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防风通圣颗粒与依巴斯汀联合治疗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影响

2022-09-09应掌红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23期
关键词:风团组胺防风

应掌红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皮肤疾病,其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小血管反复性扩张,渗透性增加产生的局限性水肿及炎症充血,在患者的四肢、躯干等体表可出现红斑和风团,进而引起水肿性损害,该病伴有瘙痒感强烈、病程迁延、易反复等特点,不仅对患者的心理造成较大的困扰,还可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及生活,降低其生活质量[1-3]。目前该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由免疫、炎症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引起。由于该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存在用药局限性[4-5]。慢性荨麻疹是在过敏原刺激下导致肥大细胞释放白三烯和组胺从而引起炎症反应,目前西医临床上常通过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来控制炎症,进而可缓解病情。依巴斯汀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抗组胺药物,其可有效地缓解变态反应疾病的急性发作,也常用于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肯定[6-7]。但是长期应用存在耐受性,且可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中医治疗皮肤科疾病效果显著,防风通圣颗粒具有抗组胺释放及抑制局部炎症的药理功效。目前临床上关于防风通圣颗粒与依巴斯汀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研究鲜有报道,现本研究通过探讨其二者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3月南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治的12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均符合文献[8]2018年《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诊断标准;(2)病程均>3个月;(3)近期未服用过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抗组胺类药物。排除标准:(1)对本研究所涉及的治疗药物如依巴斯汀片、防风通圣颗粒过敏;(2)合并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3)合并其他皮肤类疾病;(4)伴有精神障碍及认知障碍;(5)合并免疫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6)临床资料不完整。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3)和观察组(n=63)。其中对照组男35例,女28例;年龄20~65岁,平均(36.53±4.35)岁;病程5个月~8年,平均(3.52±0.77)年。观察组男33例,女30例;年龄21~63岁,平均(37.52±4.89)岁;病程6个月~7年,平均(3.48±0.81)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开展。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依巴斯汀片(杭州仟源保灵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40503,规格:10 mg/片)口服,1片/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温水泡服防风通圣颗粒(山东润中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 Z20174069,规格:3 g/袋),1 袋 /次,2 次 /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临床疗效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估,显效:皮损基本消失,风团及瘙痒等症状基本缓解,生活基本无影响;有效:皮损较前有所消退,风团及瘙痒等症状较前有所缓解,可日常生活活动;无效:上述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可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 症状积分 于治疗前后根据患者的风团及瘙痒症状情况进行计分,按照严重程度计为1~4分,各症状细则评分如下,瘙痒评分:1分为瘙痒感觉较轻微,能正常地工作和生活;2分为瘙痒感觉一般,可对工作和生活造成一定程度影响,但是可耐受;3分为瘙痒感觉强烈,可对工作和生活造成较大影响,但仍可入睡;4分为瘙痒感觉重度,导致无法正常入睡。风团评分内容主要包括风团的数量、大小及持续时间。风团数量:1分为未见风团;2分为≤3个风团;3分为4个≤风团个数≤7个;4分为风团个数超过7个。风团大小:1分为未见风团;2分为风团直径 <0.3 cm;3分为 0.3 cm≤风团直径≤1.5 cm;4分为风团直径>1.5 cm。风团持续时间:1分为无风团;2分为持续时间不超过2 h;3分为2 h<风团持续时间≤7 h;4分即为风团持续时间超过7 h。风团及瘙痒症状评分之和为临床症状积分总分,总分分值为4~16分,评分与症状严重程度呈正比,分数越低表明症状越轻。

1.3.3 生活质量 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后均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估问卷(GQOL-74)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主要包括74个条目,总分为100分,评分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1.3.4 不良反应 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头晕、口干等。

1.3.5 复发情况 所有治疗有效的患者均在疗程结束后随访半年,记录复发的例数,复发率=复发例数/该组治疗总有效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6%,高于对照组的66.67%(χ2=12.406,P<0.001),见表 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分,(±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观察组(n=63) 10.69±1.12 4.85±0.65 35.796 <0.001对照组(n=63) 10.75±1.09 6.92±0.93 21.217 <0.001 t值 0.305 14.481 P值 0.761 <0.001

