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检人群构建中国成人握力下降的诊断切点*
2020-06-17李蕊岑谭玲玲胡晓宜唐怀蓉
李蕊岑,杨 茗,祝 愿,鲍 婷,谭玲玲,左 芸,胡晓宜,唐怀蓉△
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健康管理中心(成都 610041);2.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老年医学中心(成都 610041);3. 成都上锦南府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成都 611730)
随着年龄增长,骨骼肌和人体其他器官一样也会出现衰老,主要表现为骨骼肌容积和肌力下降,当二者同时下降到一定程度(低于诊断切点),即称为肌少症[1]。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肌少症认定为一种独立的疾病[2]。肌少症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主要发生于老年人群,其不仅增加老年人跌倒和骨折风险,更增加失能率和死亡率[1]。但目前肌少症尚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和诊断切点,严重制约其相关研究和临床应用[3]。
肌力下降是诊断肌少症的两大核心要素之一,通过握力反映肌力水平是当前国际上最常用的方法[3]。肌少症研究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指南是欧洲肌少症共识(EWGSOP)[4]。2019年欧洲肌少症共识修订版(EWGSOP2)推荐以男性握力<27 kg和女性握力<16 kg诊断握力下降,但该诊断切点是基于欧美人群的相关研究设定。由于肌力可能受种族影响,因此该诊断标准有可能不适合中国人群[5]。亚洲肌少症共识(AWGS)则推荐以男性握力<26 kg和女性握力<18 kg诊断握力下降,但该诊断切点主要基于日本和泰国的数据,不一定适合中国人群[6]。当前中国肌少症共识只是简单地延用了AWGS标准[7]。因此,肌少症的研究和临床均迫切需要构建基于中国人群的握力下降诊断切点。本研究拟基于体检人群数据,分别采用EWGSOP2和AWGS推荐的方法,构建中国成人握力下降的诊断切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设计与人群
纳入2019年7-1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及成都上锦南府医院纳入进行常规健康体检并同意参与本研究的成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 18岁、汉族。排除标准:类风湿关节炎、手外伤、卒中、心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神经肌肉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无法完成握力测试患者。本研究为横断面观察性研究,研究方案得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临床资料采集
临床资料通过健康体检数据库进行采集,包括以下指标: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既往史、现病史、吸烟和饮酒情况。
1.3 握力测量
握力由接受过专门训练的健康管理师使用CAMRY EH101电子握力计(广东香山衡器集团生产)进行测量。测量过程遵循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CNPFES)[8]:首先向受试者说明测试过程;受试者取站立位,双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双上肢斜下垂,肘关节伸直,掌心向内,用最大力气紧握握力计的上下两个手柄;测量时握力计不能接触身体或衣物;用力时不能曲臂、弯腰、下蹲或蹬足;测量过程中不给予言语鼓励或视觉反馈。双手各测量2次,取最大值作为握力值用于后续统计分析。握力值以kg为单位;随机选择30名受试者由参与研究的不同健康管理师进行测量,组内相关系数(ICC)为0.962,说明不同测量者间具有良好的测量一致性。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研究人群一般特征
本研究共纳入3 557名受试者,年龄18~89(48.9±14.5)岁,其中男1 657名(46.6%),女1 900名(53.4%)。男性和女性受试者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年龄分布、吸烟史、饮酒史、身高、体重、BMI、腰围、臀围、腰臀比和握力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研究人群的一般特征
2.2 握力值的人群分布
