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玉”草莓单茎尖培养技术研究

2022-08-03楚宗丽李亮杰陈娟娟董向向朱庆松

中国南方果树 2022年4期
关键词:琼脂壮苗蔗糖

楚宗丽,李亮杰,詹 妞,陈娟娟,董向向,朱庆松

(信阳农林学院/信阳市草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信阳,464006)

草莓(Fragaria×ananassaDuch.)是世界各地广泛栽培生产的一种小浆果,果实色泽鲜艳,柔软多汁,酸甜适口,含有丰富的营养,食用部分达到了97%,是当今世界十大水果之一,有“水果皇后”之称[1]。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草莓生产国,从1994年以来年产量一直居世界第1位[2]。据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的最新统计,2020年中国草莓种植总面积为17.87万hm2。“宁玉”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一个具有早熟、高产、抗病、优质特点的草莓品种[3],在河南、河北、江苏、安徽、四川、上海等地种植较多,深受种植户和消费者的欢迎。在草莓的栽培过程中,有几十种病毒可以侵染草莓,部分病毒病会使草莓叶片黄化、畸形皱缩,影响产量和品质,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大幅度减产,甚至整株死亡[4]。常见的草莓病毒病有:草莓镶脉病毒、草莓斑驳病毒、草莓皱缩病毒、草莓轻型黄边病毒[5]。单独侵染时的危害程度,以草莓斑驳病毒最大,可导致草莓减产约30%[6]。当多种病毒混合侵染时,危害更大。草莓种苗脱毒是解决病毒病危害的主要途径。脱毒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茎尖组培快繁脱毒。White[7]发现病毒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越靠近尖端病毒越少;植物茎尖分生组织由不断分裂的细胞组成,其生长旺盛、细胞分裂快,受病毒浸染机率较低,剥取的茎尖越小,脱毒效果较好。然而,草莓在增殖培养的过程中,会出现“丛生苗”“花而不实”“畸形果增多”等有害变异,严重影响了组培苗在生产中的应用。针对草莓组培变异问题,胡盼盼等[8]提出了2种解决途径:(1)控制变异发生的培养条件,控制增殖系数,减少继代次数;(2)改变组培脱毒苗生产流程,采用单茎尖培养,即不再进行组培快繁,仅在脱毒环节进行茎尖组培,一个茎尖只培育一株种苗,经病毒检测确定不带病毒后生根驯化移栽,然后在隔离网室的无土基质上繁殖一代种苗。采用单茎尖离体培养是解决草莓组培变异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对这种方法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笔者用“宁玉”草莓茎尖进行初代培养、壮苗培养和生根培养,筛选适宜的培养基配方,同时探索驯化移栽方法,试图建立草莓单茎尖离体培养体系,为这一途径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选取与处理

材料取自信阳市十三里桥乡草莓基地,取样时间为10月中旬。在晴天下午,田间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且符合本品种特性的“宁玉”草莓母株,剪取生长充实、顶端悬空而叶小未展开的匍匐茎。从匍匐茎顶端剪取1.0 cm的茎尖,置于流水下冲洗2 h,在超净工作台用75%乙醇浸泡30 s,然后用0.10%升汞溶液浸泡5~8 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5遍。试验时剥取1.0~2.0 mm茎尖。

1.2 试验设计

1.2.1 初代培养6-BA浓度筛选 以MS为基本培养基,均添加NAA 0.05 mg/L。设置3个6-BA浓度处理:0、0.20和0.40 mg/L。各配方培养基添加蔗糖30 g/L,琼脂6 g/L,pH值为5.8,125 ℃条件下灭菌23 min,冷却备用(下同)。剥取灭菌好的茎尖接入培养瓶,垂直插入培养基中,深度为外植体的1/2,每瓶接种3个,每处理每重复接种30株,3次重复,全部完成后放入培养室培养。培养条件:白天温度22~26 ℃,夜间不低于20 ℃,光照强度为2 400~2 900 lx,每天光照时间14 h,相对空气湿度40%~60%。培养4周后,观察茎尖的生长状况,统计萌发数,计算萌发率,并观察不同处理的生长状况。萌发率(%)=(成活茎尖数/接种茎尖数)×100。

1.2.2 壮苗培养NAA浓度筛选 以MS为基本培养基,均添加6-BA 0.10 mg/L。设置3个NAA浓度处理:0.05、0.10和0.20 mg/L。在超净工作台上,将初代培养的苗切去愈伤组织和下部的叶片,注意不要把苗切散,竖直接入壮苗培养基中,外植体插入深度5 mm左右,每处理每重复接种20株,3次重复,置于培养室,培养条件同初代培养。培养3周后,观察并记录不同处理的长势,统计壮苗(茎粗壮,叶绿而厚)数,计算壮苗率。壮苗率(%)=(壮苗数/接种幼苗数)×100。

