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施栽培对“桂热杧71号”果实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2022-08-03李日旺黄国弟陈永森覃昱茗唐莹莹罗世杏唐玉娟黄锦媛郭丽梅

中国南方果树 2022年4期
关键词:露地栽培落果温湿度

李日旺,黄国弟,陈永森,覃昱茗,唐莹莹,罗世杏,唐玉娟,黄锦媛,郭丽梅,赵 英,彭 鹏

(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南宁,530002)

“桂热杧71号”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从白象牙杧的实生变异单株中,以嫁接繁殖的无性后代选育的优良单株。经观察,该单株两性花比例高,结果性状好,果实长椭圆形,品质好[1],是适合在我国广西、云南、广东、贵州等中晚熟产区栽培的优良品种。近年来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中晚熟杧果产区,杧果开花期经常遭遇低温阴雨,造成杧果授粉受精困难;而果实生长发育期正值高温多雨季节,导致裂果[1]、病害发生严重,对杧果产量和果实品质造成严重影响。设施栽培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增强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有效屏障,对提高产品品质和增加产品附加值具有显著作用[2]。杧果设施栽培已有相关研究。许天文等[3-5]、武红霞等[6]和余海霞等[7]报道了避雨栽培可有效提高“热农1号”杧果花期冠层日均温度和降低相对湿度,全生育期避雨有利于降低果实病害,提高果实的产量、品质和耐贮性。林革等[8]研究了金煌杧花期避雨栽培,与露地栽培相比,能提高两性花着果率及产量,降低树高;同时提高果实纵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可食率,并能有效降低杧果炭疽病的发病率。凡超等[9]研究结果表明,避雨栽培模式下,金苹杧的两性花数、挂果数、着果率均显著高于露地栽培,总糖、蔗糖、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高于露地栽培,还原糖、总酸含量均低于露地栽培。不同杧果品种特性不同,设施避雨栽培的效果存在差异。为探明优良新品种“桂热杧71号”露地和设施栽培模式下果实生长发育、品质及产量表现,开展了本次试验,以期为发展杧果设施栽培及“桂热杧71号”推广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5年生“桂热杧71号”,株行距3.0 m×4.5 m。设施避雨棚为双立柱镀锌管拱形架构,每栋长33 m,宽7.5 m,棚肩高2.2 m,顶高3.5 m,顶部覆盖厚0.10 mm PEP膜,棚裙两侧不覆膜,留为通风口。

1.2 方法

2021年3月21日至7月26日在南宁市北郊的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杧果示范园试验,缓坡地,砖红壤。采用常年避雨棚栽培和露天栽培两种模式,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措施一致,果实均不套袋。两种栽培模式各选取6株长势相对一致的植株,开花期(3月30日)调查末级梢抽花率。从第二次生理落果结束后开始(2021年5月10日),每株随机选取5个果实挂牌编号标记,每间隔7 d用游标卡尺测定记录果实纵横径,直至果实成熟采收。在避雨棚和露天栽培杧果冠层(离地高2.2 m,棚肩中部)安装温湿度自动监测记录仪,每间隔1 h记录温湿度1次。

1.3 品质测定及数据处理

7月26日果实成熟时,调查统计每株挂果数,分别随机选取两种栽培模式各12个果实,测定单果质量,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酸、维生素C含量。其中,总糖、总酸、维生素C含量送至农业农村部亚热带果品蔬菜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南宁)测定,单果质量用电子台秤测定,可溶性固形物用手持折光仪测定。温湿度从温湿度自动监测记录仪下载数据后,计算日平均值。果形指数=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可食率(%)=(果实质量-果核质量-果皮质量)/果实质量。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温湿度比较

试验地杧果3月21日抽出花穗,4月20日完全谢花,花期共31 d。花期避雨棚和露天栽培果树冠层平均温度分别为22.4和22.2 ℃,平均相对湿度分别为82.8%和84.7%;避雨棚内平均温度比露天高0.2 ℃,平均相对湿度低于露天1.9个百分点。从图1可以看出,花期避雨棚和露天栽培果树冠层温度日均变化曲线基本重合,说明花期避雨设施的田间温度没有明显变化。避雨棚栽培的相对湿度曲线在露天栽培之下,特别是4月1日开始至谢花,避雨棚栽培的相对湿度低于露天栽培。

图1 避雨棚和露地栽培的“桂热杧71号”花期田间温湿度比较

4月21日至5月10日是幼果期(从谢花至第二次生理落果),物候期共20 d。幼果期避雨棚和露天栽培的果树冠层平均温度分别为26.2和25.9 ℃,平均相对湿度分别为78.1%和80.5%;避雨棚内平均温度比露天高0.3 ℃,平均相对湿度比露天低2.4个百分点。从图2可以看出,幼果期避雨棚和露天栽培田间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避雨棚栽培的相对湿度明显低于露天栽培。

