~5.0 MHz,采取二维灰阶扫描,范围应包括整个阑尾和周边组织区域,图像倍率:×2.0,分侧向和轴向扫描,测量阑尾横直径、血管壁、肠壁厚度,几种急性阑尾炎的B超征象:单纯性阑尾炎阑尾横直径7~10 mm,管壁厚度≥3 mm,内部回声不均匀,呈现圆形、条索状信号,边界模糊;化脓性阑尾炎声图可探测到桶状低回声,管壁增厚,腔内可见稀疏点;坏疽穿孔性阑尾炎表现为阑尾重构、阑尾周边探及非均匀低回声,穿孔发生后可探及阑尾壁中断,腔内出现积气高回声信号,腔内出现大片液性暗区。
MSCT检查所用仪器为 SOMATOM Definition AS+128层螺旋CT扫描仪,检查时取仰卧位,对患者腹部自上而下进行平扫,范围由膈肌上缘经腰椎L3段、盆腔区域至耻骨联合,包含整个阑尾区域及周边组织,MSCT扫描参数:电压120 kV,电流200 mA,层厚 2.5 mm,螺距 2 mm,层距 1.0 mm,准直1.2 mm,矩阵:512×512。检查完毕,截取盆腔扫描图像,上传至Syngo CT工作站对影像资料进行三维薄层重建,包括冠状位、矢状位,层厚1.25 mm,由2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分别独立阅片做出结论,若结论不一致应进行讨论,并综合患者症状体征、体温、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本研究的观察指标包括:(1)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SCT、B超2种影像学检查方式对于三种病理类型的急性阑尾炎检出率,检出率=检出例数/总例数×100%。(2)将三种不同类型阑尾炎患者阑尾部位的MSCT影像学征象和病理切片图加以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计数资料表示为率(%)形式,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B超、MSCT对不同急性阑尾炎病理类型的诊断结果比较
两种检查方式对单纯性、化脓性和坏疽穿孔性三种病理类型的急性阑尾炎的检出率比较,MSCT对于化脓性急性阑尾炎的检出率和总体检出率高于B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B超、MSCT在三种不同病理类型急性阑尾炎中的检出率比较(%)
2.2 不同病理类型急性阑尾炎MSCT影像学征象特点分析
三种病理类型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MSCT征象在阑尾是否合并积气、渗出,阑尾直径和管壁厚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单纯性急性阑尾炎患者的MSCT影像学资料和病理切片扫描图像见图1,化脓性急性阑尾炎患者的MSCT影像学资料和病理切片扫描图像见图2,坏疽性急性阑尾炎患者的MSCT影像学资料和病理切片扫描图像见图3。
表2 三种不同病理类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阑尾部位MSCT征象比较(%)
图1 单纯性急性阑尾炎患者的MSCT影像学资料和病理切片扫描图像(HE染色、40×光镜观察)
图2 化脓性急性阑尾炎患者的MSCT影像学资料和病理切片扫描图像(HE染色、40×光镜观察)
图3 坏疽性急性阑尾炎患者的MSCT影像学资料和病理切片扫描图像(HE染色、40×光镜观察)
3 讨论
急性阑尾炎发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若不能正确诊断、及时治疗,容易进展为腹膜炎、阑尾脓肿、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急性阑尾炎的病因较为复杂,包括细菌侵袭感染、饮食、剧烈运动、管腔梗阻等,而不同的病因则导致本病在病理类型上的差异[2]。
目前,临床一般将急性阑尾炎分为单纯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和化脓性阑尾炎三种类型[3],上述三种病理类型的阑尾炎在病因、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式和预后风险性上存在明显差异,如坏疽性阑尾炎容易导致穿孔、腹膜炎等严重后果,需立即手术;而单纯性阑尾炎则病情较轻,部分患者接受保守治疗即可[4]。由此可见,在术前准确鉴别和诊断急性阑尾炎的病理类型对于治疗和手术方案的制定、临床用药、术后处理和护理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5]。
然而,大量临床资料显示,不同病理类型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在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体温、白细胞计数、炎症因子水平)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阑尾炎患者更不具有特异性症状,这也给急性阑尾炎的临床鉴别和诊断带来了一定难度[6]。手术切片病理检查虽然是鉴别阑尾炎的病理类型的临床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检查、要求高、耗时长,难以快速做出诊断,这也容易耽误治疗时间,不适于术前检查[7]。相较于手术病理检查,影像学检查则是术前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快速筛查和鉴别手段,但临床研究表明,传统影像学检查技术如X线平片、B超等容易受呼吸运动、重影干扰[8],且扫描层次单一、分辨率较低,虽然对于急性阑尾炎的检出率可达到70%~85%,但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B超对于进展型阑尾炎(包括化脓性和坏疽性阑尾炎)的诊断准确率仅为50%~60%,X线平片则更低(30%~40%),这都难以满足临床诊断要求[9-10]。而大量证据表明,多层螺旋CT扫描层次全面、操作简单、图像分辨率高,可发现早期细小病变(如少量积气、积液等)、准确定位并测量病灶大小,在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上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病理类型的急性阑尾炎病灶也具有不同的MSCT征象,有助于医师进行鉴别诊断[11-13]。
最后,本研究结果也显示:(1)术前MSCT对于化脓性急性阑尾炎的检出率和对于急性阑尾炎的总体检出率均优于B超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方法下仅有1例单纯性急性阑尾炎未被检出,可能与患者疾病处于早期,梗阻程度较小有关。这也证实了MSCT的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传统影像学检查技术;(2)三种病理类型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MSCT征象在阑尾是否合并积气、渗出、阑尾直径和管壁厚度等征象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表现为:①单纯性阑尾炎,阑尾MSCT图像显示出现肿胀,但直径一般在6~8 mm,管壁厚度 >3 mm,CT 密度和周边组织无明显差别,边缘欠清,部分患者管腔内合并粪石、积气和积液;②化脓性阑尾炎,阑尾部位肿胀、增粗较严重,阑尾直径>10 mm,边界模糊,盲肠壁明显增厚,伴有条索、絮状阴影;③坏疽或穿孔性阑尾炎,阑尾和盲肠壁出现一定程度增粗,边界不清,阑尾积气明显,且这三种类型阑尾炎的MSCT征象差异也在病理切片的比较中得到证实,如图1、图2、图3所示。
综上,不同病理类型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MSCT征象具有各自特点,在术前进行MSCT检查有助于准确鉴别急性阑尾炎、明确病因,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