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

2022-08-03汤捷杨斌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12期
关键词:内瘤电切术宫颈

汤捷 杨斌

宫颈癌是目前来说知道病因的唯一一种癌症。宫颈癌是由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如果这种病毒在宫颈持续感染时间>2 年,就会引起宫颈的癌前病变,如果这个时候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过5~10 年就会发展成为宫颈癌。宫颈癌早发现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并且宫颈癌也是可以预防的,就是注射宫颈癌疫苗。宫颈癌是一种恶性肿瘤[1],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关系密切,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宫颈癌的连续发展过程[2]。宫颈冷刀锥切术在宫颈癌前病变的治疗中较为常用,其能够彻底清除患者病灶,将患者的生育功能保留下来[3]。而宫颈环形电切术具有更小的创伤、更好的止血效果、更为简便的操作等[4]。本研究统计分析了2019 年2 月~2021 年2 月本院收治的100 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2 月~2021 年2 月本院收治的100 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宫颈环形电切术组和宫颈锥切术组,每组50 例。宫颈环形电切术组患者年龄23~57 岁,平均年龄(40.12±6.86)岁;疾病分级:Ⅰ级22 例(44.00%),Ⅱ级21 例(42.00%),Ⅲ级7 例(14.00%);疾病类型:宫颈糜烂20 例(40.00%),宫颈息肉11 例(22.00%),慢性宫颈炎8 例(16.00%),宫颈肥大并息肉7 例(14.00%),宫颈上皮内瘤变4 例(8.00%);生育状况:已生育39 例(78.00%),未生育11 例(22.00%);伴随症状:腰骶部疼痛17 例(34.00%),接触性出血15 例(30.00%)。宫颈锥切术组患者年龄22~56 岁,平均年龄(39.45±6.28)岁;疾病分级:Ⅰ级23 例(46.00%),Ⅱ级20 例(40.00%),Ⅲ级7 例(14.00%);疾病类型:宫颈糜烂21 例(42.00%),宫颈息肉10 例(20.00%),慢性宫颈炎9 例(18.00%),宫颈肥大并息肉6 例(12.00%),宫颈上皮内瘤变4 例(8.00%);生育状况:已生育40例(80.00%),未生育10例(20.00%);伴随症状:腰骶部疼痛18 例(36.00%),接触性出血14 例(28.00%)。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纳入标准:①均经宫颈或组织检查及病理检查确诊;②均符合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标准[5]。排除标准:①合并意识障碍;②合并盆腔内器质性疾病。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1.2 方法

1.2.1 宫颈锥切术组 在患者月经后3~7 d 进行宫颈锥切术治疗,对患者进行静脉全身麻醉,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后铺巾,将环形切口开在宫颈12 点处、宫颈瘤变外缘部位5 mm 处,倾斜向宫颈,角度为30~50°,将宫颈完整切除,呈圆锥形,由浅入深,依据患者病变范围与程度确定切除深度,椎高为20~25 mm。术后压迫止血,阴道与宫颈填塞纱布。病理检查切除的组织,给予患者抗感染治疗,持续5~7 d。

1.2.2 宫颈环形电切术组 在患者月经后3~7 d 进行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体位同宫颈锥切术组一致,局部麻醉患者宫颈,将环形切口开在宫颈6 点处、病灶外缘3~5 mm 处,依据患者的病变范围选择电圈型号,依据患者的病变范围与程度确定宫颈切除深度,通常情况下Ⅱ级16~20 mm、Ⅲ级21~25 mm。电凝止血,在此过程中将环形电极充分利用起来,病理检查切除的病变组织。如果患者具有较多的出血量,则在术后对抗生素进行预防性应用,持续2~3 d。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随访1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宫颈长度、生活质量;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术后患者基本无阴道流血、白带异常等症状体征,病理检查结果显著好转;有效:术后患者具有较轻的阴道流血、白带异常等症状体征,病理检查结果有所好转;无效:术后患者的阴道流血、白带异常等症状体征、病理检查结果变化均不显著[6]。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患者生活质量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表评定,内容包括疼痛与不适、药物依赖性、身体健康、积极感觉、日常生活能力、性生活6 项,每项0~100 分,前2 项为反项计分,后4 项为正向计分[7]。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宫颈环形电切术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宫颈锥切术组的7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714,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宫颈长度比较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宫颈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的宫颈长度均短于手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宫颈长度比较(,mm)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宫颈长度比较(,mm)

