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疗H型高血压的降压机制探讨※
2023-01-02解洪刚秦后伟丁艳亭
解洪刚 秦后伟 丁艳亭
(山东省泰安市中医医院推拿科,山东 泰安 271000)
H型高血压即原发性高血压伴有同型半胱氨酸(Hcy)特异性升高(≥10 μmol/L),目前约有75%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H型高血压,在农村地区其比例高达86%,数据还在逐年上升[1]。Graham I M等[2]研究发现,H型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约为普通高血压患者的5倍,提示原发性高血压和高水平Hcy会协同增加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H型高血压临床治疗普遍使用常规降压药物配合依那普利叶酸片,但患者长期服用会出现头晕、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且容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寻找一种疗效确切、低副作用的治疗方法显得更为迫切。艾灸作为传统的中医疗法,具有保护血管内皮、调节人体血流动力学等作用,治疗H型高血压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的优势,目前国内外对灸法防治H型高血压研究较少。现将有关艾灸治疗H型高血压的优势及机制综述如下。
1 H型高血压的危害
1.1 对心脑血管系统的危害 高水平Hcy会降低细胞内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的浓度[3],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周春光等[4]研究发现,高Hcy、高血压会协同产生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郭华等[5]研究发现,Hcy、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且H型高血压组Hcy、ADMA水平较普通高血压组显著增高(P<0.05)。郭潮等[6]认为,Hcy与心房颤动密切相关,参与心房颤动的病变过程。上述研究均提示H型高血压与心脑血管事件有密切联系。
1.2 对肾脏的危害 高水平Hcy会促进氧化应激反应,损伤肾脏血管内皮,降低肾小球滤过率。艾民等[7]研究认为,高血压和高水平Hcy会协同加重肾脏损害,降低肾小球储备功能,在此基础上使用对比剂可导致对比剂肾病,Hcy作为甲硫氨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在肾功能下降时其含量会上升,而高浓度Hcy会加剧糖尿病患者蛋白尿的进展,及早进行Hcy检测有利于防治糖尿病肾病[8]。
1.3 内皮功能障碍 罗婉丽等[9]研究Hcy、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t-c)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时发现,Hcy有血管毒性,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同时Hcy氧化会诱导多种介质发生炎症,加速Ca2+内流及细胞内Ca2+的释放,激活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蛋白激酶C,导致血管壁增厚、血管硬化、血压升高等多种后果[10-12]。
2 艾灸辅助降压的临床研究
艾叶为灌木状草本植物艾蒿的叶子,《本草纲目》曰:“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具纯阳之性,通十二经。”灸法实质为热辐射效应,通过温热刺激人体经络穴位来平衡人体阴阳,发挥对血压的双向调节作用,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脉、益气养生的功效。一项Meta分析显示,艾灸疗法具有降压作用,并对常规降压药物起到辅助作用,能更快地改善原发性高血压多种症状[13],因此临床上常将艾灸作为辅助降压手段。
2.1 辨证取穴温和灸 艾灸的红外线热效应可以给人体穴位温热性刺激,具有温通经络的作用。王蓉等[14]将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辨证分为肝阳上亢组、肾精不足组和气血亏虚组,各证型又分为艾灸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予口服降压药治疗,肝阳上亢组艾灸取曲池、太冲、涌泉,肾精不足组艾灸取百会、关元、肾俞,气血亏虚组艾灸取百会、中脘、足三里。记录各组治疗前后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结果:3个艾灸组治疗后SBP、DBP均低于3个对照组(P<0.05)。腧穴为人体经络脏腑之气灌注的部位,上述研究选取治疗的穴位如涌泉、关元、足三里等多为补虚要穴,配合艾灸的温补功效,能够改善患者本虚标实体质,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2.2 因时选穴温和灸 唐三辉等[15]将100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予常规降压治疗,艾灸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依据子午流注纳甲法在卯时及酉时温灸太溪、涌泉、三阴交。结果:艾灸组降压总有效率88.0%,对照组总有效率72.0%,艾灸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灵枢·岁露》曰“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提示人体生理与自然界节律有密切的联系,因时选穴配合灸法能够增强温补疗效。经查阅文献,关于因时选穴配合艾灸治疗H型高血压的研究较少,今后可作进一步研究对其进行探索。
2.3 热敏灸 热敏灸与其他艾灸疗法区别在于注重敏化点的确定与治疗,重视艾灸过程中的热敏效应,热敏效应促进机体应激反应的产生,具有调畅气机,恢复人体气血平衡状态的作用。赵帅等[16]选取曲池、百会、足三里进行热敏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4例,观察对中医证候和血压的影响。结果:治疗后中医证候明显改善,SBP、DBP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有效率达70.59%。付宁等[17]认为,热敏灸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神经-内分泌-心脑血管系统自我调节功能,使内环境稳定,从而改善H型高血压一系列症状。
2.4 化脓灸 化脓灸属于直接灸,通过烧伤性刺激使皮肤产生温热、发疱、化脓、结痂及瘢痕等变化,发挥活血行气、祛湿化痰等作用,改善血液“黏聚”状态、恢复血流动力平衡。霍芸等[18]将2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45例予瘢痕灸,取穴;关元、足三里、悬钟,5~7 d施灸1次;对照组145例予苯磺酸氨氯地平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72%,对照组总有效率81.3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化脓灸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平衡的调节、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等发挥作用,化脓灸治疗后通常血液黏度有显著的改善。
