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消脂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60例疗效观察※
2022-08-06张媛媛刘怀珍
李 玲 张媛媛 刘怀珍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内分泌科,安徽 合肥 230031)
随着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的发病率不断升高,T2DM已经成为一种严重影响人们生命健康的慢性疾病,人们对其关注程度也与日俱增。有研究表明,全球患有糖尿病的人口已近4亿。中国患有糖尿病的人数更是高达1.2亿,约占全球患者的30%[1]。老年人是受糖尿病困扰最严重的人群,我国约有40%的老年人(年龄60岁以上)患有糖尿病[2]。研究证实,T2DM的发生会导致血脂代谢异常,同时血脂代谢异常也会影响胰岛细胞功能,从而产生血糖的异常升高,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充分的证据显示,血脂代谢异常是T2DM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3-4]。现代医学对T2DM合并血脂异常者,即在使用降糖类药物控制血糖的基础上,联合降脂药物和饮食控制的方法进行治疗。中医药的特色是整体原则和辨证论治,不仅具有全面调节和整体干预的特点,还具有对“证”治疗的特色,既可以达到良好的辅助降糖、降脂效果,还可以很好地改善患者临床证候。此外,使用中药治疗糖尿病,与化学药物相比,其副作用更低,不良反应更少,长期复发率更低,因此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健脾消脂肪方是我科临床经验方,以温胆汤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再加用益气养阴等中药组成,全方以疏肝健脾、化痰祛瘀、益气养阴为主,治疗T2DM合并血脂异常具有很好的疗效[5-6]。我们在基础降糖治疗基础上,应用健脾消脂方治疗T2DM合并血脂异常患者30例,并与阿托伐他汀钙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8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中心-内分泌科T2DM合并血脂异常住院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他汀组30例和健脾消脂方组(以下简称JPXZF组)30例。他汀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7~70岁,平均年龄(58.8±6.81) 岁;T2DM病程最长20年,最短4 d,平均病程(6.58±4.70)年。JPXZF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7~70岁,平均年龄(59.03±6.67)岁;T2DM病程最长21年,最短7 d,平均病程(7.00±5.12)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依据《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2017年修订版) 》中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临床诊断标准[7]。②中医证候临床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脾虚肝郁、痰瘀内阻证[8]。证见:口干口黏,身困乏力,脘腹胀满,肢体麻木,胸闷气短;舌黯或舌体胖大,有瘀斑、瘀点,苔白腻,脉滑或细涩。符合以上症状表现及舌脉即可诊断。
1.2.2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及辨证标准;病历资料完整;年龄在37~70岁;自愿参与且均被告之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
1.2.3 排除标准 ①有重大疾病如恶性肿瘤、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及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血友病等)及精神焦虑或障碍患者; ②由于服用某些影响血脂的药物、病毒、酒精、烧烫伤等其他原因所致血脂异常患者; ③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④对他汀类药物有不良反应(如头晕头痛、消化道反应等); ⑤转氨酶指标高于正常参考值上限3倍以上的肝功能受损者。
1.3 治疗方法 基础治疗:所有T2DM合并血脂异常患者入组前均进行糖尿病和血脂相关知识宣教,要求严格遵守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嘱适当运动,并结合患者病情,制定糖尿病降糖治疗方案。对有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等其他基础疾病患者,需积极控制。
1.3.1 他汀组 在基础治疗的同时,予阿托伐他汀钙片(福建东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93043)10 mg,每晚1次,睡前口服。
1.3.2 JPXZF组 在他汀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健脾消脂肪方治疗。 药物组成:太子参25 g,黄连6 g,法半夏9 g,生白术15 g,天麻15 g,陈皮12 g,竹茹10 g,煨葛根25 g,桃仁10 g,红花15 g,绿梅花20 g。中药由安徽省中医院中药房提供,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250 mL,每日2次于早、晚饭后30 min温服。
1.3.3 疗程 2组疗程均12周。
1.4 观察项目及指标
1.4.1 中医证候评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8],对口干口黏、身困乏力、脘腹胀满、肢体麻木、胸闷气短5个主要症状按照无、轻度、中度、重度情况,分别记0、2、4、6分,符合舌脉者各记1分。
