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困境与对策研究

2022-08-04张慧肖丽萍刘红

成才之路 2022年20期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产教融合高职院校

张慧 肖丽萍 刘红

摘要:产教融合是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职教二十条”明确提出要促进产教融合,强化“三个对接”,推进校企“双元”育人。欠发达地区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存在合作层次低、合作内涵不足等问题。文章分析产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欠发达地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针对合作理念相对落后、合作基础相对薄弱、合作形式较为单一、内涵建设不足、合作平台缺失等问题,提出推进产教融合跨越式发展、深化内涵建设、创新合作模式的对策,并重点介绍特色产业学院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对持续深化欠发达地区的产教融合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策略;特色产业学院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20-0025-04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YB337)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打造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方案明确提出要坚持因地因业制宜,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深化产教融合,充分提升城市承载能力、行业聚合水平,发揮企业主体作用,补齐欠发达地区产教融合短板,建立以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推进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精准把脉欠发达地区存在的问题,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有利于促进教育、产业要素集聚融合与优势互补,打造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本文主要围绕如何破解欠发达地区产教融合困局,对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的新模式展开探讨。

一、欠发达地区产教融合现状及主要问题

国家历来重视产教融合,积极推进技能人才供给侧改革,促进职业院校培养与产业岗位需求相适应的技术技能人才。近年来,欠发达地区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与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水平仍相对较低,无论是合作的深度、广度,还是成效,都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有一定差距,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企业合作意愿不强,观念相对落后

一些企业考虑问题比较短视,人才需求层次偏低,技术技能要求不高。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往往是从发达地区产能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业务订单不太稳定,用工需求存在突发性增长或减少的情况,这导致企业往往不注重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合作意愿不强烈,缺乏技术技能人才建设的长远规划。

2.合作基础相对薄弱

首先,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在规模、人才需要量、人才需求层次、新技术的使用、实习实训设备、产业链完整度等硬性条件方面都比较薄弱。其次,在合作内涵方面,校企双方的师资队伍相对较弱,接触前沿技术的机会较少,缺乏对行业、产业发展变化和趋势的敏感性。高职院校教师的实操能力较弱,企业研发队伍配备不强,很难形成优质的结构化师资队伍,人才培养、专业群建设、创新创业、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内涵建设缺乏竞争力。欠发达地区政府由于财力有限,在校企合作方面的投入有限,激励措施落实不到位。

3.校企合作形式单一,内涵不足

欠发达地区的校企合作形式单一,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用工实习型。这类合作停留在组织学生跟岗、顶岗实习层面,或者只是让学生作为短期劳动力支援企业完成突增的订单,这类工作往往技术含量低,对学生专业成长帮助不大。二是表面合作型。出于双方在迎检、状态数据填报、项目申报、宣传等方面的需求,双方签订了合作协议。之后,双方各自挂牌,但并无实质性合作,内涵建设缺失,共建实践基地利用率较低。三是“校中厂”型。职业院校提供场地,企业将部分闲置或淘汰的设备送到学校,建设生产性实践基地。学校利用该生产线组织教学,为企业加工低端产品或进行产品初加工。在合作模式上,虽然冠以“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班”等名义,但合作内涵不足,毕业生留企就业率低。

4.缺乏校企合作互动交流的平台

目前,欠发达地区高职校企合作缺乏长远规划,往往是临时性、阶段性的,合作时断时续,人才需求面广点散,主导产业不清晰,没有形成规模效应,行业组织的力量不足,缺乏前瞻性。有些地区虽然成立了职教联盟等组织,但运转效率低下,无法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校企双方缺乏沟通渠道,合作协议往往落实不到位,合作交流机制不完善,学校教师赴企业交流不够,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校企合作热情不高,最终导致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需求相脱节。

二、欠发达地区深化校企合作的对策

1.充分利用当前利好支持政策,推进产教融合跨越式发展

当前,国家正积极推进全国首批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工作。根据“优化布局、区域协作,问题导向、改革先行”的试点原则,欠发达地区的试点省份要抓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好机遇,全面寻求东部地区城市开展帮扶和对口支援,引入产教融合的先进理念和合作模式,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欠发达地区要集中力量破除制度障碍、领域界限、政策壁垒,打通改革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健全制度供给和体制机制,推动实现全要素深度融合。比如,2021年8月,江西省深入推进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出台了《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指导意见(试行)》,在财政、融资、税收、土地、产教融合等方面给予诸多支持。在办学形式上,鼓励公办院校与行业、企业等开展深度合作,引入企业先进技术优势和产业资源优势,通过多种形式支持企业参与开展职业教育。

