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画日记在大班幼儿艺术活动中的应用

2022-09-09杨珍璐

幸福家庭 2022年5期
关键词:大班日记绘画

■文/杨珍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受能力及经验的影响,无法使用文字记录自己内心所想。绘画日记是一种幼儿比较喜欢的表达情感的方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教师要“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教师在大班艺术活动中,应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挖掘绘画日记独有的教育优势,帮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本文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对绘画日记在大班幼儿艺术活动中的应用提出几点思考,以期对幼儿教师有所帮助。

一、绘画日记概述

顾名思义,绘画日记就是幼儿以绘画的形式记录下自己的日常生活。绘画日记主要采用记号、图形和图案的形式,运用单幅或多幅连环的绘画(画面可以是黑白、单色或彩色),并配以简单的文字说明,记录幼儿一天所经历的有意义和有趣的事情。它具有记忆性、文字性和图画性等特点,表达了幼儿对生活中事物的理解和自身感受。

绘画日记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幼儿在绘画日记中通过构图、造型设计以及颜色搭配,用“画”代替“话”,可以反映出幼儿内心的情感。绘画日记打破了传统日记的局限性,可以给予幼儿自由创作的空间,同时也是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途径。

二、绘画日记的教育价值

绘画日记可以反映幼儿内心的想法,在幼儿的艺术活动中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首先,绘画日记可以满足幼儿的内心需求。大班幼儿虽然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但是词汇储备量不足,幼儿内心的真实想法不能完全用语言表达出来。幼儿以绘画日记为载体,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满足了幼儿的内心需求。其次,绘画日记可以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绘画日记与传统的艺术活动不同,它以幼儿的日常活动为主,没有明确的主题限定,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自主地进行创作,大胆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这给幼儿提供了一个开阔、自由的艺术创作空间,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最后,绘画日记可以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在传统的幼儿园艺术活动中,教师常常使用“范画”的方式构建课程,让幼儿通过临摹来学习绘画技巧,这禁锢了幼儿的思维。而绘画日记的素材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情境,可以让幼儿自由创作,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

三、绘画日记在大班幼儿艺术活动中的应用

大班幼儿各方面能力较强,教师将绘画日记运用到艺术活动中,能满足幼儿倾诉、表达的欲望,促进幼儿艺术素养的提升。接下来,笔者围绕基础、氛围、技能、生活四个方面,提出几点绘画日记在大班艺术活动中的应用方法。

(一)基础:幼儿自由发挥,大胆表达

教师将绘画日记运用到大班艺术活动中时,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教育方式。首先,教师应对幼儿讲解日记的主要元素(如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让幼儿对绘画日记有初步的了解。其次,教师应逐步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让幼儿真正体会到绘画日记的趣味。最后,教师应鼓励幼儿自由发挥,大胆创作。在幼儿的创作阶段,教师可以采取“三步走”的方式引导幼儿。

第一步:教师追问,幼儿补充。当幼儿找不到绘画主题时,教师可以采用追问的方式,唤醒幼儿的生活经验,启发幼儿从中提炼出绘画日记的主题。比如,在某次活动中,教师问幼儿:“小朋友们在周末去了哪里?”幼儿回答:“去了公园。”教师又问:“和谁去的公园?”幼儿回答:“妈妈。”教师追问:“你和妈妈在公园玩得开心吗?有哪些开心的事呢?”幼儿回答:“妈妈给我买了冰激凌,妈妈带我划了船。”在教师的不断追问下,幼儿绘画日记的主题呼之欲出,这为幼儿后续的绘画做好了铺垫。

第二步:优化教师指导。幼儿受年龄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其绘画具有天真烂漫、稚拙童趣的特点,但也存在着缺乏整体布局意识的问题。比如,幼儿在创作绘画日记时,画面中有事件、人物,却忽略了背景。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活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在某次活动中,教师问幼儿:“你在哪里玩的游戏呢?周围有什么风景?有哪些建筑物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完善了画面,提高了绘画技能,对绘画日记的兴趣更浓了。