1.4.2 血糖和血脂代谢指标 2组治疗前后比较血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HOMA-IR=FPG×FINS/22.5
1.5 疗效标准 以中医证候减分率为疗效评价依据。显效:证候减分率≥75%;有效:35%≤证候减分率<74%;无效:证候减分率<35%[8]。减分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8]。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JPXZF组总有效率93.33%(28/30),他汀组总有效率76.67%(23/30),JPXZF组疗效优于他汀组(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2组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均降低(P<0.05),且JPXZF组治疗后均低于他汀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分,
2.3 2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血脂水平相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血清TG、TC、LDL-C水平均下降,HDL-C升高(P<0.05);JPXZF组治疗后TG、TC、HDL-C水平与他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L-C水平低于他汀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
2.4 2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比较 2组治疗前 HbA1c、FPG、 FINS、HOMA-I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HbA1c、FPG、FINS、HOMA-IR水平均降低 (P<0.05),且JPXZF组治疗后均低于他汀组 (P<0.05)。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比较
3 讨论
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T2DM患者会出现以血清TG升高和血清HDL-C降低为主的脂代谢紊乱状态。有学者认为T2DM患者出现胰岛素抵抗后,不仅会促使TG生成并储存在脂肪细胞中,而且会降低HDL-C的生成和脂肪的分解[9],而血脂水平的异常又会导致胰岛素抵抗的程度增加,造成糖代谢紊乱的加剧,血脂水平和胰岛素抵抗相互影响,且关系密切[10]。因此,纠正糖脂代谢紊乱和血脂异常对T2DM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治疗及预后都极为重要。
本研究采用单纯西药阿托伐他汀与中药健脾消脂方联合西药对照研究,通过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TG、TC、HDL-C、LDL-C)、血糖指标(HbA1c、FPG、 FINS 、HOMA-IR)变化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综合评估健脾消脂方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他汀组及JPXZF组治疗后在血糖、血脂、中医证候等方面均较治疗前改善。与他汀组比较,JPXZF组在改善TG、TC和HDL-C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低LDL-C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PXZF组治疗后HbA1c、FPG、FINS、HOMA-IR较他汀组降低明显(P<0.05),表明JPXZF组改善糖脂代谢紊乱的效果优于他汀组。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JPXZF组中医证候评分较他汀组降低更为明显,表明健脾消脂方能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确切。
中医学认为血脂异常属于本虚标实,本为脾虚,标为肝郁、痰瘀,基本病机以肝郁脾虚、痰瘀内阻为主[11-12]。由于肝肾阴亏,肝阳亢盛,肝气横逆犯脾,而脾阴本就不足,又被肝木克制,运化失司,脾失健运,肝失疏泄,气机、津液运行障碍,则积为痰,聚为宛,因而虚、郁、瘀交错,互为因果,贯穿疾病的始终[13]。健脾消脂方以温胆汤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再酌情加用益气养阴的中药太子参,符合T2DM气阴两虚的基本病机;痰瘀内阻积久不去,必累其脏腑,阻气血,扰阴阳,继而变证丛生,故以法半夏、姜竹茹二药同用化痰散结,桃仁、红花配伍活血祛瘀,可达去宛陈莝之功效;黄连、白术、茯苓、陈皮从脾论治,既有健运脾胃、补气理气之功效,还有清热燥湿化湿之用意,“中消消脾”,脾与胃相表里,燥湿相济,湿热邪气困于脾家,胃必受其害,脾为后天之本,脾胃伤而百病生,故宜健脾气以助脾运,以治其本。煨葛根可生津止渴,与平肝熄风天麻、疏肝行气绿梅花共疏中焦郁结之气。本方在疏肝健脾、化痰祛瘀的基础上,配伍大量太子参养阴益气、煨葛根生津止渴,散中兼顾清补,切合消渴阴虚燥热的基本病机,全方注重健脾行气、活血祛瘀、化痰散结,标本兼顾,清补兼施,针对T2DM合并血脂异常的肝郁脾虚、痰瘀内阻、气阴两虚证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健脾消脂方治疗T2DM合并血脂异常患者可改善血脂和血糖水平,缓解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其作用机制可能为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糖脂代谢[14]。由于本研究样本较少,观察时间较短,未能对患者血脂异常程度进行详细划分,有一定的不足,同时本研究主要集中在临床应用,对健脾消脂方干预T2DM合并血脂异常的机制研究欠深入,有待今后的研究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