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一战线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辉煌历史中的实践

2022-08-02范雪萍

企业文明 2022年7期
关键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农民主党派

文/范雪萍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是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工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审时度势,在中国社会不同的发展时期,建立不同阶层之间的统一战线,实现了“变”与“不变”之间的辩证统一。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中国共产党正确的统一战线思想和实践带领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了独立、自由和富强。统一战线的思想随着时代发展被赋予新的内涵,但终将是我们继续前行的伟大经验和宝贵财富。

建党初期的民主联合统一战线

鸦片战争爆发以后,西方列强不断侵略中国,中国人民在与帝国主义不断抗争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局限性,无法抵御外来侵略,实现中华民族崛起。此时,迫切需要中国先进分子走出一条救民于水火的道路。

1919 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的准备。1921 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1922 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党的性质,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大会通过的《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初步提出统一战线的方针。大会提出,要联合全国一切的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并决定邀请国民党等革命团体举行联席会议,共商具体办法。

无产阶级与各民主党派之间是相互联合和辅助的合作关系,不存在附属和合并,为了共同目标,相对独立完成自己阶级内部的运动。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拉开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统一战线的序幕,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成为中国革命的同盟者,更加坚定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实现民族独立的信心。

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1927 年国民党右派集团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全面破裂。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正面反击国民党的右派势力。“八七会议”总结了统一战线的经验教训,开始把统一战线的着眼点转移到发动工农群众身上,明确提出要与工农建立密切联系;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先将工农从压迫当中解放出来,联合工农进行武装斗争,以建立革命政权。

1928 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中国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对以往的错误进行批判和纠正;制定了工农民主统一战线的策略,清晰指出要建立工农苏维埃政权。此时,城市小资产阶级、农民阶级、工人阶级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工农红军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这个时期的统一战线性质是“反封建压迫、反国民党统治的工农民主的民族统一战线”。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时期就是中国的土地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真正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并将关于农民问题的一系列重要观点,运用于土地革命的伟大实践中,使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从此开始建立在牢固的工农联盟的基础上。

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九·一八”事变之后,内忧外患的中国人民意识到当前的民族危机才是首先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迫切需要。

1935 年,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等问题,制定出适合新情况的政治路线和战略方针,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抗日团体、各界爱国人士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联合组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益壮大,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是中华民族开始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迫切希望在国共两党的继续合作下迅速实现社会和平与发展。但是,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统治集团想要实现一党专制,公然向中国共产党发动攻击,破坏政协协议和停战协议,全面发动内战,导致第二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中国共产党为了满足人民和平与发展的愿望,发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号召,希望通过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实现共和。为了推翻蒋介石的反动政权,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起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开明绅士、少数民族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续走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道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统一战线仍然是我国一大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它为调动社会各阶层的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发挥了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

改革开放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

1978 年,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开始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统一战线重新得到落实,明确了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任务。党的十二大进一步提出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这就更加密切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爱国统一战线的实质是调动一切爱国力量,实现中国社会的和平与发展,实现民族团结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持爱国统一战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凝聚了所有可以凝聚的力量,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建设,建立了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推动了中华民族在经济、法律、科技等方面的发展进步,推动了国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爱国统一战线

进入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被赋予了新的历史内涵。新时代的爱国统一战线是更加全面、更加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实现大团结和中华民族的大联合,实现人心和力量的汇集,共同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范围扩大到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工作,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出台一系列重要文件,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科学回答了统一战线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新时代统一战线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坚持统一战线”作为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强调“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这一重要历史结论,对于我们奋进新征程,最大限度地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书写新的恢宏篇章,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农民主党派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朱德:“抚育部曲亲如子,接遇工农蔼如风”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罗登贤与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聂荣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的践行与发展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党的建设——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共产国际中国问题研究小组评析
民主党派 工商联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