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毫火针点刺联合中药外涂治疗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临床观察

2022-08-25郑玉荣董正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5期
关键词:外涂皮损真菌

郑玉荣 董正蓉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皮肤科,广东 广州 510000)

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是由马拉色菌感染引起的毛囊性及毛囊周围炎性皮肤真菌病。多见于中青年,男性发病率较高,好发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胸前、肩颈、上背部、下颌部等,偶有痒痛感,皮疹为半圆形毛囊红色小丘疹,一般呈均匀对称分布,多发于夏季。因夏季衣薄皮疹易暴露影响外观形象,所以患者情绪易烦躁,求治心情急切。临床上西医治疗一般使用抗真菌药物口服和(或)外用治疗,但大多起效缓慢且易反复,所以医者需要寻求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 年5 月——2020 年8 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黄埔医院皮肤科门诊确诊为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的患者,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 例。观察组男22 例,女18 例;年龄18~39岁,平均年龄(25.8±3.3)岁;病程1~13 周,平均病程(8.6±2.6)周。对照组男21 例,女19 例;年龄17~38 岁,平均年龄(28.3±3.4)岁;病程1~15周,平均病程(9.8±2.9)周。2 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马拉色菌相关疾病诊疗指南(2008 版)》[1]:皮脂溢出部位的圆顶状红色毛囊性丘疹对称均匀分布;真菌镜检阳性或培养阳性,培养出马拉色菌。

1.3 纳入标准(1)4 周内未使用过口服及外用的抗真菌药物。(2)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1)儿童及哺乳期、妊娠期妇女。(2)肝肾功能不全者。(3)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及精神病等基础疾病者。(4)晕针和晕血者。(5)对所用药物过敏者。(6)细菌性毛囊炎者。

1.5 治疗方法(1)观察组运用毫火针疗法联合院内制剂参芩搽剂(粤药制字Z20170009,成分:苦参、大黄、黄芩、黄柏、冰片)外涂治疗,总疗程为4 周。毫火针具体操作方法:嘱患者卧位,情绪和身体放松,针刺前先进行皮肤局部常规消毒,医者左手持点燃的酒精灯,右手持毫针(苏州针灸用品有限公司,规格:0.35 mm×40 mm),将针尖于火焰中段处燃烧,以针尖以上0.2 寸通红为度,对准皮损中央,与其表面垂直迅速刺入拔出,刺入深度约2 mm,对于较大皮损,再将针尖烧红,在以皮损中央为中心的上下左右4 个方向旁开约1 mm 处各刺1 针,迅入疾出,每周1 次,持续4 周为1 个疗程。同时合用参芩搽剂外涂治疗,每日3 次,持续4 周为1 个疗程。(2)对照组给予伊曲康唑胶囊(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367)餐中口服治疗,0.2 g,1 日2 次,连用1 周,停药3 周,冲击治疗。

1.6 观察指标(1)2 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2)治疗结束后痊愈患者3 个月后的复发率。(3)不良反应发生率。

1.7 疗效评定皮损基本消退,真菌镜检阴性为痊愈;皮损消退>70%,真菌镜检阴性为显效;皮损消退30%~70%,真菌镜检呈阴性或阳性为有效;皮损消退<30%或出现新皮疹,真菌镜检阳性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复发率=复发例数/总例数×100%[2]。

1.8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 17.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2 组患者均按时复诊并完成了规定疗程。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1,P<0.05)。见表1。

表1 2 组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2.2 2 组患者复发率比较3 个月后随访,观察组复发4例(10.00%),对照组复发9 例(22.50%),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1,P<0.05)。

2.3 2 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1 例肝功能异常,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

3 讨论

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是由马拉色菌感染引起的毛囊及其周围炎症性疾病,好发于青中年皮脂溢出旺盛的人群,多发于夏季闷热多汗季节。本病在中医文献中属于“肺风粉刺”的范畴,其临床症状与痤疮、细菌性毛囊炎等相似,易混淆误诊,特别是发病部位在面颈部者,真菌镜检或培养可鉴别诊断。肺风粉刺由肺经蕴热,复感风邪,郁于肌肤而发;或食辛甘厚腻,助湿化热而发肌表;或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湿浊内停,郁久化热,煎炼成痰瘀而发肌肤。中医多以清热祛湿,化瘀散结,透邪外发为治则。

伊曲康唑胶囊是广谱抗真菌药,虽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但也具有一定的肝脏毒性,且经常使用易产生耐药性[2]。作者临床观察发现该药治疗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时起效慢,疗程长,且症状容易反复,故临床上需要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案。本研究观察组运用毫火针点刺联合中药外涂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首先毫火针具有针刺和灸法的双重效果,且毫针较细,不易遗留疤痕,痛感轻微,患者易于接受[3];毫火针利用火热之力直达病所,能够发挥透邪外发、化瘀散结的功效[2];现代医学认为毫火针具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散,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能[4]。其次参芩搽剂[5]成分中的苦参能够清热燥湿止痒,苦参煎剂及水浸剂在体外对皮肤真菌具有抑制作用,此外还具有抗炎、调节免疫的作用;黄芩、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二者的水溶性成分均具有很强的抗真菌、抗炎作用;大黄凉血解毒泻热,亦具有抗炎、抗真菌、调节免疫的作用;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止痛,对多种病原体有抑制作用,且具有抗炎、消肿镇痛的作用。毫火针点刺联合参芩搽剂外涂治疗共奏消炎、抑真菌、调节免疫的作用,所以在本研究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与单纯口服伊曲康唑胶囊冲击治疗相比,总有效率更高,复发率低,无内脏毒性,值得临床上推广。但毫火针的治疗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它需要患者的高度配合,时间上的配合以及克服对毫火针的恐惧心理。希望将来能改良毫火针的治疗方式,继续减轻疼痛的程度,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猜你喜欢

外涂皮损真菌
30%浓过氧化氢溶液外涂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半边皮损自身对照临床观察和机制研究
清痘颗粒治疗痤疮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LC-MS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129例湿疹患者皮损部位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高等大型真菌与人类
中国高等大型真菌的主要代表物种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中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和TLR7/9通路表达的研究
板蓝根注射液新功用
微波联合局部注射干扰素和外涂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
马应龙痔疮膏外用新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