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力活动强度对痴呆症高危人群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
——基于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2022-08-15唐丽赵玉曾庆威詹娜妮吕启圆

军事护理 2022年8期
关键词:步速痴呆症握力

唐丽,赵玉,曾庆威,詹娜妮,吕启圆

(暨南大学 护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2)

我国老年痴呆患者人数居世界首位[1],至2040年我国老年痴呆患者人数将为发达国家患病人数的总和,约占全球1/4[1]。老年痴呆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照护和经济负担[2]。在我国医疗资源有限及老龄化日益加重的背景下,如何优化资源配置,有效降低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成为众多研究者日益关注的热点。研究[3]显示,痴呆症高危人群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比正常同龄老年人高20倍,关注痴呆症高危人群是预防关口前移的重要途径。体力活动是影响老年痴呆发病的核心可控因素之一[4-5],且体力活动干预措施具有实施性强、便利性高、经济耗费低等优势。既往研究[6-7]已证实,体力活动对认知功能存在正面影响,且还可能存在剂量反应效应,即不同强度体力活动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存在差异。因此本研究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探讨不同强度体力活动对痴呆症高危人群认知功能影响,以期为降低高危人群痴呆的发生率、减轻社会照护和经济负担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以CHARLS 2015年的调查微观数据为数据来源,CHARLS的数据可通过其官方网站获取[8],配套详细的数据指南,删除受访者隐私信息后数据供学术界无偿使用。该调查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主持,采用多阶段按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对中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的中老年人进行入户调查。本调查覆盖了28个省级行政区的150个县、450个村和社区,样本累计1.24万户家庭,该数据采用科学抽样方法获得了较大规模的老年人样本,以此为基础得出的分析结果具有全国代表性。

1.2 数据提取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CHARLS 2015中的痴呆症高危人群,根据脑健康测试(brain health test,BHT)[9]界定痴呆症高危人群标准进行数据筛选,再根据本研究目的剔除关键信息缺失的数据样本,最终筛选得到1322个样本数据。所涉及的变量数据均从CHARLS访问卷中直接提取。(1)认知功能:在CHARLS访问卷中对受访者采用简易智力状态监测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进行认知功能测试,该量表包括3个维度,即精神心理状态(10个条目)、即时回忆能力(1个条目)、延迟回忆能力(1个条目),共12个条目。认知功能的总分值为0~30分,分数越高,表示认知功能越好[10]。具体问题在问卷中认知和抑郁部分。(2)体力活动:CHARLS访问卷中调查了研究对象过去1周内的体力活动情况,具体问题在CHARLS问卷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部分。其方法是评估参与者进行至少10 min活动的天数和每天活动的持续时间,再通过计算公式MET-mins=MET水平活动时间(60 min)×每周活动次数,即可估算出1周的身体活动能量消耗;然后依据国际体力活动量表(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IPAQ)评判标准,将体力活动水平分为低强度体力活动(<600 METs/周)、中强度体力活动(600~3000 METs/周)、高强度体力活动(>3000 METs/周)[11]。(3)握力:CHARLS访问卷测量受访者握力时,要求被测者竭尽全力挤压握力计手柄3 s,左右手分别进行2次测量,两次试验之间的休息时间不少于15 s,结果取连续测量的最大值,单位为kg,依据结果分为低握力组 (握力<12.0 kg)、中握力组 (12.0 kg≤握力≤26.5 kg)、高握力组 (握力>26.5 kg)。(4)步行速度:CHARLS访问卷中采用4 m步速测试对受访者的步行速度测量,步速<0.8 m/s定义为步速下降,该结果可从步速测量结果条目直接提取。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主要人口学体征 本研究共纳入痴呆症高危者1322人,其中女1009人(76.3%)、男313人(23.7%);年龄50~94岁,平均(69.6±9.14)岁;在婚870人(65.8%),非在婚452人(34.2%),居住地以城镇为主936人。

2.2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痴呆症高危人群在认知功能得分上的比较 痴呆症高危者认知功能总分为(8.49±5.57)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婚姻状况和居住地的痴呆症高危人群在认知功能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详见表1。

表1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痴呆症高危人群认知功能得分比较(N=1322)

2.3 不同体力活动、握力、步行速度的痴呆症高危人群认知功能比较 结果显示,不同体力活动强度、握力和步行速度的痴呆症高危人群认知功能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详见表2。

表2 不同强度体力活动、握力、步速的痴呆症高危人群的认知功能比较(N=1322)

2.4 痴呆症高危人群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痴呆症高危人群的认知功能得分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居住地、体力活动、握力和步行速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最终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详见表3。

表3 痴呆症高危人群认知功能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5 数据正态性检验结果 采用P-P图判断数据总体分布是否服从正态分布,结果显示,数据近似正态分布;且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在满足独立同分布且方差有限条件下,当样本量充分大时,无论总体分布形态如何,样本均值都可视为服从正态分布[12]。