2.深化内涵建设,加大校企合作投入

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要牢固树立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本地主导产业提供技能支持的服务意识。要积极策应产业发展布局,深化内涵建设,提高服务产业的能力,积极打造结构化师资队伍,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推进“三教”改革,加强校企合作类课程的开发,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为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创造条件。企业要高度重视校企合作,认识到双主体育人的重要性,加强与合作院校的交流,深化合作内涵,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引入课堂,配合院校做好“三教改革”,为人才模式的改革探索提供保障。政府要扮演助推手的角色,做好产教融合配套政策的落地,为校企合作创造有利的政策条件。

3.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搭建双主体育人平台

要发挥校企双方优势,整合各自资源,建设特色产业学院。产业学院是破解欠发达地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困境的有效平台。要积极加强与园区、龙头企业共建特色产业学院建设,推进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创新,建立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产业学院要积极与企业共同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为本地企业定制化培养人才,加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结构、实习实训等方面的探索。

三、特色产业学院合作模式构建的意义与实践

特色产业学院是在区域主导产业的牵引下,行业龙头企业、园区、开发区、行业协会等本地主导产业引领者与职业院校合作,共同构建融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技术技能创新、创新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人才培养实体学院。特色产业学院是深化校企合作、搭建合作平台的新机制,有利于构建互利共赢合作模式,破壁“校热企冷”大难题。

1.特色产业学院合作模式构建的意义

(1)能够实现有限资源高效整合利用。能够发挥本地龙头企业、开发区、示范区的引领和导向作用,聚集本地行业、企业资源,充分发挥产业学院平台优势,通过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实现实训实习设备、课程建设的共建共享,整合行业、企业优秀技术人员,打造结构化师资队伍,为本地产业定制化培养人才。

(2)能够打造聚焦本地产业的双主体育人平台。能够提高企业参与度,强化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话语权和主导权。校企双方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定制化培养,以解决学校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岗位实际需求相脱节的问题。能够创新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学校与政府、行业协会、本地主导产业龙头企业等办学主体作用,加强统筹协调,整合教育资源,推进共建共享,实现特色产业学院高质量创新发展。

(3)能够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企业能够深度参与产业学院的建设,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减少员工入职后的培养成本,使学生“入学即就业”,入职后就是该行业的熟练工。同时,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度和企业忠诚度。能够很好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校企双赢,解决技术人才招聘难、培养难的问题,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4)能够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基于特色产业学院的双主体育人平台,能够使学生“近距离”接触企业的实际项目,学习到企业当前使用的最新技术和工艺,解决教育“滞后性”的问题。同时,现代学徒制、订单班等人才培养模式能够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参与企业一线的实际操作,进而提升毕业生适应岗位的能力,也解决了用人单位岗前培训成本过高的问题。

2.特色产业学院合作模式构建的实践

吉安职业技术学院是定位为服务吉安本地“1+4+N”产业布局的地方高职院校,服务本地产业是学校的使命。学校自成立以来,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产业布局,强化与本地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的校企合作,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超过70%。近年来,学校大力推进与本地园区、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校,目前已建设9个特色产业学院,为本地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人才支撑,为欠发达地区校企合作提供了有效的方案。

现以吉安职业技术学院与井冈山农业科技园共建绿色食品产业学院为例,阐述特色产业学院的建设思路。总体上,产业学院以“七个共同”为指导思想,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七个共同”指共同开展党建、共同建设高水平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同设立研发中心、共同打造师资团队、共同招生、共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具体来说,首先要明确特色产业学院的定位。绿色食品产业学院的定位是集人才培养、员工技能培训、研发合作、科研、双创于一体,旨在为相关产业提供人才支撑和科技服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技术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打造本地农业产业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的“江西模式”。该产业学院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合作平台建设为基本点,整合学校、园区资源,推动校、园双主体育人。

(1)共同培养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双方在专业布局、招生规模、专业发展规划等重大问题上,加强协调,组织前期调研,构建符合本地产业链的专业群。园区企业选派和推荐相关产业专家,参加产学研指导委员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修订等工作,指导专业建设。构建结构化师资队伍,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建设与课程开发等过程中。同时,双方加强技能交流,联合举办技能大赛,搭建技能交流平台,提升在校学生和企业员工的技能水平。

