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思维可视化”工具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2022-08-15莫兴竹

考试周刊 2022年25期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语篇导图

莫兴竹

一、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十分密切,学习和使用语言要借助思维,同时,学习和使用语言又能够进一步促进思维的发展。”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维品质是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势在必行。文章从发展学生思维的视角出发,基于英语阅读语篇,引入“问题链”的设计和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实现学生的“思维可视化”教学。

二、 英语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语用意识淡薄,妨碍了思维品质的形成

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学生的阅读仅停留在对词汇、句子的理解,没有深入阅读语篇,导致有超过75%的学生不能读懂语篇的大意,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教师在教学中仅仅机械地重视单词、语法的教学,脱离了语篇进行词汇、语法的学习,忽略了主题意义的重要性,使得阅读教学片面化和碎片化。这样的阅读教学无法聚焦思维品质的培养,阻碍了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

(二)语篇意识不强,阻碍了思维品质的发展

问卷调查表明,学生能读懂文章意思,但无法理解文本的深层次内涵,分析不了作者通过文本呈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把握不了文本的结构和语言特点、修辞手法等。同时,有的学生觉得思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他们认为根本不可能通过阅读提升自我的思维品质。语篇意识模糊,对What, Why, How问题无法理解。学生的思维意识混乱,创新思维能力薄弱,无法概括、梳理语篇相关信息以及文本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 “思维可视化”工具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及意义

(一)“思维可视化”工具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文章提到的“思维可视化”工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言语层面的可视化和视觉层面的可视化。言语层面的可视化,即用话语将自身的思想表达出来,如有声思维,这体现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用语言清晰地传达出来。视觉层面的可视化,即通过结构化的图形组织信息、概念或话题,以视觉表征呈现对语篇的理解,统称为图形组织器,体现了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图形组织器主要以概念图、思维导图与思维图的形式呈现出来(王珏,2007)。文章主要是通过言语层面可视化的“问题链”的形式和视觉层面可视化的思维导图将学生的思维呈现出来,实现思维的“可视化”。

(二)“思维可视化”工具在阅读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课标》规定:“培养高中生的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然而思维品质是无形的,无法看见,也无法触摸,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呢?只有“无形的”思维品质“外显”出来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因此,要借助“思维可视化”工具,基于阅读语篇的主题意义和教学核心内容,设计“问题链”和绘制思维导图,通过对语篇的深入阅读,整理、概括文本内容,挖掘语篇意义,梳理语篇逻辑关系,探索文体特征和语言特点,实现作者、读者、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凸显“思维可视化”工具在语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1. “问题链”在阅读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问题链”的设计注重文本之间的关联性和逻辑性,问题之间具有系统性、层次性,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探索语篇的内涵和本质。“问题链”的设计舍弃了浅显易懂、不具有思维含量的假问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问题链”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得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得以发展。因此,教师呈现出“问题链”的过程,就是学生由浅入深梳理语篇结构、概括语篇内涵、挖掘语篇意义的过程。基于“问题链”,学生能多角度、多方面理解语篇内涵,实现了语言的学习与意义的探究合二为一,发展了学生的连贯性思维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2. 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系统整合教材内容

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学生已有的认知图示,通过句与句之间、句与段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延伸学生的知识层面,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语篇中讲到“What did people do to help protect the Tibetan antelope?”学生可以利用树状图梳理出保护藏羚羊的措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藏区人们、志愿者分别采取了什么行动保护藏羚羊。通过信息的整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厘清语篇线索

思维导图可以将抽象知识变得生动具体化,帮助学生厘清写作的思路和文本结构,培养学生的读写结合意识,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实现阅读教学的输入与英语写作的输出相结合,锻炼了学生学用结合的迁移、创新能力,也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思维导图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

阅读活动是个体思维能力的体现。每个人的思维能力各有不同,教师与学生对同一语篇的理解也各有千秋。借助思维导图,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思维,同时结合学生的学情,改进教学设计,实现师生之间的高频互动,提高阅读课教学效果。

四、 “思维可视化”教学案例分析

(一)基于“问题链”的设计,培养学生多元思维意识

为了让学生对阅读文本的主题意义、文本结构、语言特色、作者观点等进行深入解读,需要分析“思维可视化”视角下学生的思维品质如何形成。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Workbook中Unit 2的阅读语篇“Be a good tourist”为例进行“问题链”的设计,层层深入,使得学生能够独立地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过程学生的思维品质得以慢慢形成。

第一步,概括、梳理、整合信息。

(1)学生根据标题猜测语篇内容,并对语篇进行快速浏览,获取语篇的主旨大意。设计的问题是: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

(2)学生细读课文,发现旅游带来了一些负面问题。为了让学生整合、梳理旅游带来的负面作用和相关的细节信息,设计的问题有:①Why does the writer say tourism brings some problems? Give some examples. ②Do you know which behaviors can prove tourists who “love them to death”? ③Does the writer want to show what kind of feelings using “love them to death” in paragraph 2? ④What kind of mark does the writer suggest that tourists should make? ⑤What does the writer say is the only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terrible tourist?

