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 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效果观察
2022-08-03陈荣
陈荣
近些年我国2 型糖尿病的发生率及患病人数均呈现明显增高的趋势,已对公共卫生造成严重影响[1]。通过对肥胖和2 型糖尿病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2],两者之间有着密切联系。目前临床工作中,内分泌科医师主要采用二甲双胍治疗2 型糖尿病肥胖患者,但仅单一采用二甲双胍的治疗效果仍不够理想[3]。利拉鲁肽则是近些年由药学研究人员研制而成的药物,其分子结构及生理学功能与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极为相似,在降低2 型糖尿病肥胖患者血糖水平和减轻体质量方面效果显著[4]。因此本研究拟观察利拉鲁肽、二甲双胍两种药物联合治疗2 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中心2018 年2 月~2021 年8 月期间门诊治疗的64 例2 型糖尿病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2 例。对照组:男20 例,女12 例;年龄31~67 岁,平均年龄(45.4±12.5)岁;病程2~12 年,平均病程(7.1±2.7)年;观察组:男22 例,女10 例;年龄33~68 岁,平均年龄(46.1±12.3)岁;病程3~13 年,平均病程(7.5±2.6)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均符合2 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且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 kg/m2;②该研究内容已事先告知患者,患者均表示同意参与;③治疗依从性好,且配合随访观察。
1.2.2 排除标准 ①合并有糖尿病严重并发症的患者;②同时存在严重心脑血管及其他重要脏器疾病的患者;③对研究所涉及药物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④治疗依从性差,且无法配合随访观察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以盐酸二甲双胍片(天津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797)口服治疗,0.25 g/次,2 次/d。治疗时间为12 周。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利拉鲁肽[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60037]治疗,注射方式为皮下注射,最开始的药物剂量为0.6 mg/d,持续1 周后增至1.2 mg/d,1 周后再次将利拉鲁肽的治疗剂量增加至1.8 mg/d。治疗时间为12 周。
1.4 观察指标
1.4.1 血糖指标 分别采集两组患者治疗前1 d 和治疗结束后的第1 天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检测FPG、2 h PG、HbA1c,由本院检验科专职医师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差异。
1.4.2 血脂指标 分别采集两组患者治疗前1 d 和治疗结束后的第1 天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检测TC、HDL-C、LDL-C、TG,由本院检验科专职医师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差异。
1.4.3 胰岛功能指标 分别采集两组患者治疗前1 d 和治疗结束后的第1 天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检测FINS,并计算HOMA-β、HOMA-IR,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差异。
1.4.4 BMI 详细记录每位患者的身高、体质量等资料,计算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BMI 的差异,BMI=体质量/身高2。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PG、2 h PG、HbA1c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PG、2 h PG、HbA1c 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FPG、2 h PG、HbA1c 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指标比较 ()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指标比较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C、HDL-C、LDL-C、TG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C、LDL-C、TG 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HDL-C 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TC、LDL-C、TG低于对照组,HDL-C 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比较 (,mmol/L)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比较 (,mmol/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胰岛功能指标及BMI 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INS、HOMA-β、HOMA-IR、BMI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INS、HOMA-β 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HOMA-IR、BMI 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FINS、HOMA-β 高于对照组,HOMA-IR、BMI 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胰岛功能指标及BMI 比较 ()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胰岛功能指标及BMI 比较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3 讨论
根据相关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5],超重肥胖者在我国的2 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比例>60%,2 型糖尿病患者长时间合并肥胖可导致糖脂生理代谢异常状况,显著性增加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率。合并肥胖的2 型糖尿病患者机体内的胰岛素合成功能未全部消失,但胰岛素的生理学效果较差,无法充分发挥胰岛素抗体的生理学功能作用。由于2 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胰岛素功能明显下降,同时机体内的每日胰岛素物质产生的总量明显下降,最终使得患者的血糖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而出现明显升高的表现水平。较多研究均认为[6,7],2 型糖尿病患者出现肥胖主要是因为机体内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因此临床上急需最优的药物联合治疗方案,在降低患者血糖水平的同时,还需减少患者的体质量。
目前临床工作中,内分泌科医师主要采用二甲双胍治疗2 型糖尿病肥胖患者,通过较多的药理实验和动物实验均证实,这种药物可对2 型糖尿病肥胖患者机体内存在的肝糖原异生情况予以有效的遏制,还可以促进患者肌肉组织对葡萄糖分子的快速分解,进而促进胰岛素物质的产生,提高血清胰岛素表达水平,最终明显降低2 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血糖水平,减轻机体内的胰岛素抵抗异常现象,同时还可明显减轻患者的体质量[8]。但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时,有一部分2 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因为受到生理代谢、基因遗传等因素的影响,难以获得更为理想的疗效[9]。国外相关指南指出[10],当采用二甲双胍治疗2 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不够理想的时候,可联合利拉鲁肽进行治疗。利拉鲁肽高度类似于机体内存在的GLP-1 物质,通过皮下注射这种给药途径后,利拉鲁肽在肠道黏膜中与GLP-1 紧密结合,使得GLP-1 功能得以释放,从而明显延缓利拉鲁肽在患者体内的生理代谢过程,最终起到持续性、稳定性的降低血糖水平的药理作用[11-13]。同时此药物还可避免出现GLP-1 水解的问题,对患者机体内的胰岛β 细胞损伤过程予以有效的遏制,还可以明显减少血液循环系统中的胰高血糖素表达水平,最终调节患者体内的胰岛生理功能[14-17]。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血糖、血脂及胰岛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好转,提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较单一采用二甲双胍可明显改善2 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糖脂代谢及胰岛素功能。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治疗后BMI 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提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较单一采用二甲双胍可明显减轻体质量,分析原因可能是两者联合起到双种激素物质的调控作用,使得患者胃内容物排空的速度大大减慢,进而起到遏制患者进食的欲望,最终起到改善血脂代谢,以及减轻患者脂肪物质在机体中积蓄的作用。
综上所述,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不但可明显改善2 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糖脂代谢及胰岛素功能,还可减轻患者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