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幼小衔接的幼儿园大班幼儿任务意识培养策略探究
2022-11-02杨彩霞
杨彩霞
一、 引言
伴随着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幼儿教师面临更大挑战,如何让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需要教师去认真思考的。但是由于幼儿年纪较小,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如果教师方式方法欠缺,会使幼儿丧失学习兴趣,产生厌学等不良情绪,所以,笔者站在幼儿园的角度总结出几点对策,目的是借助幼小衔接策略来培养大班幼儿任务意识。因为幼儿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是其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需要我们予以高度重视。
二、 在自信中培养幼儿任务意识
新时期对幼儿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借助幼小衔接策略来培养大班幼儿任务意识,初步帮助幼儿建立任务意识,同时也应确保幼儿完成任务的愿望被激发,并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但是由于幼儿年纪较小,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信心不足,这就会影响整体教育质量,需要做好以下工作:首先,幼儿教师要尊重、关怀并信任幼儿,这也是推动教学活动顺利展开的关键,更是培养其任务意识的重要内容。一旦幼儿得到尊重、信任,他们会更好地配合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特别是对能力较弱的幼儿来讲,可以对其安排一些简单的活动任务,要尊重、信任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比如,在讲解相关内容时,我们可以结合幼儿实际状况安排相应的活动任务,让他们能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快速完成任务,进而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其次,教师也要适当地给幼儿指导,帮助他们快速地从活动中掌握知识,进一步培养其任务意识。本身此教育阶段的孩童年纪就较小,还不具备掌握过于复杂的内容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做好引导、组织,培养幼儿学习自觉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幼儿未来成长与发展非常重要。
三、 在公平中培养幼儿任务意识
幼儿思维方式以及学习能力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为了进一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还应采取幼小衔接策略来培养大班幼儿任务意识。第一,要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幼儿,这样才能够实现培养其任务意识的目的。如教师可以通过每日区角游戏环节,对幼儿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责任意识等进行总结,以此确保对幼儿评价的多元性。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展开相关课堂活动,而在活动过程中要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能够自由自在地活动。对那些调皮的孩子也要有耐心地去管理,要公平对待他们,因为每一个人都会犯错误,而犯错误并不可怕,只要在出现错误时及时采取对策解决就好。本身幼儿的年纪就较小,他们并不具备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更应该发挥自身作用,贯彻平等理念,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确保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幼儿的基本能力能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进而确保身心健康发展且快速适应幼儿园环境。
四、 在鼓励中培养幼儿任务意识
幼儿教师在教学环节,对幼儿的任务意识进行培养,需要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及基本能力层面开始。幼儿的年纪较小,他们往往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认可,所以,新时期为了更好地培养大班幼儿树立任务意识,教师教学中还应当积极鼓励他们,给予正确地引导,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方法。同时,在运用幼小衔接策略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幼儿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在师幼进行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利用每日教学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也可以利用一些层次性和阶段性显著的内容,提高幼儿的任务意识,因为这直接关乎其后续学习和发展。教学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合作清扫教室及摆放桌椅,或者独立整理自己的书桌等,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要给予鼓励,例如,“你做得真好”“做得真棒”,这些看似简单的鼓励,却有助于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任务意识。当然,也不能一味地鼓励他们,对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也要给予引导,这样才能够让其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除此之外,教师在鼓励幼儿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语言表述方面的艺术性,要以一个恰当的方式对其进行鼓励,这样一来,既能够让其在鼓励中形成正确的任务意识,也能够提高其知识运用能力。
五、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任务意识
有的幼儿的注意力往往不易集中,在实际学习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这不利于其综合技能的提升,所以,为了更好地培养大班幼儿养成正确的任务意识,教师还应当在游戏中培养任务意识。游戏本身就符合此时期孩童的心理特点,借助游戏,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游戏也要结合实际教材内容来设定,这样才能确保教学活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比如,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服装道具分发给幼儿,让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有的扮演妈妈,有的扮演爸爸,有的扮演路人等,随后进行对话,这种有趣的游戏教学方法,能够让幼儿不知不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其任务意识。此外,在游戏教学中教师也要明确自身的教学目标,这有助于推动教学活动有序展开,游戏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参与其中,以便于给幼儿一个正确的引导,进而培养幼儿能力,这对其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也应强化家园合作意识,教师可以与家长合作,形成家园共育的多维互动教学模式,以此强化幼儿的任务意识,做到全方位、立体化的对幼儿进行任务意识培养,以此确保幼儿园和小学的无缝衔接,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