3 讨论

3.1 痴呆症高危人群认知功能现状 在本研究中痴呆症高危人群认知功能平均得分为(8.49±5.57)分,明显低于Shinagawa等[13]高危人群的研究结果[(15.9±6.3)分],这可能与痴呆症高危人群的筛查指标差异有关,本研究中所使用的识别痴呆症高危人群指标涉及脑外伤以及认知改变病史,这导致纳入人群的认知得分较低。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痴呆症高危人群筛查工具,导致不同研究所纳入的痴呆症高危人群的异质性较大,因此,精准有效的痴呆症高危人群筛查工具亟待开发与推广。此外,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女性认知功能显著低于男性,这与既往研究[14]结果一致。且本研究中男女比例差异大,这也符合女性更易为痴呆症高危人群的分布特征,高龄女性、教育程度低下、无配偶均为已知的痴呆症危险因素[13]。本研究进一步证实在痴呆症高危人群中女性认知功能仍低于男性,且为高危人群的主要组成部分。这提示社区医护人员应加强对高龄女性、非在婚和低学历群体的关注。

3.2 痴呆症高危人群体力活动现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最新建议[15],65岁以上老年人应该每周进行至少150~300 min的中强度有氧活动,或进行至少75~150 min的高强度有氧活动。本研究发现,痴呆症高危人群以低强度体力活动为主(66.6%),这提示大部分高危人群的体力活动强度未达WHO建议标准。本研究中90%以上高危人群合并脑卒中、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疾病,常因担心跌倒、低血糖等意外事件等的发生而拒绝或减少体力活动,或仅进行低强度的体力活动[16]。因此,针对合并基础疾病的高危人群加强主要照护者在运动安全监测等方面的健康宣教,为其制定个体化运动方案,以消除对该人群在运动中发生意外的担心,进而提高痴呆症高危人群的体力活动水平,降低认知功能恶化可能性。

3.3 痴呆症高危人群体力活动强度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高强度体力活动的痴呆症高危人群认知功能得分明显高于进行低强度体力活动的高危人群,这与Rojer等[17]研究结果一致。究其原因可能如下:首先,中、高强度的体力活动会增加心输出量并对脑灌注产生积极影响[18],脑灌注被认为是保持认知功能重要的机制之一[19];其次,中强度以上的体力活动具有更强的增加脑容量、改善神经突触可塑性作用,进而更有益于认知功能[20]。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痴呆症高危人群较好的握力、正常步速都利于保护认知功能。握力与步速为评估躯体功能最常用指标,较好的躯体功能是进行体力活动锻炼的生理基础,而躯体功能的减退也会对个体认知功能产生不利影响[21]。因此,这提示准确评估老年人的躯体功能和体力活动强度,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提升其体力活动强度,延缓躯体功能减退,对维持高危人群的认知功能意义重大。

本研究中近50%以上的中老年人在进行的中、高强度体力活动大多为聚集性运动方式,如集体快步走(12.8%)、公园太极拳(10.6%)、广场舞(25.9%),在此过程中社会参与性活动增加,社会链接增多,社会角色多样化,有利于维护其社会关系网络,增加社会支持来源,降低社会孤立;团体体力活动中又可进行健康知识的交换与互通,督促该人群采取更健康的生活方式。结合WHO对认知障碍人群体力活动强度的建议[22],更推荐痴呆症高危人群坚持进行中强度以上的体力活动。鉴于此,首先,社区医护人员应加强对高危人群体力活动强度的专业评估,再制定并实施科学安全且适宜的体力活动方案,其中可应用运动手环监测心率指导实践;其次,依据高危人群的健康需要,依托社区构建具有特色的体力活动服务模式,多方协作采用多种宣传方式和渠道,广泛开展体力活动预防痴呆症的科普宣传,在社区内提供适宜运动环境,积极引导高危人群增加体力活动。

3.4 本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存在以下不足:首先,本研究仅采用了2015年的横截面数据,证明了不同体力活动强度与认知功能之间存在相关关系,而不能证明其因果关系。其次,本研究对象中男女比例差距较大,未来可通过分层或配对分析确认性别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最后,由于认知功能具体维度资料的限制,本研究未能阐明不同体力活动强度对认知功能各维度的影响,未来需进一步分析体力活动强度与精神心理状态、即时回忆能力、延迟回忆能力之间的关系。

4 小结

体力活动可以保护健康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已广为认可,本研究表明痴呆症高危人群从事中、高强度体力活动对认知功能更有益。日后应多方协作加强对痴呆症高危人群体力活动的评估并提升其干预科学性,积极引导高危人群进行体力活动进而保护其认知功能,降低痴呆症发病率。

猜你喜欢

步速痴呆症握力
巧练握力益康寿
基于老年人行为特性的行人过街信号优化
痴呆症精神行为症状的治疗进展及照护建议
步速与住院高龄老年患者全因死亡的相关性
冷漠可能是痴呆症的信号
健康老年人舒适步速测评的Meta分析
基于体检人群构建中国成人握力下降的诊断切点*
儿童握力弱,未来健康差
随机人群运动荷载作用下大跨度连廊的振动响应
不容忽视的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