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与生活的博弈
——郭松义《伦理与生活——清代的婚姻关系》及其启示
2022-08-01罗舒予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9级本科生
罗舒予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9级本科生
与过去侧重于宏观社会的史学研究不同,当下越来越多学者把视线投向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关注社会下层,并结合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开展研究,这种被称为“社会史”的研究日益勃兴。20世纪上半叶,社会史研究已然关注到我国传统时代的婚姻关系问题。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史的重建与发展,婚姻史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清史专家郭松义另辟蹊径,勇于创新,其著作《伦理与生活——清代的婚姻关系》(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聚焦于旧传统与新因素交融的清代,着眼于下层百姓,通过汇集方志、族谱、年谱、档案等史料,为我们辩证地呈现了清代社会的婚姻关系,大大推进了已有研究成果。
《伦理与生活》一书从婚姻社会圈、婚姻地域圈、婚龄、童养媳、男子入赘、妾、烈女贞女、寡妇再嫁与婚外性关系等方面展开,探讨清代的婚姻关系与家庭生活,论述了全国各地婚姻状况的差异、传统社会婚姻的特点以及道德规范。作者指出,社会各阶层的观念不同致使道德伦理与现实生活间存在巨大的差异,进而导致清代错综复杂的婚姻关系始终被矛盾所贯穿。诸如婆媳关系、男子纳妾、男权主义等问题都不可一而概之。全书警示我们要从伦理与生活、上层与基层两方面深入思考,辩证看待清代的婚姻与女性。
该书立意深远,关注芸芸众生,并将其置于与社会上层的关系中探究,凸显社会史研究的特色。正如作者所言,“我的目的是要把更多的力量放在人数众多的平民百姓身上,这也是社会史研究的重要落脚点。”如书中探讨的贞节观念与妇女再嫁现象,二者相互对立却又同时存在,看似矛盾实则并行不悖。作者指出,这是由于上层女性深受传统礼教与社会舆论的影响,追求忠贞,因而守节比例较高;然而,对下层民众而言,他们更关注生存问题而非被旌表的荣誉,妇女迫于生活压力选择再嫁是值得同情与支持的。
△ 著作封面
纵观全书,或有以下几大价值:首先,该书兼及社会下层,显示了社会史学的独特优势。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阅读部分章节,引导其关注基层社会,有利于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其次,社会史已然成为高考命题的一大方向,婚姻观曾作为考题出现;同时,教材较少涉及婚姻史的内容,授课时适当补充可以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增强历史感知力;再者,社会史有着独特的魅力,该书为教师校本课程的设计提供新思路,如开设“清代的婚姻生活”、“清代的女性”等课程;最后,就教师的自身发展而言,该书通过学科融合丰富理论基础,扎实史料推进已有研究成果的方法值得每位学者借鉴。
△ 妻子为已故丈夫绝食殉节
△ 女子以死全贞
△ 官府旌表节妇