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痘颗粒治疗痤疮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1-10-18赵旭
赵旭
【摘 要】目的:探讨清痘颗粒治疗痤疮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痤疮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外用涂抹适量的克林霉素凝胶以及口服异维A酸软胶囊治疗,观察组联合服用清痘颗粒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痤疮患者的CD4+/CD8+比值、血清IL-6、CD4+、hs-CRP和CD8+水平无明显的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痤疮患者的CD4+/CD8+比值、血清IL-6、CD4+、hs-CRP和CD8+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痤疮患者的CD4+/CD8+比值、血清IL-6、CD4+、hs-CRP和CD8+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皮損程度、皮损数量、皮损颜色、出油情况和皮损肿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皮损程度、皮损数量、皮损颜色、出油情况和皮损肿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皮损程度、皮损数量、皮损颜色、出油情况和皮损肿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痘颗粒治疗痤疮患者的临床效果较佳,值得推广。
【关键词】清痘颗粒;痤疮;IL-6;hs-CRP;CD4+;CD8+
痤疮指的是毛囊皮脂腺所发生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可形成黑头粉刺、白头粉刺、脓疱、丘疹、囊肿和结节等皮损,严重者会产生全身症状[1]。痤疮在青少年的面部比较常见,非常不利于痤疮患者的容貌和美观,对患者的生活和心理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2]。中药治疗痤疮更加具有优势,采取辨证中药内服进行治疗,因为可以从整体上治疗痤疮患者,治疗周期比较短、临床疗效比较高、复发率比较低、毒副作用比较少。本研究主要分析了清痘颗粒治疗痤疮患者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男23例,女7例,年龄17岁~45岁,平均年龄(31.29±3.57)岁;病程1年~4年,平均病程(2.84±0.56)年,体重42kg~109kg,平均体重(57.43±15.28) kg。对照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18岁~45岁,平均年龄(30.87±4.26)岁,病程1年~4年,平均病程(2.64±0.49)年,体重42kg~108kg,平均体重(58.14±16.39) kg。两组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外用涂抹适量的克林霉素凝胶,以患者的红色丘疹消退后即可停药,且口服异维A酸软胶囊,每次0.5 mg,每天2次。
观察组联合服用清痘颗粒,组成如下:丹皮15克,丹参15克,黄芩15克,白花蛇舌草20克,穿心莲15克,鸡血藤12克,三棱6克,莪术6克,茵陈20克,桂枝6克,皂角刺6克,紫草6克,蒲公英12克,紫花地丁6克。均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评判治疗有效率的标准如下:(1)治愈:患者所有的皮损完全消退,可遗留少量的色素沉着或者瘢痕。(2)显效:患者的皮损消退面积超过75%,出现少量的瘢痕或者色素沉着,不会对痤疮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3)有效:患者的皮损消退面积大约为30%~75%,出现新的皮损,有瘢痕或者色素沉着。(4)无效:患者的皮损消退面积小于30%。
比较两组痤疮患者的血清IL-6、hs-CRP水平以及血清CD4+/ CD8+比值、CD4+、CD8+细胞比例。
观察两组的皮损症状:皮损程度、皮损数量、皮损颜色、出油情况和皮损肿痛。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CD4+/ CD8+比值、血清IL-6、CD4+、hs-CRP和CD8+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痤疮患者的CD4+/ CD8+比值、血清IL-6、CD4+、hs-CRP和CD8+水平无明显的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痤疮患者的CD4+/ CD8+比值、血清IL-6、CD4+、hs-CRP和CD8+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痤疮患者的CD4+/ CD8+比值、血清IL-6、CD4+、hsCRP和CD8+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皮损程度、皮损数量、皮损颜色、出油情况和皮损肿痛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的皮损程度、皮损数量、皮损颜色、出油情况和皮损肿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皮损程度、皮损数量、皮损颜色、出油情况和皮损肿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皮损程度、皮损数量、皮损颜色、出油情况和皮损肿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