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课后服务,促进课内外融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2022-08-15刘征张红云北京市西城区奋斗小学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潜心年段服务

刘征 张红云 _ 北京市西城区奋斗小学

“双减”背景下,课程设置的变化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既不影响正常教学内容的安排,又能为学生创设专属的阅读时间?“双减”实施一年多来,奋斗小学充分利用课后服务的时间与空间,分层设计,打造了“课业答疑辅导+综合素质拓展+自主潜心阅读+延时托管”的课后服务模式,实现了课内外学习的相互补充和延展,旨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1.开展自主潜心阅读,丰盈学生在校阅读时间

我们在综合素质拓展课程后安排了30分钟的时间供学生自主潜心阅读,弥补了课程方案调整所带来的学生课内阅读时间不足的问题。学生在学校提供的课后服务菜单中自主选择,自愿参加到自主潜心阅读中。

我们希望打破学生读一本教材,然后做大量习题的学习怪圈,通过丰盈学生在校阅读的时间,使学生与书为友、与书结盟。因此,我们为学生创设优雅的阅读环境、营造浓郁的阅读气息、打造丰富的阅读表情,展现学生风趣的阅读姿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阅读成为学生最自然的生活方式。

2.精心筛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

为了使学生能好读书、读好书,学校对图书进行了细致筛选,将四大名著、红色经典读物推荐给学生,使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阔视野、启迪智慧。

我们按照低、中、高不同年段为学生推荐适合的经典作品。例如,1~2年级推荐启蒙读物,如《哪吒闹海》《蝴蝶·豌豆花》等;3~4年级推荐单篇短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物,如《稻草人》《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5~6年级推荐中、长篇文章及适宜的多种体裁文学名著,如《童年》《小英雄雨来》《爱的教育》等。

丰富的自主阅读资源设计,为“五育”并举、全面落实学生核心素养打好基础。学校在“减法”中做“加法”,增加学生在阅读中品味书香的时间,增加学生运用知识技能、动手实践、思辨质疑的空间,增加学生交流、理解、协作的机会,增加学生自我规划、自我管理的自主权。最终减少的是机械性、重复性的负担,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3.科学设计,分年段为学生提供阅读指导

我们依据不同年段学生的阅读兴趣、年龄特点,在课后服务的阅读教学中提供不同的阅读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低年级以绘本阅读为重点内容。教师运用以导促读、以情激趣、图文结合、引导发现等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掌握看图、朗读、想象、仿说、绘画等学习方法。

进入中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了一定的积累,阅读时要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和命运。自主阅读中,教师尝试带领学生利用积累卡进行语言积累。学生先根据自己的读书感受自主摘抄,然后师生共同交流,梳理出在读书卡上都可以摘抄哪些内容。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从无目的地随意摘抄,到有目的、有选择地摘抄,在数量、内容、形式上也有所变化,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培养了良好的语感。

高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进一步发展,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例如,学生读史记中《刺客列传》时,只是对刺客这个身份感兴趣,停留在表层意义上,不能将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自如地迁移到课外阅读中来。于是,教师通过表格梳理和对比阅读,培养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将文章与作者、时代背景建立联系的阅读思维习惯。在阅读课的引导中,学生对文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获取了阅读的方法,理解也不仅停留在表面的故事情节上了,更愿意深入文本反复阅读和思考。

在持续性的自主阅读中,全校学生的阅读热情高涨,阅读时间及阅读量均明显增加。本学期的阅读实践活动中,学生或结合阅读绘制小报,或制作PPT进行好书推荐,或开展故事会,或编演书本剧……丰富多彩的阅读交流、展示活动,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每天固定的课后读书时间慢慢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让学生在学习之余能静下心来,逐渐体会“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

“双减”工作关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今后学校将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开展有利于提升学生思想品德、身心健康、学业水平、艺术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的课后服务活动,丰富课后服务课程内容,提高课后服务质量。

猜你喜欢

潜心年段服务
对农村小学高年段读写结合教学的思考
农村低年段童话体写话教学探究
把握年段特点 做好班级管理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同课异构,探寻不同年段文言知识序列——“语文知识”内在序列探索之“年段知识的衔接”研讨专题
突出特色学雷锋“五老”潜心育后人
潜心筑平台 全力献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