注:与本组术前比较,aP<0.05

2.3 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 宫颈环形电切术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12.02±2.15)ml 少于宫颈锥切术组的(22.32±3.06)ml,手术时间(12.86±2.32)min、住院时间(2.02±0.31)d 均短于宫颈锥切术组的(26.04±3.75)min、(6.14±1.30)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9.475、21.135、21.799,P<0.05)。见表4。

表4 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

表4 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

注:与宫颈锥切术组比较,aP<0.05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宫颈环形电切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00%(3/50)低于宫颈锥切术组的26.00%(13/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41,P<0.05)。见表5。

表5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5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手术前,两组患者疼痛与不适、药物依赖性、身体健康、积极感觉、日常生活能力、性生活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手术后的疼痛与不适、药物依赖性评分均低于手术前,身体健康、积极感觉、日常生活能力、性生活评分均高于手术前,且宫颈环形电切术组患者的疼痛与不适评分(33.43±6.10)分、药物依赖性评分(32.24±5.50)分均低于宫颈锥切术组的(60.51±5.22)、(50.31±6.25)分,身体健康评分(88.42±5.50)分、积极感觉评分(85.74±6.84)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93.70±5.76)分、性生活评分(87.80±6.48)分均高于宫颈锥切术组的(61.84±6.41)、(66.40±5.46)、(72.35±5.54)、(60.06±5.50) 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6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比较(,分)

注:与本组手术前比较,aP<0.05;与宫颈锥切术组手术后比较,bP<0.05

3 讨论

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关系密切,对其进行有效治疗能够为减少宫颈癌发生提供有利条件[8]。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治疗中,临床采用了多种方法,早期主要为切除子宫,但是近年来,保留生育功能的要求在患者日益年轻化的趋势下逐渐提升,许多术者更倾向于将手术范围缩小[9]。因此,可以依据患者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确定子宫切除术的必要性,从而严格避免过度治疗现象[10]。现阶段,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治疗中,宫颈锥切术、宫颈环形电切术是常用术式,其中宫颈锥切术是传统术式,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能够将患者病灶彻底清除,但是其具有较大的切除面积,带给患者巨大痛苦[11]。近年来,宫颈环形电切术兴起,其具有较小的创伤、较好的止血效果及术后恢复等[12]。

齐岩[13]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120 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病灶1 次完全切除率达到了93.33%,术中出血量1~20 ml,平均手术时间(8.3±4.1)min,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9.17%,包括下腹轻微坠胀、疼痛。术后宫颈上皮内瘤变Ⅰ升级12 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Ⅱ升级9 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Ⅲ升级8 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Ⅰ降级19 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Ⅱ降级47 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Ⅲ降级23 例,对宫颈癌前病变治疗中宫颈环形电切术的应用价值进行了肯定。本研究结果表明,宫颈环形电切术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宫颈锥切术组的72.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00%(3/50)低于宫颈锥切术组的26.00%(13/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714、7.441,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的宫颈长度均短于手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环形电切术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12.02±2.15)ml 少于宫颈锥切术组的(22.32±3.06)ml,手术时间(12.86±2.32)min、住院时间(2.02±0.31)d 均短于宫颈锥切术组的(26.04±3.75)min、(6.14±1.30)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9.475、21.135、21.799,P<0.05)。说明宫颈环形电切术一方面能够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另一方面还能够缩短手术时间,此外还能够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14]。

本研究结果还表明,手术后,两组患者的疼痛与不适、药物依赖性评分均低于手术前,身体健康、积极感觉、日常生活能力、性生活评分均高于手术前,且宫颈环形电切术组患者的疼痛与不适评分(33.43±6.10)分、药物依赖性评分(32.24±5.50)分均低于宫颈锥切术组的(60.51±5.22)、(50.31±6.25)分,身体健康评分(88.42±5.50)分、积极感觉评分(85.74±6.84)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93.70±5.76)分、性生活评分(87.80±6.48)分均高于宫颈锥切术组的(61.84±6.41)、(66.40±5.46)、(72.35±5.54)、(60.06±5.50) 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宫颈环形电切术能够将病灶有效清除,提升临床疗效,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改善。原因为宫颈环形电切术不会将切除组织的相关特征改变,术中也不会对阴道壁造成伤害,能够将子宫保留下来等[15]。

综上所述,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内瘤电切术宫颈
胃镜活检对胃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价值
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分析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效果观察
宫腔镜下诊刮电切术和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对比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电切术在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LEEP刀联合rb-bFGF凝胶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治疗价值
宫颈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中P16、ki-67免疫组化检测的应用价值
说说宫颈环形电切除术
改良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疾病60例临床观察
经尿道前列腺增生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16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