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小切口钢板外置术在跟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09-09高磊峰
高磊峰
(吉林市人民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1)
跟骨骨折是骨科常见骨折类型之一,多是由于足跟遭受到撞击所致,若不能获得及时治疗,有可能导致足跟遗留性疼痛,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以往临床上,多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虽然手术复位效果良好,但创口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不利于术后恢复[1]。部分患者甚至需要2次切开手术,增加了切口感染、皮肤坏死的概率,且费用较高。微创小切口手术是一种创伤较小的手术,减少了上述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手术中。相关研究证实,对于该类患者,实施微创小切口手术,术中不会影响患者血运,还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理想方法[2]。对此本文开展探讨,以期为骨科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2018年7月-2019年7月将68例跟骨骨折纳入本次研究,将68例患者信息输入Excel表格后进行住院号排序分组(每组34例)。序号为偶数者为对照组,包括20例男性和14例女性,年龄18-62岁,平均(40.3±6.5)岁;骨折原因:交通意外、高处跌落,分别为13例、21例;骨折Sanders 分型:6例为Ⅱ型,20例为Ⅲ型,8例为Ⅳ型。序号为奇数者为观察组,包括21例男性和13例女性,年龄18-61岁,平均(40.0±6.1)岁;骨折原因:交通意外、高处跌落,分别为12例、22例;骨折Sanders 分型:7例为Ⅱ型,20例为Ⅲ型,7例为Ⅳ型。2组的基本资料参数均保持了同质性(P>0.05)。⑴纳入标准:骨折类型均为新鲜、闭合性;经X线、CT等检查确诊;患者或家属自愿参与,并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骨折、骨肿瘤、病理性骨折及先天性成骨不全者;合并免疫、精神疾病者;合并重要器官受损者;对手术不耐受者。
2 方法:对照组选择L型切口作为手术入路,将踝外侧切开,进行钢板复位及内固定,手术方法为:患者取侧卧位,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将止血带扎在患者大腿处,自外踝与跟腱中线处作一L形切口,注意保持切口垂直处与跟腱处于平行位置,将其延伸到足背与跖底连接处,之后转至前方,注意切口应该与跖底保持平衡状态,最后延伸到第5跖骨处。之后将骨外侧的全层皮瓣进行大面积剥离,将肌腱游离在一侧后并用橡皮条支撑,以免皮瓣损伤。之后将皮瓣掀开并进行牵引,完全暴露骨折块和关节,必要时植入自体骨或者行撬拨复位,跟骨纠正成功后,将钢板螺钉置入关节缺损处进行固定,冲洗、缝合切口。观察组则以微创小切口作为手术入路,将踝外侧切开,进行钢板复位及内固定,手术方法为:患者取侧卧位,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将止血带扎在患者大腿处,自外踝尖-第4跖骨处作手术切口,长约5cm,使跟骨和下关节完全暴露,注意无需过分剥离肌肉,避免肌腱损伤。以撬拨术行骨折复位,用克氏针(1.5 mm)行临时性固定,之后利用大巾钳将跟骨结节处向下方牵引,复位跟骨结构。跟骨复位纠正成功后,采用空心螺纹钉和钢板对关节缺损处进行固定,冲洗、缝合切口。
3 观察指标:(1)记录、比较2组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患者进行随访,统计、比较骨折愈合时间。(2)时间:手术前、手术2周后,运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和踝-后足评分量表(AOFA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VAS分值范围最低0分,最高10分,评分与疼痛程度呈负相关;AOFAS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踝关节功能越好。(3)观察并发症发生率。
5 结果
5.1 2组的手术指标对比: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少,并且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缩短(P<0.05)。见表1。
表1 2组的手术指标比较
5.2 2组的VAS评分和AOFAS评分对比:手术前,观察组的VAS评分和AOFAS评分分别为(7.38±1.84)分、(50.21±7.46)分;对照组的VAS评分和AOFAS评分分别为(7.61±1.65)分、(50.97±5.38)分;组间相比(t=0.543,0.482;P=0.295,0.316)。手术后,观察组的VAS评分和AOFAS评分分别为(3.23±0.62)分、(83.97±5.38)分;对照组的VAS评分和AOFAS评分分别为(5.14±1.13)分、(72.86±6.42)分;组间相比(t=9.641,7.734;P=0.000,0.000)。手术前比较2组的VAS评分和AOFAS评分无显著的差异性(P>0.05),手术后2周2组的VAS评分较手术前明显降低,AOFAS评分较手术前明显升高(P<0.05),并且观察组手术后2周的VAS评分和AOFAS评分较对照组的改善幅度更明显(P<0.05)。
5.3 2组的手术并发症对比:观察组出现皮瓣坏死、皮肤麻木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88%(2/34);对照组出现皮瓣坏死2例,皮肤麻木3例,感染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8/34);组间相比(x2=4.220,P=0.039)。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
讨 论
跟骨外观呈现为不规则结构,内部主要为松质骨,同时含有大量的薄层骨皮质,因此一旦该部位遭受到意外损伤,极易引发粉碎性骨折。有临床实践证实,跟骨骨折后,其跟骨宽度增大,导致距关节面失去平整,不仅会增加手术解剖复位难度,还极易引发创伤性关节炎、愈合畸形等,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3]。因此针对跟骨骨折的治疗临床主要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疗法为主。
以往临床治疗此类骨折多选择外侧L型切口入路作为传统入路方式,之后再进行复位内固定术。该手术方式能够完全显露跟骨骨折线,有利于准确评估骨折的严重程度和进行复位[4]。同时由于背侧皮瓣内分布有腓骨肌腱、腓肠神经,因此自外侧做L型切口能够减少腓肠神经损伤[5]。此外术中骨折部位充分显露也为置入螺钉、克氏针、钢板留下了较大的空间[6]。但是该手术入路不能使跟距关节面完全显露,术中需要采取牵拉,这就容易大面积皮下组织剥离,软组织受压迫,造成跟骨外侧血供破坏,并引起腓肠神经受损、皮瓣坏死,引发局部坏死、愈合缓慢、感染等,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恢复[7]。微创小切口应用于跟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该术式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⑴术中切口小,不会严重损伤机体,手术耗时较短,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创口感染、局部组织感染等风险,患者预后恢复良好[8]。(2)术中完全暴露跟距关节面,操作者能够在直视下实施骨折复位,无需进行牵拉及压迫软组织,无需大面积剥离皮下组织,避免了腓肠神经受损、皮瓣坏死等情况的发生,能够改善预后[9]。⑶术中应用的空心螺纹钉,可有效固定骨折块与钢板,提高其强度和承重力,从而增强其稳定性,且术中无需植骨,可以减少手术风险,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10-12]。结合本研究结果发现,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且观察组手术后2周的VAS评分和AOFAS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结果提示,本研究的微创小切口手术有显著的疗效,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本次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性,但本次研究也具有一定的缺陷性,诸如病例数较少,单中心研究等,因此需要进一步实施深入、广泛的研究,探讨微创小切口手术的优势及缺陷,从而为跟骨骨折的治疗提供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案。
综上所述,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微创小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手术疗效更加优越,术后能够显著改善踝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发生,因此值得进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