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辅导视角谈新手班主任学生管理问题
2022-08-31吴美玲
吴美玲
在高中教育中,学生心理教育是重要的内容,其也是作为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存在的。当前高中教育面临一些新任务,还要满足各种新要求,高中学生要实现全面发展,就要注重其心理素质发展,并将这项工作作为核心。学生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行为有些是存在深层的心理原因的,如果新手班主任能尝试着从心理辅导的视角去看待学生问题,会使学生管理问题事半功倍。以下从四个方面谈谈心理辅导视角给新手班主任关于学生管理问题的建议。
一、 从心理辅导视角看待学生问题的重要性
先从一个辅导案例谈起。之前有一位高三学生,第一次咨询是因为她在学校的时候心情低落,上课无法专注,经医院心理医生诊断为高度焦虑和抑郁,想要退学。后来她以自己认为理想的分数考上了本二线,去了一所师范大学,读非师范专业,她的目标是进了大学继续考研,将来当一名老师。说起这个案例,是因为她给了我一个思考。学生的很多行为问题,有时候不见得就是问题本身。比如该名女生想要辍学的问题,并不是因为学业不精,也不是因为她不具备学习动力和热情,而是因为她在班级里的人际关系严重影响了她的心情,使她无法专注于学习。
我们班主任在管理学生问题的时候,更容易聚焦于他的问题本身,而忽略了问题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比如,有学生多次逃课,屡教不改,直接找家长带回家反思,有用吗?也许刚好满足了学生逃课的愿望,下次继续逃。所以我们能分析学生问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才能进行有效的干预,达到班级管理和教育学生的目的。
至于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如何知晓呢?
二、 从心理辅导视角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
虽然班主任因为管理者、教育者和学科教师的多重身份,同时没有专业的心理咨询知识和经验,很难像心理老师一样完全用心理辅导的视角去跟学生交谈,但我们也可以借鉴心理辅导的一些有效方法来与学生建立关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本节我们一起探讨如何借助于心理辅导的视角,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找到学生问题背后深层次的原因,进而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首先,面对学生的问题很重要的一点,要像心理老师一样带着空杯的心态去跟学生交谈。所谓空杯,就是第一次认识这个学生和听说他的问题,对这个学生及其问题毫无所知,用这样的好奇心去了解学生,探寻其问题背后的原因。多问学生为什么,而不是你应该怎么样。其实,班主任有很多心理老师不具备的优势,比如学科课时相对较多,也因值班和学科辅导时间较多,有更多的时间跟学生深入接触,同时具备管理者优势,容易建立威信,可以从多方面视角观察了解学生,积累更多的教育经验。所以好多伟大的教育家都是从班主任做起的。但这点优势有时候也会变成劣势,因为作为班主任,我们对学生问题很容易根据自己平时对学生的印象,形成先入为主的判断。而忽略了去跟学生交谈,从而了解学生问题真正的原因是什么。所以,避免先入为主,抱着好奇心去跟学生交谈至关重要。
其次,跟学生交谈,尽量避免价值观的干预。当我们试图把价值观传递给学生的时候,就像一个政治教育者。学生很容易就猜到班主任又要说什么大道理,这样极易激发起学生隔离的心理防御机制,把你想说的话挡在心房之外,即使有道理也听不进去。心理咨询很重要的原则就是价值观中立原则。这个原则并不是说我们跟学生不可以有不一样的价值观念。而是我和你可以有不一样的价值观,但是我尊重你跟我有不同价值观的权利。价值中立并不代表我们不可以用自己的价值观念去影响学生走向正确的方向。而是在跟学生建立起信任关系之前,我们不要着急着去灌输你的价值观或尝试影响他的价值观。因为这很容易破坏班主任与学生的信任关系,使得学生在我们面前有所保留,或不愿意说真话。而当学生因为不信任,不敢在我们面前说真话,也容易让我们对学生失去信任。作为教育者,我们大多数知道期望效应,即皮格马利翁效应,亦称“罗森塔尔效应”,它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当班主任对学生失去信任,也容易对教育学生失去信心,更容易激发学生破罐破摔的心理。让学生认为既然你是这样看待我的,那我就做出你认为的样子来给你看。
另外,心理辅导一般都在咨询室里进行,环境安静,咨询设置使得辅导过程避免不必要的干扰,这样的氛围容易给学生安全感和足够的时间去说出心里话。有些问题,在私下场合去跟学生讲,学生不会觉得丢了面子,但如果在办公室场合,有其他班主任或同学在场,就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叛逆心理,甚至做出一些冲动的行为。因此,跟学生交谈尽量私下一对一进行,比如可以一起到操场走走,如果时间不允许也可以在走廊转角处低声说话……尤其是批评教育学生时,尽量不要在他人在场的情况下去讲,容易让学生失去自尊心,甚至做出一些无意识的举动去向别人证明自己。
再次,与学生交谈尽量少说多听。班主任教育学生也符合二八法则,在与学生交谈的时候尽量让出80%的时间给学生去说,班主任去听,20%是班主任去引导学生说出为什么背后的原因和价值观的引导。当学生有机会去说出自己问题背后的原因,学生也就达到了自我教育、自我梳理和整合自身经验的目的。很多时候学生也懂得一些知识和道理,只是因为处在成长中的他们很难像成人一样做到理智与情感相一致,更何况我们有些成人也是这样的,即理智控制不住情感,只是因为我们成人大脑已经发育成熟,相对学生来说,比他们更少犯错而已。
脑科学告诉我们,“理性脑”部分,顶叶的灰质十二岁才完成发育过程,颞叶要到十六岁才完成生长,最后完成发育的,是具备假设、洞察未来、归纳分析、逻辑推理的前额叶,则要到二十至二十五岁才底定。青少年由于额叶(理性脑)还没有发育成熟,所以杏仁体(感性脑)的主导性大,对外界刺激容易做出情绪化的反应。成人以后,我们就拥有一个可以关闭负面感受的开关,只要经过训练,提高额叶左侧(理性脑)的活动力,就可以有效管理情绪。我们的高一新生才15岁,由于大脑发育不成熟,容易明知故犯,这类学生可以促使其自我反思,加强理性脑的功能,从而抑制感性脑的作用,发挥自我教育功能。
最后,冷静下来才去与学生交谈。作为新手班主任尤其是第一年担任新教师的我们,自身对新职业和职场环境的适应也需要时间,更何况还要去面对学生问题,当学生出现问题,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感到烦心和压力,也因经验不足,无所适从,这时候也容易把我们自身的情绪带给学生。因此要分清楚自身情绪,管理好它们,避免传递给学生。
