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
——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指导
2022-08-24浙江省诸暨市海亮小学刘兴华
◇浙江省诸暨市海亮小学 刘兴华
【习作内容】
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可以写一写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也可以写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还可以写对这种风俗习惯的看法。
【习作目标】
1.抓住重点写家乡风俗,写出特点。
2.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体验故土乡情。
【教学重点】
学会抓住特点,写出重点,表达对故乡的感情。
【教学准备】
课前向长辈们了解家乡的风俗,并写一段简单的介绍词。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主题
节日习俗知多少:“十里一风,百里一俗。”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都有各自的民俗民风。老师先带同学们进入猜谜板块。
看图猜节日:课件逐一出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一些风俗图片,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元宵节等。学生一边猜一边介绍这些节日的风俗,师生一起品味中华大家庭浓浓的家乡情。
二、初步了解风俗
1.何为“风俗”: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范之不同,称之为“俗”。
2.春节习俗大百科:“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有许多传统节日。你家乡的春节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课前要求学生们向长辈们了解家乡的风俗,并写一个简单的介绍词。现在开始同一个籍贯自由组合,资源共享,互相交流自己家乡的特色风俗。
3.图文出示:师生共同梳理各省的春节风俗。
【浙江】
杭州:罗神竹舞、赶十八、打年糕
绍兴:送灶、社戏
温州:分岁酒
东阳:抲年鬼
【四川】走人户、游喜神方、人日祭诗圣
【福建】过火群、隔年饭、长年菜、分圆
【江西】板凳龙、吃隔岁、换茶、掸青、起牙
【山东】贴年红、送百神
【陕西】做面食、做顶针、扭秧歌
……
【设计说明:由于本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班级学生籍贯基本不少于10个省。如今这一代学生因父母的工作和生意关系而客居他乡,大多数学生对家乡的概念有所淡化,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
4.习作要求:
(1)如果是介绍一种风俗,写之前,先查阅资料或问问长辈,深入了解这种风俗,想一想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以分几个方面介绍,重点介绍什么。在介绍的时候,可以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2)如果是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则可以把这种风俗的特点或来历自然地穿插在合适的地方。
引入“风俗小锦囊”:
听爸爸说,这个习俗大有来历呢……
我查资料得知,元宵象征着……
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如果你对这种风俗习惯有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表达出来。
5.舌灿莲花:你所了解到的风俗习惯除了节日习俗,还包括哪些内容?
出示思维导图:嫁娶习俗、居住风俗、市集民风、服饰习俗、饮食习俗……
中国有56个民族,由于文化的差异、地域的不同,各地的风俗习惯也有着天壤之别。现在,我们拿起笔,重温那些记忆中的独特的风俗习惯。
6.确定重点:请确定你想写的家乡的风俗,并写出它的特点。
我想写家乡______的风俗,它的特点是______。
三、回顾教材写法
1.《北京的春节》中老舍先生是怎样写除夕的?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这段话围绕“除夕真热闹”展开叙述,通过写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这些活动,表现了除夕的热闹景象。
小结: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感受,反映出民风民俗的情趣。写民风民俗要能让别人从中体会到生活情趣。
选材——独特 描写——细腻
2.出示三个有传说的节日:元宵节、端午节、年。
3.习作秘籍:巧用过渡句
你认为怎样把这些“故事传说”写进我们的习作里呢?
回顾《藏戏》,认识过渡句的作用:还是从西藏僧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
过渡句示例:
(1)我很好奇,为什么元宵节晚上一定要闹花灯呢?爷爷告诉我……
(2)端午节吃粽子竟然和屈原有关,我上网一查,果然如此。
(3)据史料记载……
总结提示:不能生搬硬套所查阅的资料,要将资料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把自己的感受体会写进去,这样文章才有感染力,别人才爱读。民风民俗是时间积淀的产物,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寄托了老百姓美好的愿望和朴素的情感。因此我们在写节日家乡风俗的时候,不能仅仅是介绍这种风俗,介绍它的起源,更要挖掘蕴含在节日起源和风俗中的美好愿望和情感。
四、品味他乡风俗
1.下面请同学们默读两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习作:《热闹的柴头会》《吃在东北》。看看自己喜欢哪篇文章,说说你的理由。可以联系文章中的一些具体的语言和段落来谈。
热闹的柴头会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六,是家乡武夷山一年一度的柴头会,它更像是武夷山的“世博会”。不仅为武夷山增添了光彩,还吸引了许多游人来观光游赏。“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货真价实,欢迎品尝!”吆喝声、叫卖声此起彼伏,热闹极了。街道两旁的商品琳琅满目:各种花卉,争奇斗艳;木制品简单大方,有圆圆的方桌、方方的小凳、长长的梯子;还有风味独特、各具特色的小吃;药材方面更是举不胜举,乌梅、穿心莲、陈皮……人们走走停停,不时弯下腰来看看质量,询问价格。人们拎的拎,扛的扛,抬的抬,一路洒下欢声笑语。其中,最好卖的必是乡下大妈们自制的神奇的“凤凰蛋”,无论是感冒,还是喉咙痛,妈妈总是把它蒸了给我喝……
柴头会还有一个传说呢!相传清末时,崇安县乡民抗捐杂税的浪潮此起彼伏。县衙官吏担心乡民进城闹事,于是下令不准农民携带铁器进城,只允许携带竹木制品。这样一来,更加激起了乡民的反抗:农历二月初六,乡民们利用赶庙会的机会,手举木棍、扁担等冲进县衙,迫使县官下令免除“竹丝税”“明笋税”“茶叶税”等。后来,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六就成了武夷山人们纪念“柴头”胜利的集会日,即“柴头会”。
这是一个充满乡土气息的闹市,这是一个不是节日却胜似节日的日子。有兴趣的话,欢迎您也来逛一逛。
吃在东北
东北你去过吗?
