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提琴左手基本功的梯阶式训练研究*

2022-08-04易可菲

大众文艺 2022年13期
关键词:手型中提琴演奏者

易可菲

(四川音乐学院管弦系,四川成都 610021)

中提琴左手技术的培养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如何构建起一套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是需要一个梯阶式的教学模式,从易到难,从初级到高级,层层递进最终使中提琴演奏者拥有良好的左手演奏技术,能为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服务。

一、左手基本功梯阶式训练的初级认知

(一)手指独立性

中提琴左手梯阶式训练的初级认知是从左手指独立性训练开始的.所谓手指独立性就是单独一个手指的向上向下垂直起落的指根能力,在整个的起落过程中左手的四根手指要保持椭圆放松的状态。控制好手指起落的核心是指根部;按指起落动作要尽可能敏捷迅速;手指按弦要轻轻地打下去,力量适中,起落动作最关键的一点是无论手指抬起还是下落都要贯穿一个松字,左手指要始终保持非常松弛的状态,不可出现僵硬的现象。训练手指起落时一定要注意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手指抬起过高,会使手指增大活动量,这样对按弦和演奏时流畅性不利,影响手指跑动速度和准确性;而从另一方面来讲手指抬起高度不够,指根的基本力量不足,达不到按指要求那么也是无法顺利完成该项动作的。因此,手指独立性是一个内在相互关联的关系。

(二)左手基本手型

梯阶式训练初级认知的另一个内容是左手基本手型的训练.演奏中提琴时,左手技术是复杂多变的。面对这些多变复杂的局面时,要有一个不变应万变的方式,所以良好的手形是应对这一系列问题的重要因素。左手指在不同条件下手型的保持,是降低手指动作频率和提高的按弦速度的核心要素。

能正确处理各种复杂技术形式下的手型,需要先从左手手指接触琴弦的动作位置开始入手。笔者建议无论左手的基本条件是否有差异,左手的大拇指上移相对于左手按弦的2指位置,而左手按弦的1.2.3.4指尽量保持一个四度框架的手型,1.4指是关键。无论在任何把位1.4指需要将四度手型保持住,不能因为2.3指的按弦关系变化而随之产生变化,最终导致1 4指手型的变形造成音准问题和手指按弦僵硬等问题。在4指保持好按弦动作后,无论是1.2指或是2,3指的组合按弦都不能影响4指的地位,特别是1指需要以4指为依靠做一个后移的伸张动作,往往1指后退,4指会被拖累跟随其后退,手型出现问题造成这组4个音符全部音准偏低,所以在保持左手基本手型的训练中,拇指和1.4指的手型是练习的关键,通过类似的练习,可以将基本手型之内的各种手型变化有针对性的训练,为培养好正确的左手手型奠定基础,并且达到平衡四根手指能力的目的。

二、梯阶式训练的中级认知

(一)舵式动作

舵式动作是中提琴演奏中左手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舵式动作的适当运用是保证音准的重要方法之一,这个技术动作的掌握可以极大地弥补并解决因中提琴演奏者左手偏小而造成的一些技术难点。舵式动作就是以左肩关节为发起点、左臂、左肘依据演奏时不同位置和把位做出于之相符的摇摆形式。左手在不同弦上演奏时,整个左手的各个关联部位必须各有与之相适应的角度。即左手在A弦上按弦时,左臂、左肘有一个与之相符的角度。当分别演奏D、G、C弦时,左臂、左肘要逐步向里部做弧形扭转,通过不断的调整来寻找出手指在不同角度上按弦的最佳位置。从反方向来看,当左手按弦从里弦转到外弦时,左臂、左肘必须向外移动,之后的转弦按指也要做同样地向外移动,这一系列动作是在拉奏音阶或类似分解音程的上下乐句时左手必须要运用的技术。接下来笔者以D大调三个八度的单音阶为例进行分析,从一把位C弦的一指主音开始,左手手肘要向里扭转,使左手手指按弦更加轻松,指根关节能很好的发力,而后音阶上行至三把位一弦的位置,这时左手手肘也要跟随向外扭转,将整个手型的重心外移,这个时候舵式动作就起到了调解左手臂,左手肘放松状态的角度作用,此处的调解一定是有度的,稍微的,切不可过量。再往下几组上行音,左手按弦通过连续的换把经过了三把位到达七把位,对演奏者来说左手指按弦和音准的稳定性可能会出一定的技术障碍,再加上中音提琴本来琴身较长,如果不通过舵式动作的协调,在演奏这一音域的音符时,左手手指不能最大限度地展开,那么再好的手指条件也无法准确地演奏。无论在演奏多高音域的音符时,左手按弦都要保持相对松弛的状态而这一状态就需要依靠舵式原理来完成。在音阶下行时,左手的手肘也需要主动做出调整,下行时左手臂在逐渐远离自己的身体,同时左手手肘也要向外扭转。当从5把位换回至3把位,最后返回1把位时,手肘在每一次换把之后都需要调整其角度以保持手指按弦的面积和左手手臂的整体放松。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对左手舵式动作的实际应用还未全完植根与其大脑,单纯做转肘的练习时还可以正确调解,一旦综合演奏起来往往会因为别的因素而忘记这一技术要领,没有在自我的大脑意识中形成对这一动作的本能条件反射,没有一个对调解动作的预先判断,所以就会造成诸多左手演奏中的技术难点。所以在左手基本功梯阶式训练的中级认知中,舵式动作的训练与掌握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二)保留手指