1.2.3 生根培养NAA浓度筛选与驯化移栽 以1/2 MS为基本培养基,均不添加6-BA。设置3个NAA浓度处理:0.05、0.10和0.20 mg/L。当茎尖苗长到3 cm左右高时在生根培养基上进行生根。用解剖刀切去愈伤组织和下部的叶片,注意不要把苗切散,竖直接入生根培养基中,外植体插入深度5 mm左右,每处理每重复接种20株,3次重复,置于培养室培养,培养条件同初代培养。培养4周后,观察不同处理的长势并记录,统计生根率、生根数与平均根长。生根率(%)=(生根数/接种数)×100。

将生根培养4周、苗高4 cm以上、根系发达、长出3~5片叶的健壮幼苗移进温室进行驯化移栽。温室温度控制在白天22~25 ℃,夜晚12~15 ℃,白天打开遮阳网遮阴防晒,第1天不打开瓶盖,第2天打开瓶盖,每天早、中、晚各喷水雾1次,开盖炼苗3 d后,用镊子取出幼苗,将根系附着的培养基洗净,移植在穴盘育苗基质上(按泥炭∶珍珠岩∶蛭石=1∶1∶1的比例配基质,装入50穴的穴盘里,用85%多菌灵1 000倍液浇透基质,然后移栽)。移栽后,注意保湿遮阴,每天早、中、晚各喷水1次保湿,持续5 d;每周喷施1次叶面肥。移栽30 d后统计成活率。

1.3 数据分析

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α=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6-BA浓度对初代培养效果的影响

调查结果看出,经过4周的培养,B处理的萌发率最高,幼苗长势良好,较粗壮,无增殖芽,A处理与C处理的萌发率偏低且两者无明显差异。从长势上来看,不含6-BA 的A处理长势弱,生长慢;当6-BA浓度为0.20 mg/L时(B处理),幼苗长势好,叶片大而绿;随着6-BA浓度增加到0.40 mg/L时(C处理),苗变得短缩,并且有增殖芽,不利于单茎尖培养(见表1和图1)。综合来看,MS+6-BA 0.20 mg/L+NAA 0.05 mg/L更适宜“宁玉”草莓茎尖萌发。

表1 6-BA浓度对“宁玉”草莓茎尖萌发的影响

图1 初代培养6-BA浓度对“宁玉”草莓茎尖萌发的影响

2.2 NAA浓度对壮苗培养效果的影响

调查结果看出,经过3周的培养,E处理的壮苗率最高,幼苗生长速度较快,茎干粗壮,叶片较大,长势好;D处理的壮苗率较低,幼苗茎干较细,叶片较小;F处理壮苗率也较低,幼苗茎干较粗,叶片较小(见表2和图2)。综合来说,培养基MS+6-BA 0.10 mg/L+NAA 0.10 mg/L更适宜“宁玉”草莓的壮苗培养。

表2 NAA浓度对“宁玉”草莓壮苗的影响

图2 壮苗培养NAA浓度对“宁玉”草莓壮苗的影响

2.3 NAA浓度对生根培养效果的影响

调查结果看出,经过4周的培养,H处理的生根率、平均根数和平均根长均最大,显著高于G处理和I处理,G处理和I处理之间各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见表3和图3)。另外,I处理形成的愈伤组织较多,在生长中会导致其褐化从而影响生根和成活。因此,培养基1/2 MS +NAA 0.10 mg/L+蔗糖30 g/L+琼脂6 g/L更适宜“宁玉”草莓幼苗的生根。此外,H处理生根培养4周的健壮幼苗移进温室进行驯化移栽,30 d后的成活率达96%以上(见图4)。