男性平均握力(39.7±7.9) kg明显高于女性(23.8±4.9) 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性在各个年龄段的平均握力均显著高于女性。男性和女性的握力均在30~39岁年龄段达峰,男性从40~49岁年龄段以后握力开始随年龄增长明显下降,而女性则从50~59岁年龄段以后握力才开始出现明显下降(图1)。
2.3 基于EWGSOP2方法构建的握力下降诊断切点
本研究纳入18~39岁男性受试者437名,平均握力值(42.6±7.1)kg,根据EWGSOP2推荐方法,采用年轻成人握力均数减2倍标准差得到男性握力下降的诊断切点为<28 kg。纳入18~39岁女性受试者597名,握力值(25.2±4.1)kg,同样方法得到女性握力下降的诊断切点为<17 kg。
2.4 基于AWGS方法构建的握力下降诊断切点
本研究纳入60岁以上男性受试者409名,平均握力值(33.9±8.3)kg,根据AWGS推荐方法,该组受试者握力值的最小五分位数为27.4 kg,故设定男性握力下降的诊断切点为<27 kg;纳入60岁以上女性受试者471名,握力值为(20.1±5.2)kg,握力值的最小五分位数为15.9 kg,故设定女性握力下降的诊断切点为<16 kg。
2.5 两种诊断切点比较
采用上述两组诊断切点对本研究人群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采用EWGSOP2方法构建的诊断切点,握力下降的比例为7.3%(260/3 557);采用AWGS方法构建的诊断切点,握力下降的比例为5.3%(189/3 557)(图2)。
3 讨论
本研究采用两种指南推荐的常用方法基于体检人群数据构建中国成人的握力下降诊断切点。采用年轻成人握力均数减去2倍标准差得到握力下降的诊断切点为:男性握力值<28 kg,女性握力值<17 kg;采用老年人群最小五分位数得到握力下降的诊断切点为:男性握力值<27 kg,女性握力值<16 kg。本研究构建的两组诊断切点与EWGSOP2和AWGS指南非常接近,其中一组与EWGSOP2共识推荐的诊断切点完全一致,提示在中国人群中诊断握力下降采用EWGSOP2标准是合适的。
通常认为种族对握力值具有较大影响[9-10]。研究[11]发现台湾男性握力值比白人低25.4%,女性则低27.4%。本研究构建出的握力下降诊断切点与基于欧美人群的EWGSOP2和基于日本等国人群的AWGS相应的诊断切点却非常接近。由于握力值的测量受到握力计、测量方案(尤其是体位和上肢各关节位置)、心理因素等众多因素影响[9],因此不同研究所测定的握力值不宜直接对比。不同种族间的握力值差异需要采用统一握力计和测量方案的大样本人群研究加以澄清。
本研究遵循《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CNPFES)中规定的握力测量方法[8]。而国外研究多采用1992年美国手功能治疗师协会(AHST)推荐的方法:受试者取坐位,肩关节处于中立位并稍内收,肘关节屈曲90°,前臂和腕关节均处于中立位[12]。焦伟国等[13]对同一群健康青年使用相同握力计,分别使用CNPFES和AHST的方法测量握力,结果显示采用CNPFES方法测得的结果偏大(左手1.1 kg,右手2.0 kg),但该研究样本量较小,这两种方法对握力值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尽管AHST推荐采用Jamar液压式握力计作为握力测定的金标准,Jamar握力计也是国际上使用得最多的握力计,但Jamar握力计售价昂贵,需定期校准,不适合在大规模人群研究中使用。电子握力计近年来发展迅速,国外研究[14]表明电子握力计具有和Jamar握力计相似的准确性。常用电子握力计售价低廉,因此本研究采用了电子握力计,这也是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中推荐的握力计类型。
与既往研究一样,本研究发现男性握力在各个年龄段均高于女性。但男性握力值下降比女性出现得更早,且下降速度明显快于女性,该结果与既往研究一致。徐国栋等[15]对陕西省汉族8~80岁自然人群握力调查结果显示:男性握力在20~29岁达到峰值,维持到30~39岁,40~49岁后逐渐下降;女性握力均值在30~39岁达峰值,维持到40~49岁,50~59岁后下降。
本研究不足之处为:某些年龄组人群样本量偏小,80~90岁年龄组仅有28名男性和23名女性,且没有包括>90岁老年人;仅纳入成都市2个体检中心的数据且均为汉族,因此本研究构建的握力下降诊断切点是否适用于全国其他地域和少数民族尚需进一步研究;体检人群大多数为城市居民,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握力值是否存在差异也值得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两种国际共识推荐的方法构建了两组适用于中国成人的握力下降诊断切点,为今后在中国人群中研究肌少症提供了必要的参考标准。其中一组诊断切点与EWGSOP2推荐的诊断切点一致,提示EWGSOP2共识可能比AWGS共识更适合中国人群。本研究提供的两种诊断切点哪种更优问题尚需设计前瞻性队列研究,通过不同诊断切点对结局指标的预测价值来进一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