六、 在任务中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幼儿阶段虽然不需要幼儿过多地学习义务教育阶段的相关学科知识,但是幼儿阶段却是思维开发的黄金时期,也是培养幼儿形成良好习惯和意识的重要时期。部分家长不想给幼儿过大的压力,没有重视这个阶段幼儿相关能力和意识的培养,导致部分幼儿在学前阶段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不足。幼儿的内心世界是脆弱的,如果幼儿的任务完成得不好会给幼儿造成一定心理落差,而这种心理落差不利于幼儿后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给幼儿设置一些小任务,从而强化幼儿的任务意识,如教师可以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然后根据每个小组的幼儿的特性以及差异,布置差异化的小任务,当幼儿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教师可以积极地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就可以从心理上让幼儿产生一种被认同感和肯定感,让幼儿的自信心受到很大的鼓舞,避免幼儿产生自卑的心理。
七、 在责任中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有的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过度保护,甚至到溺爱的程度。现在的家庭教育氛围中幼儿的很多事情都是家长包办的,所以,幼儿对家长以及教师的依赖感是非常强的,这也就导致幼儿的任务意识薄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进行着重的引导。有的幼儿有以下问题:自己用完的东西从来都不收拾,例如玩具、看过的书、坐过的椅子等,每次用完的东西不会主动地收拾起来,并且幼儿的抗挫折能力弱,一旦遇到问题或者是困难就会退缩等。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培养幼儿责任感的小任务或者游戏,从而使其树立任务意识。例如,针对小朋友不愿意收拾玩具这一问题,教师就可以通过分配幼儿进行收拾玩具的小任务,从而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如果幼儿收拾得非常整齐干净,教师就可以通过鼓励和表扬的方式,使幼儿的内心得到满足和认可,有意识地帮助幼儿形成完成任务的良好责任感。
八、 在意识中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模式还是以游戏为主,并且是以保、教、育为一体的教学模式,但是对幼儿的任务完成意识的培养却并没有引起重视。为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需要教师进一步对幼儿加以引导和教学。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课后给幼儿布置任务来强化意识,让幼儿在意识中形成完成任务的思想,教师可以布置幼儿寻找正方形的物体,第二天上幼儿园的时候在课堂上引导幼儿进行积极地发言。幼儿是带着教师布置的任务回家的,他会主动地去寻找符合的物体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幼儿在通过积极认真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中,强化了责任意识,逐步养成认真做事、独立完成的良好习惯。
九、 在评价中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幼儿之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是没有对自己形成积极向上的评价和认知。幼儿要形成这种对自身的良好认知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家长和教师的正确评价和认可。除此之外,幼儿在日常的生活中通过积极地参与活动以及完成任务,获得老师的认可,在心理上获得肯定,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例如给幼儿布置任务明确法,要求幼儿根据布置的任务去完成,老师要检查幼儿是否能完成,完成到什么程度,对没有完成任务的幼儿,要在日后的教学中给予积极的指导。对完成任务的小朋友给予积极的表扬,以点带面促进提升全班幼儿的任务意识,对任务完成欠佳的小朋友,要给予指导,帮助纠正其在完成任务中的不足,努力提高幼儿整体的任务意识。
十、 在教学中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对大班幼儿来说,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增加教学的难度提高幼儿的能力,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幼儿完成学习任务,或者帮助幼儿主动挖掘学习任务,从而有效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保证幼儿健康成长。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强化任务的重要性,驱动引导幼儿完成任务,同时,还需要保证任务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让幼儿根据内心真实想法主动完成任务。例如,教师可以以教学内容为中心创设任务主题,让学生主动挖掘寻找任务。以绘画课为例,教师可以以季节为主题让幼儿在画作中体现出季节的特点,幼儿可以以泛黄的树叶画来当做秋天,绿色来象征夏天等锻炼幼儿的创新能力,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十一、 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在实际的幼儿教育开展过程当中,教育活动往往是多于基础课程知识的。通过丰富的教育活动来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教育活动也是培养幼儿任务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需要与幼儿共同展开活动,并且适当让幼儿主导教育活动,让幼儿来发布教育活动任务,激发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全面地参与到教育活动当中,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强化幼儿的任务意识。
十二、 在情境中培育幼儿的任务意识
创造情境是幼儿教育当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创造多样化的情境来丰富幼儿的生活体验,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幼儿全心全意地参与到活动当中。在目前幼儿教育当中,幼儿的个性化特征比较明显,教师需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因材施教,通过情境来布置任务,引导幼儿完成任务,让幼儿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被教师重视,借助幼儿渴望获得教师表扬与认可的心理特征提高幼儿的积极性,有利于任务意识的培养,而且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向幼儿寻求帮助来布置隐藏任务,通过培养幼儿的责任感来驱动任务,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十三、 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的任务意识不足,不利于幼儿未来成长与发展。教师应采取幼小衔接策略来对大班幼儿展开教育指导,需要在自信中、公平中、鼓励中以及游戏中培养幼儿形成正确的任务意识,不仅能提高幼儿综合能力,还能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