2.5 麦粒灸 麦粒灸属于直接灸,与化脓灸有差异,不会产生皮肤发疱、化脓、结痂等变化,患者更容易接受。张欣等[19]采用麦粒灸治疗痰湿瘀阻型原发性高血压,取穴;百会、神阙、足三里,将艾绒捏成麦粒大小,并用凡士林固定在穴位上后点燃,至皮肤有灼热感时用镊子取下,反复进行27壮。结果:患者治疗后SBP、DBP均显著降低。百会穴可以升提清阳,神阙穴可以固本培元,调冲任,益精血,足三里穴可以健脾和胃,升清降浊,对三者施加麦粒灸可以加强穴位升提清阳、固本培元、健脾和胃的作用,改善痰湿壅盛的证候。
3 艾灸治疗H型高血压的机制
《灵枢·刺节真邪》曰:“火气已通,血脉乃行。”艾灸疗法具有通经活血、益气升阳、祛寒散邪、温经通脉等功效,有利于气体气血的正常运行,对于H型高血压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张昆等[20]研究发现,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在艾灸治疗后得到稳定控制。现代医学在基因水平研究H型高血压发病机制时发现,艾灸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和癌基因等H型高血压致病基因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具有降低体内Hcy水平、改善血脂异常、保护血管内皮、增强机体抗氧化等功能,可见艾灸治疗高血压有明确的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层面的治疗机制。
3.1 降低Hcy水平 H型高血压最突出的特点为Hcy水平特异性增高,艾灸疗法可以提高H型高血压患者体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浓度,调节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氧合酶1(HO-1)信号通路对抗氧化应激反应[21-22],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从而稳定血清Hcy水平。熊志峰等[23]研究发现,艾灸联合甲钴胺能够改善损伤神经传导、降低血液Hcy水平,而单用甲钴胺却不能取效,突出了艾灸在降低Hcy水平的优势。苏浩亮等[24]研究艾灸治疗缺血性卒中发现,艾灸治疗组血浆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亦证实了艾灸在降低Hcy水平时具有积极治疗意义。王雪峰[25]在研究灸法对D-二聚体和Hcy的影响时,根据治疗前后Hcy指标变化(P<0.05),认为灸法能够有效改善血清Hcy含量。上述研究表明艾灸在降低血清Hcy水平、平稳血压、改善血运、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减轻或逆转靶器官损害等方面有明显优势[26]。
3.2 改善血脂异常 H型高血压患者多为痰湿体质,痰湿可能与人体的血脂异常有关。赵荣等[27]研究发现,痰湿体质H型高血压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高于正常人,说明痰湿体质与脂质代谢紊乱、Hcy升高等特点有高度相关性。艾灸具有祛湿化浊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可以通过降低血清TC、TG、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促进胆固醇外运、调整血脂代谢紊乱、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28],达到祛湿化浊、平稳血压的目的。另有研究发现,艾灸可以通过抑制肝脏白细胞分化抗原36(CD36)表达,增加ATP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表达,结合载脂蛋白,促进人体对脂肪酸和胆固醇的转化和利用[29]。
3.3 保护血管内皮 冯明磊等[30]认为,艾灸能够通过抑制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降低血管紧张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修复血管内皮细胞等达到降压的目。王昊[31]研究发现,艾灸可一定程度上降低血清Hcy及其中间代谢产物S-腺苷-L-高半胱氨酸(SAH)含量,提高SOD、HO-1含量,降低氧化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含量,具有减轻氧化应激损伤,保护血管内皮的功能特点。另有研究表明艾灸具有确切的改善微循环功效,艾灸疗法可以促进毛细血管的自律运动,降低血管阻力,改善甲襞微循环,对恢复血压波动节律,降低血压有积极意义[32-33]。
4 小结与展望
H型高血压发病原因复杂,其中高Hcy在其病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内皮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反应、凝血功能异常等。数据显示,我国H型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低叶酸、高Hcy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叶酸代谢途径中关键酶的缺陷和基因突变等[34]。灸法可通过改善血液循环、保护血管内皮、增强机体抗氧化、降低体内Hcy水平、抑制交感神经兴奋等方面可以实现对H型高血压的治疗。从中医角度来看,H型高血压患者以痰湿体质为主,且多伴有阳虚、气虚症状,研究显示痰湿与血脂代谢异常、Hcy水平升高有关,故中药治疗多运用白术、半夏等燥湿化痰药治疗H型高血压取得佳效[35]。艾灸疗法亦具有祛湿化浊的作用,痰浊的积聚与TC、TG、LDL-C的异常升高有高度的相关性,艾灸通过降低血清TC、TG、LDL-C,升高HDL-C,调控CD36、ABCA1的表达,达到促进胆固醇外运、调整血脂代谢紊乱,改善患者体内血脂异常和痰湿体质。然而目前缺乏关于艾灸可以降低Hcy水平的深入研究,也缺乏艾灸通过神经递质、激素调节而发挥治疗H型高血压作用的研究,仍需更多实验研究,多层次、多角度的探讨艾灸的作用机制,以期进一步提高对艾灸治疗H型高血压的认识与疗效。
“十四五”以来,我国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方针,优化重大疾病防控策略措施,从而达到降低医疗费用、防控大病重病险病的发生发展的目的。H型高血压以其特异性高、患病率高、并发症发病率高且治疗方式尚不完善,愈发引人关注,当H型高血压持续发展到较为严重时,常常伴有不可逆转的靶器官损害,因此要做到未病先防。灸法是“治未病”的主要疗法之一,符合当今人们追求的绿色环保、经济安全等防病保健养生的观念,在预防保健医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在H型高血压的预防方面拥有巨大的优势和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