保留手指是中提琴左手演奏技术中不可忽略的一项训练。在出现换弦问题的时候,手指不做保留,就很容易出现空弦。在演奏快速段落及分解和弦时保留手指有助于提高左手音准的把握性.任何一根手指作为保留指,之后的按弦指无论是单音还是双音都可以根据音程关系之间的距离来摸索出手指间在琴板上的指距。例如:半音关系指间距要缩小,全音关系指间距要远一些。大六度音程两指间距要有一根手指的宽度,小六度则只有一个半音的指距。各种复杂的指间关系所需要的指间距离也不同。按弦靠近琴头,指间距越大,按弦靠近指板高位,指间距越近。因此,要想准确摸索出各个手指之间在指板上的指距,一定要勤加练习,要以敏锐地预判视听为先决条件,依靠大脑对手指在指板上不同位置的指距肌肉记忆去做精准制导。

例如在演奏上下行音阶时,从练习的开始阶段就要培养保留手指的习惯,在演奏有换弦组别音符时常会出现由于没有掌握好保留手指的技术而产生的杂音,慢速练习时,这些杂音可能还不太容易显现出来,但当我们快速演奏时,就会出现因为换弦前面的那个音符没有保留手指,导致出现换弦瞬间手指抬起而产生的空弦音。五把位以上保留手指使音准有依据,当上行音阶来到五把位A弦1指升“fa”时。先行一指就一定要按在弦上保留了。第一它可以作为高把位有力的支撑点,为五把的按弦形成良好的手型,二来其后按下的手指则可以根据保留与其之间的音程关系去摸索出下一个按弦手指与保留在弦上的手指间大概的指间距离,以此来作为保证音准的依据,在如谱例上行的最后一组来到七把位A弦的“la”音时,从1指开始保留,2指“xi”音与1指是一个大二度关系,需要将手指分开按弦。而接下来3.4指也可以按照同样的道理去“计算”出来。这样的方法极大地提高了高把位演奏时的音准问题。保留手指不仅对上行有用,下行时有序地将手指一个接一个的抬起来,不需要其他任何多余的动作,使演奏表现得更为连贯,流畅。所以在演奏中遇见类似音阶或分解和弦片段的乐句,演奏者都可以使用保留手指技术来进行练习。

三、梯阶式训练的高级认知

(一)换把应用

换把的应用是丰富中提琴演奏的表现力,凸显其独特的音色和音域特征的重要技术手段。换把对于整个弦乐器家族来讲都是左手演奏技术发展过程中起核心要素的环节。毫无疑问对于任何一位中提琴演奏者来说,只有通过多年的艰苦学习,经过无数次在指板上的前后滑行,使其大脑和手指对换把距离产生出特有的肌肉记忆后,方可在演奏作品过程中自由地在指板上翩翩起舞,自由翱翔。

换把的方式在中提琴左手技术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是滑指和伸张指两种。第一种方式滑指是一种有过渡音的换把方法。滑指换把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有领导指的应用。即在换把时,以某把位按弦的手指领导滑行到另一个把位时再按其他手指。以克莱采尔练习曲第十一课为例,按照先行指换把的原则,就是需要有一个领导手指的换把应用。即用前一组结束音的按弦手指作为向导,滑到下一组演奏音符所在的把位之上,然后再按弦要演奏的音符。例如开头处从A弦四指在一把位开始,拉奏一组三连音后,结束在二指“do”音上,而接下来的第二组三连音是需要在三把位演奏,这时就需要应用滑指换把技术来完成,二指作为向导在即将拉奏完音符实值的一瞬间,轻轻地启动向三把位滑行,当到达预定三位把的音位后,第二组三连音的第一个四指音符就以二指的方位为标准,迅速按弦,这样就松弛干净准确的完成了这次滑指的换把过程。这是从低向高把位滑指换把时的方法,而下行换把也是需要先行指带领的。又例如练习曲中从D弦三把位“xi”开始向下行进,到这组结束的一指“so”音,而接下来的这组三连音是需要退把至一把位用三指按弦开始,所以此处就要使用一指作为先行指向导,由它先行滑指退回到一把位的音位后,三指顺势按弦,即完成了下行换把的过程,换把流畅没有换指的杂音。