你吃过东北的美食吗?
你有没有被那豪横的美味吸引住呢?
第一道菜:小鸡炖蘑菇
小鸡炖蘑菇可是一道佳肴啊!一块块鸡肉油亮油亮、喷香喷香的,看着它那百分百的姿色,就忍不住想立马吞到肚子里。拿起筷子,夹起一块鸡肉放入嘴里,那汤汁浸满了你的嘴,让你瞬间感到幸福无比。再咬一口鸡肉,那味道实在无法形容,肉质特别嫩,让你吃了一块还想吃第二块。里面的榛蘑,是山上采来的纯天然绿色野味,它和鸡肉搭档是绝配。
第二道:杀猪菜
我们东北有这样一句民谣:“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杀猪菜因此诞生。最地道的杀猪菜,莫过于蒜泥白肉、蒜泥护心肉、柴骨肉。杀猪菜里面主要调和汤味的是酸菜,这使杀猪菜的汤更加可口。里面的血肠特别美味,夹一块轻轻放在嘴里,轻轻一咬便碎了,肠衣咬起来也很有嚼劲儿。五花肉虽然肥,但是配上酸菜汤,就一点儿都不腻人了。里面还有猪肝,吃起来特别好吃,要是把它夹出来,沾上蒜泥,那真是东北一绝了。
每当过春节,我们东北绝对是美食的天堂。各种好吃的跟风似的挤上了桌,乌黑的冻梨配上酸甜的冻柿子,再来一口绵软细腻的冻豆腐炖排骨,夹一个香脆香脆的炸蚕蛹,再来一大碗朝鲜冷面,就一口草帽饼或者黏豆包,任凭你是旋风筷子,也吃不过来呀。还有风味独特的锅包肉、铁锅炖大鹅、酱骨架、涮羊肉、哈尔滨红肠……保证让你吃到肚子滚圆滚圆。
鞭炮声响起,孩子们全都冲出了户外,在大街上到处跑,随手抓起洁白无瑕的雪球,追追打打,非常热闹。玩完回家,还可以再吃一碗喷香诱人的东北水饺,那简直是美上天喽。
看到这里,你一定口水飞流直下了!快来我们东北吧——东北美食欢迎你!
2.从这两篇文章中能总结出什么写作方法呢?
预设:
《热闹的柴头会》——柴头会的时间+场面的热闹+产品的丰盛+它的传说
《吃在东北》——三句话叠加递进式开头+细聊两道美食+浏览春节特色美食+代言式结尾
五、参加风俗经历
1.关于“拜年”,你最想写的是什么?……
2.片段赏析:《瓷都的春节》《滚冰》这两篇的片段哪里写得好,对你有什么启发?
在江西,有“吃新年”这么一说,“吃新年”又称“尝新年”。在江西的老百姓心目当中,“吃新年”是一个仅次于春节的大节日,如今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日的时间不固定,通常在七月上旬的某一天。你瞧,这天人们都在干什么?不论是男是女,一律不外出劳动,女人在家里照顾孩子,张罗着“豪华家宴”,待在家招呼客人。男人则是出去走亲访友,还要去参加隆重的祭祀活动。
景德镇的年夜饭,不管是贫还是富,鲇鱼炊豆冲这道菜绝对不能少,因为“鲇”与“年”同音,所以就有“年年有余”这一说法,寓意是在一年中的衣物、钱财等都很充足,还能剩下一点点。
——《瓷都的春节》
元宵节是正月里最热闹的日子。听老人们讲,吃了一碗甜甜蜜蜜的元宵后,小伙伴便跑东家窜西家呼朋唤友,三五成群提着漂亮的小灯笼到大街上“走百病”,意在“走百步,祛百病”。从大街上回来并不意味结束,“滚冰”才是元宵节里最后的压轴戏,也是孩子们最愿意参与的一项活动。
天刚刚擦黑,很多人便拎着大红灯笼相约来到冰面上。冻得结结实实的冰面上总有一层薄薄的白雪,小孩子嘻嘻哈哈地在冰面上滚几个来回,相互挤撞看欢叫看,大人们不停地喊着:“正月十五骨碌冰,一年到头不得病。”“滚冰”就在这种意犹未尽的欢乐气氛中进行着。
——《滚冰》
六、书写家乡风俗
1.书写片段:可以写节日习俗,也可以写民俗服饰,还可以写家乡独有的美食……
2.交流修改:对照标准,自我修改。
3.福利点击:看课件,老师准备了三篇完整的范文,都是学长学姐们的作品,你最想欣赏哪一篇,为什么?(出示学生选中的一篇赏析)
4.指导拟题:《家乡的中秋节》《别样春节》《请来我的家乡过端午》《春节家宴》《闽南风俗》《陕西面食多》《东北婚礼》……
七、指导学生成文
说风俗,谈家乡,绕不开一个“情”字。我们欣赏了各地不同的节日风俗,同时也品味到了同样的一种情感,那就是对故乡的热爱、眷恋、自豪之情。我们写家乡的风俗,更是透过这种风俗在写我们的家乡,写家乡的风土人情,写家乡的文化,抒写我们心中的故乡情!有了真挚的情感,我们的文章就有了生命,就能打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