2.3 两组治疗前后GQOL-74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GQOL-7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GQOL-74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GQOL-74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GQOL-74评分比较[分,(±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观察组(n=63) 45.62±11.36 75.65±19.35 10.623 <0.001对照组(n=63) 46.01±12.35 57.35±14.35 4.758 <0.001 t值 0.185 6.030 P值 0.854 <0.001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比较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6,P=0.783),观察组复发率为5.17%,低于对照组的19.05%(χ2=4.790,P=0.029),见表 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比较[例(%)]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可能和生活习惯、内分泌系统失衡、自身免疫、变态反应、炎症等多种致病因素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荨麻疹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由于其致病因素尚未完全明确,对治疗带来一定的局限性,且个体治疗效果也存在一定差异。停药后易反复迁延,可对患者的工作、学习、生活等造成严重影响。该病在过敏原的刺激下可导致致敏性肥大细胞释放大量的白三烯和组胺,研究报道,该病的反复发作与组胺的释放也密切相关[9]。目前在西医临床上常通过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来控制炎症,进而可缓解病情。依巴斯汀是皮肤科临床上的常用药物,常用来治疗荨麻疹、变应性皮炎等疾病,其可有效地抑制炎症介质及组胺的释放,具有显著的抗组胺作用,通过降低血管通透性及毛细血管扩张来改善水肿样损伤、瘙痒及风团等症状[10]。但是单一的用药易产生耐药性,且达不到理想效果。近年来,中医治疗已备受各位临床学者的青睐,且中医治疗皮肤病有较为悠长的历史。

在祖国传统医学中慢性荨麻疹属于“瘾疹”“鬼风疙瘩”等范畴,其病机主要是由于卫外不固,风邪侵体,引起郁于肌表、毛窍闭塞,治疗以活血益气、防风固表、祛风止痒为原则[11]。防风通圣颗粒是由多种中药制作而成,其药方最早提自《宣明论方》,用于治疗三焦、表里、气血类的相关疾病。防风通圣颗粒主要包含荆芥、薄荷、生石膏、麻黄、桔梗、黄芩、连翘、芒硝、大黄、栀子、当归、川芎、白芍、白术、甘草等多种中药[12]。其中荆芥具有固表祛风、止血透疹的功效;薄荷具有去痛止痒、解热发汗的功效;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桔梗具有解毒祛热、宣肺排脓的功效;生石膏具有生肌敛疮、止血收湿的功效;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生肌托疮的功效;当归具有健脾补中、活血化瘀的功效;川芎具有补气活血、散瘀的功效;栀子具有止痛消肿、清热利湿的功效;大黄具有清热泻火、抗炎逐瘀的功效;芒硝具有通便泻热、消痈解毒的功效;白术具有利水燥湿、健脾补气、消肿固表的功效;白芍具有止痛缓中、止汗敛阴的功效,甘草调和众药,多种药方共奏清热疏风、活血益气、防风固表、止痛祛痒的功效[13]。在现代药理学中,其具有抑制局部炎症及体温升高,降低因组胺释放引起的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在防风通圣颗粒应用于小鼠的实验中发现其可增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的生存率,可抑制因组胺增加动物的皮肤血管通透性[14]。对于内热外寒、湿疮风疹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中药一般不单独使用,具有起效慢的局限性。本研究将其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防风通圣颗粒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可提高其临床效果,可能和通过2种途径发挥治疗作用相关。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防风通圣颗粒联合依巴斯汀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本研究还发现防风通圣颗粒联合依巴斯汀不仅有好的近期效果,随访半年后远期效果也较好,复发率低于单一依巴斯汀用药,且二者联合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防风通圣颗粒与依巴斯汀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且安全可靠。

猜你喜欢

风团组胺防风
箕的琴弦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港口大型机械防风安全发展形势及防风安全体系建立
大楼的防风攻略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冬季荨麻疹反复发作用药时应该注意什么
Regularity of Wind-dispelling Medication Prescribed by LI Dong-Yuan: A Data Mining Technology-based Study
突然来的风
防风衣
氯雷他定与自血疗法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