三、 学生问题的成因及其干预方法
当我们通过交谈了解到学生问题背后的原因,我们如何对学生问题进行干预呢?以下列举几种典型的问题成因和大家探讨。
很多学生情绪低落,想要放弃学业最重要的原因是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比如同桌之间或者舍友之间闹矛盾,班主任可以借助于管理者的身份,对学生关系进行调节,促进矛盾双方问题的解决。
还有一部分学生成绩退步,学习无法专注,上课分心是因为恋爱问题。班主任可以试着放下早恋是错误的成见,去倾听学生说出对异性的喜欢和爱,引导学生去思考这样的喜欢和爱会带给他(或她)什么样的感受、体验和影响,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情感背后的需要,更加理性地对待情感,而不是一开始就来个棒打鸳鸯,激起罗密欧朱丽叶效应。学生对异性的关注是正常的青春期心理需要,如果能够得到恰当的引导,也能给他(或她)带来成长上的动力。更何况有的家长并不反对学生恋爱,如果一开始班主任就抱着早恋错误的态度去对待学生恋爱问题,就很容易失去学生的信任,从而对其失去影响力。其实很多来咨询情感问题的学生,自身也很矛盾,他们也知道恋爱对其学习的影响,也经常会思考要不要继续这份关系,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抱着反对的态度,反倒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如何避开班主任的视线转为地下活动,而不去思考自己原本存在的这份成长的矛盾。
有些学生做出一些违反班级管理纪律的问题是为了引起他人的关注,即刷存在感。比如课堂上故意插话,引起全班哄笑,那么我们班主任可以主动出击,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其进行赏识教育,让别人多关注到学生身上的优点,那么其故意刷存在感的行为也会减少。
有一些学生出现情绪问题是因为学习问题,在学习方面没有成就感,对学习失去信心,没有学习动力,班主任可以利用学科教师的优势,帮助学生分析学习问题存在的原因,找到适合他的学习方法。借助心理咨询的焦点解决流派观点,班主任可以通过学科成绩分析,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学习存在的优势,寻找其优势学科,从而找到学生自身存在的成功经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找到学习的动力。有些学生对学习的恐惧感,常常源于其中一两个学科,而不是所有学科都学得不好。即使学生现在的高中学科都没有学好,但他的初中、小学也有学得比较好的学科。可以帮助学生看到其原有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资源,进而帮助学生找到适合其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信心,促进其学习动力。
最后,有些学生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可能源于家庭教育的方式不当,比如有些家长面对学生问题,不知道如何教育,有时会情绪失控,使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使得学生为了和家长对抗,叛逆问题更为严重。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促进家长对学生的理解,让家长意识到教育方式的不当,帮助家长看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从而改变其教育方式,进而改善亲子关系。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部分家长的教育方式根深蒂固,很难改变,或者是学生对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偏见,那么班主任也可以帮助学生以理性的态度去看待家长的教育方式,摆脱对其的不良影响。毕竟我们大多数的高中生住校,已经脱离了原有的家庭环境,偶尔才跟家长通话或者放假才回家,而部分走读生回家与家长相处的时间其实也不多,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摆脱成人影响的理性脑条件。
还有一部分学生的情绪和行为问题是因为自卑,可能源自人际退缩、成绩不良、体相障碍等。比如觉得自己长得不好看,或者过分关注身上的缺点,对这部分学生,班主任要花时间倾听和交谈,让其感受到班主任的关心,学生能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注和支持本身就有疗愈作用。
最后回到开篇逃学问题的探讨,学生逃学,很可能是学校环境有什么让他想要回避或者不想去面对的因素。比如学习、人际,或者是他的家里有什么让他放心不下的问题,需要他回去解决。而这两者也需要通过跟学生的交谈去了解真正的原因,从而更好地帮助其排除学校里这些他想回避的问题,或帮他以更好的视角去看待家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爱,从而自觉减少问题行为。
四、 培养积极的学生观,做良师益友
如果有人问起心理老师跟班主任最大的差别在哪里,我想应该是学生观的问题。受积极心理学的影响,心理老师了解学生是成长中的个体,受该年龄段和本阶段成长任务的影响存在问题是成长的必经阶段,有些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个人成熟与成长会自行解决,他们的未来有很多的可能,可塑性很强,所以要乐观地去看待学生的问题,积极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积极面,去引导学生以更好的心态面对和解决问题。
而辅导成功的关键在于良好咨访关系的建立。当我们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学生和看待学生时,就更容易获得学生的信任,跟学生建立良好关系,从而影响和帮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所以期待大家都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用关系去影响和帮助学生化解难题。
作为新手班主任,我们的职业成长也需要时间,工作第一年是最难的一年,试着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允许自己犯错,允许自己去向前辈请教,如此才能以更合理的心态去面对学生和职场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