第三步:同伴交流经验。幼儿的学习是一个不断进步、不断强化的过程,教师将绘画日记运用到大班艺术活动中时,应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引导和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绘画经验、互相欣赏绘画作品,并让幼儿讲述自己的创作经过,同时采用幼儿互评的方式,在幼儿中形成“取长补短、互相借鉴”的学习氛围。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小朋友们已经完成了绘画日记。接下来,请小朋友分享自己的日记内容,说一说你的日记中有哪些人物。这些人物分别做了哪些事情。”幼儿通过与同伴的交流激活了主观意识,这可以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进而提升班级的整体绘画水平。

(二)氛围:巧用节日特性,激活创作兴趣

《指南》指出,教师可以“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教师运用绘画日记开展艺术活动时,可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主题来激发幼儿的兴趣。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幼儿比较感兴趣的,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以此为主题创作绘画日记。如在中秋节,教师创设了主题活动“中秋花灯美”,活动内容包括做月饼、折花灯和赏月亮、看烟花等。在活动中,教师对幼儿说:“请小朋友们讲一讲,中秋节你最喜欢哪项活动呢?”有的幼儿说:“我最喜欢做月饼,奶奶说我烤的月饼最好吃!”,有的幼儿说:“我喜欢折花灯,花灯折出来特别漂亮!”,有的幼儿说:“我喜欢赏月,爸爸给我讲了很多趣味性的小故事!”,等等。在幼儿热烈的发言中,教师了解了幼儿的想法,在此基础上继续引导幼儿:“看来大家喜欢的活动都不同,请小朋友们使用绘画日记的方式,记录下你心中的中秋节吧!并在创作结束后和大家分享你的故事。”教师以传统节日作为绘画导向,符合大班幼儿“爱热闹、玩心重”的心理特点,这契合了幼儿的发展需求,同时也激发了幼儿的创作兴趣。

(三)技能:观察环境,帮助幼儿掌握绘画技能

教师运用绘画日记开展艺术活动时,可以先引导幼儿从观察身边的环境入手,然后借机向幼儿渗透简单的绘画技巧,丰富其绘画经验,最后鼓励幼儿大胆创作。以艺术活动“美丽的树木”为例,教师带领幼儿展开户外写生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近处和远处的树木并根据自己的观察构造画面。由于幼儿缺乏“近大远小”的美术概念,他们构造的画面不够理想。有的幼儿很疑惑,如“为什么我画的树和眼睛看到的不一样呢?”“我画的树好像都长在了一条直线上,这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样。”“为什么眼睛看到的和日记中画出来的不同呢?”。教师分析了幼儿的画面内容,然后引导幼儿:“你们看一看远方的树木和近处的树木,它们有哪些区别呢?看起来有什么不同?”幼儿说:“远处的树木看起来更小。”“近处的树木高高大大的。”这时,教师延伸出“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的透视现象及其基本规律,保证了艺术活动的有效性。

(四)生活:源于日常活动,丰富日记内容

艺术来源于日常生活,幼儿通过调动自身主观能动性,回味自己在日常活动中的状态,选择感兴趣的事情进行绘画日记创作,既可以自由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又可以体验创造的快乐,同时增强了表现技能与构图能力,提高了自身的艺术素养。

教师在引导幼儿从生活中寻找绘画日记的素材时,应遵从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话题,给予其充分的想象空间,并指导幼儿将想象与现实有效结合,让日记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这可以充分体现绘画日记的教育优势,有助于提升艺术活动的整体质量。

综上所述,绘画日记是幼儿表达认知与情感的重要方式,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绘画日记的独特教育价值。教师运用绘画日记开展艺术活动时,要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意识,鼓励幼儿自由表达、大胆创作,用日记画出“孩童的世界”。教师以绘画日记为教育手段,可以强化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幼儿的美术技能,能帮助幼儿为未来的小学学习及社会生活做好充足准备。

猜你喜欢

大班日记绘画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有爱的地方就有家——大班绘本阅读活动《想要一个家》
我是一颗闪亮的小星星——大班绘本阅读活动《高个子皮皮》
从大班阅读活动“七只瞎老鼠”说说课堂提问这点事儿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