图3 生根培养NAA浓度对“宁玉”草莓幼苗生根的影响

图4 “宁玉”草莓单茎尖培养壮苗驯化移栽后30 d的生长情况

表3 NAA浓度对“宁玉”草莓幼苗生根培养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草莓组培苗生产中发生不良变异的主要因素有增殖系数过大、继代次数过多等[9-10]。采用单茎尖离体培养没有增殖的程序,一个茎尖只培育一株组培苗,减少了不良变异的发生,进一步推动了组培技术在草莓脱毒种苗生产中的应用。草莓单茎尖离体培养中理想的培养基配方是既能壮苗,又不发生增殖。有研究发现,在离体培养中,组培苗不仅受细胞分裂素6-BA的影响,还受生长素NAA的影响;根据6-BA和NAA浓度的配比高低,当两者浓度之比较高,有利于芽的生长,容易诱导出芽;当两者的浓度之比较低时,有利于根的发生,容易诱导出根[11]。可见,6-BA和NAA两者的浓度之比过高或过低对草莓的壮苗培养都不利。同时,不同草莓品种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耐受性不同[12]。张建盈等[12]研究认为,MS + 6-BA 0.50 mg/L + IBA 0.1 mg/L+蔗糖25 g/L+琼脂5.5g/L为“白雪公主”最适宜的诱导培养基和增殖培养基。董敬超[13]研究认为MS+6-BA 0.5 mg/L+NAA 0.1 mg/L+蔗糖30 g/L+琼脂5 g/L为“红颜”草莓适宜的初代培养基,MS+6-BA 0.25 mg/L+NAA 0.1 mg/L+蔗糖30 g/L+琼脂5 g/L为“红颜”适宜的增殖培养基。罗天宽等[14]研究认为,“红颊”草莓试管苗在MS+6-BA 1 mg/L+IBA 0.05 mg/L+蔗糖30 g/L+琼脂 7 g/L培养基上的增殖系数最高。

在草莓组织培养中对生长素的研究较多。罗天宽等[14]设置相同6-BA浓度与3种生长素搭配,结果表明各生长素的增殖效果高低顺序为NAA

本试验采用单茎尖培养技术,不设增殖环节,利用NAA活性强的优点,在低浓度(0.05~0.2 mg/L)条件下进行初代培养和壮苗培养,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培养效果。本试验发现,MS+6-BA 0.20 mg/L +NAA 0.05 mg/L+蔗糖30 g/L+琼脂6 g/L适宜用于“宁玉”草莓茎尖的初代培养,萌发率达71.11%,长势良好,苗壮;MS+6-BA 0.10 mg/L+NAA 0.10 mg/L+蔗糖30 g/L+琼脂6 g/L的壮苗效果较好,壮苗率达88.33%,茎干粗壮,叶片较大,且没有增殖芽。这为解决组培苗生产中容易发生不良变异的问题提供了技术参考。

在草莓生根培养中,培养基一般采用1/2 MS效果较好,主要是探究不同的生长素浓度对生根的影响。董敬超[13]研究表明“红颜”草莓最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 0.1 mg/L+蔗糖30 g/L+琼脂5 g/L。吴雪[15]等研究发现,“红花”草莓最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1 mg/L+蔗糖30 g/L+琼脂5 g/L。夏瑾[16]等研究发现,“宁玉”草莓组培快繁采用1/2MS + NAA 0.05 mg/L+蔗糖30 g/L+琼脂6.5 g/L培养基的生根效果最好。本试验发现,“宁玉”草莓最适宜的生根培养基配方是1/2 MS +NAA 0.10 mg/L+蔗糖30 g/L+琼脂6 g/L,与董敬超[13]在“红颜”草莓上、吴雪[15]等在“红花”草莓上的研究结果一致,与夏瑾[16]在“宁玉”草莓上的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因为夏瑾[16]在研究中NAA浓度最高用到0.05 mg/L所致。

本研究筛选出的一组适合“宁玉”草莓单茎尖离体培养的培养基配方(初代培养适宜的培养基配方为MS + 6-BA 0.20 mg/L + NAA 0.05 mg/L+蔗糖30 g/L+琼脂6 g/L,壮苗培养适宜的培养基配方为MS + 6-BA 0.10 mg/L + NAA 0.10 mg/L+蔗糖30 g/L+琼脂6 g/L,生根培养适宜的培养基配方为1/2 MS + NAA 0.10 mg·L+蔗糖30 g/L+琼脂6 g/L),可为建立“宁玉”草莓单茎尖离体培养技术体系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琼脂壮苗蔗糖
冬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启动
琼脂基环保包装材料的研究进展
消除国产琼脂磷酸盐沉淀的工艺优化及设计
马传染性贫血琼扩试验中琼脂配比浓度及温度因素对琼脂板制作的影响
金禾实业:具备成本及产业链优势
有效选择沙门氏菌培养基
温室辣椒高效嫁接及培育壮苗
以大豆油与玉米油为原料的“液体皂”的制备
氮掺杂碳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在游离氯检测中的应用
培育核桃优质壮苗的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