(2)发挥社会服务职能,面向园区企业员工开展技能培训。共建培训师资团队,开发培训课程,加强培训组织管理、教学管理、场地协调等方面的合作,为园区员工提供定制化的技能培训。

(3)共建科研团队,加强应用研发合作。依托双方科研平台,联合申报科研项目,对制约本地特色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组织科研攻关。加强科研实验室和基地建设,进行资源互补,推动平台共建共享,支持产业发展。

(4)共建双创平台,推动创业项目孵化。共同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依托双方平台优势,在商业模式设计与企业包装、创新成果转化、融资孵化等方面为创新创业团队提供指导和支持。共同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营造双创氛围,发掘优质项目;共同打造优质创业项目,参加高水平双创大賽。

3.特色产业学院工作实践总结

绿色食品产业学院成立后,根据合作协议,组建了包括双方领导层、各自负责校企合作的中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在内的产业学院理事会,建立了理事会议事制度,负责对学院的重大问题,如发展规划、年度重点工作计划、人事、经费使用等进行研究决策。其较好地解决了校企合作缺乏沟通平台、双方对接不紧密的问题,对于深化产教融合、落实双主体育人有很好的效果,在人才培养、“三教”改革和互动平台建设等方面效果尤为显著。

(1)聚焦人才培养,共同建设专业。组建产学研指导委员会,密切对接本地产业需求,在专业群的逻辑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比如,制定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按照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对专业课程进行了项目化重构。

(2)推進“三教”改革,落实“教室搬家”。所谓“教室搬家”,就是打破传统课堂的时空束缚,把课堂搬到园区、企业,学校教师与企业教师共同备课、授课,分工协作。它打破原有的课程内容体系,按照“项目化”思路,结合企业一线的实践项目,编写“活页式”教材或讲义。在授课过程中,学校教师、企业教师相互配合,各有侧重,从实践到理论,再回到实践,以巩固提升、强化技能。

(3)在产业学院框架下建设互动交流平台。一是建立毕业生实习安排协调机制。安排毕业生实习时,提前与管委会职能部门对接,由他们出面做好企业的需求信息收集和联系对接,避免信息不对称,以提高实习安排的精准性。该引导机制使本地就业率得到了有效保障,解决了本地企业的用人困难,提高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二是搭建校企技能竞赛平台。通过产业学院平台,联合举办技能大赛,搭建在校学生和企业员工技艺切磋的平台。绿色食品产业学院与园区管委会举办了艺术插花比赛,吸引了学生和园区企业员工共计80余名选手报名参赛,反馈热烈。

四、结语

总之,产教融合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当前,欠发达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产业布局不断优化调整,对区域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校企双方持续深化合作,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以满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高职院校要分析欠发达地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探索推进产教融合、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有效对策。要通过转变合作理念、深化内涵建设、搭建合作平台和构建特色产业学院合作模式等有效途径,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打造技术技能创新和研发平台,实现协同发展、互利共赢,为本地产业发展提供技能支撑。

参考文献:

[1]高彩梅,徐兆林.欠发达地区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建设路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02).

[2]卢山,杜莲英.经济欠发达地区深化产教融合的困境及对策探讨———以朝阳师专经管类专业为例[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

[3]吴和生.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模式的困境探析[J].辽宁高职学报, 2018(09).

[4]邓泽民,李欣.职业教育产业学院基本内涵及界定要求探究[J].职教论坛,2021(04).

[5]杨欣斌.基于特色产业学院的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1).

[6]卢广巨,余莎,胡志敏.利益分析视角下产业学院的发展逻辑与治理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21(07).

[7]郭湘宇,周海燕,廖海.产教融合视角下“双主体、深融合”产业学院建设[J].教育与职业,2021(08).

Research on the Dilemma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Zhang Hui, Xiao Liping, Liu Hong

(Ji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Jian 343000, China)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s the only way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20 article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learly put forward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strengthen the "three docking" and promote the "dual" education of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and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such as low level of cooperation and insufficient connotation of cooper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igh-qualit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iming at the problems of relatively backward cooperation concept, relatively weak cooperation foundation, relatively single cooperation form, insufficient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and lack of cooperation platform,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leapfrog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deepen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and innovate cooperation mode, and focuses on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industrial colleges, it has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continuously deep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Key words: underdeveloped area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strategy; characteristic industrycollege

猜你喜欢

欠发达地区产教融合高职院校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