第二步,围绕主题语境,铺垫语言。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如何做一名行为举止良好的游客,笔者设计了词义猜测题,在语境中激活学生的词汇: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considerate” in paragraph 3 mean?

第三步,实践、探索和内化所获得的信息。

学生依据所梳理、整合的细节信息,围绕语篇主题,通过设置以下问题,内化所学相关信息:Why does a person should be a good tourist when travelling abroad?

第四步,根据语篇内容进行预测,并谈论个人观点。

学生通过对语篇的获取,基于个人生活、学习的经验,谈论个人观点,设计的问题是:Do you agree with the writer’s suggestions for tourist? What other suggestions do you have?

通过对上述语篇的深入分析,可见“问题链”之间是彼此连贯且密不可分的。问题的设计拓展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深度和广度,实现了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借助“问题链”的形式,学生已经掌握文本的内容,理解文本的主题意义,利用所学知识,基于文本内容,学生能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看法,谈论自己的情感和价值观。因此,“问题链”的设计,培养了学生连贯性思维的能力。

(二)巧妙使用思维导图,锤炼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为了让学生加强对文本的分析,将学生的思维“可视化”,提升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及积极主动性。以《高中》英语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Unit 2 “Bridging Cultures Reading and Thinking”语篇“Welcone Xie Lei”为例进行思维导图的展示。

本单元的主题是人与社会,介绍的是关于不同文化之间碰撞的相关内容。这是语篇阅读的第一课时。语篇的主题是作为交换生的谢蕾到英国学习的经历,她遇到了挑战和困难,以及她是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和困难的。文化冲突是一个难以避免的问题。学习上得到了导师的积极帮助。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外生活,谢蕾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在寄宿制家庭的帮助下,她的学习和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作为交换生,谢蕾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地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克服学习障碍的同时,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当涉及要求学生概括和梳理谢蕾所面临的困难以及所采取的解决办法时,问题设计如下:

Task 1: When it comes to the challenges Xie lei met and the solutions she adopted, students are asked to draw a mind map about the questions.

通过小组合作与探究,学生们呈现出了如下的思维导图(图1、图2和图3)。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学生对语篇有了深入的理解和学习,在进一步梳理和概括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学生呈现的思维导图体现了思维的“可视化”。图1和图2分别是小组合作探究后2个小组的同学呈现出来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之间各有不同,这体现了学生思维的差异。学生能借助思维导图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促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高频互动,引导学生对阅读语篇的探究、实践及迁移创新,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品质的发展。

图1 Group 1展示的思维导图

图2 Group 2展示的思维导图

Task 2: Read the text again and draw a mind map of Xie Lei’s feelings. The sample of it as followings:

图3 谢蕾情感变化的思维导图

图3清晰明了地呈现了谢蕾出国学习情感的变化,将烦琐的文字转换成思维导图,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了有效性阅读的形成。

因此,思维导图的使用可以让学生混乱无序的思维通过结构图的形式清晰地梳理出来,这是学生语篇阅读过程中思维方式的体现。思维导图将语篇中的“隐性知识”转化成为“显性知识”,跃然于纸上,将其可视化。思维导图的使用,有助于学生将知识和思维进行分享和交流,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发展和提高多元思维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五、 结语

文章通过关注语篇的主题意义,深入研读语篇,基于“问题链”和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学生的内隐思维转化成“可见的”外显思维。通过“思维可视化”的阅读,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教学,使得学生能根据主题语境、语篇类型,梳理语篇结构,内化所学内容,有逻辑地表达个人观点,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可视化”工具的使用,培养了学生在理解中阅读及在创新中阅读的能力,进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每位学生阅读有所得。笔者也期盼通过文章的研究能为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路径探究提供一定的方向。

猜你喜欢

思维可视化语篇导图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思维可视化”教学,引发“每一个”的“脑内革命
核心素养指引下的多元智能教育改革
基于思维的可视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第6章 一次函数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