图2 避雨棚和露地栽培的“桂热杧71号”幼果期田间温湿度比较

5月11日至7月26日是果实膨大至成熟期,物候期共77 d。避雨棚和露天栽培果树冠层平均温度分别为29.7 ℃和29.4 ℃,平均相对湿度分别为76.2%和78.5%;避雨棚内平均温度比露天高0.3 ℃,平均相对湿度比露天低2.3个百分点。从图3可以看出,果实膨大至成熟期避雨棚和露天栽培的田间温度没有明显变化,避雨棚栽培的田间相对湿度明显低于露天栽培。

图3 避雨棚和露地栽培的“桂热杧71号”生理落果完成至果实采收期田间温湿度比较

从花期至果实全发育期看,避雨棚栽培的田间温度略高于露天栽培,田间相对湿度明显降低,平均降幅1.9~2.4个百分点。从湿度变化曲线可以看出,田间相对湿度越高,避雨棚与露天栽培的田间相对湿度相差越大;花期、幼果期和果实膨大至成熟期避雨棚与露天栽培的田间相对湿度相差最大值分别达到5.5个百分点、5.4个百分点、8.1个百分点。

2.2 果实生长发育比较

第二次生理落果后(5月10日),避雨棚栽培的果实纵径比露天栽培的长1.41 cm,结合图2,说明设施条件下,较高的温度和较低的湿度环境可以促进果实纵径更快地生长。由图4可知,第二次生理落果完成后,两种栽培处理的果实纵径均开始快速增长,5月17日前两种栽培处理的果实纵径增长速度一致,随后避雨棚栽培的增长速度慢于露天栽培。6月14日后,两种栽培处理的果实纵径基本一致,均在15 cm左右,果实纵径增长速度一致变慢;至收获(7月26日)时,避雨棚栽培的果实纵径为15.9 cm,露天栽培为15.68 cm。说明生理落果完成后的35 d是果实快速膨大期,两种栽培处理对果实纵径增长有影响,收获期避雨棚栽培的果实纵径比露天栽培长0.22 cm。

图4 避雨棚和露地栽培的“桂热杧71号”果实纵横径生长变化

果实横径生长与果实纵径相似,在第二次生理落果完成后(5月10日),避雨棚栽培的果实横径比露天栽培长0.86 cm,结合图2,说明设施条件下,较高的温度和较低的湿度环境可以促进果实更快地膨大。5月17日前两种栽培处理的果实横径增长速度基本一致,随后避雨棚栽培的增长速度慢于露天栽培。6月14日后,两种栽培处理的果实横径基本一致,均在8.6 cm及以上,果实横径增长速度一致变慢;至收获时(7月26日),避雨棚栽培的果实横径9.51 cm,露天栽培9.60 cm。两种栽培处理对果实横径的增长有影响,最终收获期避雨棚栽培的果实横径比露天栽培小0.09 cm。

2.2 抽花率、果实品质和产量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避雨棚和露地栽培的末级梢抽花率分别为96.8%、98.9%,前者的末级梢抽花率略低于后者。避雨棚栽培的果形指数比露天栽培大0.04,单果质量比露天栽培提高了15.2%;可食率比露地栽培提高了2.3%,说明避雨棚栽培可促使果实变长,明显提高单果质量,改善果实外观。避雨棚栽培的果实总糖、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比露地栽培提高了11.9%、34.4%、5.2%,而总酸含量比露地栽培降低了16%,说明避雨棚栽培改善了果实内在品质。避雨棚栽培的每株挂果数比露地栽培增加60.2%,株产增加84.5%,每公顷产量增幅达到85.1%,说明避雨棚栽培模式可提高挂果数及产量。

表1 避雨棚和露地栽培的“桂热杧71号”抽花率、果实品质和产量比较

3 结论与讨论

第二次生理落果完成后的21~27 d为“桂热杧71号”果实迅速膨大期,应提供充足肥水,加强果园管理,满足这一时期果实对营养和水分的大量需求。之后的果实膨大缓慢期,建议通过补钙、钛等微量元素,进一步促进膨大。低温阴雨天气严重影响杧果花期传粉受精,而避雨设施栽培能改善这一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露地栽培,避雨设施栽培能够降低田间相对湿度,满足杧果花期干旱少雨的需求,最终实现挂果数量和产量的提高。同时,避雨栽培模式还改善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因此,在广西桂南等春季低温阴雨天气较多的地区,可适当推广避雨设施栽培。

猜你喜欢

露地栽培落果温湿度
秋季防止百香果异常落果的措施
无花果落果是怎么回事
蛋鸡育雏育成舍环境控制技术
档案库房温湿度记录统计及调控
露地荠菜有机栽培技术
不同栽培方式对太湖莼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张掖市无公害露地西瓜高产栽培技术
变电站高压配电智能温湿度控制装置的研发与应用
防止柿树落果的方法
档案库房温湿度调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