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探索

2022-08-15许春燕刘坤北京市西城区康乐里小学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模唱贝多芬乐曲

许春燕 刘坤 _ 北京市西城区康乐里小学

“双减”对教师课堂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深化教学策略,确保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常规的音乐欣赏课常常是以“听”为主,但这种由外而内的输入方式对于学生内驱力的调动相对较弱,如果教师设计不当,还会出现缺乏主题、弱化听赏等问题,干扰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因此,教师要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音乐感受力。

1.深挖乐曲的内容美,以模唱方式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欣赏课中,在进行充分聆听后,教师根据乐曲的风格、题材和内容加以引导与启发,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模唱,增进学生对音乐内容的认识的同时,也让课堂气氛变得更为活泼。这种方式的恰当运用,需要教师对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有深入的分析,全面发掘教学内容的歌词美、韵律美、旋律美、和声美。通过生动有趣的介绍,启发学生细细品味音乐作品,进而引导学生愿意用模唱的形式感受音乐的旋律、节拍、节奏、色彩、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达到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音乐表现能力和创作才能的目的,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能力与习惯。

2.深度理解音乐主题,在音乐体验中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

音乐主题是乐曲的内核和灵魂。听前唱主题,便于学生抓住音乐主题的形象,正确识别主题的重复与变化,调动音乐思维。例如,在欣赏管弦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时,学生通过演唱对音乐有了初步的情感感受。当他们完整欣赏全曲时,不仅对音乐主题的产生与变化十分敏锐,同时对整曲的分段也不会觉得困难。听前唱主题,不但为欣赏音乐奠定了基石,让学生在欣赏时能更进一步入情、入境地感受作品,同时也能让他们更好地展开联想与想象。而听后唱主题,有助于学生深化对音乐内涵的认识。

3.恰当引入“唱”,在音乐欣赏中深化情感体验

边听边唱是发展音乐能力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唱的过程中增加了二度创作,学生会即刻感知、认识、理解并记忆,进而提升了欣赏效率。如在欣赏贝多芬的《欢乐颂》时,可这样设计:先用《月光》和第三交响曲《英雄》的片段作为伴奏讲述贝多芬青年时代的故事,使学生了解贝多芬的艺术才华及坚强的性格特征;再通过主题演唱导入欣赏第九交响曲中的《欢乐颂》。通过三次不同要求的主题演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较好地进行了乐曲的分析,从演唱形式、音色、主题旋律的变化中,逐步感受到演唱形式对塑造音乐形象起到的作用,感受到合唱的魅力,感受到作者向往和平的愿望,为更好地了解音乐奠定基础。学生三次演唱时不同的情感表达也传递出他们对于音乐情感理解的升华。

综上,教师通过精心策划,借助不同的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涵和意境,让音乐欣赏步步深化。

猜你喜欢

模唱贝多芬乐曲
始乱
亦远亦近贝多芬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贝多芬
贝多芬·丁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歌唱教学
《桑塔·露琪亚》教学设计
视唱练耳中的模唱训练技术研究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由民歌模唱教学影音资料使用问题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