第二种方式是伸张指的换把,在实践演奏中,伸张手指按弦的换把也是应用很多的。以克莱采尔练习曲第三课的模进段落为例,刚开始从一把位A弦空弦以三度模进的方式向高把位行进,在第二小节和第三小节分别使用先行指换把技术逐步从一把位换至二把位、三把位、四把位、五把位、最后来到六把位。在来到六把位之前地把位演奏中,当先行指准确到达预定把位后,按弦手指都是在四度基本框架之内,手指相对有序规则地按下就好.而之后的演奏开始有序的,逐个把位的退回至一把位,在演奏过程中,对于换把的标准是干净没有杂音;流畅连贯没有换把过程中的疙瘩;换指利落不要出现滑音。因此在换把练习中为了尽量避免以上问题的出现,建议在此处使用伸张指换把技术,及四指在上一把位离弦的同时一指做伸张动作,四指也同时做伸张动作,使整个手指有序的下移至接下来把位的音位之上,这种伸张技术在高把位时,手指的伸张感并不是很明显,越到中提琴的低把位时越发明显,演奏者的手指会感到很强的伸张感。

(二)左手揉弦

揉弦是所有弦乐器最主要的表现手法之一,特别是对于中音提琴来讲,左手揉弦是丰富其演奏作品音色的重要技术。揉弦一定要符合其乐器自身的特点的要求,并寻找与之相配的揉弦方式。笔者建议中提琴演奏者应该应用臂腕式揉弦及下臂、手腕、手指关节的联合动作。臂腕式揉弦能够保持左手揉弦的持续性,依靠整个左手臂的力量带动手腕及手指关节前后摇摆产生揉音效果。在乐曲中演奏较长时值的音符时,如果没有正确的揉弦方式,产生出揉弦效果,那么乐曲的音乐内涵就无法表达出来,演奏也显得苍白无力。在训练过程的初期,演奏者往往会出现揉弦频率过快,导致琴弦振动不充分,只有动作没有揉弦的实际效果,并且还会造成演奏时左手手臂和手腕过分紧张,揉音幅度过小速度过快。我们练习长音揉音时,可以尝试从三把位开始演奏,练习时手掌不要去倚靠琴身,由左手臂开始发动,有它作为动力的发起点,带动手腕将左手臂的力量传递到所要揉弦的按弦手指指根,将三个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联合行动。在中音提琴的低音区,揉弦的方式要尽量选择平稳宽广,摇摆幅度大,频率较慢的揉弦,这样的揉弦更能将中提琴歌唱性的乐器特征显现出来。

当然揉弦的方式也不仅仅只有宽广,抒情型,要想表达不同内含的音乐内容丰富演奏手段,在一些特定的音乐作品中,揉弦方式是需要不断调整的,如巴托克中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结束段落的高音区乐段,乐句是从中提琴的六把位A弦一指“so”音开始的,属于中提琴的高把位区域,对演奏者的左手能力要求极高,首先需要大拇指调整至琴板上方充分将虎口打开,让左手手指高过于指板之上大拇指起到支撑作用,以此作为按弦手指一指动力的发起点。通常情况下把位较高,左手揉弦特别容易僵硬,造成手指关节揉音幅度不够,完全没有揉弦效果,所以揉弦方式一定要使用整个手臂、手腕、手指相结合的方式才能使在高音区域的音符揉弦持续,摇摆幅度有力产生揉弦效果。同时在这段高音旋律中,演奏者应该尽可能保持每个音符都揉弦,每个音符交替之间揉弦都不要有停顿,这要音乐的连贯性会保持得更好。而之后的旋律音符需要换至更高音域去演奏所以就建议演奏者使用3指揉弦,因为3指比起4指相对有力,更能有力的站立,左手拇指位置还需要做适当的上移起到支撑点的作用,在此通过臂、手腕、手指三者结合的方式带动揉弦,在如此高的把位上演奏决不可单一的使用左手的某一部位去完成揉弦。另一方面我们再从音乐表现上来看,演奏者此处需要演奏出饱满有力,充满张力的音色,要有很强的情绪表达。如果没有相对快速而有力的揉弦方式演奏,那么演奏者所拉奏出来的音乐内涵根本无法表达出激情慷慨的情感,毫无表现力。所以为了更加丰富,有层次的表达出作品的音乐内容,中提琴演奏者应该熟练掌握好各种揉弦技术,对待不同的音乐内容要有不同的揉弦方式,揉弦技术能慢能快掌控自如。

结语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与艺术实践的积累认识到培养中提琴左手基本功的能力是一个漫长且有递进层次的过程,它的训练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每一个阶段都需要一个合理的周期并通过严格的训练才能达到标准。中提琴左手梯阶式训练的三个阶段内容各不相同,但相互以递进的关系相辅相成,形成了一整套系统合理的教学理念,希望通过文本的论述能为中提琴演奏者,学习者构建起良好的左手演奏技术奠定了基石。

猜你喜欢

手型中提琴演奏者
钢琴演奏技巧对于音乐表现的作用及训练方法研究
浅谈钢琴演奏中的手型问题
钢琴手型的重要性
中国交响乐作品中的中提琴作用及其演奏技法
老余
二胡演奏者的合奏技能探究
浅析心理活动对钢琴演奏的重要影响
教琴
浅谈少儿钢琴教育中的几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