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更昔洛韦眼凝胶与干扰素滴眼液治疗小儿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2-08-03曹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12期
关键词:角膜炎滴眼液病毒性

曹霞

小儿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是单疱病毒引发的眼部感染性疾病,单胞病毒可累及眼角膜及周围组织,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及病理改变,需尽早治疗,控制感染进展,避免角膜病灶遗留,影响患儿视力[1]。干扰素为临床常用的广谱抗病毒药物,重组人干扰素α2b 滴眼液等干扰素滴眼液在小儿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治疗中应用较多,但是仍需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更昔洛韦为临床常用的抗病毒药物,近年来其眼部凝胶制剂临床应用较多,与干扰素滴眼液的联合应用较多,但是其治疗小儿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有待明确。为此,本次研究选择2018 年5 月~2021 年2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2 例小儿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儿,对比分析了干扰素滴眼液单用、更昔洛韦眼凝胶与干扰素滴眼液联合应用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5 月~2021 年2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2 例小儿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儿,随机分为干扰素组和眼凝胶联合组,各36 例。眼凝胶联合组,男19 例,女17 例;年龄2~12 岁,平均年龄(8.54±2.45)岁;病程3~10 d,平均病程(7.59±2.26)d;首发31 例,复发5 例。干扰素组,男20 例,女16 例;年龄2~11 岁,平均年龄(8.12±2.21)岁;病程3~10 d,平均病程(7.52±2.36)d;首发32 例,复发4 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经眼部检查、细菌培养与鉴定及病原学检查等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小儿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入组前未经过抗病毒治疗;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合并自身免疫学疾病或免疫缺陷者;合并恶性肿瘤者;心肺肝肾等功能异常者;药物过敏或使用禁忌证者;严重营养不良者;发病前存在其他眼部疾病者或发育异常者。

1.3 方法

1.3.1 干扰素组 给予患儿干扰素滴眼液治疗:将重组人干扰素α2b 滴眼液[商品名:安达芬,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20102,规 格:100 万IU∶5 ml]滴 于 结 膜 囊 内,2 滴/ 次,6 次/d,疗程3 周。

1.3.2 眼凝胶联合组 在干扰素组基础上增加更昔洛韦眼凝胶治疗:将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商品名:丽科明,湖北科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科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5 g∶7.5 mg)涂入结膜囊中,1 滴/次,4 次/d,疗程3 周。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临床疗效 观察患儿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变化,评估临床疗效:治愈:荧光素钠染色转阴,角膜后沉着物转阴,荧光染色转阴,光切面厚度及房水闪光复常,溃疡愈合,眼部刺激征完全消退,视力复常;显效:眼部刺激征显著缓解,上述实验室指标大部分转阴或好转,角膜充血消退,溃疡面积显著缩小,视力显著改善;有效:眼部刺激征改善,上述实验室指标好转或小部分好转,角膜充血及视力改善,溃疡面积显著减小;无效:上述指标均无改善。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2 症状及视力改善情况 统计两组患儿眼部刺激征消退时间、角膜充血消退时间、溃疡愈合时间,同时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视力改善情况。

1.4.3 炎症因子 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均抽取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后取血清,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相关炎症因子(IFN-α、IL-8、TNF-α、CRP),对比两组炎症因子水平。

1.4.4 不良反应 密切监测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眼部灼热感、眼部针刺感、眼痒、视力模糊、其他,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眼凝胶联合组总有效率97.22%高于干扰素组的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症状及视力改善情况比较 眼凝胶联合组眼部刺激征消退时间、角膜充血消退时间、溃疡愈合时间均短于干扰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眼凝胶联合组视力高于干扰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及视力改善情况比较()

表2 两组症状及视力改善情况比较()

注:与干扰素组比较,aP<0.05

2.3 两组炎症因子比较 治疗前,两组IFN-α、IL-8、TNF-α、CR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眼凝胶联合组IFN-α 水平高于干扰素组,IL-8、TNF-α、CRP 水平低于干扰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表3 两组炎症因子比较()

表3 两组炎症因子比较()

注:与干扰素组比较,aP<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患儿均症状轻微,为一过性症状,未影响治疗。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小儿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是临床常见致盲类眼部疾病,危害较大,致盲风险较高,需积极提升其防控水平。小儿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可引发眼部刺激征等症状,并可侵犯眼角膜,形成盘状、树枝型和地图型角膜病灶,及时、规范治疗,有助于改善患儿预后[2,3]。该病病原体为单疱病毒,但是临床缺乏特异性的抗病毒药物,具有治疗周期长、效果差等特征,且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儿视力功能[4],需积极提升小儿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效果,探索更为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

干扰素具有较好的抗病毒作用,为临床常用的广谱抗病毒性药物,干扰素滴眼液治疗眼部病毒性感染性疾病的效果较好,可发挥抗病毒、促愈合效果[5,6]。干扰素可作用于病毒感染细胞的受体,抑制内部免疫应答基因激活作用,进而抑制病毒增殖及合成,达到抗病毒的作用。干扰素滴眼液在小儿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治疗中应用较多,对患儿炎症反应具有一定改善作用,但是部分患儿效果不佳,有待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7-10]。更昔洛韦是新一代广谱抗病毒药物,与阿昔洛韦等传统抗病毒药物相比,具有更好的抗病毒作用,药理学研究显示,更昔洛韦对单疱病毒抑制作用较好,局部给药,可直接抑制局部病灶病毒增殖,发挥良好的抗病毒效果[11-13]。

更昔洛韦眼凝胶与干扰素滴眼液联用,可发挥协同抗病毒作用,抑制病毒增殖,促进病毒灭忙,两者联合治疗小儿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应用逐渐增多,相关文献报道显示,联合更昔洛韦眼凝胶治疗,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总有效率可达到85%~98%,而单纯干扰素滴眼液治疗总有效率仅为70%~90%[14-16]。本次研究也发现,眼凝胶联合组总有效率97.22%高于干扰素组的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可知联合更昔洛韦眼凝胶治疗,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治疗效果可靠。同时,本次研究还发现,眼凝胶联合组眼部刺激征消退时间、角膜充血消退时间、溃疡愈合时间均短于干扰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眼凝胶联合组IFN-α 水平高于干扰素组,IL-8、TNF-α、CRP 水平低于干扰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可知联合更昔洛韦眼凝胶治疗可迅速有效的控制患儿炎症反应,促进眼部刺激征及角膜充血消退,缩短溃疡愈合时间,有助于提升患儿康复速度与效果。小儿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存在较高的致盲风险,但是本次研究还发现,治疗后,眼凝胶联合组视力高于干扰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提示联合更昔洛韦眼凝胶治疗可更好的改善患儿预后视力,降低致盲风险,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儿童用药需高度警惕不良反应风险,本次研究监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发现,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联合更昔洛韦眼凝胶治疗,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在干扰素滴眼液治疗基础上联合更昔洛韦眼凝胶局部涂抹,可有效提升小儿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效果,促进眼部症状消退和溃疡愈合,提升炎症反应控制效果,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猜你喜欢

角膜炎滴眼液病毒性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体会
冰珍清目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雾化治疗干眼并发视疲劳的临床疗效观察
过敏性结膜炎 用药&护理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关于角膜炎的一些知识
羊传染性角膜炎诊断及治疗要点
滴眼液不可随意用
牛传染性角膜炎治疗措施
治病毒性感冒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