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中的渗透摭探
2022-08-04邱凤英
邱凤英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是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语文学科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教师要有意识地在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这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从课堂导入、文本内容提取、交流探究、实践活动、拓展延伸等方面积极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充分发挥其育人作用,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语文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21;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18-0111-03
语文是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中不仅涉及丰富多样的语文知识,还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素养,还可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从课堂导入、文本内容提取、交流探究、实践活动、拓展延伸等方面积极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作用,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认为学生还小,没有必要过早接触传统文化。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在小学低年级更应该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2.渗透路径不清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有清晰的路径。部分教师渗透路径不清,不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较好地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而是为了渗透而渗透,呆板地讲述传统文化内容,难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3.相关概念模糊
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内容广泛。在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概念模糊,对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缺乏深刻的理解。这会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教學中的渗透,不能深入挖掘其丰富的思想内涵,难以厘清文化与文本、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
4.渗透方法不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蕴深厚,其在语文课堂中的渗透需要兴趣作为依托。然而,部分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滔滔不绝的讲述,只能让学生毫无兴趣,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渗透效果。传统文化渗透应该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不应强加给学生。然而,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传统文化与文本内容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被动接受。这种说教式的讲述,会让学生逐渐失去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语文课堂中有效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1.转变教学理念,关注传统文化价值
理念是课程教学的指引,没有科学的教育理念,便失去了教育的方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一定要关注文化的价值,立足学生的实际,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教师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真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融入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自觉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要拓展传统文化的外延,使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更加生动,更加富有感染力,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例如,在《姓氏歌》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姓氏,还要让学生了解传统的姓氏文化,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学生受传统文化的启发,能产生对传统文化的探寻意识,提升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激发学生探究热情,鼓励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在教学中,教师可给课文配乐,并进行演唱,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更加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变教学理念,关注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能使教育理念与教学活动高度契合,助力学生精神品质的成长。转变教学理念,就是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要凸显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又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还要关注学生的人文情怀培养,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从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给予学生精神引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开展教学活动,渗透传统文化内容
低年级学生喜欢活动,这是由他们的天性所决定的。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天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能够在积极快乐的情绪中学习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为此,教师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融入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自觉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这样的活动有很多,如讲述传统文化故事、表演传统文化情景剧、还原传统文化时代背景等。“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喜欢,才会积极投入,只有在快乐的情绪中,才会迸发学习热情。
例如,在《端午粽》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氛围。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包粽子,感受节日的快乐,体会传统习俗所蕴含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介绍屈原的爱国故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能使课堂教学更具有吸引力,更富有趣味性,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课堂气氛更加热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释放学生天性,助力学生成长。低年级学生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能让学生接触更多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依据学生心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不仅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心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就要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课堂导入、组织实践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人之初》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依据学生的心理,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朗读活动。《三字经》简短,意蕴丰富,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可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在课堂中开展朗读比赛,观照学生的朗读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中的礼义和道德标准,让课堂教学更加灵动。要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就要从传统文化本身出发,找准传统文化与学生的契合点。在这样的默契中,学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4.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培养学生优秀品质
语文教学承载着育人的使命,学生需要文化的滋养,更需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孕育精神和力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充分展现出来,培养学生真善美的心灵,助力学生优秀道德品质的养成。为此,教师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创新传统文化渗透方式方法,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浅出地诠释传统文化,降低学生理解难度。
例如,在《大禹治水》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深入挖掘文章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在治水的过程中,大禹遇到很多的艰难困苦,他以惊人的毅力和决心克服了这些艰难困苦,成功治理了水患,为百姓的幸福生活作出了无私的奉献。这样的精神品质,恰恰是学生成长的养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将学生带入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空间,让学生从中汲取养分,在幼小的心灵中,埋下善良和坚定的种子。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体会这种精神品质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让学生的思想品质在无形中得以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虽历经时代变迁,但依旧熠熠生辉,闪耀着光芒。理解它,传承它,弘扬它,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渗透传统文化是有效的途径之一。传统文化之于学生的价值,不仅是精神品质的引领,还是行为的遵循。
5.发挥主体作用,落实文化精神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有利于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师要信任和尊重学生,在课堂中落实传统文化精神,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面对传统文化,学生要有自己的理解,即便是低年级的学生也应如此。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对学生加以引导,因为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对于事物的判断还有一些局限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引导为主,将传统文化理解的空间留给学生,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传统节日》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感受传统节日文化的氛围。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收集有关传统节日的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人的辅助下做好传统节日的非书面作业,如观看传统节日视频,对有关传统节日的事物进行深入了解,听传统节日的故事,了解各地风俗习惯等。在课堂上展示和交流的时候,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评比,看哪个学生收集的内容更加丰富,收集的资料更多。学生在竞争的环境中学习和探究,主动性和积极性会更高。只有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落到实处。落实文化精神,打造属于学生自己的课堂,需要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从学生的内心世界出发,使传统文化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让学生为文化代言,为文化发声,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生力军。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是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语文学科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教师要有意识地在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这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要站位精准,立足学生的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从中寻找有利于自我成长的元素,逐渐内化、吸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锻造优秀的思想品质,提升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严芬.让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儿童心中[J].小学教学参考,2020(36).
[2]於敏.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J].江西教育,2021(27).
[3]叶红.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活起来———低年级诵读经典新探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1(19).
[4]周仕德,蔡锦怡.小学语文教材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样态及反思[J].宁波大学学报,2021(01).
[5]胡薇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J].江西教育,2021(24).
[6]姚岑.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融入[J].河南教育,2021(01).
[7]王曰芹.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J].天津教育2021(14).
Exploration of the Infiltration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 Chinese Classroom
Qiu Fengying
(Shanghang No.3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Fujian Province, Shanghang 364200, China)
Abstrac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rich connotation and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It has a history of thousands of years and is a bright pearl in the long river of culture. Chinese subject contains rich traditional cultural content and is an important medium for cultural inheritance. Teachers should consciously infiltrat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Chinese classroom, which can not only improve students Chinese literacy, but also improv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level, enable students to establish correct world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and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In Chinese teaching, teachers can actively infiltrate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from the aspects of classroom introduction, text content extraction, communication and exploration, practical activities, expansion and extension, so as to give full play to its educational role and help students grow into talents.
Key words: Chineseteaching;excellent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infiltration; foster characterand civicvirt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